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 曰∶王瓜,其壳径寸,长二寸许,上微圆,下尖长,七、八月熟,红赤色。壳中子 
如螳螂头者,今人又谓之赤雹子。其根即土瓜根也。于细根上又生淡黄根,三、五相连,如 
大指许。根与子两用。 
时珍曰∶王瓜三月生苗,其蔓多须,嫩时可茹。其叶圆如马蹄而有尖,面青背淡,涩而 
不光。六、七月开,五出小黄花成簇。结子累累,熟时有红、黄二色,皮亦粗涩。 
但如栝蒌根之小者,澄粉甚白腻,须深掘二、三尺乃得正根。江西人栽之沃土,取根作蔬食, 
味如山药。 
x根x 
【气味】苦,寒,无毒。权曰∶平。 
藏器曰∶有小毒,能吐下人。取汁制雄、汞。 
【主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本经》)。疗诸邪气,热结鼠 , 
散痈肿留血,妇人带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数不禁,逐四肢骨节中水,治马骨刺人疮(《别 
录》)。天行热疾,酒黄病,壮热心烦闷,热劳,排脓,消扑损瘀血,破症癖,落胎(大明)。 
主蛊毒,小儿闪癖,痞满痰疟。并取根及叶捣汁,少少服,当吐下(藏器)。利大小便,治 
面黑面疮(时珍)。 
【附方】旧五,新七。 
黄胆变黑,医所不能治∶用土瓜根汁,平旦温服一小升。午刻黄水当从小便出,不出再服。 
(《肘后方》) 
浸)二两,桂心一两,牡蛎粉二两。为末。每服二钱,大麦粥饮下。(《卫生宝鉴》) 
小便不通∶土瓜根捣汁,入少水解之,筒吹入下部。(《肘后方》) 
大便不通∶上方吹入肛门内。二便不通,前后吹之,取通。(《肘后方》) 
乳汁不下∶土瓜根为末。酒服一钱,一日二服。(杨氏《产乳方》) 
经水不利,带下,少腹满,或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土瓜根、芍药、桂枝、 
虫各三两,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仲景《金匮方》) 
妇人阴 ∶方同上。 
中诸蛊毒∶土瓜根大如指,长三寸,切,以酒半升,渍一宿。服当吐下。(《外台秘要》) 
面上痱磊∶土瓜根捣末,浆水和匀。入夜别以浆水洗面涂药,旦复洗之。百日光彩射人, 
夫妻不相识也。曾用有效。(《肘后方》) 
耳聋灸法∶湿土瓜根,削半寸塞耳内,以艾灸七壮,每旬一灸,愈乃止。(《圣济录》) 
x子x 
【气味】酸、苦,平,无毒。 
【主治】生用∶润心肺,治黄病。炒用∶治肺痿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大明)。主 
蛊毒(甄权)。反胃吐食(时珍)。 
【附方】新八。 
消渴饮水∶雹瓜去皮。每食后嚼二、三两,五、七度瘥。(《圣惠方》) 
传尸劳瘵∶赤雹儿(俗名王瓜),焙为末。每酒服一钱。(《十药神书》)。 
反胃吐食∶马雹儿(灯上烧存性)一钱,入好枣肉,平胃散末二钱,酒服,食即可下。 
即野甜瓜,北方多有之。(《丹溪纂要》) 
痰热头风∶悬栝蒌一个,赤雹儿七个(焙),大力子(即牛蒡子,焙)四两。为末。每 
食后茶或酒服三钱。忌动风发热之物。 
筋骨痛挛∶马雹儿子炒开口,为末。酒服一钱,日二服。(《集简方》)赤目痛涩,不可 
忍∶小圆瓜KT (篱上大如弹丸、红色、皮上有刺者,九月、十月采,日干)、槐花(炒)、 
赤芍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临卧温酒下。(《卫生家宝方》) 
瘀血作痛∶赤雹儿烧存性,研末。无灰酒空心服二钱。(《集简方》) 
大肠下血∶王瓜一两(烧存性),地黄二两,黄连半两,为末,蜜丸梧子大。米饮下三 
十丸。(《指南方》)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内容:(《本经》中品) 
【校正】并入《开宝》葛粉。 
【释名】鸡齐(《本经》)、鹿藿(《别录》)、黄斤(《别录》)。时珍曰∶葛从曷,谐声 
也。鹿食九草,此其一种,故曰鹿藿。黄斤未详。 
【集解】《别录》曰∶葛根生汶山川谷,五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即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者,破而日干之。南康、庐陵间最胜, 
多 
恭曰∶葛虽除毒,其根入土五六寸以上者,名葛 。 者颈也。服之令人吐,以有微毒 
也。《本经》葛谷,即是其实也。 
