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寓言故事+作者:冯雪峰-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计算;同时,在方圆8000里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种庄稼,要供应数目庞 

大的建台人吃饭,不知道还得要多大的土地才够用呢。所有这些,都必须先 
准备好了,才能动工造高台。所以,您应该先去大规模地打仗。” 

许绾说到这里,魏王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魏王当然是 

放弃了造中天台的想法。 

许绾劝说魏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魏王明白自己所要建的“中天 

台”只不过是毫无客观基础的盲目蛮干,它当然不可能实现。 

曹冲称象 

三国时候,魏王曹操有个小儿子,名字叫作曹冲。曹冲自幼聪明伶俐、 

智慧过人,深得曹操的宠爱。曹冲做事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才只有五六 
岁的年纪,就可以想出办法来解决一些连大人都束手无策的问题。 

有一天,吴王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大象作为礼物。北方是没有大 

象的,曹操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庞然大物,心下很是好奇,就问送大象来的人 

说:“这头大象究竟有多重呢?”来人回答:“鄙国从来没有称过大象,也没 

有办法称,所以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早就听说魏王才略过人,手下谋士众多, 
个个都智慧超群,请您想个办法称称大象的重量,也让我等领教一下北方大 

国的风范。” 

曹操顿时明白这是孙权给他出的一道难题,他可绝对不能丢这个面子, 

让国威受损。于是他召集群臣,传令下去:能称出大象的重量的人,重重有 

赏。大家都绞尽了脑汁,苦苦思索。有人说要做一杆大秆,曹操反驳说就是 
做出来了,也没有人能提得动啊。有人说要把大象锯成一块块地零称,曹操 

斥责说怎么可能把吴国送的礼物毁坏成这样呢。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是没 

人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就在大伙儿都一筹莫展之际,小曹冲忽然走到曹操身边说道:“父王别 

着急,我有办法,我们可以先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帮齐水处作个记号,再 
将大象牵走,把石头运到船上去,一直到船到达先前作的记号为止,这时石 

头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然后,我们再把石头分别称一称,把这些 

重量加起来,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吗?” 

曹操听了大喜,众人也对曹冲的聪慧赞叹不已。就这样,大象的重量终 

于被称出来了。 
两千多年前,幼小的曹冲就有这样惊人的智慧,怎不叫人称赞。这个故 

事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经常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使人 

变得越来越聪明。 

桑中李树 

从前有一个人出门,带了一些李子路上吃。他一路走一路津津有味地嚼 

着李子,一会儿就吃完了,只剩下几个李子核。把李子核扔到哪里去呢?这 
人一抬头,见旁边几步路远的地方有一棵桑树,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树干 

上有一个大洞,里面已经空了。于是他就把核顺手扔进了树洞里。想了想, 

又弄来些泥土填进树洞将李子核种上。他这样做倒也并不是为了种出李子 

来,只是一时好玩罢了,种完就走了,也没有当成一回事。日子一长,他也 

慢慢地把这回事给忘了。 
再说那被种下的李子核,天下雨时便得到雨水的滋润,在树上栖息的鸟 

儿拉的粪便成了天然的肥料,时间长了,竟真的发出芽来,长成了一棵李树。 

有人见到桑树里长出了李树,觉得很神奇,就把这怪事告诉了周围的人。 

有个害眼病的人听说了,认为这棵李树可能是一棵神树,就拄着拐杖探 

索着来到李树下,向它许愿说:“李树啊,您如果能保佑我的眼疾消除,我 
就献给您一头小猪。”他一说完,就觉得眼睛疼得没那么厉害了。又过了些 

天,他的眼睛竟慢慢变好了。他高兴极了,逢人就说:“桑树里长出的那棵 

李树治好了我的眼睛,果真是一棵神树啊!”然后又准备了小猪,叫人敲锣 

打鼓地抬到李树下去还愿,附近的人都来看热闹,大家都知道了这棵李树是 

神树。 
就这样,“神树”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远近的人就都知道了,而 

且越传越神:“那棵李树能让瞎子重见光明呢!”“那棵李树可以医好百病 

呢……”人们都带着祭品慕名而来,祭拜这棵“神树”,希望它保佑自己。 

过了一年多,当年那个种李树的人又经过这里,听说了“神树”的事, 

又见到大家争相祭拜它的盛况,就到树边去看个究竟。这一看不要紧,他不 
禁哑然失笑:“这棵树是我一年前种下的呀,有什么神奇的呢?” 

