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使瞿秋白屈服,他依然敢于反抗邪恶,勇于追求真理。

这种品质,他直到最后都不曾少减。

常州中学堂收费甚多,学费、宿费、膳费等加在一起每年要付几十元
钱,相当于一个小职员一年的薪资收入。①按校方规定,学生每年要做两套
制服,夏天是白制服,冬天是呢制服。瞿秋白每年缴纳学杂费等已经相当勉
强,哪里还有钱付制服费。瞿秋白中学时代所穿的衣服,多是母亲用父亲的
旧衣服改成的长袍马褂,冬天棉衣的外面行线很密,以其耐磨久穿不坏。这
一身朴素的打扮,当然为那些富家子弟所瞧不起,有意疏远他。瞿秋白则不
屑于理睬他们,他除了发愤读书之外,常常同几个要好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聚
在校园树下,谈论诗词、小说、篆刻、绘画。平时沉默寡言的瞿秋白,只有
在这种场合里,才显得轻松愉快,谈笑风生。李子宽先生记述当时情景说:①
冠英小学初级班,每月学费三角,一年只缴银三元左右。但常州中学堂,学
年开始即缴学费三十元,膳费三十元,此外还需购买文具书籍,所费颇多。

省立五中(按指常州府中学堂,辛亥后改称江苏省立第五中学校)制
度,上午上课四小时,下午上课两小时;下午三时后,学生课较差者补课一
小时,如国文、英文等。

其他学生则于此时间上游艺课一小时,游艺内容有书法、篆刻、军乐、
雅歌等,由学生自由选择分组练习。秋白曾一度选雅歌(昆曲)学“拾金”
一出,既而弃去,以后彼于著作中曾批评唱曲行腔咬字尽符自然,其认识即
基于此。后一年改习篆刻(治印),我亦与俱,其时发现秋白于小学(说文)
有相当知识,于各种印谱早有研究,较诸我辈初作尝试者迥然不同(按秋白
六伯父世琨能篆能刻,秋白自幼学习。中学国文教师史蛰夫善治印,看到秋
白喜爱此道,就精心教他)。秋白于治印之皖浙两派,于浙派较为爱好,所
治印章在校时为多,。。。

秋白于音乐能吹洞萧,偶于月夜一吹,音调婉转而凄楚,似惟此器适
合于其性情。

于国画能作山水,但亦不常作,在校时只写过两三幅,后在北京俄文
专修馆学习时期曾画过两三幅,我乞得一幅。

李子宽先生接着说:

自1913 至1914 年之间,秋白课余时间付诸吟咏者不少。最初,我班


同学年龄较幼者四人即江都任乃訚、宜兴吴南如与秋白和我,相约学作诗词,
从咏物开始。我未得其门径,不久即退出。秋白与任、吴乐此不疲,各存二
三百首,抄录成帙,秋白与任君进步尤速,惜稿早失。三人中惟秋白间亦作
词。①

瞿秋白在中学时期的文学爱好,羊牧之也有如下的记述:

秋白在中学时,旧小说如《西厢记》、《牡丹亭》、《聊斋》、《花月痕》
等,都看过。已开始读《太平天国野史》、《通鉴纪事本末》、《中国近世秘史》、
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谭嗣同的《仁学》、严复的《群学肄言》、陈曼生
印谱、百将百侯图印谱、吴友如画宝,以及《庄子集释》、《老子道德经注》。
枕边书桌上经常放置《杜诗镜铨》、《李长吉歌诗》、《词综》等。

一次秋白来我家吃饭后说:“我们做一个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起
码要懂得中国的文学、史学、哲学。文学如孔子与《五经》,汉代的辞赋,
建安、太康、南北朝文学的不同,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特点。

史学如先秦的诸子学,汉代的经学,魏晋南北朝的佛学,宋明的理学
等,都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否则怎能算一个中国人呢?”②

①李子宽:《追忆学生时期之瞿秋白张太雷两先烈》。
②据羊牧之回忆。参见《党史资料》丛刊总第8 辑,第54— 55 页。上
海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这个“起码”的条件,对于穷困而又没有文化的老百姓,不能不说是
有点过分。但是,对于一个愿意有所作为的知识青年,不管他是贫是富,都
应当有这样严肃的、积极的追求。瞿秋白自己不仅这样说了,而且在他一生
中都能够身体力行,完全这样做了。

