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曰(一)-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权势与利益,谓之「游行」,这三种人,是灾变的根源。「损毁品德,伤害正道,败坏法令,迷惑人民,都是古代圣贤君王特别慎重面对的事。国家有四种人民──知识份子(士大夫)、农夫、工匠、商贾(音jia「价」),各有各的行业。不从事这四种行业的人,就是奸民。必须灭绝奸民,王道才能完成。而这三「游」之所以兴起,都在王朝末期,而周王朝末期和秦王朝末期,更为兴盛。上位的人昏瞶不明,下位的人行为邪恶,制度不能建立,纪律秩序全部废弛。认为赞扬就是荣耀,斥责就是侮辱,而不管对方批评的对不对;对所爱的人帮助他,对所憎恨的人打击他,而不管对方做的对不对;一高兴就赏,一不高兴就罚,也不管合不合事实。

  上下互相欺骗,国家大事遂陷于混乱,不可收拾。

  「谈论事情,先确定报酬多少,才开口说话。遴选推荐「贤良方正」人才,先考察谁亲近和谁疏远,然后动笔。大家异口同声,善恶就混淆不清;功罪难以辨别,法律就没有尊严。不能用仁义作为手段,去追寻利禄;也不能用道德的方法,去躲避灾害。所以,君子违背礼教,小人冒犯法律。奔走忙碌,超越正常制度和官员职责,华而不实,只求世俗之利。对父兄怠慢,对宾客却十分尊崇;对骨肉淡薄,对朋友却生死相许。不去修身养性,却盼望人们的称誉。甚至自己节俭饮食穿着,而招待朋友丰富的宴席。馈赠的礼物,塞满庭院,跟外界来往频繁,以致信差们在道路上常常碰面。私人的函件,比政府的公文书还多。私人的事情,远超过政府的公务。风俗习惯既然崇尚这种行为,治理国家的正常轨道,遂受到破坏。

  「在上位的圣明领袖,治理国家,安抚人民,一定要建立制度的尊严,一定要根据善恶赏罚,而不在乎名声好坏。听到批评,应该探讨事实;听到称赞,应该考查行为;事实不符合声誉的,就是虚伪;行为跟说话不一样的,就是诈欺;诋毁和赞扬没有事实根据的,就是诬陷;言论距事实太远的,就是欺罔。虚伪诈欺的作风,不允许存在;诬陷欺罔的话,不可以听信。犯罪的人没有侥幸,无罪的人没有忧惧;走后门没有道路,行贿赂没有人接受。消灭华丽的场面,取缔浮华的名声,禁止虚伪的辩论,杜绝不用到正道上的智慧。把百花齐放的乱糟糟思想,统一于圣人(孔丘)的大道。用仁爱恩惠培养,用礼仪圣乐训勉,则风俗习惯自然确立,而教化完成。」

  荀悦对游侠下的定义,十分奇特。他认为:「诋毁或赞扬没有事实根据的,就是诬陷;言论距事实太远的,就是欺罔。」对于游侠,荀悦可是极尽诬陷欺罔。

  班固还指出侠义之士使人动容的特质:「平日为人,温和善良,仁孝慈爱,帮助别人困难,救济别人穷苦,谦让恭谨,从不自夸,确实具有绝世的天资。」侠义之士之获得人们膜拜者在此,荀悦却一手遮天,诟骂侠义之士:「以强梁的姿态立于世上,作威作福。」这不是一个正直的和负责任的态度。荀悦的目的不在使人们了解侠义的真相,而在蒙蔽侠义的真相。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特列「游侠」一章,表达他对侠义的崇敬。这种崇敬的情操,来自他深刻体念到人生的艰难,对被迫害的辛酸,有痛彻肺腑的感受。当他被判处「宫刑」时,只要缴纳罚款,便可以救赎。可是,家庭贫穷,告贷无门,只好任凭狱吏把生殖器割掉。中国史学之父,竟受到这种侮辱摧残,诚是全体中国人的羞辱。当时,儒家学派的高官林立,谁肯伸出援手?即令有此意愿,为了「明哲保身」,也不得不画清界线。咦,圣道在哪里?圣人在哪里?圣王在哪里?君子在哪里?父兄之尊在哪里?骨肉之恩在哪里?法律尊严又在哪里?

