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本草校之∶荆芥、薄荷、白芷、陈皮、半夏、细辛、苍术、天麻、生姜、葱白,皆辛而温 
者也。蜀椒、胡椒、茱萸、大蒜,皆辛而热者也。青皮、防己、秦艽,其辛而平者乎。麻黄、 
人参、大枣,其甘而温者乎。葛根、赤茯苓,其甘而平者乎。桑白皮,其甘而寒者乎。防风、 
当归,其甘辛而温者乎。官桂、桂枝,其甘辛而大热者乎。浓朴、桔梗,其苦而温者乎。黄 
芩、知母、枳实、苦参、地骨皮、柴胡、前胡,其苦而寒者乎。羌活、独活,其苦辛而微温 
者乎。升麻,其苦甘且平者乎。芍药,其酸而微寒者乎。浮萍,其辛酸而寒者乎。凡此皆发 
散之属也。善择者,当热而热,当寒而寒;不善择者反此,则病有变也。发汗中病则止,不 
必尽剂。凡破伤风、小儿惊风、飧泄不止、酒病火病,皆宜汗之,所谓火郁则发 
下法 积聚陈 于中,留结寒热于内,必用下之。陈 去而肠胃洁,症瘕尽而营卫通, 
下之者所以补之也。庸工妄投,当寒反热,当热反寒,故谓下为害也。考以本草∶下之寒者, 
戎盐之咸,犀角之酸咸,沧盐、泽泻之甘咸,枳实之苦酸,腻粉之辛,泽漆之苦辛,杏仁之 
苦甘。下之微寒者,猪胆之苦。下之大寒者,牙硝之甘,大黄、牵牛、瓜蒂、苦瓠、牛胆、 
蓝汁、羊蹄根苗之苦,大戟、甘遂之苦甘,朴硝、芒硝之苦咸。下之温者,槟榔之辛,芫花 
之苦辛,石蜜之甘,皂角之辛咸。下之热者,巴豆之辛。下之凉者,猪羊血之咸。下之平者 
,郁李仁之酸,桃花之苦,皆下药也。惟巴豆性热,非寒积不可轻用;妄下则使人津液涸竭 
,留毒不去,胸热口燥,转生他病也。其不可下者凡四∶洞泄寒中者,表里俱虚者,厥而唇 
青手足冷者,小儿病后慢惊者,误下必致杀人。其余大积大聚、大痞大秘、大燥大坚,非下 
不可,但须寒热积气用之,中病则止,不必尽剂也。 

序例第二卷序例
病有八要六失六不治
内容:x注见神农名例x 

序例第二卷序例
《药对》岁物药品
内容:立冬之日,菊、卷柏先生时,为阳起石、桑螵蛸。凡十物使,主二百草为之长。 
立春之日,木兰、射干先生,为柴胡、半夏使。主头痛四十五节。立夏之日,蜚蠊先生, 
为人参、茯苓使。主腹中七节,保神守中。 
夏至之日,豕首、茱萸先生,为牡蛎、乌喙使。主四肢三十二节。 
立秋之日,白芷、防风先生,为细辛、蜀漆使。主胸背二十四节。 
(禹锡曰∶五条出《药对》中,义旨渊深,非俗所究,而是主统之本,故载之。时珍曰∶ 
此亦《素问》岁物之意,出上古雷公《药对》中,而义不传尔。按杨慎《卮言》云∶白字本 
草,相传出自神农。今观其中,如肠鸣幽幽,劳极洒洒,发 仍自还神化。及此五条,文近 
《素问》,决非后世医所能为也。此文以立冬日为始,则上古以建子为正也。) 

序例第二卷序例
《神农本草经》目录
内容:(时珍曰∶《神农古本草》凡三卷,三品共三百六十五种,首有名例数条。至陶氏作《别 
录》,乃拆分各部,而三品亦移改,又拆出青葙、赤小豆二条,故有三百六十七种。逮乎唐、 
宋,屡经变易,旧制莫考。今又并入已多,故存此目,以备考古云耳。) 
(丹砂 云母 玉泉 石钟乳 矾石 硝石 朴硝 滑石 空青 曾青 禹余粮 太一 
余粮 白石英 紫石英 五色石脂 菖蒲 菊花 人参 天门冬 甘草 干地黄 术 菟丝 
子牛膝 茺蔚子 女萎 防葵 麦门冬 独活 车前子 木香 薯蓣 薏苡仁 泽泻 远 
志龙胆 细辛 石斛 巴戟天 白英 白蒿 赤箭 庵 子 菥 子 蓍实 赤芝 黑芝 
青芝 白芝 黄芝 紫芝 卷柏 蓝实 蘼芜 黄连 络石 蒺藜子 黄 肉苁蓉 
蒲黄 香蒲 续断 漏芦 天名精 决明子 丹参 飞廉 五味子 旋花 兰草 
地肤子 景天 茵陈蒿 杜若 沙参 徐长卿 石龙刍 云实 王不留行 牡桂 
脂槐实 枸杞 橘柚 柏实 茯苓 榆皮 酸枣 干漆 蔓荆实 辛夷 杜仲 桑上寄 
生女贞实 蕤核 藕实茎 大枣 葡萄 蓬 鸡头实 胡麻 麻 
瓜子 苦菜 龙骨 麝香 熊脂 白胶 阿胶 石蜜 蜂子 蜜蜡 牡蛎 龟甲 桑螵蛸) 

