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治】解诸毒,及大便不通,捣汁。疗痈肿,捣涂,并末服,能消毒排脓。蜈蚣伤者, 
入盐少许捣涂,或末敷之(时珍)。 
【附方】新一。一切痈疽,及肠痈奶痈,赤肿未破,或已破而脓血不散,发热疼痛能食 
者,并宜排脓托里散∶用地蜈蚣、赤芍药、当归、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和 
剂局方》)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半边莲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半边莲,小草也。生阴湿塍堑边。就地细梗引蔓,节节而生细叶。秋 
开小花,淡红紫色,止有半边,如莲花状,故名。又呼急解索。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蛇虺伤,捣汁饮,以滓围涂之。又治寒 气喘,及疟疾寒热,同雄黄各二钱, 
捣泥,碗内覆之,待色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紫花地丁
内容:(《纲目》) 
【释名】箭头草(《纲目》)、独行虎(《纲目 
【集解】时珍曰∶处处有之。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 
平地生者起茎;沟壑边生者起蔓。《普济方》云∶乡村篱落生者,夏秋开小白花,如铃 
儿倒垂,叶微似木香花之叶。此与紫花者相戾,恐别一种也。 
【气味】苦、辛,寒,无毒。 
【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 ,无名肿毒恶疮(时珍)。 
【附方】新九。 
黄胆内热∶地丁末。酒服三钱。(《乾坤秘韫》)稻芒粘咽,不得出者∶箭头草嚼咽下。(同 
上方) 
痈疽恶疮∶紫花地丁(连根)、同苍耳叶等分。捣烂,酒一钟,搅汁服。(杨诚《经验方》) 
痈疽发背,无名诸肿,贴之如神∶紫花地丁草,三伏时收。以白面和成,盐醋浸一夜贴 
之。 
昔有一尼发背,梦得此方,数日而痊。(孙天仁《集效方》) 
一切恶疮∶紫花地丁根,日干,以罐盛,烧烟对疮熏之。出黄水,取尽愈。(《卫生易 
简方》) 
瘰 疔疮,发背诸肿∶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为末,油和涂神效。(《乾坤秘韫》) 
疔疮肿毒∶《千金方》∶用紫花地丁草捣汁服,虽极者亦效。杨氏方∶用紫花地丁草、葱 
头、生蜜共捣贴之。若瘤疮,加新黑牛屎。 
喉痹肿痛∶箭头草叶,入酱少许,研膏,点入取吐。(《普济方》)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鬼针草
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生池畔,方茎,叶有丫,子作钗脚,着人衣如针。北人谓之鬼针,南 
人谓之鬼钗。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蜘蛛、蛇咬,杵汁服,并敷(藏器)。涂蝎虿伤(时珍)。 
【附方】新一。 
割甲伤肉不愈∶鬼针草苗、鼠粘子根捣汁,和腊猪脂涂。(《千金》)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独用将军
内容:(《唐本草》) 
【集解】恭曰∶生林野中,节节穿叶心生苗,其叶似楠,不时采根、叶用。 
【气味】辛,无毒。 
【主治】毒肿乳痈,解毒,破恶血(恭)。 
【附方】新一。 
下痢噤口∶独将军草根,有珠如豆者,取珠捣汁三匙,以白酒半杯和服。(《简便方》) 
【附录】留军待 恭曰∶生剑州山谷,叶似楠而细长,采无时。味辛,温,无毒。主肢 
节风痛,筋脉不遂,折伤瘀血,五缓挛痛。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见肿消
内容:(宋《图经》) 
【集解】颂曰∶生筠州。春生苗叶,茎紫色,高一、二尺,叶似桑而光,面青紫赤色, 
采无时。 
【气味】酸、涩,有微毒。 
【主治】消痈肿及狗咬,捣叶贴之(苏颂)。 
【附方】新一。 
一切肿毒及伤寒遗毒,发于耳之前后,及项下肿硬∶用见肿消草、生白芨、生白蔹、土 
大黄、生大蓟根、野苎麻根捣成饼,入芒硝一钱,和贴留头,干即易之。若加金线重楼及山 
慈菇尤妙。(《伤寒蕴要》)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攀倒甑
内容:(《图经》) 
【集解】颂曰∶生宜州郊野。茎叶如薄荷。一名斑杖,一名接骨。 
时珍曰∶斑杖,名同虎杖;接骨,名同蒴 ,不知是一类否?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解利风热,烦渴狂躁,捣汁服,甚效(苏颂)。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水甘草
