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8-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注】程应旄曰∶由吐利而躁烦,阴阳离脱而扰乱可知。加之四逆,其阳绝矣,不死何待?使早知温中, 
宁有此乎? 
张璐曰∶此条与上条不殊,何彼可治,而此不可治耶?必是已用温中不愈,转加躁烦,故主死耳。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厥冷者,不治。 
【注】此互详上条手足逆冷不治之义也。恶寒身蜷而卧,虽系少阴证,而不至于死。若下利不止,手足逆 
冷不回,是有阴无阳,即不吐利躁烦,亦不可治也。 
【集注】喻昌曰∶阴盛无阳,即用四逆等法,回阳气于无何有之乡,其不能回者多矣,故曰不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注】此总承上三条,以明不治之死证也。四逆,谓四肢逆冷,过肘膝而不回也。表阳虚,故恶寒也。阴 
主屈,故蜷卧不伸也。脉不至,则生气已绝,若有烦无躁,是尚有可回之阳,今不烦而躁,则是有阴无阳,故 
曰死也。 
【集注】程应旄曰∶诸阴邪具见,而脉又不至,阳先绝矣。不烦而躁,孤阴无附,将自尽也。经曰∶阴气 
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盖躁则阴藏之神外亡也。亡则死矣。使早知复脉以通阳,宁有此乎?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注】脉微,阳虚也。涩,血少也。必数更衣者,下利勤也。反少者,欲下而反少也,即今之阳虚血少, 
里急后重,下利病也。呕而汗出者,阴盛于内,上逆而作呕也。阳虚失护,故汗出也。当温其上,宜灸之。 
【集注】程应旄曰∶少阴病下利,阳微可知,乃其脉微而且涩,则不但阳微而阴且竭矣。阳微故阴邪逆上 
而呕,阴竭故汗出而勤,努责一法之中,既欲助阳兼欲护阴,则四逆、附子辈,俱难用矣。惟灸顶上百会穴以 
温之,既可代姜、附辈之助阳而行上,更可避姜、附辈之辛窜而燥下,故下利可止,究于阴血无伤。可见病在 
少阴,不可以难用温者,遂弃夫温也。 
汪琥曰∶按此条论仲景不言当灸何穴。脉经云∶灸厥阴俞。常器之曰∶灸太冲,皆误。郭雍曰∶灸太溪。 
虽系少阴经穴,亦误。仲景曰∶宜温其上。方有执曰∶上,谓顶,百会穴是也。《图经》云∶一名三阳五会, 
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原治小儿脱肛久不瘥,可灸七壮。此条亦灸之者,升举其阳以调夫阴也。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注】少阴病利止,若胃和能食,神清气爽,是为欲愈也。今利止头眩,时时昏冒不省,是气脱神去,故 
下利虽止,仍主死也。 
【集注】方有执曰∶头眩,俗谓昏晕也。诸阳在头,下利止而头眩者,阳无根据附,浮越于外,神气散乱, 
故时时自冒也,死可知矣。 
张锡驹曰∶此条死证,全在头眩、自冒上看出,若利止而头不眩不冒,此中已和矣,安能死乎? 
张璐曰∶人身阴阳相为根据附者也。阴亡于下,则诸阳之上聚于头者,纷然而动,所以头眩时时自冒,阳脱 
于上而主死也。可见阳回利止则生,阴尽利止则死矣。 
汪琥曰∶下利止,则病当愈,今者反为死候,非阳回而利止,乃阳脱而利尽也。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注】少阴病但欲寐,息平气和,顺也。今息高气促,逆也。凡病卧而息高气促者,多死。 
【集注】喻昌曰∶“六七日”字,辨证最细。盖经传少阴而息高,与二三日太阳作喘之表证迥殊也。 
程知曰∶肾为生气之源,息高则真气散走于胸中,不能复归于气海,故主死也。 
程应旄曰∶夫肺主气,而肾为生气之源,盖呼吸之门也,关系人之死生者最巨。息高者,生气已绝于下, 
而不复纳,故游息仅呼于上,而无所吸也。死虽成于六七日之后,而机自兆于六七日之前。既值少阴受病, 
何不预为固护,预为堤防,致令真阳涣散而无可复返乎?凡条中首既谆谆禁汗,继即急急重温,无非见及此耳! 
