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本经》)。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 
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别录》)。通女子经候,利水肿,利大小肠。贴热肿毒,小 
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甄权)。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壅滞水气,温瘴热疟(大 
明)。泻诸实热不通,除下焦湿热,消宿食,泻心下痞满(元素)。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 
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胆诸火疮(时珍)。 
【发明】之才曰∶得芍药、黄芩、牡蛎、细辛、茯苓,疗惊恚怒,心下悸气。得硝石、 
紫石英、桃仁,疗女子血闭。 
宗 曰∶张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或曰心气既不 
足,而不用补心汤,更用泻心何也?答曰∶若心气独不足,则当不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 
而客之,故令吐衄。以苦泄其热,以苦补其心,盖一举而两得之。有是证者,用之无不效, 
惟在量其虚实而已。 
震亨曰∶大黄苦寒善泄,仲景用之泻心汤者,正因少阴经不足,本经之阳亢甚无辅,以 
致阴血妄行飞越。故用大黄泻去亢甚之火,使之平和,则血归经而自安。夫心之阴气不足, 
非一日矣,肺与肝俱各受火而病作。故黄芩救肺,黄连救肝。肺者阴之主,肝者心之母、血 
之合也。肝肺之火既退,则阴血复其旧矣。寇氏不明说而云邪热客之,何以明仲景之意而开 
悟后人也? 
时珍曰∶大黄乃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凡病在五经血分者,宜用 
之。若在气分用之,是谓诛伐无过矣。泻心汤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乃真心之气不足,而 
手厥阴心包络、足厥阴肝、足太阴脾、足阳明胃之邪火有余也。虽曰泻心,实泻四经血中之 
伏火也。又仲景治心下痞满、按之软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此亦泻脾胃之湿热,非泻 
心也。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则作痞满,乃寒伤营血,邪气乘虚结于上焦。胃之上脘在于心, 
故曰泻心,实泻脾也。《素问》云∶太阴所至为痞满。又云∶浊气在上,则生 胀,是矣。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则成结胸,乃热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分野。仲景大陷胸汤丸皆用大黄, 
亦泻脾胃血分之邪,而降 
其浊气也。若结胸在气分,则只用小陷胸汤;痞满在气分,则用半夏泻心汤矣。成无己注释 
《伤寒论》,亦不知分别此义。 
成无己曰∶热淫所胜,以苦泄之。大黄之苦,以荡涤瘀热,下燥结而泄胃强。 
颂曰∶本草称大黄推陈致新,其效最神,故古方下积滞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用处尤多。 
古 
人用毒药攻病,必随人之虚实寒热而处置,非一切轻用也。梁武帝因发热欲服大黄。姚僧坦 
曰∶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可轻用。帝弗从,几至委顿。梁元帝常有心腹疾。诸医 
咸谓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坦曰∶脉洪而实,此有宿妨,非用大黄无瘥理。帝从之,遂愈。 
以此言之,今医用一毒药而攻众病,其偶中,便谓此方神奇;其差误,则不言用药之失,可 
不戒哉? 
【附方】旧十三,新四十二。 
吐血衄血,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水三升,煮一升,热服取利。(张仲景《金匮玉函》) 
吐血刺痛∶川大黄一两,为散。每服一钱,以生地黄汁一合,水半盏,煎三、五沸,无 
时服 
伤寒痞满,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心下满而不痛,按之濡,此为痞也,大黄黄连 
