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量体验这种感觉,越清晰越好;如果没有感到任何不适,休息半小时再进行一次。该学生的考试是两天之后举行,在此期间,他每天接受这种满灌治疗两次。到考试时,他根本不感到任何紧张,也没有任何灾难临头的感觉,过去曾经摆脱不掉的害怕情绪消失得无影无踪。

    (2)模仿学习。治疗者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可根据模仿学习具有示范性效应的原理,让患儿通过观察、模仿以降低或消除其焦虑性反应。例如有研究者对如何利用模仿技术降低那些即将进行手术的孩子的焦虑反应做了调查:60名儿童等待手术,年龄在4~12岁之间,其中有30名儿童在住院后立即看了一部关于一个男孩接受手术的“实验”电影,描写一个男孩如何接受手术的示范;另外30名儿童在住院后看了一部关于一个男孩一次旅游的电影。

    研究者用多种方法测量了儿童被试在手术前后的情境和特质焦虑水平,如观察者评定、自我报告和生理指标度量。研究发现,电影示范使儿童情境焦虑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看示范电影的儿童,在手术前后的评估期间,行为表现正常,与控制组儿童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其它程序都是标准的,事先做了控制,两组病人的这种差异显然与电影示范分不开。4周之后,孩子们又回到医院做手术后检查,这无疑是对示范电影效果是否具有泛化作用的一次检验,因为在示范电影中没有在手术后4周进行检查的情节。研究者在这次对孩子的评估中,又观察到情境焦虑水平的组间差异:示范儿童的情境焦虑较控制组儿童的情境焦虑低;而且,示范组儿童在这次检查中表现的情境焦虑显著低于他们在看电影前被评定的情境焦虑水平。

    (3)疏导疗法。例如佳佳和爸爸关系最好,简直是形影不离,可是最近听说爸爸要到外地出差,小佳佳的脸上几天都不见笑容。父母问她为何不高兴,佳佳哭丧着脸说:“爸爸,你不要出差,我害怕,你要是生病了就没有人陪我一起玩了。”母亲听了很生气,说:“小孩子不许讲不吉利的话。”佳佳心里仍很害怕,却不敢说。父亲走后,佳佳吃不好睡不好,多次在梦中叫喊“爸爸”。平时佳佳显得愁眉苦脸,情绪烦躁,时而紧张不安,不愿玩游戏,连平时最喜欢的洋娃娃都未碰一下。一个星期后,爸爸平安地回来了,佳佳脸上虽然露出了笑容,但仍对爸爸说:“你以后再不要出差了,我很害怕。”佳佳对爸爸出差的害怕、担心是没有根据的,她是患了一种分离性焦虑症。对此可采用疏导疗法进行治疗,用亲切的语言对她进行安慰、劝导,告诉爸爸出差是工作的需要,这种分离只是暂时性的,爸爸一办完事就会回来的;再说,爸爸已是大人了,自己会照顾自己,不要害怕、担心,以逐步减轻、缓解、消除其焦虑反应。

    (4)放松疗法。是治疗儿童焦虑症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患儿进行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减轻、消除儿童焦虑症有较好的疗效。

    (5)矛盾意向疗法。让患儿多次经历让她感到害怕的事情,使之由害怕焦虑到无所谓,直至焦虑反应消失,如上例中的佳佳,在进行疏导疗法的同时,正可使用矛盾意向疗法,让她多次经历爸爸出差的事情,结果发现,爸爸多次出差都能平安回来,自己的害怕担心是多余的,慢慢对爸爸出差这件事就不会再感到异常紧张焦虑不安了。

    2.教育疗法。①为患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不要给患儿过大的心理压力和过强的精神刺激;②教育思想要端正,教育方法要正确,不要溺爱也不要过份苛求,不求孩子第一,但求孩子努力;不要单纯用成绩分数来评定儿童的好坏,对患儿说话时少用批评、指责、否定的语气,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言;③加强个性的培养和锻炼,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针对儿童性格上存在的弱点和缺陷,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克服和纠正。与此同时,家长要做自身检查,如也存在性格方面的问题,应首先进行有意识地纠正,起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

