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服所有人-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禁掉下了眼泪。”这句话使陪审团的判决峰回路转。在说服时不要忽略了说话的情感。人的言行是由感情决定的,情感的号召力比理性的号召力大。需要说服的情形很多。比如,人们在失意至极的时候,或在反抗的时候,或在需要花费金钱和努力的时候,为了让他们和你的想法同步,你要用情感成功地打动对方。有个男孩想要求母亲为自己买一条牛仔裤,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要求。但是,男孩怕遭到拒绝,因为他已经有了一条牛仔裤,于是男孩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或苦苦哀求,或撒泼耍赖,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妈妈,你见过没见过一个孩子,他只有一条牛仔裤?”

  这颇为天真而又略带计谋的问话,一下子打动了母亲。事后,这位母亲谈起这事,说到了当时自己的感受:“儿子的话让我觉得若不答应他的要求,简直有点对不起他,哪怕在自己身上少花点钱,也不能太委屈孩子了。”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句动情的话就说服了母亲,满足了自己的需要。

  设法打动说服对象的感情

  林肯在当总统之前是一名律师。有一次,一位颤颤巍巍的老妇人找到林肯,诉说了自己的不幸,请求他帮助。老人是独立战争时一位军人的遗孀。丈夫战死后,她就靠不多的抚恤金维持生活。对于这位烈士的遗属,照理应该好好照顾,但是负责管理抚恤金的出纳却欺侮她,在老人领取抚恤金时,要她交手续费,而手续费竟占去抚恤金的一半。

  林肯听后很是气愤,他答应帮助老人起诉,维护老人的权益。

  法庭开庭后,被告矢口抵赖,而老妇人一方又没有任何证据。林肯很清楚这次辩护的艰难,因为被告的勒索只是口头向老妇人提出的,既没证人,又没证物,在被告不承认的情况下,对原告一方十分不利。

  轮到辩护人林肯发言了。

  林肯没有去指责被告的不道德,而是面对听众,用那极富感染力的声调去描绘当年的独立战争。在说到那些爱国志士在冰天雪地中浴血奋战之时,他的嗓音哽咽了,眼里闪着泪花,把听众带到了对战争场景的回忆。很多人被他动情的语言所感染,有些人在暗暗地流泪。

  这时,林肯说:“现在这早已成了历史,那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于地下,可是他那衰老的遗孀却在我们的身边。可以想象,这位老人从前也是一位美丽的少女,曾经有过幸福的家庭。但她为战争付出了亲人,变得贫穷而无依无靠,只得向我们这些享受着先烈们争得自由的人们求助。朋友们,难道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林肯的发言突然结束,听众们早被打动了。有的眼泪直流,有的解囊相助,有的竟扑过去要撕扯被告。被告一时陷在了千夫所指的困境之中。在听众的一致要求下,法庭谴责了被告,并通过了保护烈士遗孀不被勒索的判决。人是受感情支配的生物。假如我们试图去说服谁的话,就必须设法打动他们的感情。

  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在它面前,纵然是坚冰也能被融化。

  ——罗曼•;罗兰



24选择法
更新时间:2009…2…4 15:35:22 字数:1733


  24选择法
  有一位保险业务员对劝人买保险很有一手,他不像其他业务员一样拼命向顾客解释保险的好处,而是直接就问:“您是买A类保险还是B类保险。”若是对方在这两者中做了选择,就表示事情已成了一半,接着才开始谈买保险的事。

  很多顾客对于保险举棋不定,而且对于保险种类也不知如何取舍。当你遇到这样的人时,就暂时不提选择保险种类的问题,而对他提出A类还是B类,于是对方便会有“保险这个问题已解决了”的错觉,而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法的说服术在其他场合也同样适用。

  二选一逼迫对方做出决定

  你想最好能和某人当面谈一谈,但不知对方是否愿意。于是,你拨通了他的电话:“看来,最好我们两人碰一碰面。”

  那个人回答说:“好吧,那,嗯,嗯,你下周再给我来个电话吧。”这时,你意识到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个人不想见你。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你下周再打电话时,对方还是没有时间。

  但如果换一种方式,有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甚至可以帮你安排许多你几乎无法做到的约会。举例说,当你通过一番对话使对方对你有了好感以后,你可能这样说:“看来我们应该见一面,是吧?”这是一个只能回答“是”的封闭性问题(如果对方对你不反感的话),对方通常会说“是”。

  然后,你可以说:“那么,我下星期要到离你办公室不远的地方去,可能是星期四或星期五。哪一天对你方便,星期四还是星期五?”对方可以回答:“星期五较好。”

  接着你又说:“好极了。我们可以在星期五见面。那什么时间对你方便,早上还是下午?”对方可能回答“下午”。

  你说:“好,你愿意在下午什么时候见面?一点还是两点?”对方可能回答“两点”。

  于是,你在星期五下午两点与对方会面了。你前面做了些什么呢?你每次都给对方两个选择,对方就要做出最后的决定,于是你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其中一个选择。比如说,你问那个人:“看来我们应该见一面,是吧?”(其实就是“见还是不见”)“星期四还是星期五?”“早上还是下午?”“一点还是两点?”

  你每一次都让他人来做选择,这种方法其实是在逼迫对方回答:选择A还是B?表面上看来是尊重他的选择,事实是缩小了他的选择范围,促使他产生回答的心理。从心理学上来说,任何人如果被问及要选择A还是B时,也都会忘了除A和B外,还有其他可选择的。他们一定会产生一种“两者必居其一”的错觉。

  在恋爱中也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类的这种微妙心理。

  如果只有二选一的话,往往可促使正处于迷惑中的对方做出决定性的行动。这种心理作用也可运用在推销上。例如,时装店的店员在面对顾客时,千万不要问客人:“喜欢哪一种衣服?”而应该问:“你喜欢哪一套?白的还是红的?”这样,就可以逼迫客人从红色和白色中做出选择。

  让对方的选择符合说服者的意愿

  在运用选择法时,有时我们从心底里期望对方能选择某一种,我们就需要有意识地强化另一种的缺点,突出我们所期望的那种的优点。

  例如,美国有名的演说家赫拉曾这样说过:“在政见发表会上,对那些正在犹豫该投票给谁的选民说‘选择我,还是选择对方’,这种两者择一的方法并不高明,而是应该对选民说‘你们是要选择我,让这个社会更为繁荣呢?还是要选择反对派的那名候选人,而使经济变得更为萧条呢?’”也就是说,通过让选民彻底了解对方的缺点,以诱导选民选择自己。

  古代罗马的政治家布鲁特斯在杀害恺撒之后,有一场说服长老院长老的演说,其中一段话是这样的:“你们是希望让恺撒死,而你们大家过自由的日子,还是希望让恺撒活着,而你们都沦为奴隶终至死亡?这两种你们所要选择的是什么?”

  事实上,这段演说主要是为了让长老院的长老放弃还有其他可以选择的方法,迫使他们从“自由”或“死亡”之中进行选择。

  以这种强调一方的缺点,而在两者中选择其一的办法,在自然的情况下,听众一定会选择你希望中的那一个。即使选择的利益非常微小,但因已别无他选了,听众也只有勉为其难地选择其一。

  同样是说话,同样是阐述自己的思想,有人惹来了一身麻烦,有人却赢得了阵阵掌声,这就是表达的哲学。

  ——马克•;吐温〖=d4z〗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