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藏的论语-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xiān)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而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之众,以悲依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不主张“弱肉强食”的竞争,而主张“礼让和谐”,共同发展。在战争中,最苦的是普通百姓。看看今天的阿富汉、伊拉克,看看印尼和索罗门群岛排华的种族主义造成的恶果就知道,战争中的百姓,过的是地狱般的日子,生命没有保障,财产被地痞流氓肆意抢夺。所以,中国古人认为,即便是军事上强大之后,也需讲究用兵的策略,“以正治邦,以奇用兵”——“铦袭为上”。战争攻心为上,掠地为下。心战则要明白对方的弱点,度利以得势,钳制他让他不敢冒险,就可以空出时间来富国强兵。

  疾病也关系到人的生死。自己生病固然会紧张、慎重,而那些整天面对疾病的医生,更不能因惯见病痛生死而变得麻木不仁。能对每个病人、每种病症都小心谨慎,就是医德。有时候人往往急于宣称战胜了一种疾病,可实际上人永远无法战胜疾病,到现在,感冒依然能致人于死地。究竟地说,人心有恶,便有病苦。正如计算机的病毒是由人心不善引起的一样,人世间的病毒也是因人心之恶而起,只是其因果转换更加复杂而已。比如疯牛病、猪链球菌病就是因人心不善而起,战争、环境污染也可导致疾病、瘟疫流行。人一发怒,肝脏就易受损……等等。

  在治疗疾病方面,中国的传统中医值得称道。它建立在天人合一、正本培元的理论基础上,以培养人的正气,配合平常养生的手段,达到不生病的目的,非常高明。那么天人是不是合一的呢?答案是肯定的。《论语》及中国传统文化之“道”——人的本来面目,就是与天地合一的。即便从今天科学的角度看,人是地球的一部分,自然要合四时之序,循阴阳之理,逆行逆施就会得病。比如中国古典上说晚上子时(23点至凌晨1点),是阴阳交合之时,此时休息则有利于藏阳气于肾。事实也是这样,经常熬夜的人肾功能通常都会出现问题,将影响身体垃圾的排除而使皮肤变黑、身体发胖等。另外,中医还有个好处:便宜。现代人很可怜,拼命赚钱准备着看病、吃西药,否则连病都看不起。中医就不同,医与药是分开的,一般的病,找大夫、抓药都不贵。今天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发展中医药仍是一条可行之路。

  钱穆说过,自己在病重时才感觉到《论语》“子之所慎”的“慎”字,落字之精!慎有慎重对待、慎重考察的意思。在斋戒时,考察自己的心念能否做到清净,若有邪念,即提起清净、恭敬的正念——“祭如在”。从中感悟念之本空,念念归寂。在战争中,考察人世无常。一次战争,死伤无数,国破家亡,便能兴起慈悯百姓之心,舍却“小我”的自私,而能对国家、人民有所奉献。在疾病中,考察人生之苦。人不论富贵穷通,都难免生老病死,从这点看来人人平等。贫民百姓、王孙贵族,最后都归于黄土,名利云消。于斋戒、战争、疾病处“慎”察,明了世事皆是无常、苦、空的真谛,我们才能谨慎言行,畏惧因果,进而志求于道。 
 
  
  
 
 
乐在其中
 
 
      
   
  『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沉浸在那美妙的境界,)三个月都食不甘味,他说:“想不到音乐之美,竟能到如此境界啊。”

  《韶》是舜时古乐曲名,也有人认为是赞颂舜的功德的曲子。有些好的音乐,的确令人永世难忘。我第一次听收音机里飘出名曲“好一朵茉莉花”的时候,才十几岁,当时呆立当场,惊为天籁。现在的流行歌曲,寿命只有一年或者几个月就会被人遗忘,真正的经典越来越少了。

  “三月不知肉味”是说孔子三个月连吃肉都不知滋味,完全沉浸在音乐的美妙境界,“心不在焉,尝而无味”。本章讲孔子对音乐的欣赏。

  『15』冉有曰:“夫子为(wèi)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冉有说:“我们的老师会出仕协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好吧,我去问问看。”他进到孔子房间里,说:“伯夷、叔齐是怎么人呢?”孔子说:“他们都是古代的贤人啊。”子贡说:“他们心中怀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志求于仁,而实现了仁,有什么可怨恨的呢?”子贡出了孔子的房间,说:“老师不会出仕协助卫国国君的。”

  “为”音卫,作“帮助”解。孔子在卫受到礼遇,住了较长时间,那时卫灵公年纪大了,政事交给南子,很多人以为孔子会在卫国出仕,执掌国政。子贡举的伯夷、叔齐的例子,是不食“周粟”的人,子贡就是想看看孔子会不会食“卫粟”。子贡说话真是很有“外交”智慧的。

  本章以孔子尊崇伯夷、叔齐表明其对仁的看重。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粗茶淡饭,吉祥而卧,也是莫大的乐趣啊。那种取之不义的富贵,我视它如浮云一样。”

  肱是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人的养生之道很有讲究,比如睡觉的姿势,有些人喜欢贪图一时舒服的睡姿,晚上常翻来覆去睡不着,对健康很不利。孔子曲肱而枕,向右侧睡的吉祥卧,不会压住心脏,是适合久卧而有利于健康的睡觉姿势,对修道的人来讲,还有利于杜漏。

  道在平常日用间,活得明明白白,心不颠倒、不妄求,每天的生活也就是乐趣啊。孔子的生活态度是见利思义,虽无富贵,其乐不减。本章是讲孔子对义的看重。

  『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易》又叫《周易》或《易经》,古代占卜用的一部书,成书于殷周之际。相传由伏羲氏画卦,周文王姬昌写了卦辞和爻辞。一般认为孔子为《周易》作“十翼”。《周易》一书以阴阳消长来推测事物变化,蕴涵深厚哲理。

  有人认为“易”当作“亦”,断句为“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我不同意此观点。“五十以学”如果解释为“五十岁开始学习”,则与后文“无大过”文意不通,与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也矛盾;如果解释为“学到五十岁”就可以无大过,那孔子也太武断了吧?“活到老、学到老”嘛。所以“易”作“亦”的观点是欠缺考虑的。古人抄书流传,往往会将读音相似的字误写了,就象我们用拼音打字时常发生错误一样,我认为“亦”版本的《论语》也应作“易”才对。

  朱熹说“可以无大过矣”是指:“学《易》则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故可以无大过。”这也是一说,但避免过失又何必一定要靠多花几年时间去读《易经》呢?所以我认为“过”应该是遗憾的意思,他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弄通《易经》,传之后人,发扬传统文化,免留遗憾。本章可解释为:

  孔子说:“如果能早几年,五十岁开始学《易》,我这一生就没什么大的遗憾了。”

  关于孔子学《易》的时间,历来笔墨官司不断,我就不再扯那个闲篇了。可有一点是肯定的,博览群书的孔子应当在青年时期就读过《易经》,但精研却是晚年的事情,起码是周游列国的后期才开始的。《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彖tuàn 一种据说能咬断铁链的猛兽,以此表示肯定、断定的意思)、《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我赞同司马迁的观点,孔子晚年精研《易经》,深感《易经》之博大精深而发出感慨——“要是能早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