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爷传奇-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7胖D列值芰熳庞婷衩浅龊4蛴闳チ恕

两艘大船的水手的骨干是郑不败以前的十几个海盗兄弟以及后他们的亲朋好友,都是有航海经验的水手。有了这帮人,加上浏河不乏渔民,水手的队伍可以建立起来了。回来后贾迩冶与郑不败商量建立水手队伍的事情,并且让参谋部接管水手队伍。商定的方案是每条大船编三十二名船员,包括船长在内。每条小船编制五名船员,包括船老大在内。郑不败提出立即给大船制造抛石机和床弩,贾迩冶不同意,理由是时机还不成熟。但贾迩冶要求立即在大船的主桅顶部建造一个观察了望和信号传送的平台。

军队编组和调防不到十天就完成了,四位连长的小情人和小岹移居浏河。眼看年关将至,贾迩冶还是派出了茗烟连的两个排和警卫排的一个班到处购买粮食、种子、耕牛、驴子等等,基地除了加紧生产武器和各种农具和工具。贾迩冶自己成天泡在难民营里,招募新兵,组织第一批移居台湾的难民。

新年正月十五以后,贾迩冶宣布移居台湾的难民每人发放银二两,到台湾后每人分田二十亩,每户分耕牛一头,农具一套,提供半年粮食和食盐,提供种子。到台湾后五年不收农业税,但耕牛、农具、粮食、食盐和种子不是白送的,以现在的粮价从第四年到第五年以粮食偿还。从第六年开始,农业税收都是十五抽一。其它行业十年不收税,十年以后也是十五抽一税。

宣布此项政策后难民都想移民台湾,连士兵都想让家人移居台湾。第一批移居台湾的八百余名难民都是新招募士兵的家人。

二月上旬,各种物品开始装船。郑芙郑蓉返回庄园,袭人、晴雯带领特训班第一批学员十二人及他们的弟弟妹妹共八人、成香为首的五名姐妹队成员来到浏河。袭人和晴雯的人都秘密装备了小号转轮手枪。随后湘云带领小亲卫队和四名丫鬟也来到浏河,小亲卫队正式装备了小号钢弩。菱儿和小岹暂时跟随湘云的队伍。领航小组也来了三人,地质矿产工程师来了两人。

准备到台湾的军队成员有145人,包括肖烈副参谋长为首的半个参谋部、茗烟连和警卫排的一个班。为了使到台湾的部队装备齐全,抽调了其它部队的部分装备,而且携带了八百枚手榴弹,如果海上遭遇劲敌,只能用轻武器和手榴弹拼了。

半个领航小组一到浏河就开始测量记录太阳高度角和北极星高度角,用快三分和慢三分两只大钟以基地的时间为标准,午时测定两地的时差。时间差实际上就是经度差,以基地的时间为基准,时差线就是经度差值线。在图上往海的方向画出一系列时差线,可以反映到海岸的距离。当时的船多沿海岸不远的地方航行,有了时差线就可以多一些信心远离海岸航行了,这样就比别人多了明显的优势,这个优势是具有军事意义的。等六分仪测量数据积累多了,就可以确定二维坐标,优势就更大了。由于地球曲率,在海面上只能看到三十余公里的远处,没有坐标系统在茫茫无际的外海航行是没有信心的,没有参照物也就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出发前一天晚上贾迩冶、袭人和晴雯登上了浏河号。舰艉二楼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驾驶指挥中心。领航小组的两只大钟和工作台也设置在这里,后半部分是三间舱室。贾迩冶、袭人和晴雯占据了一间。湘云和两名丫鬟占据了一间,另一间被菱儿和小岹以及湘云的另外两名丫鬟占据。郑不败船长被挤到别的地方去了。

晚上这些人以及茗烟和郑不败在指挥厅饮酒消夜。郑不败多喝了几杯酒,说道,“小兄弟,你怎么不带我的妹子到台湾去?”

贾迩冶说道,“唉,以后都要去的。大哥,到时候你可要动员浏河的父老乡亲们都迁到台湾去啊。就怕大家故土难离啊。”

“小兄弟,元兵真的能打过来吗?”

