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刻-字里藏珍-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要这样做并不容易,最低限度有三个原因:
首先,圣经中有关罪的教义是完全不讨好我们的,因此,我们很自然会极力排斥。我们善于为自己找借口,这是我们的天性,也是罪的产品(参创三12等节)。因此,试探就来了:要轻描淡写地处理罪的教义。自初期教会以来,不少好人曾陷在这个试探中。我们需要恩典和属灵的光照,使我们相信自己的罪实在如圣经所说,在神的眼中极其严重。我们需要祷告,求神使我们存着谦卑受教的心来研究这个题目。
其实,圣经中关于罪的教义,是源于圣经里对神的圣洁之论述,然而今日信徒在这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我们只能从自己的内里去正确认识罪,当我们发现自己里面的罪时,就会认识到罪;像以赛亚在圣殿中一样,只有当我们意识到面对一位圣洁的神的时候(参赛六3…5),我们才开始看见自己里面的罪。但在现代基督教思想里,虽然非常重视神的美意和怜悯,然而却忽略了神的圣洁。在我们基督教的传统中,沾满了自由派的酵,加上我们的文化对道德问题的漠不关心,还有我们对属灵事物的麻木不仁和不冷不热,这些因素加起来,使有关神的圣洁的德国教导荡然无存。在罪的问题上真正有权威的作者——以赛亚、阿摩司,何西阿、耶利米、以西结、保罗、约翰、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加尔文、欧文(John Owen)、古德文(ThomasGoodwin)、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等——都讲述圣洁的神的临在,一种强烈到几乎可以触摸得到的感觉;由于他们深深感受到神的同在,因此能与人分享。然而,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欠缺他们那种对神的醒觉,因此我们对罪的认识也相应地缺乏。
第三,圣经中有关罪的教义,在现今的时代早已被世俗化了。今天,人仍然谈论罪,但已不再从神学角度去思想它了。而“罪”这个字所表达的,已脱离了“得罪神”的观念,如今这个字所指的,只是违反了一般人所接纳的正当行为准则,尤其是两性之间的事。但当圣经提到罪的时候,所指的是不折不扣的得罪神的行为。虽然罪是人犯的,而且通常是对社会造成损害,但不论是以人或社会作为出发点,都不能正确界定罪的意义,除非从我们与神的关系去思想罪的问题,否则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罪真真正正是什么。
罪的本质
新旧约圣经中翻译成“罪”的那些字眼,原文意思是指射不中目标、达不到标准、或不服从权柄。而那些未达的标准、击不中的红心、被遗弃的正途、被触犯的律法、互挑战的权柄,几乎都属乎神。神与他的旨意,是量度罪的标准。罪使我们偏离神所吩咐的道(出三二8),随己意走神所禁止的道路(赛五三6)。罪是与神背道而驰、逃避神、背叛神、公然反抗神、漠视神。
从正面看,罪的精义是什么?就是扮演神的角色,拒绝让创造者做自己生命的神。罪基本上所包含的态度是:为自己而活,不为神而活;只爱自己、服事自己、取悦自己,完全不理会创造者;又尝试尽可能不倚靠他,不让他掌管自己的生命,与他保持距离,务要生命操纵在自己手里;并要以一切(包括神在内)作为可利用的工具,来达到满足自己和一己享乐的目的。罪是把自己抬举高过造物主,夺去他的尊崇,把自己放在他之上,作为人生一切决定的最后准则。奥古斯丁把罪分析为“骄傲”(superbia),是一种期望超越神的疯狂欲念,以及一种转离神而进入“专注自己”(self…absorption 'homo incurva…tus in se')的状态。因此,罪是魔鬼的形像,因为叫人自我抬举的骄傲,是源于魔鬼的罪(提前三6)。这一切都是人类在第一次犯罪的时候孕育出来的,那时人服膺于要像神(创三5)的试探。保罗告诉我们,当人“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罗一21)的时候,罪就开始了,而保罗也提供了圣经中对罪的精义最准确的分析,他宣告说:“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罗八7)——不爱他的管治、厌恶他对我们宣讲的话,甚至存有敌意;而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决意偏行己路,公然向创造者挑战。英文修正译本用enmity(仇恨)这个抽象名词,比其他译本所用的hostile(敌意)一词,蕴含的意义更加强烈,好像保罗是指“仇恨的本质”或“极度仇恨”一样。