颂曰∶今处处有之,江浙尤多。春生苗,引藤蔓,长一、二丈,紫色。叶颇似楸叶而小, 
色青。七月着花,粉紫色,似豌豆花,不结实。根形大如手臂,紫黑色,五月五日午时采根, 
曝干,以入土深者为佳,今人多作粉食。 
宗 曰∶澧、鼎之间,冬月取生葛,捣烂入水中,揉出粉,澄成垛,入沸汤中良久,色 
如胶,其体甚韧,以蜜拌食,擦入生姜少许尤妙。又切入茶中待宾,虽甘而无益。又将生葛 
根煮熟,作果实卖,虔、吉州、南安军亦然。 
时珍曰∶葛有野生,有家种。其蔓延长。取治可作 。其根外紫内白,长者七、八尺。 
其叶有三尖,如枫叶而长,面青背淡。其花成穗,累累相缀,红紫色。其荚如小黄豆荚,亦 
有毛。其子绿色,扁扁如盐梅子核,生嚼腥气,八、九月采之,《本经》所谓葛谷是也。唐 
苏恭亦言葛谷是实,而宋苏颂谓葛花不结实,误矣。其花晒干亦可炸食。 
x葛根x 
【气味】甘、辛,平,无毒。《别录》曰∶生根汁,大寒。 
好古曰∶气平味甘,升也,阳也。阳明经行经的药也。 
【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本经》)。疗伤寒中风头痛, 
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胁风痛(《别录》)。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解酒 
毒(甄权)。治胸膈烦热发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 毒箭伤(大明)。 
杀野葛、巴豆、百药毒(之才)。 
生者∶堕胎。蒸食∶消酒毒,可断谷不饥。作粉尤妙(藏器)。作粉∶止渴,利大小便, 
解酒,去烦热,压丹石,敷小儿热疮。捣汁饮∶治小儿热痞(《开宝》)。 
饮,并末敷之(苏恭)。 
【发明】弘景曰∶生葛捣汁饮,解温病发热。五月五日日中时,取根为 
为要药,亦疗疟及疮,至良。 
颂曰∶张仲景治伤寒有葛根汤,以其主大热、解肌、发腠理故也。 
元素曰∶升阳生津。脾虚作渴者,非此不除。勿多用,恐伤胃气。张仲景治太阳阳明合 
病,桂枝汤内加麻黄、葛根,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用此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非即 
太阳药也。头颅痛如破,乃阳明中风,可用葛根葱白汤,为阳明仙药。若太阳初病,未入阳 
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升麻、葛根发之,是反引邪气入阳明,为引贼破家也。 
震亨曰∶凡 痘已见红点,不可用葛根升麻汤,恐表虚反增斑烂也。 
杲曰∶干葛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圣药也。 
徐用诚曰∶葛根气味俱薄,轻而上行,浮而微降,阳中阴也。其用有四∶止渴,一也; 
解酒,二也;发散表邪,三也;发疮疹难出,四也。 
时珍曰∶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 
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 
也。 
【附方】旧十七,新四。 
痛,内热脉洪者∶葛根四两。水二升,入豉一升,煮取半升服。捣生根汁尤佳。(《伤 
寒类要》) 
时气头痛壮热∶生葛根洗净,捣汁一大盏,豉一合,煎六分,去滓分服,汗出即瘥。未 
汗再服。若心热,加栀子仁十枚。(《圣惠方》) 
伤寒头痛二、三日发热者∶葛根五两,香豉一升,以童子小便八升,煎取二升,分三服。 
食葱豉粥取汗。(《梅师方》) 
妊娠热病∶葛根汁二升,分三服。(《伤寒类要》) 
预防热病,急黄贼风∶葛粉二升,生地黄一升,香豉半升。为散。每食后米饮服方寸匕, 
日三服。有病五服。(庞安常《伤寒论》) 
辟瘴不染∶生葛捣汁一小盏服,去热毒瓦斯也。(《圣惠方》) 
烦躁热渴∶葛粉四两,先以水浸粟米半升,一夜漉出,拌匀,煮粥食之。(《圣惠方》) 
小儿热渴久不止∶葛根半两,水煎服。(《圣惠方》) 
干呕不息∶葛根捣汁,服一升,瘥。(《肘后方》) 
小儿呕吐,壮热食痫∶葛粉二钱。水二合,调匀,倾入锡锣中,重汤烫熟,以糜饮和食 
。(昝殷《食医心镜》) 
心热吐血不止∶生葛捣汁半升,顿服,立瘥。(《广利方》) 
衄血不止∶生葛根捣汁,服一小盏。三服即止。(《圣惠方》) 
热毒下血,因食热物发者∶生葛根二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