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咸物。(张文仲《备急方》) 
喘嗽失音,暴伤寒冷,喘嗽失音∶取芫花连根一虎口,切曝干。令病患以荐自裹。舂令 
灰飞扬,入其七孔中。当眼泪出,口鼻皆辣,待芫根尽乃止。病即愈。(《古今录验》) 
干呕胁痛,伤寒有时头痛,心下痞满,痛引两胁,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表解里未 
和也,十枣汤主之∶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为散。以大枣十枚,水一升半,煮取 
八合,去滓纳药。强人服一钱,羸人半钱,平旦服之,当下利病除。如不除,明旦更服。(仲 
景《伤寒论》)水肿支饮,及 饮∶用十枣汤加大黄、甘草,五物各一两,大枣十枚同煮, 
如法服。一方∶加芒硝一两。(胡洽《百病方 
天行烦乱∶凝雪汤∶治天行毒病七八日,热积胸中,烦乱欲死。用芫花一斤。水三升, 
煮取一升半,渍故布薄胸上。不过再三薄,热则除。当温四肢,护厥逆也。(《千金方》) 
久疟结癖,在腹胁坚痛者∶芫花(炒)二两,朱砂五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 
枣汤下。(《直指》) 
水蛊胀满∶芫花、枳壳等分,以醋煮芫花至烂,乃下枳壳煮烂,捣丸梧子大。每服三十 
丸, 
白汤下。(《普济方》) 
酒疸尿黄发黄,心懊痛,足胫满∶芫花、椒目等分,烧末。水服半钱,日二服。(《肘后》) 
背腿间痛,一点痛,不可忍者∶芫花根末,米醋调敷之。如不住,以帛束之。妇人产后 
有此,尤宜。(《袖珍》) 
诸般气痛∶芫花(醋煮)半两,玄胡索(炒)一两半,为末。每服一钱。男子元脏痛, 
葱酒下。 
疟疾,乌梅汤下。妇人血气痛,当归酒下。诸气痛,香附汤下;小肠气痛,茴香汤下。(《仁 
存》) 
鬼胎症瘕,经候不通∶芫花根三两(锉)。炒黄为末。每服一钱,桃仁煎汤调下,当利 
恶物而 
催生去胎∶芫花根剥皮,以绵裹,点麝香,套入阴穴三寸,即下。(《摄生妙用方》) 
产后恶物不下∶芫花、当归等分,炒为末。调一钱服。(《保命集》) 
心痛有虫∶芫花一两(醋炒),雄黄一钱,为末。每服一字,温醋汤下。(《乾坤生意》) 
牙痛难忍,诸药不效∶芫花末擦之,令热痛定,以温水漱之。(《永类方》) 
白秃头疮∶芫花末,猪脂和敷之。(《集效方》) 
痈肿初起∶芫花末,和胶涂之。(《千金》) 
痈疖已溃∶芫花根皮搓作捻,插入,则不生合,令脓易竭也。(《集简方》) 
痔疮乳核∶芫根一握,洗净,入木臼捣烂,入少水绞汁,于石器中慢火煎成膏。将丝线 
于膏 
内度过,以线系痔,当微痛。候痔干落,以纸捻蘸膏纳窍内,去根,当永除根也。一方∶ 
只捣汁浸线一夜用。不得使水。(《经验》) 
瘰 初起气壮人∶用芫根擂水一盏服,大吐利,即平。黄州陈大用所传。(《濒湖集简方》) 
便毒初起∶芫根擂水服,以渣敷之,得下即消。黄州熊珍所传。(《濒湖集简方》) 
赘瘤焦法∶甘草煎膏,笔妆瘤之四围,上三次。乃用芫花、大戟、甘遂等分,为末,醋 
调。别以笔妆其中,勿近甘草。次日缩小,又以甘草膏妆小晕三次如前,仍上此药,自然焦 
缩。(危氏《得效方》) 
利为度。(危氏《得效方》)。 

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荛花
内容:(音饶。《本经》下品) 
【释名】时珍曰∶荛者,饶也。其花繁饶也。 
【集解】《别录》曰∶荛花生咸阳川谷及河南中牟。六月采花,阴干。 
弘景曰∶中牟者,时从河上来,形似芫花而极细,白色。 
恭曰∶苗似胡荽,茎无刺。花细,黄色,四月、五月收,与芫花全不相似也。 
保升曰∶所在有之,以雍州者为好。生冈原上,苗高二尺许。 
宗 曰∶今京洛间甚多。 
时珍曰∶按苏颂《图经》言∶绛州所出芫花黄色,谓之黄芫花。其图小株,花成簇生, 
恐即此荛花也。生时色黄,干则如白,故陶氏言细白也。或言无荛花,以桃花代之,取其利 
耳。 
【气味】苦,寒,有毒。《别录》》曰∶辛,微寒,有毒。 
【主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 
利水道(《本经》)。疗痰饮咳嗽(《别录》)。治咳逆上气,喉中肿满,疰气蛊毒, 癖气块 
( 
【发明】宗 曰∶张仲景《伤寒论》以荛花治利者,取其行水也。水去则利止,其意如 
此。今用之当斟酌,不可过使与不及也。须有是证乃用之。 
好古曰∶仲景小青龙汤云∶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鸡子大,熬令赤色。用之盖利水 
也。 
时珍曰∶荛花,盖亦芫花之类,气味主治大略相近。 

