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杲曰∶可升可降,阳也。入手、足太阴经。 
【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别录》)。脾胃吐逆为要药(苏颂)。助胃 
气,开胃口,进饮食(元素)。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口(好 
古)。 
【发明】杲曰∶芳香之气助脾胃,故藿香能止呕逆,进饮食。好古曰∶手、足太阴之药。 
故入顺气乌药散,则补肺;入黄 、四君子汤,则补脾也。 
【附方】新六。升降诸气∶藿香一两,香附(炒)五两,为末,每以白汤点服一钱。(《经 
效济世方》)霍乱吐泻垂死者,服之回生。用藿香叶、陈皮各半两,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百一选方》)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为末。每服一二钱,淅 
米泔调服。(禹讲师《经验方》)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二钱。 
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圣惠》)香口去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 
漱。(《摘玄方》) 
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应验方》)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零陵香
内容:(宋《开宝》) 
【释名】蕙草(《别录》)、香草(《开宝》)、 
时珍曰∶古者烧香草以降神,故曰薰,曰蕙。薰者熏也,蕙者和也。《汉书》云∶薰以 
香自烧,是矣。或云∶古人祓除,以此草熏之,故谓之薰,亦通。范成《大虞衡志》言∶零 
陵即今永州,不出此香。惟融、宜等州甚多,土人以编席荐,性暖宜人。谨按∶零陵旧治在 
今全州。全乃湘水之源,多生此香,今人呼为广零陵香者,乃真薰草也。若永州、道州、武 
冈州,皆零陵属地也。今镇江、丹阳皆莳而刈之,以酒洒制货之,芬香更烈,谓之香草,与 
兰草同称。《楚辞》云∶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则古人皆栽之矣。张揖《广雅》云∶ 
卤,薰也。其叶谓之蕙。而黄山谷言一干数花者为蕙。盖因不识兰草、蕙草,强以兰花为分 
别也。郑樵《修本草》,言兰即蕙,蕙即零陵香,亦是臆见,殊欠分明。但兰草、蕙草,乃 
一类二种耳。 
【集解】《别录》曰∶薰草,一名蕙草,生下湿地,三月采阴干,脱节者良。又曰∶蕙 
实,生鲁山平泽。 
弘景曰∶《桐君药录》∶薰草叶如麻,两两相对。《山海经》云∶浮山有草,麻叶而方 
茎,赤华而黑实,气如蘼芜,名曰薰草,可以已疠。今俗人皆呼燕草状如茅而香者为薰草 
,人家颇种之者,非也。诗书家多用蕙,而竟不知是何草,尚其名而迷其实,皆此类也。 
藏器曰∶薰草即是零陵香,薰乃蕙草根也。 
志曰∶零陵香生零陵山谷,叶如罗勒。《南越志》云∶土人名燕草,又名薰草,即香草 
也。《山海经》薰草即是此。 
颂曰∶零陵香今湖岭诸州皆有之,多生下湿地,叶如麻,两两相对,茎方,常以七月中 
旬开花至香,古云薰草是也。岭南人皆作窑灶,以火炭焙干,令黄色乃佳。江淮亦有土生者, 
亦可作香,但不及湖岭者,至枯槁香尤芬熏耳。古方但用薰草,不用零陵香。今合香家及面 
脂、澡豆诸法皆用之。都下市肆货之甚便。 
时珍曰∶今惟吴人栽造,货之亦广。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薰草
内容:(《别录》中品) 
【气味】甘,平,无毒。权曰∶苦,无毒。 
曰∶辛,温,无毒。不宜多服,令人气喘。 
【主治】明目止泪,疗泄精,去臭恶气,伤寒头痛,上气腰痛(《别录》)。单用,治鼻 
中息肉,鼻 (甄权)。零陵香∶主恶气疰心腹痛满,下气,令体香,和诸香作汤丸用,得 
酒良(《开宝》)。主风邪冲心,虚劳疳 。得升麻、细辛煎饮,治牙齿肿痛善(李 )。治血 
气腹胀,茎叶煎酒服(大明)。妇人浸油饰发,香无以加 
【发明】时珍曰∶薰草芳馨,其气辛散上达,故心腹恶气齿痛鼻塞皆用之。脾胃喜芳 
香,芳香可以养鼻是也。多服作喘,为能耗散真气也。 