  唯一向苦难人伸出援手的,只有侠义之士。全中国知识份子都酱在「天王圣明,臣罪当诛」的奴性呻吟中,只有侠义之士,才敢向这种「礼义圣乐训勉,风俗习惯确立,教化完成」的统治阶级挑战。侠义,是人类灵性不死的火苗。而这火苗,总是针对权势而发,权势自然对他深恶痛绝。

  侠义精神就是道德勇气,是一个民族的白血球和防腐剂。抽去了它,这个民族就成了一堆烂泥。


  主父偃

  齐王(首府临「山东省博市东临镇」)刘次昌,跟他的姐姐纪翁主通奸(皇帝女儿称公主,亲王女儿称翁主。这位翁主嫁给姓纪的,所以称纪翁主)。

  主父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次昌,可是刘次昌的娘亲纪太后拒绝。主父偃于是向刘彻建议:「齐国临有十万户人家,仅租税一项,就有黄金二十四万两之多,人民富饶,超过长安。除非是皇帝的亲弟弟或最心爱的儿子,不应在那里当王。

  而今齐王的血缘关系,越发疏远(齐国「首府临」一任王刘肥,是刘邦的儿子,二任王刘将闾,三任王刘寿。现在的四任王刘次昌,是现任皇帝刘彻的远房堂侄),又听说刘次昌跟他姐姐淫乱,请乘机整顿。」刘彻遂任命主父偃当齐国宰相(相),派往处理。主父偃到临(齐国首府)后,霹雳般逮捕王宫的侍女跟宦官,供词中牵连到刘次昌。刘次昌恐惧,服毒自杀。主父偃年轻时曾逗留燕国(首府蓟县)、齐国(首府临)、赵国(首府邯郸「河北省邯郸市」),都受到冷落,等到掌握权柄,一连摧毁燕国、齐国。复仇之手下次可能伸向赵国,赵王刘彭祖大为恐惧,上书刘彻,检举主父偃接受封国贿赂,所以才建议分封亲王的子弟(主父偃用分封手段削弱封国,完全为国家着想,此时却成了罪名)。恰巧齐王刘次昌自杀,刘彻认为一定是主父偃胁迫所致,勃然大怒,召回主父偃,投入监狱。主父偃承认接受封国的贿赂,但并没有胁迫齐王刘次昌自杀。刘彻本要赦免他,可是,公孙弘说:「齐王(刘次昌)自杀,没有儿子,封国撤除,由中央政府收回,改设郡县。主父偃本是罪魁,如果不杀他,无法向天下解释。」遂屠杀主父偃全族。

  公孙弘不久前坚持杀郭解,现在又坚持杀主父偃。此公可是典型的阴险人物。

  平常日子一团和气,不与人争,却在节骨眼上,施出恶毒一击。

  有一件事使人震惊,晁错之死,是全族屠灭。主父偃之死,又是全族屠灭。

  难道不能仅杀当事者一人,为什么如此残忍?当初,刘启何等欣赏晁错,刘彻又何等欣赏主父偃,欣赏时言听计从,「相见恨晚」;一旦翻脸,心狠手辣。凡是忠心耿耿,意图改革的人,都受到酷刑。而像公孙弘这种八面玲珑,貌似忠厚的长者,却一帆风顺。和稀泥的人有福了,他除了关心自己的官位外,什么都不关心。非关心不可时,只关心陷害忠良。


  官场奇才

  公孙弘虽然身为贵官,可是仍盖布棉被,每顿饭只有一个荤菜。汲黯攻击他说:「公孙弘位居三公(最高监察长是三公「宰相级」之一),薪俸够多的了,却如此如此,说明他心怀狡诈。」刘彻转问公孙弘,公孙弘道歉说:「是有这种情形。高级官员(公卿)中跟我友情最好的,没有人超过汲黯,今天在御前指责的这些话,正说中我的私心。身为三公而仍盖布棉被,跟一个基层小职员,毫无差别,诚如汲黯所说的,我确实有心沽名钓誉。不过,要不是汲黯这么忠心,陛下又怎么能够知道?」刘彻认为公孙弘谦让,更加尊重。

  公孙弘是官场中第一流的天纵奇才,在可以扳倒对方时,毫不留情。发现扳不倒对方时,则使出低姿势软功,首先声明对方是他最好的朋友,比起横眉怒目,咬定对方是仇人,手段可是高竿。李斯如果用这种手段对待赵高,可能软化赵高和嬴胡亥的立场(参考前二○八年)。公孙弘继则承认他确实在沽名钓誉,假使他理直气壮,可能使刘彻认为他连君主都想欺骗。至于赞誉汲黯之忠,也同时暗示刘彻之明,一箭双雕,收获至丰。


  张骞

  刘彻征召愿担任前往月氏王国的使节。汉中郡(陕西省汉中市)人张骞,此时担任宫廷禁卫官(郎),挺身应征。从陇西郡(甘肃省临洮县)出发,可是一踏进匈奴汗国国土,就被俘掳,拘留十余年,张骞不忘任务,偶尔得到机会,即行逃脱,继续前往月氏王国,西行数十日,进入大宛王国(首都贵山城「中亚纳曼干市西北卡散赛城Kassansay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