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5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是对烦恼讲的,见思烦恼解除了,尘沙烦恼也解除,无明烦恼也差不多解除得干净了。「脱」是从果报上讲的,见思烦恼解除就脱离六道轮回,尘沙烦恼解除就脱离十法界,无明烦恼解除一品,菩萨地位就向上升一级。无明有四十一品,菩萨有四十一个等级,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脱」是从果上讲的,「解」是从因上讲的。
  「方便地」,这一句是对教化众生来说的。帮助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要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从禅定、智慧里面生的,没有智慧、没有禅定,哪里来的善巧方便?
  所以它底下「解脱」两个字用得好!解脱,实在讲就是放下,世出世间万缘放下,连度化众生的念头都要放下。这个念头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度化众生你还有想,想著要怎么做怎么做,分别执著要怎么做怎么做,都是错误的,何况其余?
  度众生的事情要不要做?要做!很认真的去做,很努力的去做,做的时候绝对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菩萨。为什么?你一定要跟禅定、般若、解脱相应,这是菩萨道。凡夫也修行,也做好事,也是很慈悲帮助一切众生。他的帮助,起心动念、一切作为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那就叫修福,属於福德一边,不是功德;如果与般若、禅定、解脱相应,这个方便是功德。「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便宜用白话讲是最适合的方法、最巧妙的方法、最好的方法,「便」里头有这些意思在。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你要是真学会了,你这一生那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所以一个人一生在世,要想得到真正受用,正受,不能有妄念。自己生活跟帮助一切众生,随缘!决定不能攀缘。攀缘你就又回头了,又去搞世间法。世法跟佛法的差别就在此地,佛法不攀缘,世间法攀缘。
  当然做事,譬如今天讲做事要有财力,你没有财力,什么事都做不成功。财从哪里来?要想办法去找,这是世间人,这与般若、禅定、解脱不相应。那怎么办?你要懂得唐朝庞居士为我们示现的,「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我们懂这个道理,一生遵循这个道理去做。
  早年我们在台北经营一个「华藏图书馆」,以后又有一个「佛陀教育基金会」;图书馆由韩馆长负责主持,基金会由简丰文居士负责。我教他们怎么做,他们能听。想做的事情很多?不需要,不要去想!想是在妄想。两个道场从来没有募捐、没有化缘,不要人家一分钱。两个道场都天天讲经,欢迎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佛法,不收人家一分钱。道场开了要开支,有钱我们就继续做;没有钱,关门,不做!
  我跟韩馆长讲,如果我们没有钱,那个钱都是自动来捐助的,绝对不是我们要求他来做的。实在没有钱,我们打个电话给区公所,请他来接收,我们赠送给政府,我们不要了;不要就得大自在,就解脱了。但是我们做了一段时期,很多信徒对我们起了信心,财源不断的进来。进来了,我们就要替他们做事。他们希望我们做什么,我们要随顺他的意思,不能够违背。
  我们的工作有几个科目,由大家去选择。有人喜欢印经,有人喜欢救济贫苦,有人喜欢放生,我们有好几个科目任你选择。你捐献的钱用在哪个科目上,我们一定用到,绝对不会把你这个科目移到另外一个科目,那是背因果的,我们决定不能干。
  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很辛苦,为什么?常住经费捐助的人很少,印经、放生的捐助的人很多,钱很多。过年的时候简丰文跟我讲:我们经费不足,过年的时候一些工作人员慰劳的钱都拿不出来。他说可不可以在印经、放生的钱里面拨一部分来用?
  我说:不可以,决定不能做。
  他说:怎么办?
