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4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每用五、七丸,莲子、灯心汤下。(同上)。 
伏暑霍乱伤冷,吐利烦渴∶水浸丹∶用巴豆二十五个(去皮、心及油),黄丹(炒,研) 
一两二钱半,化黄蜡和,丸绿 
干霍乱病∶心腹胀痛,不吐不利,欲死。巴豆一枚(去皮、心),热水研服,得吐、利 
即定也。二便不通∶巴豆(连油)、黄连各半两,捣作饼子。先滴葱、盐汁在脐内,安饼于 
上,灸二七壮,取利为度。(《杨氏家藏 
寒痰气喘∶青橘皮一片,展开入刚子一个,麻扎定,火上烧存性,研末。姜汁和酒一钟, 
呷服。天台李翰林用此治莫秀才,到口便止,神方也。(张杲《医说》)。 
风湿痰病∶人坐密室中,左用滚水一盆,右用炭火一盆,前置一桌,书一册。先将无油 
新巴豆四十九粒研如泥,纸压去油,分作三饼。如病在左,令病患将右手仰置书上,安药于 
掌心,以碗安药上,倾热水入碗内。水凉即换,良久汗出,立见神效。病在右安左掌心。一 
云随左右安之。(《保寿堂经验方》)。 
阴毒伤寒∶心结,按之极痛,大小便闭,但出气稍暖者。急取巴豆十粒研,入面一钱, 
捻作饼,安脐内,以小艾炷灸五壮,气达即通。此太师陈北山方也。(《仁斋直指方》) 
解中药毒∶巴豆(去皮,不去油)、马牙硝等分,研丸。冷水服一弹丸。(《初虞世方》)。 
喉痹垂死,只有余气者∶巴豆去皮,线穿,内入喉中,牵出即苏。(《千金》)。 
缠喉风痹∶巴豆两粒,纸卷作角,切断两头,以针穿作孔子,入鼻中,气透即通。(《胜 
金方》)。 
伤寒舌出∶巴豆一粒,去油取霜,以纸捻卷,内入鼻中。舌即收上。(《普济方》)。 
舌上出血如簪孔∶巴豆一枚,乱发鸡子大,烧研,酒服。(《圣惠》)。 
中风口 ∶巴豆七枚去皮,研,左 涂右手心,右 涂左手心,仍以暖水一盏安药上。 
须臾即正,洗去。(《圣惠方》)。 
小儿口疮不能食乳∶刚子一枚,连油研,入黄丹少许,剃去囟上发,贴之。四边起粟泡, 
便用温水洗去,乃以菖蒲汤再洗,即不成疮,神效。(《瑞竹堂方 
风虫牙痛∶《圣惠》∶用巴豆一粒(煨黄去壳)。蒜一瓣,切一头,剜去中心,入豆在内 
盖定,绵裹,随左右塞耳中。《经验方》∶用巴豆一粒研,绵裹咬之。又方∶针刺巴豆,灯上 
烧令烟出, 
天丝入咽∶凡露地饮食,有飞丝入上,食之令人咽喉生疮。急以白矾、巴豆烧灰,吹入 
即愈。(《琐碎录》)。 
耳猝聋闭∶巴豆一粒。蜡裹,针刺孔通气,塞之取效。(《经验》)。 
风瘙隐疹,心下迷闷∶巴豆五十粒(去心、皮)。水七升,煮三升,以帛染拭之,随手 
愈。(《千金翼》)。 
疥疮搔痒∶巴豆十粒。炮黄去皮、心,右顺手研,入酥少许,腻粉少许,抓破点上,不 
得近目并外肾上。如熏目着肾,则以黄丹涂之,甚妙。(《十全方》)。 
荷钱癣疮∶巴豆仁三个,连油杵泥,以生绢包擦,日一、二次,三日痊好。(碑以正《经 
验方》)。 
一切恶疮∶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硫黄、轻粉末,频涂取效。(《普济》)。 
痈疽恶肉∶乌金膏∶解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最能推陈致新。巴豆仁炒焦,研膏,点 
痛处则解毒,涂瘀肉上则自化。加乳香少许亦可。若毒深不能收敛者,宜作捻 之,不致成 
疮。(《外科理例》)。 
疣痣黑子∶巴豆一钱(锻石炒过),人言一钱,糯米五分(炒)。研点之。(《怪症方》)。 
箭镞入肉不可拔出者∶用新巴豆仁(略熬),与蜣螂同研涂之,斯须痛定,微痒忍之, 
待极痒不可忍,便撼拔动之,取出,速以生肌膏敷之而痊。亦治疮肿。夏侯郸在润州得此方, 
后至洪州,旅舍主人妻病背疮,呻吟不已,郸用此方试之,即痛止也。(《经验方》)。 
小儿痰喘∶巴豆一粒。杵烂,绵裹塞鼻,男左女右,痰即自下。(龚氏《医鉴》)。 
牛疫动头∶巴豆二粒(研),生麻油三两,浆水半升,和灌之。(贾相公《牛经》)。 
x油x 
【主治】中风痰厥气厥,中恶喉痹,一切急病,咽喉不通,牙关紧闭。以研烂巴豆绵 
纸包,压取油作捻点灯,吹灭熏鼻中,或用热烟刺入喉内,即时出涎或恶血便苏。又舌上 
无故出血,以熏舌之上下,自止(时珍)。 
x壳x 
【主治】消积滞,治泻痢(时珍)。 
【附方】新二。 
一切泻痢∶脉浮洪者,多日难已;脉微小者,服之立止。名胜金膏。巴豆皮、楮叶同烧 
存性研,化蜡丸绿豆大。每甘草汤下五丸。(刘河间《宣明方》)。 
痢频脱肛,黑色坚硬∶用巴豆壳烧灰,芭蕉自然汁煮,入朴硝少许,洗软,用真麻油点 
火滴于上,以枯矾、龙骨少许为末,掺肛头上,以芭蕉叶托入。( 
x树根x 
【主治】痈疽发背,脑疽鬓疽大患。掘取洗捣,敷患处,留头,妙不可言。收根阴干, 
临时水捣亦可(时珍。出杨诚《经验方》)。 