【附方】新十。 
伤寒下痢∶蕙草汤∶用蕙草、当归各二两,黄连四两,水六升,煮二升服,日三服。(《范 
汪方》)伤寒狐惑,食肛者。蕙草、黄连各四两。 咀,以白酸浆一斗,渍一宿,煮取二升, 
分三服。(《短剧方》)头风旋运,痰逆恶心懒食。真零陵香、霍香叶、莎草根(炒)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茶下,日三服。(《本事方》)小儿鼻塞头热。用薰草一两,羊髓三两。铫 
内慢火熬成膏,去滓,日摩背上三、四次。(《圣惠方》) 
头风白屑∶零陵香、白芷等分,水煎汁,入鸡子白搅匀,敷数十次,终身不生。(《圣 
惠方》)。 
牙齿疼痛∶零陵香梗叶煎水,含漱之。(《普济方》) 
风牙疳牙∶零陵香(洗炙)、荜茇(炒)等分,为末掺之。(《普济方》) 
梦遗失精∶薰草汤∶用薰草、人参、白术、白芍药、生地黄各二两,茯神、桂心、甘草 
(炙)各二两,大枣十二枚,水八升,煮三升,分二服。(《外台秘要》) 
妇人断产∶零陵香为末,酒服二钱。每服至一两,即一年绝孕。盖血闻香即散也。(《医 
林集要》) 
五色诸痢∶返魂丹∶用零陵香草去根,以盐酒浸半月,炒干。每两入广木香一钱半,为 
末。里急腹痛者,用冷水服一钱半,通了三、四次,用热米汤服一钱半,止痢。只忌生梨一 
味。(《集简方》)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明目补中(《别录》)。 
x根茎中涕x 
【主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别录》)。主五痔脱肛有虫(时 
珍。出《千金》)。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兰草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 (音闲)、水香(《本经》)、香水兰(《开宝》)、女兰(《纲目》)、香草(《纲 
目》)、燕尾香(《开宝》)、大泽兰(《炮炙论》)、煎泽草(弘景)、兰泽草(《唐本》)、省 
头草(《纲目》)、都梁香(李当之)、孩儿菊(《纲目》)、千金草。 
志曰∶叶似马兰,故名兰草。其叶有歧,俗呼燕尾香。时人煮水以浴,疗风,故又名香 
水兰。藏器曰∶兰草生泽畔,妇人和油泽头,故云兰泽。盛弘之《荆州记》云∶都梁有山, 
下 
时珍曰∶都梁即今之武冈州也,又临淮盱眙县亦有都梁山,产此香。兰乃香草,能辟不 
祥。陆玑《诗疏》言∶郑俗,三月男女秉 于水际,以自祓除。盖兰以阑之, 以闲之,其 
义一也。《淮南子》云∶男子种兰,美而不芳。则兰须女子种之,女兰之名,或因乎此。其 
叶似菊,女子、小儿喜佩之,则女兰、孩菊之名,又或以此也。《唐瑶经验方》言∶江南人 
家种之,夏月采置发中,令头不 ,故名省头草。其说正合煎泽之义。古人兰蕙皆称香草, 
如零陵香草、都梁香草。后人省之,通呼为香草尔。近世但知兰花,不知兰草。惟虚谷方回 
考订,极言古之兰草即今之千金草,俗名孩儿菊者,其说可据。详下正误。 
【集解】《别录》曰∶兰草生太吴池泽,四月、五月采。 
弘景曰∶方药俗人并不识用。太吴应是吴国太伯所居,故呼太吴。今东间有煎泽草,名 
兰香,或者此也。李当之云∶是今人所种都梁香草也。泽兰亦名都梁香。 
恭曰∶兰即兰泽香草也。圆茎紫萼,八月花白。俗名兰香,煮以洗浴。生溪涧水旁,人 
间亦多种之,以饰庭池。陶所引煎泽草、都梁香者是也,而不能的识。 
保升曰∶生下湿地,叶似泽兰,尖长有歧,花红白色而香。 
藏器曰∶兰草、泽兰二物同名,陶不能知,苏亦浪别。兰草生泽畔,叶光润,阴小紫, 
五月、六月采阴干,即都梁香也。泽兰叶尖微有毛,不光润,茎方节紫,初采微辛,干之亦 
辛。苏云八月花白者,即泽兰也,以注兰草,殊误矣。 
时珍曰∶兰草、泽兰一类二种也。俱生水旁下湿处。二月宿根生苗成丛,紫茎素枝,赤 
节绿叶,叶对节生,有细齿。但以茎圆节长,而叶光有岐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而叶有 
毛者,为泽兰。嫩时并可 而佩之,八、九月后渐老,高者三四尺,开花成穗,如鸡苏花, 
红白色,中有细子。雷 《炮炙论》所谓大泽兰,即兰草也;小泽兰,即泽兰也。《礼记》 
佩兰 ,《楚辞》纫秋兰以为佩,《西京杂记》载汉时池苑种兰以降神,或杂粉藏衣书中辟 
蠹者,皆此二兰也。今吴人莳之,呼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