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曰(一)-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光承认国家利益在道义之上

  纪元前二二一年,秦王国(首都咸阳「陕西省咸阳市」)大将王贲向齐王国(首都临「山东省博市东临镇」)进发,突袭临。

  齐王国军民,没有一人抵抗。秦军承诺给齐王田建五百华里土地,田建遂投降(前三五九年至前二二一年,齐王国立国一百三十九年,到此灭亡)。

  秦王国(首都咸阳)对亡国之君,当然不履行承诺,改把田建放逐到共邑(河南省辉县市),软禁在松柏树林之中,衣食不继,终于饿死。齐王国人民曾为他作了一首悼歌,表示对他信任外籍人士的不满:「满耳松树的涛声/满目柏

  树林/饥饿的时候不能吃/口渴的时候不能饮/谁使田建落得如此结局/是不是

  那些/围绕着他的客卿大臣。」

  司马光曰:「南北合纵和东西连横的大战略,虽然反覆百端,但明显的可以看出,南北合纵,符合六国利益。最初,周王朝的君王,建立千万封国,使他们交通来往,相亲相爱,用宴会增进感情,用会盟加强团结。无他,只不过要他们同心合力,保卫国家。如果六国都能以信义互相亲善,秦王国(首都咸阳)即令再为强大,怎么能被它灭亡?三晋(魏、赵、韩),是齐王国(首都临)、楚王国(首都郢城「湖北省江陵县」)的屏障,齐王国、楚王国,又是三晋(魏、赵、韩)的根基,形势上互相依靠,表面跟实质不可画分。三晋(魏、赵、韩)

  攻齐楚,是自挖根基,齐楚攻三晋,是自己动手拆毁屏障,天下竟有用拆毁屏障的手段,去向强盗献媚,说:「强盗爱我,不会攻我!」真是荒谬到了家。」

  司马光这段评论中,赞扬苏秦的大战略:「南北合纵,符合六国利益。」似乎是露了底。因司马光和孟轲二位大亨,一向只谈仁义,不谈利益的,而今司马光也不得不把国家利益,列为第一。但他又主张「六国如果都能以信义互相亲善」,夫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才能使他们永久结合。所谓信义,也必须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最大的信义往往是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利益往往也是最大的信义。团体的立场和个人的立场并不一样,儒家学派一直在其中搅和不清,所以总是不断的捉襟见肘,不能自圆其说。


  嬴政意淫

  纪元前二二一年,秦王国(首都咸阳)

  已吞并六国,统一当时已知的世界,国王(六任)嬴政洋洋得意,自以为品德超过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功勳超过五帝(姬轩辕、姬颛、姬允、伊祁放勳、姚重华),于是不再称国王,改称「皇帝」(这是「皇」和「帝」二字第一次结合,以后遂成为固定名词,连续使用两千年)。皇帝颁布的文告称「制」,皇帝下达的命令称「诏」(圣旨),皇帝自称「朕」(从前每个平民都自称朕,嬴政之后,只有皇帝才自称朕,人民只好自称「我」了);追尊老爹嬴异人(五任庄襄王)当太上皇(以后只有仍活着的老爹才称「太上皇」),下令说:「元首死了之后,所加的绰号(諡法),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属议论君王,无聊透顶。

  从今天开始,废除諡法。我是始皇帝,后世以数目字顺序计算: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传到无穷。」菱嬴政搞出了一大套个人崇拜的玩艺,诸如「制」「诏」

  「朕」「皇帝」之类,说明他的智商平平,不过废除諡法,却是一项真知灼见。

  諡法是儒家系统中最无聊的专门给死亡贵族起绰号的一种文字游戏。可惜秦王朝瓦解后,諡法复活,直到二十世纪清王朝末期,知识份子还乐此不疲,把人与人间的称呼,搞得其乱如麻、乌烟瘴气。


  建立郡县

  秦王朝(首都咸阳「陕西省咸阳市」)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秦王国废止封建,设立郡县,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使人惊骇的一种新政治结构。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像皇帝的儿子竟会跟平民的儿子一样,没有土地,没有封国。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因为这简直是敲了他们的饭碗。


  嬴政坟墓

  纪元前二一○年,秦王朝一任帝(始皇帝)嬴政,东巡国土,因身体不适,折回京师(首都咸阳),在中途逝世,幼子嬴胡亥篡夺帝位。把嬴政安葬骊山(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墓穴极深,熔化铜汁,灌入地下,堵塞泉水,内部填满奇物珍宝。又命工匠在各处装置可以自动发射的强弓,对接近的人,立即射杀。

