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善。 
孙思邈曰∶古之医者,自解采取,阴干、曝干皆如法,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病十 
愈八九。今之医者,不知采取时节,至于出产土地,新、陈、虚、实,一皆不悉,所以 
治病十不得五也。 
马志曰∶今按法阴干者,多恶。如鹿茸阴干悉烂,火干且良。草木根苗,九月以前 
采者,悉宜日干;十月以后采者,阴干乃好。 
时珍曰∶生产有南北,节气有早迟,根苗异收采,制造异法度。故市之地黄以锅煮 
熟;大黄用火焙干;松黄和蒲黄,樟脑杂龙脑,皆失制作伪者也。孔志约云∶动植形生 
,因地舛性;春秋节变,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取,则物是而时 
非。名实既虚,寒温多谬,施于君父,逆莫大焉。 
嘉谟曰∶医药贸易多在市家。谚云∶卖药者,两眼;用药者,一眼;服药者,无眼 
。非 
古圹灰云死龙骨,苜蓿根为土黄 ,麝香捣荔核搀藿香,采茄叶杂煮半夏为玄胡索 
,盐松梢为肉苁蓉,草仁充草豆蔻,西呆代南木香,熬广胶入荞面作阿胶,煮鸡子及鱼 
枕为琥珀,枇杷蕊代款冬,驴脚胫作虎骨,松脂混麒麟竭,番硝和龙脑香。巧诈百般, 
甘受其侮,甚至杀人,归咎用药,乃大关系,非比寻常,不可不慎也。 
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弘景曰∶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秦、汉以前,当言列国。今郡县之名,后人所增 
尔。江东以来,小小杂药,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假令荆、益不通,则全用 
历阳当归,钱塘三建,岂得相似。所以疗病不及往人,亦当缘此。又且医不识药,惟听 
市人;市人又不辨究,皆委采送之家。采送之家,传习造作,真伪好恶,并皆莫测。所 
以钟乳醋煮令白,细辛水渍使直,黄 蜜蒸为甜,当归酒洒取润,蜈蚣朱足令赤,螵蛸 
胶于桑枝,以虺床当蘼芜,以荠 乱人参。此等既非事实,合药不量剥除。只如远志、 
牡丹,才不收半;地黄、门冬,三分耗一。凡去皮、除心之属,分两不应,不知取足。 
王公贵胜合药之日,群下窃换好药,终不能觉。以此疗病,固难责效。 
宗 曰∶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如上党人参、川西当归 
、齐州半夏、华州细辛。东壁土、冬月灰、半天河水、热汤、浆水之类,其物至微,其 
用至广,盖亦有理。若不推究厥理,治病徒费其功。 
杲曰∶陶隐居本草言野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其 
余须精新也。然大黄、木贼、荆芥、芫花、槐花之类,亦宜陈久,不独六陈也。凡药味 
须要专精。至元庚辰六月,许伯威年五十四,中气本弱,病伤寒八、九日,热甚。医以 
凉药下之,又食梨,冷伤脾胃,四肢逆冷,时发昏愦,心下悸动,吃噫不止,面色青黄 
,目不欲开。其脉动中有止,时自还,乃结脉也。用仲景复脉汤加人参、肉桂,急扶正 
气;生地黄减半,恐伤阳气。服二剂,病不退。再为诊之,脉证相对,因念莫非药欠专 
精陈腐耶?再市新药与服,其证减半,又服而安。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 
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又况新陈之不同 
,精粗之不等。倘不择而用之,其不效者 
药误新方。是矣。 
岁物专精见后。 
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 
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弘景曰∶又按病有宜服丸、服散、服汤、服酒、服膏煎者,亦兼参用,察病之源, 
以为其制。 
华佗曰∶病有宜汤者,宜丸者,宜散者,宜下者,宜吐者,宜汗者。汤可以荡涤脏 
腑,开通经络,调品阴阳。丸可以逐风冷,破坚积,进饮食。散可以去风寒暑湿之邪, 
散五脏之结伏,开肠利胃。可下而不下,使人心腹胀满烦乱。可汗而不汗,使人毛孔闭 
塞,闷绝而终。可吐而不吐,使人结胸上喘,水食不入而死。 
杲曰∶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 
也。 咀者,古制也。古无铁刃,以口咬 
凡治至高之病,加酒煎;去湿,以生姜;补元气,以大枣;发散风寒,以葱白;去膈上 
痰,以蜜。细末者,不循经络,止去胃中及脏腑之积。气味浓者,白汤调;气味薄者,煎之, 