“很难免啊。年前淮西大军攻打正阳之敌,无功而返。反之这几年敌人在其进攻的方向连连得手。今年初元廷开始在襄阳前线增兵,情报说增兵十万,今年荆湖之地一定又要打大仗。敌人在汉水造了几千艘战船,一旦敌人进入长江,就会形成水陆齐头东进的局面。如果抵挡不住,江东难保啊。我想在敌人打到这里之前在台湾建立一个基地,大家都要努力啊。”

第二卷 武装割据 第一章 宝岛台湾(三)

1—3

浏河号和秦淮号以及八条小船沿着东南沿岸冷水海流航行,这条海流出现于冬春季节,郑不败手下的不少弟兄都熟悉这条冷水海流。贾迩冶几次攀上主桅杆顶部的了望塔,借助三十倍望远镜有时可以看到海岸线和海岛。

有四条小船没有装载货物,船员们一路上都在忙着捕鱼,供给大船上的人食用,提供蛋白质来源和减少船上粮食的消耗。三位小领航员十分忙碌,一路上都在忙着测量,在粗略的海图上标绘时差线,标绘的轨迹就是海流的位置。以刘敏和戴钟为首的特务组织成员以前和领航员在学校时都是同学,现在他们都对领航员的工作发生兴趣,自动和领航员一起工作。

两艘大船上最忙的人是水手和渔民出身的士兵,他们总是在忙于用唧筒取海水,冲洗甲板、搂顶和一、二层船舱。一二层船舱的污水流到污水池后还要用绞盘和大桶提升到甲板上倒进海里。很多人都晕船,二层船舱的战马、耕牛和少量驴子、猪、狗、猫也晕船呕吐,如果不及时冲洗,呕吐物气味实在难闻,而且还会污染粮食等物品。

贾迩冶多数白天时间都在二楼驾驶指挥中心写写画画,他在设计航速器,实际上就是个小水车加机械计数器。如果航速器能研制成功,那么配合时钟和罗盘就可以标定航迹。另外贾迩冶还经常在甲板和楼顶上走动,跟水手和移民聊天。聊天最多的人是位叫倪礼利的秀才。倪先生四十多岁,是襄阳府人氏,原来居住在汉水东面五十里的一个村庄,家境颇殷实,耕读传家。几年前为避兵祸迁往随洲,失去了土地,全家仅靠倪先生教书为生,入不敷出,渐入窘境。贾迩冶在随州收集难民时倪先生闻知贾迩冶的小小队伍竟然敢深入敌境打仗,别的战果不清楚,但缴获了三百多匹战马是有目共睹的。倪先生毅然率全家投奔,后来其长子应募加入军队,倪先生决定全家跟随贾迩冶移居台湾。

在浏河时贾迩冶就发现倪先生有胆有识,遂将许多组织移民的事物委托给他,宣布的移民政策就是由倪先生向贾迩冶提出来的。但贾迩冶向倪先生提出难民到台湾后分得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以此政策杜绝若干年后会发生的土地兼并现象,防止出现大地主阶级。对此倪先生十分赞赏,但指出至少几年内暂不公布,贾迩冶深以为然。

这天傍晚,贾迩冶又将倪先生请到驾驶指挥中心聊天,两人就着鱼鲜边饮边聊,郑不败和茗烟作陪。湘云、袭人和晴雯对贾迩冶礼遇倪先生早已习以为常,贾迩冶向她们透露过到台湾后将请倪先生主持移民政务,她们也喜欢这位有学问的老先生,都在旁听。

酒过三巡,贾迩冶问到了台湾的发现和开发历史,“不知先生可知台湾开发的历史沿革,晚辈请先生不吝赐教。”

倪先生沉呤片刻说道,“赐教不敢。台湾之称谓还是听贾公子所言,一般都称流求,汉朝时称夷州。”

贾迩冶说道,“晚辈愿闻其详。”

倪先生笑了笑说到,“关于台湾,我也只是从书籍中略知一二,恐怕不能满足公子的求知欲望。”

晴雯说道,“倪先生不必过谦。先生所知不多,我们却是一无所知,我们都想聆听先生教诲呢。”

“好吧,那我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尚书》的《禹贡》篇中有关‘岛夷’的记载说的就是台湾先民之事。说岛上居民以麻织品为衣,以贝壳为饰物,使用竹器,其地产桔柚,并且向大陆进贡。”

晴雯拍手欢呼,“啊,太好了。我们要有水果吃了。”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中记载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于黄龙二年(公元230年)率军到过台湾。”

贾迩冶问道,“诸葛直和诸葛亮有关系吗?”

“具体关系不太清楚,但是诸葛氏同时在蜀汉和孙吴为官是肯定的。哦,当时吴人沈莹著的《临海水土志》中描述夷州在临海郡,也就是浙江东南,相距有两千里。夷州土地无霜雪,草木四季不枯,四面是山,土地肥沃,生长五谷,又多鱼肉。”

贾迩冶猜想吴人从江浙出发到台湾,很可能走的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