  我说:我还有一些同修供养我的这些红包,我也存在银行里面。我让简居士去看一看。
  简居士告诉我:「法师,你银行存款还有六十万。」
  我说:「好,基金会三十万,图书馆三十万,拿去过年。」
  他们就提掉了。然后我看看存摺,里面还剩几百块钱。我们要做得如法,我们不背因果,我们有信心,肯定我们不会堕落。佛门里面点点滴滴是因果钱,错了因果,你要负责任。我们维持了这么多年,「佛陀教育基金会」一直到现在,收入还是很可观。所以我常讲收入多多做,收入少少做,没有收入不做,永远守住这个原则。我们今天在此地建这个道场,也要本著这个原则,决定不能错。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六段刹清净,偈颂第三首:
  【一切法门三昧等。禅定解脱方便地。於诸佛所悉净治。以此出生诸刹海。】
  前面两句我们也说得很多,尤其是如何落实在我们实际的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这样的学问才是真正的实学。学了就管用,学了真的得受用、得利益,而不是所学非所用。所学非所用我们决定不干,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浪费。
  所以对自己修持,总的原则纲领是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利他的事业是菩萨一定要做的,自行化他,利他的事业决定不能够破坏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如果与自己的清净平等觉相违背,利他的事情就不能做。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佛在经上讲得很多,自己没度,想度别人,无有是处!
  自己什么得度?自己要证得清净平等觉,觉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戒定慧三学没有成就,我们度化众生是协助的,是帮助别人做的;自己戒定慧成就了,那是完全为众生。像此地,这初地菩萨、这十地以上,他不是为自己,他是为众生。前面讲过「为生修行」,可见得他不是为自己。「为生修行」,就是修种种行是示现做样子给众生看的,在教学里面我们讲的身教,示现一个榜样给人看,是这个意思。这是自度之后,那就完全度他。
  所以在前面讲过菩萨修行,菩萨是以度众生为修行,他的修行是无碍辩才。小乘的修行,那是唯止与观,那真的是叫自利;大乘修行,无碍辩才是利他的,利他就是自利。在初学的,自利就是利他,自利是我准备利他,我现在先要把自己充实起来,然后才能利他。到自己已经充实了,登地了,这个时候完全利他,利他就是自利。
  佛经上这些话我们要很深刻的去体会,佛在《金刚经》上教我们「深解义趣」,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对於经典字字句句,它的意思、它的旨趣要解得深。它有多深?跟诸位说,它的深广无尽,你千万不要看错了,「它这个地方没有多大的深度」,那你是完全不懂。字字句句深广无尽,等觉菩萨还天天在用功,还不能舍弃。
  我们初学,学的功夫不得力,不能成就,原因是对於经义不能体会。不但是看不出来,听也听不懂,这很苦!为什么看不懂、听不懂?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席里头讲得很多很多,是因为自己烦恼习气太重,把自己的悟门堵塞、障碍住了,所以虽有眼看不懂,有耳听不懂。真正能听得懂的人,我们晓得他烦恼轻,他的心比一般人清净,比一般人定,这种人看经听经容易领悟。
  他领悟能领悟到多深,能领悟到多广?也决定在他清净心的程度。我们举个例子说,《华严》里面讲菩萨有五十一个等级,愈往上面去,心愈清净。我们在前面读过,清凉大师讲得很好,初信菩萨就有他的净土,说明什么?初信菩萨比凡夫的心清净多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他断尽了,他接触到大乘法。所以讲断证的功夫,虽然跟小乘须陀洹相等,但是聪明智慧不相同。聪明智慧,不但小乘须陀洹不如他,阿罗汉也比不上他。为什么?他天天亲近大乘,「久远亲近善知识」,他的智慧小乘人望尘莫及,道理在此地。
  楞严会上我们看得很清楚,阿难尊者这是大乘,他证得什么果位?初信位的菩萨。在小乘来讲他是须陀洹果,大乘来说他是初信位的菩萨。世尊讲《楞严》还不到一半,《楞严经》是十卷,才讲三卷,阿难开悟了,说偈赞佛。富楼那尊者在旁边感觉到奇怪,富楼那是四果阿罗汉。佛说《楞严》,富楼那尊者不懂(示现的),阿难听懂了,富楼那尊者提出疑问。
  在这个地方我们明了,从前李老师跟我们讲过这两个人程度上的区别。老师讲阿难尊者烦恼障重,所以他断烦恼断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