从一种自我神化的态度,就衍生出向神和人自作主张的行为:一方面是漠视宗教,另一方面是非人性的行为。对于漠视第一条最大诫命——尽心尽力爱神——的人,我们很难期望他会更尊重第二条诫命——爱邻舍如同爱自己。因此,破坏人和造物者之间关系的罪恶精神,同时也破坏人类社会。保罗曾针对这种破坏性行为的一般表现方式,列出了三张可怕的清单(罗一26…3l;加五19…2l;提后三2…4)。
罪中的状况
圣经强调罪是绝对普世性的。每一个人都很自然会犯罪,这是不能避免的。“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王上八46)“犹太人和希利尼人都在罪恶之下……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都是偏离正路……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9一12、23)“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约壹一8)根据圣经的解释,罪的普世性是由于人类同为亚当后裔(参林前一五22;罗五12等节)。亚当因为犯罪,在本性上成为罪人:亚当的后裔生下来就是罪人,因此依着本性犯罪。这种从亚当遗留下来、厌恶神和他的律法的天然倾向,传统上称为原罪:虽然这个名称在圣经中找不到,但不论是用来表示这种倾向源于我们的始祖,或表示我们一出生就有此倾向,或意味着一切罪恶源于它,这个名称都十分贴切。圣经称这种倾向为“肉体”或“体贴肉体”(罗八7),或简单叫做“住在我里头的罪”(罗七20;读8一13节)。这种态度控制和决定了每一个不在基督里的人的行为。那儿没有基督掌权,那儿罪就作王了。
圣经所描述的罪中状况,包括以下几点:
1、被定罪
对罪人来说,神是一位审判官;而就神的律法而言,犯罪的必须受惩戒。律法说:“惟有犯罪的,他必死亡。”(结一八20)“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罗八1)但在基督耶稣以外,全人类都在死亡的刑罚之下,一方面是因着他们自己的罪行(参罗一32,二8等节),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都在亚当里面。信主的人,如何因着基督的义使他们得称为义,同样,没有基督的人,也因着亚当的悖逆而被定罪。这不是说,全人类都犯了亚当所犯的罪,而是说亚当的犯罪行为是具代表性的,他的身份是全人类之首,因此,全人类都要承受他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因着我们与亚当的关系,我们也要受罚。通常我们称这为“原咎”(original guilt),这是包括在原罪的定义内的。保罗在罗马书五章十二、十五至十九节中提出了“原咎”这个思想——即是说,当一个人把罪的时候,“世人都犯了罪”,而且因着他的行为,“众人都成为罪人”。
2、不洁
对罪人来说,神是那圣者。在旧约时代,神苦口婆心地透过食物和卫生方面的不同禁忌和洁净的礼仪,教导以色列人一个功课:有些东西造成人与神相交的阻隔,因为这东西使人污秽不洁,因此那人在神的眼中变为可憎和不可接受。我们的主则把这些律例取消,并郑重地宣告说,污秽人的其实不是食物,而是罪。“'你们也是这样不明白吗?岂不晓得凡从外面进入的,不能污秽人……。'(这是说,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又说:'从人里面出来的,那才能污秽人……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渎、骄傲、狂妄……。'”(可七18等节)以赛亚早巳学会这个功课了。当他听见撒拉弗在圣殿里宣告神的圣洁时,他逼得要喊叫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他觉得自己不配与神相交,而且实在觉得自己要“灭亡”——被咒诅,因为圣洁的神对不洁的子民必会有这种反应(赛六3…5)。
3、堕落
这个状况反映出罪人的现况,和他按照神的形像被造时两者之间的关系。按照神的形像,人是正直的(参传七29):神所造的人,有一个心思可以知道神的旨意,也有一颗乐意和渴慕实行神旨意的心。那时人的本性是圣洁,像神一样的圣洁。但现今情况却非如此。人对属灵的事物变得暗昧无知,他的意愿与神的旨意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