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古曰∶入手太阴、足少阴经。营卫枯涸,宜以湿剂润之。二门冬、人参、五味、枸杞 
子同为生脉之剂,此上焦独取寸口之意。 
赵继宗曰∶五药虽为生脉之剂,然生地黄、贝母为天门冬之使;地黄、车前,为麦门冬 
之使;茯苓,为人参之使。若有君无使,是独行无功也。故张三丰与胡KT 尚书长生不 
方,用天门冬三斤,地黄一斤, 乃有君而有使也。 
禹锡曰∶《抱朴子》言∶入山便可以天门冬蒸煮,啖之,取足以断谷。若有力可饵之, 
或作散、酒服,或捣汁作液、膏服。至百日丁壮兼倍,快于术及黄精也。二百日强筋髓,驻 
颜色。与炼成松脂同蜜丸服,尤善。杜紫微服之,御八十外家,一百四十岁,日行三百里。 
慎微曰∶《列仙传》云∶赤须子食天门冬,齿落更生,细发复出。太原甘始服天门冬, 
在人间三百余年。《圣化经》云∶以天门冬、茯苓等分,为末,日服方寸匕。则不畏寒,大 
寒时单衣汗出也。 
时珍曰∶天门冬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故能下通肾气,入滋补方,合群药用之有效。 
若脾胃虚寒人,单饵既久,必病肠滑,反成痼疾。此物性寒而润,能利大肠故也。 
【附方】旧三,新十五。 
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无问山中人间,久服补中益气,治虚劳绝伤,年老衰损,偏枯不 
随,风湿不仁,冷痹恶疮,痈疽癞疾。鼻柱败烂者,服之皮脱虫出。酿酒服,去症瘕积聚, 
风痰颠狂,三虫伏尸,除湿痹,轻身益气, 
则香美,诸酒不及也。忌鲤鱼。 
每服方寸匕。名仙人粮。 
辟谷不饥∶天门冬二斤,熟地黄一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温酒化三丸,日三服。 
居山远行,辟谷良。服至十日,身轻目明;二十日,百病愈,颜色如花;三十日,发白更黑, 
齿落重生;五十日,行及奔马;百日,延年。又法∶天门冬捣汁,微火煎取五斗,入白蜜一 
斗,胡麻(炒末)二升,合煎至可丸,即止火。下大豆黄末,和作饼,径三寸,浓半寸。一 
服 
一饼,一日三服,百日以上有益。又法∶天门冬末一升,松脂末一升,蜡、蜜一升和煎,丸 
如梧子大。每日早、午、晚各服三十丸。天门冬酒,补五脏,调六腑,令人无病∶天门冬三 
十斤,去心捣碎,以水二石,煮汁一石,糯米一斗,细曲十斤,如常炊酿,酒熟,日饮三杯。 
天门冬膏,去积聚风痰,补肺,疗咳嗽失血,润五脏,杀三虫伏尸,除瘟疫,轻身益气,令 
人不饥∶以天门冬流水泡过,去皮心,捣烂取汁,砂锅文武炭火煮,勿令大沸。以十斤 
为率,熬至三斤,却入蜜四两,熬至滴水不散,瓶盛埋土中一七,去火毒。每日早、晚白汤 
调服一匙。若动大便,以酒服之。(《医方摘要》) 
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生天门冬(捣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 
紫菀四合,铜器煎至可丸。每服杏仁大一丸,日三服。(《肘后方》) 
阴虚火动有痰,不堪用燥剂者∶天门冬一斤(水浸洗去心,取肉十二两,石臼捣烂), 
五味子 
(水洗去核,取肉四两,晒干,不见火)。共捣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茶下,日三服。(《简 
便方》) 
酒 
洒之,九蒸九晒,待干秤之)。人参一两为末,蒸枣肉捣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 
温酒下,日三服。(洁古《活法机要》) 
虚劳体痛∶天门冬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忌鲤鱼。(《千金方》) 
天 
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曝干为末,蜜丸服,尤佳。亦可洗面。(孟诜《食疗》) 
热寝汗,口干引饮,气喘∶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八两(并去心为末)。以生地黄三斤,取汁 
熬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以逍遥散去甘草,煎汤下。(《活法机要》) 
耳如蝉鸣,引胁牵痛∶天门冬去心皮,曝捣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久服良。(《外台 
秘要》) 
面黑令白∶天门冬曝干,同蜜捣作丸。日用洗面。(《圣济总录》) 
