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进行了认真的思索。当时,一些朋友主张只从事文学创作或翻译活动,不
干预社会政治问题。瞿秋白不赞成朋友们的这种脱离政治的倾向。一次,他
们在北京中央公园玩,谈到文学与社会问题。瞿秋白认为文学不是根本的首
要的变革社会的手段。一个朋友问:根本问题在哪里?瞿秋白指着大家正在
吃着的包子,幽默地答道:“根本问题在包子上面。”他主张文学工作必须从
社会革命着眼。他说:“文学只是社会的反映,文学家只是社会的喉舌。。。
中国现在的社会固然是不安极了,然而假使我们不觉着有改造的必要,本来
可以不问不闻,假使我们觉着非改造不可,那么,新文学的发见随时随地都
可以有。”② 

②《瞿秋白文集》4 卷本第2 卷,第544 页。
瞿秋白对于俄国十月革命以及这次革命的巨大影响,有了明确的认识,
他研究和介绍俄国文学,是为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学革命服务的。他说:
俄罗斯文学的研究在中国却已似极一时之盛。何以故呢?最主要的原
因,就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的赤色革命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生出极大
的变动,掀天动地,使全世界的思想都受他的影响。大家要追溯他的远因,
考察他的文化,所以不知不觉全世界的视线都集于俄国,都集于俄国的文学;
而在中国这样黑暗悲惨的社会里,人都想在生活的现状里开辟一条新道路,
听着俄国旧社会崩裂的声浪,真是空谷足音,不由得不动心。因此大家都要
来讨论研究俄国。于是俄国文学就成了中国文学家的目标。①

瞿秋白清醒地看到了“俄国的国情,很有与中国相近的地方”②,例
如“屠格涅夫所描写的乡村教育的简陋,果戈理所描写的俄国官吏的卑鄙龌
龊,都是如此”③。瞿秋白赞扬果戈理是“俄国写实派的第一人”④,他的
《仆御室》在对“下流社会”细致而又平淡的描写中,现出社会的真相;俄
国社会的恶象,在中国同样存在。果戈理的名剧《巡按》,对俄国官场的怪
现象刻划无遗,“于平淡中含有很深的意境,还常常能与读者以一种道德上
的感动。他的艺术所以能有价值,也就如此。”⑤ 

瞿秋白尖锐地指出:“现在中国实在很需要这种文学”,“以文学的艺术
的方法变更人生观,打破社会习惯。”⑥ 
①②《瞿秋白文集》4 卷本第2 卷,第543— 544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3 年版。

③《瞿秋白文集》4 卷本第2 卷,第542 页。
④⑤《瞿秋白文集》4 卷本第3 卷,第1304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年版。

⑥同上书,第1304— 1305 页。
瞿秋白十分推崇俄国伟大作家普希金,说他的作品“艺术上高尚的意
趣很能感动读者,使作者对于贫困不幸者的怜悯之情,深入心曲。”①瞿秋
白引用果戈理的话,指出:“现在时代,俄国文学家,没有一个人能出普希
金之上的。也没有一个人能称为民族的文学家。。。普希金于俄国的天性,
俄国的精神,俄国的文字,俄国的特质,表显得如此其‘清醇’,如此其‘美
妙’,真象山光水色,反映于明镜之中。”②瞿秋白指出,中国实行文学革命,
创造中国的新文学,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中国的民族特点。“中
国现在所需的文学,似乎也不单是写实主义,也不单是新理想主义(此处专
说现在人所介绍到中国来的),一两个空名词,三四篇直译文章所能尽的,


所以不得不离一切主义,离一切死法子,去寻中国现在所需要的文学,应当
怎样去模仿,模仿什么样的,应当怎样去创造,创造什么样的,才能使人人
都看得懂。。受得着新文学的影响,受得着新文学的感动。”③对于果戈理
评论普希金是“民族的文学家”,瞿秋白特别指出:“歌歌里的推崇普希金,
固然是杜少陵之于王、杨、卢、骆,极其佩服,而流于过分的夸奖,可是应
当注意他说的‘民族的文学’,国民性的表显,所以我更希望研究文学的人,
对于中国的国民性,格外注意。”④ 

