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竺热风录-田中芳树-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是你们在背后牵制住他的军力,我也是无法顺利把他击败的。真要说起来,应该是我感谢您才对嘛,哈哈……”
  “您可实在是太客气了,除了湿婆大神和黑天外,世界上再没谁能立下像您那样的战功了吧。”
  王玄策与鸠摩罗很有默契的选择着交谈的话题,诸如为阿罗那顺提供援助之类的敏感问题都被巧妙的跳了过去,因此谈话的气氛友好而热烈。
  “王玄策大人,您知道吗?其实,我们算是同胞呢。”
  “什、什么?!您、您也是中国……哦,我是说,摩诃震旦人?”
  “是啊是啊,您还不知道吧?其实我的先人也是摩诃震旦人,他大概在四千年从摩诃震旦飞来这里的,后来才成了这里的国王。说起来,能再度见到来自自己故乡的人,我可实在太高兴了……”(注2)
  “这个人是认真的吗?”
  王玄策仔细打量着面前的鸠摩罗,那是一副如少年般充满真诚与阳光的笑脸,完全找不到一丝撒谎的迹象。
  “连这种话都能面不改色的说出来,看来这是个比赫德玛塞拉公主所形容的还要恶劣的多的家伙啊。” 王玄策心里忖道。
  宴会持续了数天,当王玄策与鸠摩罗告别的时候,除了“这是为了表达我们对您的谢意,无论如何请您一定要收下”数万的牲口与武器(注3)外,还有东天竺的地图。
  “陛下,如果把地图交给了王玄策,不就相当于割让领土了吗?”
  也有部下对鸠摩罗的决断表示异议,但却被鸠摩罗一句“笨蛋,你以为就算真的割让领土王玄策会接受吗?”顶了回去王玄策毕竟是个摩诃震旦人,他可以说完全是因为意外的状况才卷入了天竺的政治斗争;他的部下也都是吐蕃和泥婆罗的部队,从一般常识上看是无法建立长期而稳定的统治的。摩诃震旦虽然强大,但与天竺之间还隔着吐蕃和高大的雪山,今后应该也不会发动大部队翻越雪山攻击过来才对。所以,就是把地图给了他们也没什么用处,反而更能体现出诚意。只要把王玄策哄回国去,那么以后的政略就可以放心的实施了。
  和王一起从东天竺返回的还有一个名为逻迩娑婆寐的天竺炼丹师。据说是当年老子西行后来到天竺后,发展的新弟子的后裔。
  “老子来到我们天竺后已经过了几千年,因此我们这里已经找不到他的画像与经书了,只有一些长生药的配方留了下来,恳请您回国后务必能能把相关的资料送来,如果能够学习自己家乡的文化,那实在是再好也没有了。”
  应鸠摩罗的要求,后来由玄奘主持,将老子的《道德经》由汉文翻译为梵文,那是贞观二十二年,西元648年10月的事情。不过遗憾的是这些资料最后并未能送往东天竺,这是令后世研究中国与印度文化交流的历史学家们为之叹息的事情。
  回到曲女城后,王玄策立刻被各地诸侯派来请降的使者包围了。“可恶,被那个狡猾的家伙抢先了!”在听说鸠摩罗的行动后,诸侯们争先恐后的派来了使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王玄策一口气的接受了五百八十多所城市的受降书,可以说是天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奇迹。
  在“真是好忙啊!” 的抱怨中度过了一段时间后,终于离开天竺的日子近了。
  “能在你们的帮助复国,实在是太感激了。我以我父亲戒日王的名义发誓,我们将天竺治理得国泰民安,决不向周边诸国兴起一兵一枪。不日我就派使团随王大人回国拜见贵国皇帝,不知道王大人可有什么要求吗?
  “哦?真的可以吗?”
  “只要是能办到的,无论是什么事情都可以答应。”
  “太好了,有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王玄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么,除了按照约定把阿罗那顺一党带回我国外,我还想再提出一个要求。”
  赫德玛塞拉公主感到一阵颤栗,她和群臣们不安的面面相觑,不吉利的影子落在他们的心头。他们不安的注视着这来自遥远异乡,几乎以一人之力平定天竺战乱的男人。
  王玄策大可以就使团身陷牢狱一事要求巨额的赔偿,加上其恢复和平的大功,要求天竺割让领土,甚至成为附属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自己也很难说能有什么拒绝的立场。在天竺历史上,因为比这更不起眼的原因而亡国的也有不少……
  “贵国的石蜜味道相当之好,我很把它引进到本国去,能否提供种子与相关的技术人员与我一起回国呢?如果能答应这个请求的话,那真是太好了。”
  数天后,王玄策一行人踏上了归途。随行的除了已经成为俘虏的阿罗那顺一党外,还有从菩提寺特别调来的八名蔗糖提炼技术工人。这大约是在贞观二十三年,西元649年7月初的事情。
  注释:1。 我没有找到任何资料说明阿罗那顺妃子的姓名,相信是作者自己杜撰出来的。
  2。事实上“上世相承四千年。先人神拢龔臐h地飛來。王於此土”这个事件是发生在2年前,也就是西元643年李义表出使天竺的时候,所以鸠摩罗和王玄策应该已经是第2次见面了。
  3。与汉语史料的记录相矛盾,梵文《龙喜记》里的记录显示东天竺王是将这些物品送与吐蕃,因此有理由认为当时接受东天竺礼物的应该是吐蕃的将官而非王玄策。
  ——译者