门冬、 
麦门冬(并去心)、玄参等分。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噙一丸,乃僧居寮所传方也。(齐德 
之《外科精义》) 
未效,再服必愈。此祖传经验方也。(虞抟《医学正传》)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百部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婆妇草(《日华》)、野天门冬(《纲 
时珍曰∶其根多者百十连属,如部伍然,故以名之。 
【集解】弘景曰∶山野处处有之。其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而苦强,但苗异尔。《博物 
志》云∶九真一种草似百部,但长大尔。悬火上令干,夜取四、五寸切短,含咽汁,主暴嗽 
甚良,名为嗽药。疑此即百部也。其土肥润,是以长大也。 
藏器曰∶天门冬根有十余茎,根圆短,实润味甘;百部,多者五、六十茎,根长尖内虚, 
味苦不同,苗蔓亦别。今人以门冬当百部,说不明也。 
颂曰∶今江、湖、淮、陕、齐、鲁州郡皆有之。春生苗,作藤蔓。叶大而尖长,颇似竹 
叶,面青色而光。根下一撮十五、六枚,黄白色,二、三、八月采,曝干用。 
时珍曰∶百部亦有细叶如茴香者,其茎青,肥嫩时亦可煮食。其根长者近尺,新时亦肥 
实,但干则虚瘦无脂润尔。生时擘开去心曝之。郑樵《通志》言叶如薯蓣者,谬矣。 
x根x 
【修治】 曰∶凡采得以竹刀劈,去心皮花,作数十条,悬檐下风干。却用酒浸一宿, 
漉出焙干,锉用。或一窠八十三条者,号曰地仙苗。若修事饵之,可千 
【气味】甘,微温,无毒。权曰∶甘,无毒。大明曰∶苦,无毒。恭曰∶微寒,有小毒。 
时珍曰∶苦、微甘,无毒。 
【主治】咳嗽上气。火炙酒渍饮之(《别录》)。治肺热,润肺(甄权)。治传尸骨蒸 
劳,治疳,杀蛔虫、寸白、蛲虫,及一切树木蛀虫,烬之即死。杀虱及蝇蠓(大明。弘景曰∶ 
作 
汤洗牛犬,去虱)。火炙酒浸空腹饮,治疥癣,去虫蚕咬毒(藏器)。 
【发明】时珍曰∶百部亦天门冬之类,故皆治肺病杀虫。但百部气温而不寒,寒嗽宜之; 
天门冬性寒而不热,热嗽宜之。此为异耳。 
【附方】旧五,新五。 
暴咳嗽∶张文仲方∶用百部根渍酒。每温服一升,日三服。葛洪方∶用百部、生姜各捣 
汁等 
分,煎服二合。《续十全方》∶用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和蜜等分,沸汤煎膏噙咽。《普济方》∶ 
治卒咳不止。用百部根悬火上炙干,每含咽汁,勿令人知。 
小儿寒嗽∶百部丸∶用百部(炒)、麻黄(去节)各七钱半(为末),杏仁(去皮尖炒, 
仍以水略 
煮三五沸,研泥)。入熟蜜和丸皂子大。每服二、三丸,温水下。(钱乙《小儿》方) 
嗽∶百部根二十斤,捣取汁,煎如饴。服方寸匕,日三服。深师加蜜二斤。《外台》加饴一 
斤。(《千金方》) 
遍身黄肿∶掘新鲜百条根,洗捣,罨脐上。以糯米饭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软盖在药上 
以 
帛包住。待一、二日后,口内作酒气,则水从小便中出,肿自消也。百条根,一名野天门冬 
,一名百奶,状如葱头,其苗叶柔细,一根下有百余个数。(《杨氏经验方》) 
误吞铜钱∶百部根四两,酒一升,渍一宿。温服一升,日再服。(《外台秘要》) 
百虫入耳∶百部炒研,生油调一字于耳门上。(《圣济录》) 
熏衣去虱∶百部、秦艽,为末。入竹笼烧烟熏之,自落。亦可煮汤洗衣。(《经验方》) 
【附录】白并 《别录》曰∶味苦,无毒。主肺咳上气,行五藏,令百病不 
起。一名玉箫,一名箭杆。生山陵,叶如小竹,根黄皮白。三月、四月采根,曝干。 
时珍曰∶此物气味、主治俱近百部,故附之。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何首乌
内容:(宋《开宝》) 
【释名】交藤(《本传》)、夜合(《本传》)、 
肝石(《纲 
红内消。 
大明曰∶其药本草无名,因何首乌见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为名尔。 
时珍曰∶汉武时,有马肝石能乌人发,故后人隐此名,亦曰马肝石。赤者能消肿毒,外 
科呼为疮帚、红内消。《斗门方》云∶取根若获九数者,服之乃仙。故名九真藤。 
【集解】颂曰∶何首乌,本出顺州南河县,今在处有之,岭外、江南诸州皆有,以西洛、 
嵩山及河南柘城县者为胜。春生苗,蔓延竹木墙壁间,茎紫色。叶叶相对如薯蓣,而不光泽。 
夏秋开黄白花,如葛勒花。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