①②《瞿秋白文集》4 卷本第2 卷,第542— 543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3 年版。

③《瞿秋白文集》4 卷本第2 卷,第542— 543 页。
④同上书,第543 页。
在文学译著上,瞿秋白的工作作风,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他和朋友
们翻译的作品,事先都经过认真研究。他自己译的,总要仔细校订,反复修
改,力求符合原意。朋友们译的作品,他有时帮助修改,有时请译者自己慎
重校订。沈颖译了普希金的小说《驿站监察吏》,给瞿秋白看。瞿秋白很欣
赏这篇小说,劝沈颖慎重修改后再发表。沈颖在这篇小说的后记中记下了这
件事。

朋友们之间在文学观方面,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截然不同。瞿秋白关
于文学革命的主张,沈颖不完全同意。他说瞿秋白是研究哲学的,对文学的
意见不一定对。沈颖不懂得文学家的创作活动,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支配
于文学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任何哲学观点的文学家是不存在的。郑振
铎热烈主张“文学为人生”。它比“为艺术而艺术”是一大进步,但他所为
的人生仅限于知识分子的小圈圈。瞿秋白和郑振铎有过多次争论,提出了“文
学为谁的人生”以及从什么立场和思想出发来为人生服务的问题。他说:我
们的人生很浮浅,劳动平民才有丰富的人生,他们所受的剥削压迫才是真正
的痛苦。大家应该去了解劳动平民的人生,了解他们的痛苦和要求,使文学
为劳动平民服务。

四改造社会的呼声

北京社会实进会

参加五四运动,在瞿秋白思想发展的里程中是一个新的起点:他开始
冲破个人孤独的、满足于心灵探索的壁牢,怀着高度的爱国热忱,投入了千
百万人民群众参加的爱国反帝斗争。两次被捕的拘禁生活,使他看到了,并
且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压迫与向往光明的人们所进行的反抗斗争;
开始认识到中国迫切需要变革,中国需要步入新时代。他说:

我们处于社会生活之中,还只知道社会中了无名毒症,不知道怎样医
治,——学生运动的意义是如此,——单由自己的体验,那不安的感觉再也
藏不住了。

有“变”的要求,就突然暴发,暂且先与社会以一震惊的激刺,——
克鲁扑德金说:一次暴动胜于数千百万册书报。同时经八九年中国社会现象


的反动,《新青年》

《新潮》所表现的思潮变动,趁着学生运动中社会心理的倾向,起翻
天的巨浪,摇荡全中国。①

①《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1 卷,第25— 26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版。
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过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幻梦;在帝国主义的残
酷掠夺和压迫下,这个幻梦注定要破灭。中国若要实现民族的独立,实现政
治清明、经济繁荣和文化勃兴,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及其卵翼下的中国封建军
阀的统治,而为达到这个目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必须寻求新的指导思
想,即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的指导;那么,这个新的人生观和新的信仰究
竟趋向于什么呢?瞿秋白说:

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学生运
动的引子,山东问题,本来就包括在这里。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
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
就是这个原因。况且家族农业经济破产,旧社会组织失了他的根据地,于是
社会问题更复杂了。从孔教问题,妇女问题一直到劳动问题,社会改造问题;
从文字上的文学问题一直到人生观的哲学问题;都在这一时期兴起,萦绕着
新时代的中国社会思想。②

②同上书,第26 页。
伟大的五四运动使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个百家竞起、异说争鸣的生动
活泼的局面,出现了学术文化领域的群星灿烂、万木向荣的空前盛况。当时,
形形色色的社团、学会、报刊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各种各样的思潮、流
派、学说竞相登台,交锋论战。在极短暂的时间内,从政治、经济、思想,
到哲学、文学、教育;从打倒孔家店、提倡白话文到改造中国和世界问题的
大辩论,争鸣范围之广泛,讨论内容之丰富,斗争之尖锐,影响之深远,都
是中外思想史上所罕见的。五四时期百家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