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mba目标管理十日通张书珩-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他们的活动懂得更多,更能如何决定衡量基准。然而,有些目标可能是无法
衡量的。


                     第六章   目标管理与整体规划
                     
    在目标管理发展过程中,同时另一种管理观念和方法也在平行发展,这就是
所谓的“整体规划”。但是今天,一般认为,整体规划已经纳入目标管理之内,
而成为后者整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因此,人们亦有了解二者的发展及其关
系的必要。
    依哈佛大学企管学院郝威尔的研究,目标管理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一、以绩效评估为中心的目标管理
    这一阶段大致是20世纪50年代末及60年代之初的一段时间。当时,目标管理
的提出,主要系针对传统绩效评估制度的缺点。因为在后一制度下,评估制度系
属所谓“个人气质导向”的一种评估,即根据一位经理人员是否热诚、主动、合
作、正直、外表以及判断能力等以评定其高下。这种评估制度即不公平———因
此种气质常系与生俱来,亦与其对于机构的贡献大小无关。
    当时所采行的目标管理,遂主张以“工作成果”代替“个人气质”为评估的
标准。在这制度下,由经理人员自己提出目标,得到上级批准后,即依此目标而
努力,而对其他绩效的评估,亦以目标为衡量标准。这样一来对于各经理人员不
但公平,而且具有激励作用。因为经理人员可参与决定目标,自行选择达到目标
的方式(在不侵犯其他经理人员的范围内),而且事先明白评估的标准。

                    二、以目标的结合为中心的目标管理
    这一阶段大致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原因是:上述以绩效评估为中心的
目标管理,虽具有公平及激励作用的优点,但是疏忽了个人目标与整体组织目标
之间的关系;疏忽了各经理、各单位,只是整个组织的一单位;忘记了以前所以
要各人设定目标,是为了使其能对整个组织目标的达成有所贡献。
    在这观念改变下,目标管理的重点,遂由以绩效评估为中心,转移为如何将
各人各单位的目标予以结合;亦即如何使目标管理成为整个管理程序中的一基本
部分。因此,在实施目标管理的企业中,遂出现有几点新的趋向:
    目标管理的推动力量不再来自人事部门,而来自各级主管,尤其是总经理本
人。
    目标的制定不再与规划———预算周期分离,而成为后者的一部分,因而使
目标无论在横的或纵的方面都互相连接。
    由于这一结合程序,使管理程序大为改进;部门与阶层之间获得更佳的协调
与沟通,矛盾或重复之处得以避免,整个组织皆经调整以反映目标的结构。
    但是在这种精神下的目标管理仍有一大缺点:它是短期导向的;通常所着眼
的只是下一年度的经营。这种短期的考虑,重要因素多属固定,即使设定目标,
也不能使经理人员能有所作为,反而限制了他们主动应付环境改变的能力和弹性。
因此,近年来,目标管理遂已进入第三阶段。

                   三、以长期规划或战略规划为中心的目标管理
    在长期规划下,表面上看,是规划时间的延长;而实质上,却代表管理人员
的考虑幅度及决策范围较前为广阔。在长期规划前提下的目标设定,遂能避免为
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的危险。因此经理人员皆有其长期目标以支配日常的
活动。
    不过,依郝威尔教授的观念,在长期规划与战略规划之间,仍有显著差别的。
而这些差别具有重大意义:战略规划乃系重点规划,或为一般产品、新市场,或
为一新厂址、新财源等,足以改变企业性质者的规划;而长期规划是全面性的规
划,包括整个企业在内。战略规划无一定期间,无一定规划程序;而长期规划却
是例行化的,有一定程序。战略规划只包括少数高层管理人员在内;而长期规划
工作却由所有各阶层管理人员参与。战略规划所显示的,为期望达成的结果;而
长期规划所显示的,为如何达成该结果。
    所以在郝氏观念下,似乎战略规划的着眼点是外界环境的改变,及其对于企
业的含义;而长期规划的着眼点却在于企业部门———即在长期考虑下,如何使
企业整个目标结构,仍能保持其间的协调与结合。
    由于郝氏对长期规划有这种看法,所以他认为,以此为中心的目标管理仍有
其缺点,即一企业为保护目标结构的稳定,反而牺牲了适应环境改变的弹性和种
种具有创造性的新观念。

                       第七章     项目目标管理
                       
                      一、项目目标的含义及特点
    项目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实施项目所要达到的期望结果。
    项目与常规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项目通常是具有一定期望结果的一次性活
动,任何项目都是要解决一定的问题,达到合理的目标。项目的实施实际上就是
一种追求目标的过程。因此,项目目标应该是清楚定义的,可以最终实现的。
    项目的目标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多目标性
    一个项目,其目标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而且不同目标
之间彼此相互冲突。要确定项目目标,就需要对项目的多个目标进行权衡。实施
项目的过程就是多个目标协调的过程,这种协调包括项目在同一层次的多个目标
之间的协调,项目总体目标与其子项目目标之间的协调,项目本身与组织总体目
标的协调。
    项目无论大小、无论何种类型,其基本目标可以表现为三个方面:时间、成
本和技术性能,如图7…1 所示。所以,实施项目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可获得的
资源,使得项目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预算下,获得所期望的技术结果。然
而,这三个基本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冲突。通常时间的缩短,要以成本的
提高为代价,而时间及成本投入的不足又会影响技术性能的实现,因此,三者之
间需要权衡。
    (二)优先性
    由于项目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因此,不同层次的目标,其重要性必不相同,
往往被赋予不同的权重。这种优先权重对项目经理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此外,不同的目标在项目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权重也往往不同。例如,技术
性能、成本、时间作为项目的三个基本目标,是项目在其寿命周期过程中始终追
求的目标,但其权重在项目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却不相同,技术性能是项目初始
阶段主要考虑的目标,成本是项目实施阶段主要考虑的目标,而时间往往在项目
终止阶段显示出迫切性。另外,不同类型的项目,对这三个基本目标追求的努力
程度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R&D 项目,可能会更加注重项目技术性能的实现,
而且有时为了追求技术性能的实现,宁愿以时间或成本为代价。
    (三)层次性
    目标的描述需要由抽象到具体,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通常把一组意义明确的
目标按其意义和内容表示为一个递阶层次结构,因此,目标是一个有层次的体系。
它的最高层是总体目标,指明要解决的问题的总的依据和原动力,最下层目标是
具体目标,指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针。上层目标是下层目标的目的,下层目标是
上层目标的手段。上层目标一般表现为模糊的、不可控的,而下层目标则表现为
具体的、明确的、可测的。层次越低,目标越具体而可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各个层次的目标需要具有一致性,不能自相矛盾。
    对于项目来说,目标的具体表达通常有三个层次,即战略性目标、策略性目
标和项目实施的具体计划。项目的战略性目标也就是项目总体目标,也叫做项目
的使命,通常用来说明为什么实施该项目,实施该项目的意义如何;项目的策略
性目标也就是项目的具体目标,用以说明该项目具体应该做什么,应该达到什么
样的具体结果;而项目实施的具体计划则说明如何实现项目目标。这三个层次应
紧密联系,层层落实。
    为了说明项目目标的这种层次性,下面列举两个私人项目加以说明。
    [例1 ]一个管理学硕士学位进修项目
    总体目标:自我实现———为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