内容:(《图经》) 
【集解】颂曰∶生筠州,多在水旁。春生苗,茎青,叶如柳,无花。土人七月、八月采。 
单用,不入众药。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小儿风热丹毒,同甘草煎饮(苏颂)。 

草部第十七卷
草之六
内容:x毒草类四十七种x 

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大黄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黄良(《本经》)、将军(当之)、火参(《吴普》)、肤如(《吴普》)。 
弘景曰∶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也。 
杲曰∶推陈致新,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所以有将军之号。 
【集解】《别录》曰∶大黄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二月、八月采根,火干。 
普曰∶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二月卷生黄赤,其叶四四相当,茎高三尺许。三月花黄,五 
月实黑,八月采根。根有黄汁,切片阴干。 
弘景曰∶今采益州北部汶山及西山者,虽非河西、陇西,好者犹作紫地锦色,味甚苦涩, 
色至浓黑。西川阴干者胜。北部日干,亦有火干者,皮小焦不如,而耐蛀堪久。此药至劲利, 
粗者便不中服。 
恭曰∶叶、子、茎并似羊蹄,但茎高六、七尺而脆,味酸堪生啖,叶粗长而浓。根细者 
亦似 
宿羊蹄,大者乃如碗,长二尺。其性湿润而易蛀坏,火干乃佳。作时烧石使热,横寸截着石 
上爆之,一日微燥,以绳穿晾干。今出宕州、凉州、西羌、蜀地者皆佳。幽并以北者渐细, 
气力不及蜀中者。陶言蜀地不及陇西,误矣。 
藏器曰∶凡用当分别之。若取和浓深沉、能攻病者,可用蜀中似牛舌片紧硬者;若取泻 
泄骏快、推陈去热者,当取河西锦纹者。 
颂曰∶今蜀川、河东、陕西州郡皆有之,以蜀川锦纹者佳。其次秦陇来者,谓之土番大 
黄。 
正月内生青叶,似蓖麻,大者如扇。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尺。其细根如牛蒡,小者 
亦如芋。四月开黄花,亦有青红似荞麦花者。茎青紫色,形如竹。二、八月采根,去黑皮, 
切作横片,火干。蜀大黄乃作竖片如牛舌形,谓之牛舌大黄。二者功用相等。江淮出者曰土 
大黄,二月开花,结细实。 
时珍曰∶宋祁《益州方物图》,言蜀大山中多有之,赤茎大叶,根巨若碗,药市以大者 
为枕,紫地锦纹也。今人以庄浪出者为最,庄浪,即古泾原陇西地,与《别录》相合。 
【正误】颂曰∶鼎州出一种羊蹄大黄,治疥瘙甚效。初生苗叶如羊蹄,累年长大,即叶 
似商陆而狭尖。四月内抽条出穗,五、七茎相合,花叶同色。结实如荞麦而轻小,五月熟即 
黄色,呼为金荞麦。三月采苗,五月采实,阴干。九月采根,破之亦有锦纹。亦呼为土大黄。 
时珍曰∶苏说即老羊蹄根也。因其似大黄,故谓之羊蹄大黄,实非一类。又一种酸模, 
乃山大黄也。状似羊蹄而生山上,所谓土大黄或指此,非羊蹄也。俱见本条。 
x根x 
【修治】雷曰∶凡使细切,以纹如水旋斑紧重者,锉片蒸之,从巳至未,晒干,又洒腊 
水蒸之,从未至亥,如此凡七次。晒干,却洒淡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必如乌膏样,乃晒 
干用。 
藏器曰∶凡用有蒸、有生、有熟,不得一概用之。 
承曰∶大黄采时,皆以火石爆干货卖,更无生者,用之亦不须更多炮炙蒸煮。 
【气味】苦,寒,无毒。《别录》曰∶大寒。普曰∶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苦, 
无毒;李当之∶小寒。 
元素曰∶味苦气寒,气味俱浓,沉而降,阴也。用之须酒浸煨熟者,寒因热用。酒浸入 
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余经不用酒。 
杲曰∶大黄苦峻下走,用之于下必生用。若邪气在上,非酒不至,必用酒浸引上至高之 
分, 
驱热而下。如物在高巅,必射以取之也。若用生者,则遗至高之邪热,是以愈后或目赤,或 
喉痹,或头肿,或膈上热疾生也。 
时珍曰∶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并勿轻用。其性苦寒,能伤元气、耗 
阴血故也。 
之才曰∶黄芩为之使,无所畏。 
权曰∶忌冷水,恶干漆。 
【主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 
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本经》)。平胃下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