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醉鱼草
内容:(《纲目》) 
【释名】闹鱼花(《纲目》)、鱼尾草(《纲目 
【集解】时珍曰∶醉鱼草南方处处有之。多在堑岸边,作小株生,高者三、四尺。根状 
如 
八月开花成穗,红紫色,俨如芫花一样。结细子。渔人采花及叶以毒鱼,尽圉圉而死,呼 
为醉鱼儿草。池沼边不可种之。此花色状、气味并如芫花,毒鱼亦同。但花开不同时为异 
尔。按《中山经》云∶熊耳山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苎,可以毒鱼。其此草之类 
欤? 
x花、叶x 
【气味】辛、苦,温,有小毒。 
【主治】痰饮成 ,遇寒便发,取花研末,和米粉作果,炙熟食之,即效。又治误食石 
斑鱼子中毒,吐不止,及诸鱼骨鲠者,捣汁,和冷水少许咽之,吐即止,骨即化也。久疟成 
癖者,以花填鲫鱼腹中,湿纸裹煨熟,空心食之,仍以花和海粉捣贴,便消(时珍)。 

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莽草
内容:(《本经》下品)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 草(音罔)、芒草(《山海经》)、鼠莽。 
弘景曰∶莽本作 字,俗讹呼尔。 
时珍曰∶此物有毒,食之令人迷罔,故名。山人以毒鼠,谓之鼠莽。 
【正误】《别录》曰∶一名 ,一名春草。 
禹锡曰∶按《尔雅》云∶ ,春草。孙炎注云∶药草也,俗呼为 草。郭璞注云∶一名 
芒草。所见异也。 
时珍曰∶ ,音尾,白薇也。薇、 字音相近尔。《别录》白薇下云∶一名春草,而此 
又以为 草,盖因 
【集解】《别录》曰∶莽草生上谷山谷及冤句。五月采叶,阴干。 
弘景曰∶今东间处处皆有,叶青辛烈者良。人用捣以和陈粟米粉,纳水中,鱼吞即死浮 
出,人取食之无妨。 
颂曰∶今南中州郡及蜀川皆有之。木若石南而叶稀,无花实。五月、七月采叶,阴干。 
一说∶藤生,绕木石间。既谓之草,乃蔓生者是也。 
宗 曰∶莽草诸家皆谓之草,而本草居木部。今世所用,皆木叶如石南叶,枝梗干则皱, 
揉之其臭如椒。 
曰∶凡用叶,勿用尖及挛生者。 
时珍曰∶《范子计然》云∶莽草出三辅,青色者善。 
x叶x 
【修治】 曰∶凡使,取叶细锉,以生甘草、水蓼二味同盛入生稀绢袋中,甑中蒸一日, 
去二件,晒干用。 
【气味】辛,温,有毒。普曰∶神农∶辛;雷公、桐君∶苦,有毒。 
时珍曰∶莽草制雌黄、雄黄而有毒,误食害人。惟紫河车磨水服,及黑豆煮汁服,可 
解。豆汁浇其根即烂,性相制也。 
【主治】风头痈肿,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杀虫鱼(《本经》)。 
疗喉痹不通,乳难。头风痒,可用沐,勿令入眼(《别录》)。治风疽,疝气肿坠凝血, 
治瘰 ,除湿风,不入汤服。主头疮白秃杀虫。与白蔹、赤小豆为末,鸡子白调如糊, 毒 
肿,干更易上(甄权)。治皮肤麻痹,煎浓汤淋。风虫牙痛(大明)。 
【发明】颂曰∶古方治风毒痹厥诸酒,皆用 草。今医家取叶煎汤,热含少顷吐之,治 
牙齿风虫及喉痹甚效。 
宗 曰∶浓煎汤,淋渫皮肤麻痹。《周礼》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熏之则死。 
时珍曰∶古方治小儿伤寒,有莽草汤。又《琐碎录》云∶思村王氏之子,生七日而两肾 
缩入。二医云∶此受寒气而然也。以硫黄、茱萸、大蒜研涂其腹,以 草、蛇床子烧烟,熏 
其下部而愈也。 
【附方】旧四,新十。 
贼风肿痹,风入五藏恍惚,宜莽草膏主之∶莽草一斤,乌头、附子、踯躅各二两,切, 
以水 
和醋一升,渍一宿。猪脂一斤,煎三上三下,绞去滓。向火,以手摩病上三百度,应手即瘥。 
若耳鼻疾,可以绵裹塞之。疥癣杂疮,并宜摩之。(《肘后》) 
小儿风痫,掣 戴眼,极者日数十发,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