魏荔彤曰∶七日之久,息高气逆者,与时时自冒,同一上脱也。一眩冒而阳升不返,一息高而气根已铲, 
同一理而分见其证者也,故仲景俱以死期之。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注】少阴病但欲寐,若脉细沉微,是邪从寒化也。今脉细沉数,乃邪从热化也,即有发热,亦是将转属 
阳明,非若前所言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不数,宜麻黄附子细辛汤发汗者可比也。故曰∶病为在里,不 
可发汗。 
【集注】程知曰∶言热邪在里,有发汗之禁也。少阴之脉微细,其常也。乃沉而加之以数,正为热邪在里 
之征。发汗则动经而增燥热,有夺血之变矣。 
郑重光曰∶脉细沉而数,里有伏阳矣,故曰病为在里。乃热邪传里之证,断不可发汗,发汗则动经气,而 
有亡血之变。少阴发热脉沉,是病为在表,以无里证,故可发汗。若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是迟为 
无阳,病为在里,又不得以浮为在表而发汗也。要知阴中有阳,沉亦可汗;阳中有阴,浮亦当温。此条脉细沉 
数,数则为热,沉为在里,此阳邪入里,故以发汗而示戒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注】此条申明强发少阴热邪之汗,则有动血之变也。少阴病脉细沉数,加之以厥,亦为热厥。阴本无汗, 
即使无汗,亦不宜发汗。若发其汗,是为强发少阴热邪之汗也。不当发而强发之,益助少阴之热,炎炎沸腾,必 
动其本经之血,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下厥者,少阴热厥于下也;上竭者,少阴血竭于上也, 
故为难治。 
【集注】张璐曰∶强责少阴汗,而动其血,势必逆行而上,出阳窍,以发汗皆阳药故也。 
程应旄曰∶五液皆主于肾,强发少阴之汗,周身之气皆逆,血随奔气之促逼而见,故不知从何道而出也。 
沈明宗曰∶少阴病但厥无汗,其病在里,当以四逆散,和阴散邪,其病自退,而厥自愈矣。岂可强发其汗耶! 
魏荔彤曰∶厥而有汗,乃内寒迫阳外亡之象,故为寒化。阴邪无汗而厥,则热邪伏于里而不外越,邪热 
内耗也,斯可议为热化阳邪无疑矣。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注】少阴属肾,主水者也。少阴受邪,不能主水,上攻则咳,下攻则利。邪从寒化,真武汤证也;邪从 
热化,猪苓汤证也。今被火气劫汗,则从热化而转属于胃,故发谵语;津液内竭,故小便难,是皆由强发少阴 
之汗故也。欲救其阴,白虎、猪苓二汤,择而用之可耳! 
【集注】方有执曰∶强责,谓过求也。小便与汗,皆血液也。少阴少血,劫汗夺血,则小便为之涸竭,故难也。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注】凡少阴下利清谷。咳呕不渴,属寒饮也。今少阴病六七日,下利粘秽,咳而呕,渴烦不得眠,是少 
阴热饮为病也。饮热相抟,上攻则咳,中攻则呕,下攻则利;热耗津液,故渴;热扰于心,故烦不得眠。宜猪 
苓汤利水滋燥,饮热之证,皆可愈矣。 
【集注】赵嗣真曰∶少阴咳而下利,呕渴心烦不眠,及厥阴下利欲饮水者,是皆传邪之热,脉必沉细数, 
故以黄连、滑石等清利之。其少阴自利而渴,欲吐不吐,心中烦,但欲寐,小便色白者,是本经阴邪之寒也, 
脉必沉微,故以附子、干姜温之。 
汪琥曰∶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焉知非少阳、阳明之病?然少阳、阳明若见此证,为里实,脉必弦 
大而长,此病脉必微细,故知其为少阴之病无疑也。 
林澜曰∶下利则邪并于下矣。其呕而且咳何也?盖至六七日,渴而心烦不眠,则传邪之上客者又盛,渴则 
必恣饮,多饮必停水,是邪热既不能解,而水蓄之证复作也。热邪传陷之下利,非阴寒吐利并作之可比。呕而 
渴者,盖先呕后渴,为邪欲解;先渴后呕,多为水停,况又有水寒射肺为咳之可兼察乎?以是知必有挟饮于内耳。 
沈明宗曰∶黄连阿胶汤之心烦不得眠,较此条颇同而治异,何也?盖此条乃少阴风热,转入阳明而致下利, 
故以猪苓汤驱导水邪,还从膀胱而去,急救胃中津液为主;彼条之心烦不得眠而无下利,乃肾水枯少,故用黄 
连阿胶汤滋阴清火,急救肾阴为主也。 
魏荔彤曰∶咳而咽不痛,渴而口不干,则知邪虽为传经而入之热,惟其有水饮相混,故热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