种树人一语中的,“神树”不神,不过是大家捧出来的罢了。那个害眼 

病的人病好了只是偶然的,或者根本就只是他自己的心理作用帮他医好了 

病,哪里又是李树保佑的呢?我们遇到非同一般的现象,不要盲从轻信,要 

以冷静的头脑仔细分析推测,做出科学的解释。 

书呆子赶鸡 

有个书呆子一天到晚只会呆在家里看书,什么事也不会干,整天依赖妻 

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这天黄昏,妻子在地里干完活回家,只见自家的鸡子还没有归窝。她自 

己要忙着做饭,没工夫去张罗赶鸡,就对丈夫说:“我做饭,你去帮我把鸡 

都赶进窝去。” 

丈夫答应了。他放下书本跑到外面,去将自家的鸡赶回家。 

书呆子看到自家那几只鸡,连忙上去一阵使劲猛赶,结果那几只鸡吓得 

惊慌失措,乱飞乱窜;书呆子只好停下来朝鸡扬起手慢慢示意,于是那鸡又 

停在那里东瞧西望。等那几只鸡刚刚安定下来,要向北面走去,书呆子赶忙 

上前将鸡拦住,鸡吓得一掉头又朝南边跑去,书呆子急了,又赶到鸡前将鸡 
拦住,鸡又重新掉头朝北跑去。就这样,他靠近鸡时,鸡吓得到处扑腾,他 

远离鸡时,鸡又停住不走。折腾到天都黑下来了,还有3只鸡依然没赶回 

窝。 

妻子做好了饭,还不见丈夫赶鸡回家。她出屋一看,书呆子站在那里正 

显出无可奈何的样子,额上还淌着汗。妻子很是生气,教他说:“应该这样 
赶鸡:在鸡安闲的时候慢慢靠近它;如果它惊恐不安,你就扔点食物去引诱 

它。不能像你这样简单粗暴地乱赶一气,要慢慢引诱着赶。你尽量把鸡赶到 

熟悉的路上,让它慢慢安定下来,它自然而然就会直奔回窝了。这才是最好 

的赶鸡方法。” 

书呆子恍然有所悟,说:“想不到赶鸡也有学问,怎么书本上就见不到 
呢?” 

这个书呆子只会读死书,书本以外的东西一无所知。其实做任何事情都 

有它的方法和规律,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只凭想像蛮干,那就难以把事情 

做好。赶鸡也是一样的道理。 

戴瓮帽的傻子 

梁朝时候有一家人家,一屋都是痴傻。有一天,父亲把儿子叫来说:“你 

给我到集市上去买一顶帽子回来。我听别人说,帽子是套在头上的,要能装 

得下脑袋才行。你上集市去一定要找那样的帽子才能买。” 
儿子按父亲的吩咐到集市上买帽子,他到处找,找到一个别人说是卖帽 

子的地方。掌柜拿出一顶黑色的绸帽给他,那帽子是叠着的没有打开,这个 

傻儿子看了半天也没找到能套下脑袋的地方,他放下绸帽就走了。接着,他 

又走了好多店铺,找了一整天也没见到他所想要的帽子。在他准备回家的时 

候,他忽然看到一个卖瓮的小店,里面摆放着一个个大口的瓮子,瓮子是空 
的,正好可以容得下人的脑袋。他想,这大概就是帽子了,于是他把瓮买回 

了家。 

他的父亲也以为这就是帽子,将瓮拿起来往头上一戴,便连脸和脖子都 

套进去了,结果什么也看不见。这个傻父亲每次戴着“瓮帽”外出,鼻子在 

里面就被磨得生疼,而且被堵得气都很难出,憋得心里慌。然而,他以为帽 
子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他还是常常忍痛戴着它出去。久而久之,鼻子磨破了 

皮,生了疮,脖颈处也被磨得长了厚厚的茧。到这种地步,他还是不愿意把 

这“帽子”摘下来。只不过,从此以后,他每次戴上帽子就疼痛难忍,于是 

只好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