终章

1
  骑着高头大马,王玄策与蒋师仁并列行进于队伍的前列。在他们的身后是从天竺跟随而来的僧人、卫兵,一车车的异国礼物,还有一路押解过来的阿罗那顺一家。队伍排得很长,即使对见多识广的长安居民来说,这也是难得一见的奇景。
  “看啊,那就是王玄策大人!”
  “听说是凭一人之力平定了天竺之乱的人物呢,真是了不起啊!”
  王玄策成了凯旋的英雄,职务被立刻提升为朝散大夫。自己带来的天竺方士逻迩娑婆寐也得到了重用。太宗皇帝专门下令为这个来自天竺的方士建立的炼丹的实验室,由兵部尚书崔敦礼亲自为之负责。只要是逻迩娑婆寐所要求的,无论是多么奇怪的东西,也要不惜一切代价的搞到手。
  说起来中国的皇帝都有“做了皇帝想登仙”那样的想法,即使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汉武帝也不例外,唐朝的太宗皇帝也把自己放在了这条可笑的历史延长线上。当然了,人是不可能通过服用丹药而成为仙人的,由于服用各种乱七八糟的有毒化学药物,反而会导致寿命的大幅度减少。吃下了天竺配方的丹药后,太宗皇帝立刻得了重病,不久后驾崩。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就这样的因为一个极不名誉的缘故而结束了人生。这是在王玄策归国一年后也就是贞观二十三年,西元649的事情。
  在追究责任的时候,曾有人提出要把逻迩娑婆寐处死,但考虑到这可能会成为外交上的丑闻;此外太宗皇帝同时也在服用本国方士制作的丹药,因此也无法确定逻迩娑婆寐是否就是第一责任人。最后的决定是把逻迩娑婆寐送回天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执行,逻迩娑婆寐到底还是在长安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由于太宗皇帝去世时没有可靠的继承人,因此唐帝国的政治一度出现了紊乱。虽然政局很快再度得以稳定,但王玄策却从此与幸运告别了,他的风评一下从“独自一人平定天竺”的顶峰跌落到“阴谋害死太宗皇帝”的谷地。虽然没有对他进行任何正式的处分,但此后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王玄策没有得到任用,职务也没有得到提升,这是个事实(注1)。
  王玄策就这样的成了一个无用的闲人,除了道宣和尚为了编写《释迦方志》而偶尔来拜访以外,几乎没有谁来主动拜会这个夕日的英雄。
  “不过也终于可以摆脱那些无聊的俗务,可以专心的研究修仙之道,这不是很好吗?”
  话虽如此,可王玄策自太宗皇帝驾崩后就再也没研究过所谓的炼丹术,甚至连提也不愿意提。(注2)“王玄策这个人已经没用了!”这成了官僚们的共识。就如同一把曾经锐利的宝剑,王玄策被朝廷抛弃、遗忘在长安的某个角落里,任其生锈。亲戚家的孩子有时会来听自己讲述那遥远国度的见闻,对于失意的王玄策来说,在侄子那充满了崇敬和向往的目光注视下,追忆自己往昔的故事,大概是最快乐的事情了吧。

2
  麟德二年,西元665年。冬日的长安。
  此时的王玄策虽然已经是超过六十岁的老人,但头发却奇迹般的仍然是富有光泽的黑色,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