嗜爱文史,仰慕先贤,自然会喜欢和欣赏那些能够反映着祖国历史和
大自然风貌的文化古迹名胜。秋白最喜欢去的是常州东门外的天宁寺和红梅
阁。天宁寺旧名广福寺、报恩寺,是唐代天复年间建立的古刹,历代续有增
建或重修,为江南有数的丛林。瞿秋白少年时,寺中的殿堂是清代同治、光
绪年间重建的,规模宏大,屋宇雄伟,那座大雄宝殿比杭州灵隐寺的大雄宝
殿还要高大。寺内僧众繁多,最多时竟达一千余人。寺产值二千万元,其中
田地约一万数千亩。红梅阁离天宁寺不远,在玄妙观的后进。玄妙观始建于
西晋永嘉年间,观中红梅阁民间传闻甚多,一说是宋代紫阳真人在这里手植
了一株红梅,因此得道飞升;另一说是元代至正年间县衙刑吏龚子彬流放云
南遇仙叟,相偕御风而行,瞬息之间抵云南。子彬见城中红梅盛开,遂折红
梅一枝,归后植于观中,红梅阁由是得名①。这种神仙家的说教,显然是为
道教徒的欺世惑众张目的。瞿秋白和同学们喜欢的是那红梅,而对那些道教
徒的神仙故事早已听腻了。春天到来,梅花绽开,红霞一片,映衬着白云青
天,简直美极了。每当这个时节,瞿秋白在假日里,总要邀上几位同学游红
梅阁,看梅花。他常常边看梅花,边吟诵乡先贤赵瓯北(赵翼)的名句:“出
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紫阳未即登仙去,先向瑶台扫落花。”红
梅阁后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古木参天,藤蔓缠绕,假山、石池点缀其间,似
一幅清幽宁静的画图。翠竹苍松之间,有柏屋三间,悬小额曰古春轩。轩中
置石几木榻,壁上悬名人书画,琳琅满目。老道人焚香满炉,客来,迎之入
座,饮柏子茶,观白鹤亮翅。瞿秋白的父亲瞿稚彬,信奉道教,与玄妙观的
掌教法师很要好,那里的晨钟暮鼓对他有很大的诱惑力,观中柏屋正中悬挂
的大幅《玄妙观图》,就是这位不束冠道友的得意手笔。以此之故,瞿秋白


每次游阁,少不得要到柏屋去看看老道人,而每次在奉茶之后,老道人都要
照例谈一段紫阳真人插红梅的故事。然后再去石池看老道人养的一只白衣丹
顶鹤。一直到暮霭苍茫才离园回家。后来,瞿秋白写过一首诗,记述儿时旧
游的情景:

出其东门外,相将访红梅。

春意枝头闹,雪花满树开。

道人煨榾柮,烟湿舞徘徊。

此中有至境,一一入寒杯。

坐久不觉晚,瘦鹤竹边回。

①《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三十。
二一家星散飘零

贤庄环溪

最吸引瞿秋白的,还要算大自然的美景。出常州北门,离城二十里左
右的地方有一个贤庄,当时属于常州府江阴县管辖。瞿秋白时常在假期随母
亲到贤庄去探视大姑母和外祖家。瞿秋白的大姑母嫁给江阴西乡贤庄金翰
如。金翰如当时家资富足,又是十乡总董,是这里有权势的人物。瞿秋白母
亲金衡玉的父亲金心芗与金翰如是同宗,原来往在距离贤庄有半里之遥的大
岸上村。由于那里房屋狭小,而贤庄房舍宽敞,闲置不用,所以金心芗假寓
贤庄金宅的东楼。以与大姑母的关系而言,则贤庄为姑母家;以与金心芗而
言,则贤庄为外祖家,都可以称之为至亲了。

贤庄,是个风景秀美的地方。村庄周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清澈碧透的
小河,它绕了一个圈圈,把村庄紧紧地套在它流动的环内,因此人们给它起
了个名字,叫环溪。瞿秋白后来曾经写过:“我没离故乡之前,常州红梅阁
的翠竹野花,环溪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①环溪的岸边,种
满了绿柳白杨,近村处则有桃园和竹林,远远望去,青瓦白墙的村舍掩映在
一片浓密的绿荫中。每到春天,杨柳飘曳,桃花满枝,嫩绿软红,分外娇艳,
被环溪清流围绕的贤庄就象一片荷叶,一枝荷花,在水中浮现。所以,人们
又送给贤庄一个美称,叫做“荷花地”。

①《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1 卷,第16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
版。
环溪周围是一片广阔的田野,贤庄的农民们在这里春种夏耘,把这块
肥沃的土地装扮得十分好看。离村庄前面不远,有一个占地数十亩的小山岗,
当地人称之为“鸡头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