序例第二卷序例
中品药一百二十种
内容:(雄黄 雌黄 石硫黄 水银 石膏 磁石 凝水石 阳起石 理石 长石 石胆 白 
青扁青 肤青 干姜 耳实 葛根 栝蒌 苦参 茈胡 芎 当归 麻黄 通草 芍 
药蠡实 瞿麦 玄参 秦艽 百合 知母 贝母 白芷 淫羊藿 黄芩 石龙芮 茅根 
紫菀 紫草 茜根 败酱 白藓皮 酸浆 紫参 本 狗脊 萆 白兔藿 营实 白薇 
薇衔 翘根 水萍 王瓜 地榆 海藻 泽兰 防己 牡丹 款冬花 石苇 马先蒿 积雪 
草女菀 王孙 蜀羊泉 爵床 栀子 竹叶 檗木 吴茱萸 桑根白皮 芜荑 枳实 浓 
朴秦皮 秦椒 山茱萸 紫葳 猪苓 白棘 龙眼 木兰 五加皮 卫矛 合欢 彼子 
梅实 桃核仁 杏核仁 蓼实 葱实 薤 假苏 水苏 水 发 白马茎 鹿茸 牛角 
羊角 牡狗阴茎 羚羊角 犀角 牛黄 豚卵 麋脂 丹雄鸡 雁肪 鳖甲 鱼甲 
蠡鱼 鲤鱼胆 乌贼鱼骨 海蛤 文蛤 石龙子 露蜂房 蚱蝉 白僵蚕) 

序例第二卷序例
下品药一百二十五种
内容:(孔公 殷 铁精 铁落 铁 铅丹 粉锡 锡镜鼻 代赭 戎盐 大盐 卤碱 
青琅 石 锻石 白垩 冬灰 附子 乌头 天雄 半夏 虎掌 鸢尾 大黄 葶苈 
桔梗 莨菪子 草蒿 旋复花 藜芦 钩吻 射干 蛇含 常山 蜀漆 甘遂 白蔹 青葙 
子 菌 白芨 大戟 泽漆 茵芋 贯众 荛花 牙子 羊踯躅 芫花 姑活 别羁 商 
陆羊蹄 蓄 野狼毒 鬼臼 白头翁 羊桃 女青 连翘 石下长卿 茹 乌韭 鹿藿 
蚤休 石长生 陆英 荩草 牛扁 夏枯草 屈草 巴豆 蜀椒 皂荚 柳华 楝实 郁李 
仁莽草 雷丸 梓白皮 桐叶 石南 黄环 溲疏 鼠李 松萝 药实根 蔓椒 栾华 
淮木 大豆黄卷 腐婢 瓜蒂 苦瓠 六畜毛蹄甲 燕屎 天鼠屎 鼠 伏翼 
刀蟹 蛇蜕 皮 蜣螂 蛞蝓 白颈蚯蚓 蛴螬 石蚕 雀瓮 樗鸡 
蛄蜈蚣 马陆 地胆 萤火 衣鱼 鼠妇 水蛭 木虻 蜚虻 蜚蠊 

序例第二卷序例
宋本草旧目录
内容:(李时珍曰∶旧目不录可也,录之所以存古迹也,又以见三品之混乱,不必泥古也 
新旧药合一千八十二种 
三百六十种《神农本经》(白字) 
一百八十二种《名医别录》(墨字) 
一百一十四种《唐本》先附 
一百三十三种今附(《开宝》所附) 
一百九十四种有名未用八十二种新补 
一十七种新定(以上皆宋《嘉 本草》所定者) 
四百八十八种陈藏器余 
二种《唐本》余 
一十三种《海药》余 
八种《食疗》余 
一百种《图经》外类(以上皆唐慎微续收补入者) 
玉石部(上品七十三种,中品八十七种,下品九十三种。) 
草部(上品之上八十七种。上品之下五十三种。中品之上六十二种。中品之下七 
十八种。下品之上六十二种。下品之下一百五种。) 
木部(上品七十二种。中品九十二种。下品九十九种。) 
人部(三品二十五种。) 
兽部(上品二十种。中品一十七种。下品二十一种。) 
禽部(三品五十六种。) 
虫鱼部(上品五十种。中品五十六种。下品八十一种。) 
果部(三品五十三种。) 
米谷部(上品七种。中品二十三种。下品一十八种。) 
菜部(上品三十种。中品一十三种。下品二十二种。) 
有名未用(一百九十四种。) 
《图经》外类(一百种。) 

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
诸风
内容:(有中脏、中腑、中经、中气、痰厥、痛风、破伤风、麻痹) 
【吹鼻】皂荚末 细辛末 半夏末 梁上尘 葱茎插鼻耳 
【熏鼻】巴豆烟 蓖麻烟 黄 汤 
【擦牙】白梅肉 南星末 蜈蚣末 苏合丸 白矾 盐 龙脑(南星) 
【吐痰】藜芦(或煎,或散。) 皂荚末(酒服。) 食盐(煎汤。) 人参芦(或煎, 
或散。) 瓜蒂、赤小豆(齑汁调服。) 莱菔子(擂汁。) 桐油(扫入。)桔梗芦(为末, 
汤服二钱。) 牙皂、莱菔子(为末,煎服。) 附子尖(研末,茶服。) 牛蒡子末(羌活, 
酒服。)常山末(水煎。) 醋、蜜(和服。) 胆矾末(醋调灌。) 牙皂、晋矾末(水服。) 
大虾(煮熟,食虾饮汁,探吐。) 苦茗茶(探吐。) 石绿(醋糊为丸,每化一丸。) 砒 
霜(研末,汤服少许。) 地松(捣汁。) (捣汁。) 离鬲草(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