    [病案]汤××,女,12岁,某重点小学五年级学生。父亲是一个剧团的武打演员,母亲为一工厂工人,父母均只有高小文化程度。据老师反映,汤××焦虑情绪比较严重,性格内向、胆小孤僻,与同学相处不甚融洽,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其中语文成绩较好,数学成绩则很差。从1988~1989年度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语文为91.5分,数学为48分,不及格。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虽督促较紧,但因文化程度低而无能力辅导。家长曾多次找班主任,要求老师对孩子加强数学方面的辅导,并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不爱说话、腼腆、好面子、自尊心强、较孤独、有事常闷在心里,不肯轻易向人表露,有时还好冲动。父母带着孩子去寻求心理咨询。针对汤××的情况,咨询者进行了详细的心理测验,测验结果显示,她表现有儿童过度焦虑反应,而她的过度焦虑反应主要是因学习问题和个性问题造成的。

    因此,咨询者向老师和家长提出了以下建议:①老师应加强对她数学课程的个别辅导,努力扭转她的偏科倾向,使其在学习问题上保持心理平衡;②家长和老师都应注意对她进行个性锻炼、培养,引导她积极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努力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培养活泼、开朗、宽容、坚毅等优良品质,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使人际关系向和谐愉悦方向发展;③针对她情感较脆弱,又好冲动,已蕴含了一些“心理危机”的苗头,如在测验中流露出“曾经想过不如死了好”、“曾经想过独自一人到很远的地方去”等思想,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注意,多给予关心、体谅、劝慰、鼓励,从防患于未然的立场出发,“察”微杜渐,以防意外刺激而引发不良后果。④指导学生进行渐进性自我放松训练,并通过适当的文体娱乐活动来调节情绪,陶冶性格,以减轻、消除其焦虑反应。3.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病症、发作等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焦虑药。

第十五章 儿童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第二节 儿童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7)

    七、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叫多动综合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其症状一般在7岁前表现出来,典型年龄为3岁,8~10岁为发病高峰期,男孩多于女孩。儿童多动症的病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归纳起来有下列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大部分患儿都有先天性体质缺陷,而这种缺陷可能是由染色体异常或父母精神病等遗传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母亲妊娠和分娩障碍引起的。

    2.铅中毒。研究发现,几乎一半以上的多动症儿童的血液中含铅量都较高。这种和童大多住在交通拥挤的大城市,汽车的汽油燃烧时,化合物中的铅挥发成气体进入空气中,使儿童大量吸入体内。

    3.食物过敏。有人认为,多动症是由于儿童对某种食品,如水杨酸酯或某种调味品的过敏引起的。

    4.放射作用。由电视机和荧光灯的小量放射作用引起。

    5.轻度身体器官异常。如耳朵不对称、大小不相等,第五个手指弯曲,第三脚趾比第二脚趾长等,都与多动症的产生有关。

    6.教育失当。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过多地指责干涉孩子的活动使之精神高度紧张,或家长对孩子过份娇惯、放纵、无拘无束,使之好动的天性上蒙上一层放荡不羁、任性不束的色彩。

    儿童多动症可分为两大类:

    1.机质性多动症。一般说来,这类多动症患儿不常见,只占全部多动症儿童的10%。这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外界信息过快地输入大脑,患儿无法对此进行有条理的思维和处理,结果产生了运动肌的亢奋,使患儿的每一个动作都表现出过份的激动和不稳定。

    2.气质性多动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儿童自身的气质与天性。儿童多动症的表现主要有:

    (1)活动过多。这是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这种现象在婴儿期就有所表现:好动、不安宁、爱哭、常兴奋尖叫、爱翻能看得见的东西;上学后就更加突出,不分场合地过多活动,上课时不是用手敲桌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