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大风子
内容:(《补遗》) 
【释名】时珍曰∶能治大风疾,故名。 
【集解】时珍曰∶大风子,今海南诸国皆有之。按∶周达观《真腊记》云∶大风乃大树 
之子,状如椰子而圆。其中有核数十枚,大如雷丸子。中有仁白色,久则黄而油,不堪入药。 
x仁x 
【修治】时珍曰∶取大风子油法∶用子三斤(去壳及黄油者),研极烂,瓷器盛之,封 
口入滚汤中,盖锅密封,勿令透气,文武火煎至黑色如膏,名大风油,可以和药。 
【气味】辛,热,有毒。 
【主治】风癣疥癞,杨梅诸疮,攻毒杀虫(时珍)。 
【发明】震亨曰∶粗工治大风病,佐以大风油。殊不知此物性热,有燥痰之功而伤血, 
至有病将愈而先失明者。 
时珍曰∶大风油治疮,有杀虫劫毒之功,盖不可多服。用之外涂,其功不可没也。 
【附方】新五。 
大风诸癞∶大风子油一两,苦参末三两,入少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 
酒下。仍以苦参汤洗之。(《普济方》)。 
大风疮裂∶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涂。仍以壳煎汤洗之。(《岭南卫生方》)。 
杨梅恶疮∶方同上。 
风刺赤鼻∶大风子仁、木鳖子仁、轻粉、硫黄为末,夜夜唾调涂之。 
手背皴裂∶大风子捣泥,涂之。(《寿域》)。 

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海红豆
内容:(《海药》) 
【释名】 
【集解】 曰∶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人家园圃中。大树而生,叶圆有荚。近 
时蜀中种之亦成。 
时珍曰∶树高二、三丈,叶似梨叶而圆。按∶宋祁《益部方物图》云∶红豆叶如冬青而 
圆泽,春开花白色,结荚枝间。其子累累如缀珠,若大红豆而扁,皮红肉白,以似得名,蜀 
人用为果 。 
x豆x 
【气味】微寒,有小毒。 
【主治】人黑皮 花癣,头面游风。宜入面药及澡豆(李 )。 

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相思子
内容:(《纲目》) 
【释名】红豆。 
时珍曰∶按∶《古今诗话》云∶相思子圆而红。故老言∶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 
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此与韩凭冢上相思树不同,彼乃连理梓木也。或云即海红豆之类, 
未审的否? 
【集解】时珍曰∶相思子生岭南。树高丈余,白色。其叶似槐,其花似皂荚,其荚似扁 
豆。其子大如小豆,半截红色,半截黑色,彼人以嵌首饰。段公路《北户录》言∶有蔓生, 
用子收龙脑香相宜,令香不耗也。 
【气味】苦,平,有小毒,吐人。 
【主治】通九窍,去心腹邪气,止热闷头痛,风痰瘴疟,杀腹脏及皮肤内一切虫,除蛊 
毒。取二七枚研服,即当吐出(时珍)。 
【附方】新三。 
瘴疟寒热∶相思子十四枚,水研服,取吐立瘥。(《千金》)。 
猫鬼野道∶眼见猫鬼,及耳有所闻。用相思子、蓖麻子、巴豆各一枚,朱砂(末)、蜡 
各 
四铢,合捣丸如麻子大,含之。即以灰围患人,面前着一斗灰火,吐药入火中,沸即画十字 
于火上 
解中蛊毒∶《必效方》∶用未钻相思子十四枚,杵碎为末。温水半盏,和服。欲吐抑之勿 
吐,少顷当大吐。轻者但服七枚。非常神效。(《外台秘要》)。 

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猪腰子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猪腰子生柳州。蔓生结荚,内子大若猪之内肾,状酷似之,长三、四 
寸,色紫而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