和滓服。去下部之疾,其丸极大而光且圆;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极小。稠面糊,取 
其迟化,直至下焦;或酒或醋,取其收散之意也;犯半夏、南星,欲去湿者,丸以姜汁稀糊, 
取其易化也;水浸宿炊饼,又易化;滴水丸,又易化;炼蜜丸者,取其迟化而气循经络也; 
蜡丸,取其难化而旋旋取效,或毒药不伤脾胃也。 
元素曰∶病在头面及皮肤者,药须酒炒;在咽下脐上者,酒洗之;在下者,生用。寒药 
须酒浸曝干,恐伤胃也。当归酒浸,助发散之用也。 
嘉谟曰∶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火制四∶ 、炮、炙、炒 
水制三∶渍、泡、洗也。水火共制,蒸、煮二者焉。法造虽多,不离于此。酒制升提, 
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住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制,去燥性而 
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 
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去 
瓤者 
欲疗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 
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弘景曰∶自非明医听声、察色、诊脉,孰能知未病之病乎?且未病之人,亦无肯自疗。 
故齐侯怠于皮肤之微,以致骨髓之痼,非但识悟之为难,亦乃信受之弗易。仓公有言∶信巫 
不信医,死不治也。 
时珍曰∶《素问》云∶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中古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 石针艾治其外。又曰∶中古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不已, 
从,病形已成,以为可救,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淳于意曰∶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轻身重财,二不治;衣食不适,三不 
治;阴阳脏气不定,四不治;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信巫不信医,六不治。六者有一,则 
难治也。 
宗 曰∶病有六失∶失于不审,失于不信,失于过时,失于不择医,失于不识病,失于 
不知药。六失有一,即为难治。又有八要∶一曰虚,二曰实,三曰冷,四曰热,五曰邪,六 
曰正,七曰内,八曰外也。《素问》言∶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观人勇怯、骨肉、皮肤, 
能知其情,以为诊法。若患人脉病不相应,既不得见其形,医止据脉供药,其可得乎?今豪 
富之家,妇人居帷幔之内,复以帛蒙手臂。既无望色之神,听声之圣,又不能尽切脉之巧, 
未免详问。病家厌繁,以为术疏,往往得药不服。是四诊之术,不得其一矣,可谓难也。呜 
呼! 
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弘景曰∶今药中单行一两种有毒,只如巴豆、甘遂、将军,不可便令尽剂。如《经》所 
云∶一物一毒,服一丸如细麻;二物一毒,服二丸如大麻;三物一毒,服三丸如胡豆;四物 
一毒,服四丸如小豆;五物一毒,服五丸如大豆;六物一毒,服六丸如梧子;从此至十,皆 
以梧子为数。其中又有轻重,且如野狼毒、钩吻,岂如附子、芫花辈耶?此类皆须量宜。 
宗曰∶虽有此例,更合论人老少虚实,病之新久,药之多毒少毒,斟量之,不可执为 
定法。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瘤, 
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 
弘景曰∶药性一物兼主十余病者,取其偏长为本,复观人之虚实补泻,男女老少,苦乐 
荣悴,乡壤风俗,并各不同。褚澄疗寡妇尼僧,异乎妻外家,此是达其性怀之所致也。 
时珍曰∶气味有浓薄,性用有躁静,治体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不远热则热病至, 
不远寒则寒病至。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 
以温,热而行之。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