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汁,分作二次温服。(仲 
景《伤寒论》) 
热病谵狂∶川大黄五两,锉,炒微赤,为散。用腊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半匙,冷水 
下。(《圣惠方》) 
伤寒发黄∶方同上。气壮者,大黄一两。水二升,渍一宿,平旦煎汁一升,入芒硝一两, 
缓服,须臾当利下。(《伤寒类要》) 
腰脚风气作痛∶大黄二两,切如棋子,和少酥炒干,勿令焦,捣筛。每用二钱,空心以 
水三大合,入姜三片,煎十余沸,取汤调服。当下冷脓恶物,即痛止。(崔元亮《海上方》) 
一切壅滞∶《经验后方》∶治风热积壅,化痰涎,治痞闷消食,化气导血∶用大黄四两, 
牵牛 
子(半炒半生)四两,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白汤下,并不损人。如要微利, 
加 
一、二十丸。《卫生宝鉴》∶用皂荚熬膏和丸,名坠痰丸,又名全真丸。金宣宗服之有验,赐 
名保安丸。 
痰为百病∶滚痰丸∶治痰为百病,惟水泻、胎前产后不可服用∶大黄(酒浸,蒸熟切晒) 
八两,生黄芩八两,沉香半两,青礞石二两。 
以焰硝二两,同入砂罐固济, 红研末二两。上各取末,以水和丸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 
小病五、六十丸,缓病七、八十丸,急病一百二十丸,温水吞下,即卧勿动,候药逐上焦痰 
滞。次日先下糟粕,次下痰涎,未下再服。王隐君岁合四十余斤,愈疾数万也。(《养生主 
论》) 
男女诸病∶无极丸∶治妇人经血不通,赤白带下,崩漏不止,肠风下血,五淋,产后积 
血, 
症瘕腹痛,男子五劳七伤,小儿骨蒸潮热等证,其效甚速。 
分作四分∶一分用童尿一碗,食盐二钱,浸一日,切晒;一分用醇酒一碗,浸一日,切晒, 
再以巴豆仁三十五粒同炒,豆黄,去豆不用;一分用红花四两,泡水一碗,浸一日,切晒; 
一分用当归四两,入淡醋一碗,同浸一日,去归,切晒。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空心温酒下。取下恶物为验;未下再服。此武当高士孙碧云方也。(《医林集要》) 
心腹诸疾∶三物备急丸∶治心腹诸疾,卒暴百病∶用大黄、巴豆、干姜各一两。捣筛, 
蜜和 
捣一千杵,丸小豆大,每服三丸。凡中恶客忤,心腹胀满,痛如 
者,以暖水或酒服之,或灌之。未知更服三丸,腹中鸣转,当吐下便愈。若口已噤者,折齿 
灌之,入喉即瘥。此乃仲景方,司空裴秀改为散用,不及丸也。(《图经本草》) 
腹中痞块∶大黄十两为散,醋三升,蜜两匙和煎,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吐利 
为度。(《外台秘要》) 
腹胁积块∶风化石(灰末)半斤,瓦器炒极热,稍冷,入大黄(末)一两炒热,入桂心 
(末)半两略炒,下米醋搅成膏,摊布贴之。又方∶大黄二两,朴硝一两,为末,以大蒜同 
捣膏和贴之。或加阿魏一两,尤妙。(《丹溪心法》) 
久患积聚,二便不利,气上抢心,腹中胀满,害食∶大黄、白芍各二两。为末,水丸梧 
子大。每汤下四十丸,日三,以知为度。(《千金方》) 
脾癖疳积,不拘大人小儿∶锦纹大黄三两为末,醋一盏,沙锅内容武火熬成膏,倾瓦上 
,日晒夜露三日,再研。用舶上硫黄一两(形如琥珀者),官粉一两,同研匀。十岁以下小 
儿半钱,大人一钱半,米饮下。忌一切生冷、鱼肉,只食白粥半月。如一服不愈,半月之后 
再服。若不忌口,不如勿服。(《圣济总录》) 
小儿无辜闪癖瘰 ,或头干黄耸,或乍痢乍瘥,诸状多者,大黄煎主之∶大黄九两(锦 
纹新 
实者,若微朽即不中用),削去皮,捣筛为散。以好米醋三升,和置瓦碗中,于大铛内浮汤 
上,炭火慢煮,候至成膏,可丸,乃贮器中。三岁儿一服七丸,梧子大,日再服,以下出青 
赤脓为度。若不下,或下少,稍稍加丸。若下多,又须减之。病重者七、八剂方尽根。大人 
亦可用之。此药惟下宿脓,不令儿利也。须禁食毒物,乳母亦禁之。一加木香一两半。(崔 
知悌方) 
小儿诸热∶大黄(煨熟)、黄芩各一两,为末,炼蜜丸麻子大。每服五丸至十丸,蜜汤 
下。加黄连,名三黄丸。(《钱氏小儿方》) 
骨蒸积热,渐渐黄瘦∶大黄四分,以童子小便五、六合,煎取四合,去滓。空腹分为二 
服,如人行五里,再服。(《广利方》) 
赤白浊淋∶好大黄为末。每服六分,以鸡子一个,破顶入药,搅匀蒸熟,空心食之。不 
过三服愈。(《简便方》) 
相火秘结∶大黄(末)一两,牵牛头(末)半两,每服三钱。 
有厥冷者,酒服;无厥冷,五心烦,蜜汤服。(刘河间《保命集》) 
诸痢初起∶大黄(煨熟)、当归各二、三钱(壮人各一两)。水煎服,取利。或加槟榔。 
(《集 
热痢里急∶大黄一两。浸酒半日,煎服取利。(《集简方》) 
忽喘闷绝,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