  墓穴中兴建江河海洋,用水银灌成小溪,设置机械使它流动运转。墓顶如同天空,星辰排列;墓底完全依照风水格局。凡是没有生儿子的小老婆,全部驱入墓穴殉葬。棺木入土之后,有人提醒说,制造机械的工匠,可是知道怎么破解的,一旦泄漏,仍有被掘被盗危险。于是,再把所有工匠驱入墓穴殉葬。

  两千一百年后,嬴政先生的坟墓,开始从外围被挖掘,水银已涸,强弓已枯,专制帝王自认为铁打的地下江山,成为虚话。迄今挖掘出土的,虽不过一小部份,但仅只充当嬴政卫士的「秦俑」,已引起世界瞩目。等到有一天,把嬴政本人的老骨头挖出来,当另有一番启示。而那么多被活埋的美女,以及被谋杀的工匠,可以想像,他们在封闭的墓穴中挣扎哀号,而最后纷纷窒息倒地,尸体纵横,千古含冤。人权被如此摧残,带给我们江海般悲愤。


  谁建万里长城

  秦王朝一任帝(始皇帝)嬴政在沙丘逝世时,遗命由太子嬴扶苏继位,而宦官赵高勾结宰相李斯,矫诏立嬴政的幼子嬴胡亥当太子,又矫诏谴责嬴扶苏头顸无能,赐死。

  在赵高教唆下,嬴胡亥决心诛杀老爹最宠爱的将领蒙氏兄弟。嬴扶苏的儿子嬴婴劝阻说:「赵国王赵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国王田建杀他数世的忠臣而用后胜,最后终于亡国。蒙家累世都是我们的重臣和智囊,陛下却打算一次铲除。杀忠良而任用奸,后遗症是:在内使官员对政府失去信心,在外使将士们丧失斗志。」嬴胡亥听不进去,遂处决蒙毅、蒙恬。瞒法言曰:「或许有人问:「蒙恬忠心耿耿,而仍冤死,忠心又有什么用?」扬雄说:「开山填谷,西起临洮(甘肃省岷县),东接辽水(辽宁省辽阳市),死伤狼藉。他的忠心不能抵消他的罪行。」」

  司马光曰:「嬴政正在荼毒天下,而蒙恬接受驱使,他的残暴,可想而知。

  然而,蒙恬深切了解当臣属的本份,虽然没有罪而被诛杀,而仍忠贞不移,不生二心,实在足以称道。」

  秦王朝长城,西起临洮(甘肃省岷县),中经高阙(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东到辽东(辽宁省辽阳市),全长约二千四百公里。是一个伟大而骇人的工程,但它由「秦王国长城」「赵王国长城」「燕王国长城」接连而成,并不是秦王朝从东筑到西,从头筑到尾。蒙恬先生仅只从事接连工程而已,依当时三国长城位置计算,蒙恬兴建的,不过三四百公里。嬴政统一中国后,各王国高级知识份子──诸如贵族们的食客,和王室的皇亲国戚,全都失业,而嬴政又特别垂青法家学派,以致失势的儒家系统,把他恨入骨髓,诟骂、诽谤,最后更索性昧尽天良,诬陷栽赃,一口咬定嬴政和他的部属蒙恬,共同兴建万里长城,就是一个例证。

  扬雄这个酸腐兼备的可怜秀才,大笔一挥,轻松的「西起临洮,东接辽水」,把两千四百公里的账,全部扣到蒙恬头上,这是一种下流手段。然而,问题还在于,即令真的兴筑了两千四百公里长城,也是在为国家抵御外侮,并不是盖皇帝一个人玩乐的花园!蒙恬之忠,连司马光都击节赞叹,扬雄却肆意诬蔑,他这个人曾投降王莽,向王莽歌功颂德,依照儒家法则,可是一项严重的变节。自己奸诈,反而诋毁忠良。当他伏案撰写法言时,不知道脸烧不烧?心跳不跳?何以司马光硬把他搬上台盘,让他丢丑!

  司马光因蒙恬是嬴政的大将,而予以抨击,说明六国反动的残余情绪,是如何的强烈。嬴政不比战国时代其他国王更坏,但他建立统一中国大业。统一大业如果是一种罪行,则司马光一定赞成四分五裂、群雄割据了。宋王朝向西夏帝国用兵,向辽帝国用兵,岂不也是「荼毒天下」?何以不敢发一字抨击赵家皇上。

  在儒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