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是同一个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它的形状也不一样啊。”达·芬 

奇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为了培养他观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从此以 

后,他废寝忘食地训练绘画基本功,学习各类艺术与科学知识,为他以后在 

绘画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时,绘画的选题和表现手法都受到封建教会的限制,但达·芬奇 

的思想不受其约束,崇尚解放、自由。1476年,佛罗基阿承担制作《基 

督受洗》这幅画,达·芬奇担当老师的助手。但是,老师所画的宗教人物墨 

守陈规,毫无生气。达·芬奇仅在画面一角画了一个侧面天使,然而却充满 

了人间灵性,显得活泼可爱,生动自然。两相比较,顿使老师所绘的人物相 

形见绌。倔强的老师一方面为学生的才华惊叹,一方面又自愧弗如,从此放 

下画笔,专心从事雕刻了。 

     达·芬奇一生在绘画上孜孜追求,为我们留下许多名垂千古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丽亚修道院食堂而作的壁画, 

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的故事。 

     在这幅作品中,达·芬奇精彩地刻画了当耶稣在晚餐上说出 “你们中 

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后,他的12个门徒瞬间的表情。透过每个人 

不同的神态表情,你可以洞察到他们每人的性格和复杂心态。画面布局突出 

耶稣,门徒左右呼应。坐在中央的耶稣庄严肃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户衬托出 

他的光明磊落。叛徒犹大处于画面最阴暗处,神色惊慌,喻示他心地龌龊丑 

恶,与耶稣形成鲜明对照。 

     在这幅画里,达·芬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讴歌了真理与正义,鞭挞了 

叛徒的行为与邪恶势力。 

     为创作这幅画,达·芬奇付出了惊人的劳动。为准确刻画犹大这个人 


… Page 65…

物,他到各种场合观察罪犯、流氓和赌徒,反复揣摸他们的心态、神态和形 

态,并画了大量的速写,直到画出他满意的形象。这幅画的巨大成功致使以 

后的画家没人敢再涉足这个题材。 

      《蒙娜丽萨》这幅肖像画的原型是达·芬奇朋友的妻子。为作这幅画, 

达·芬奇先研究了她的心理,为保持她欢愉的心情还特别请来竖琴师和歌手 

为她表演。达·芬奇极其准确地捕捉到了蒙那丽莎一瞬那的迷人微笑,用精 

湛的笔触细致入微地描画了她微妙的心理活动。 

     现在你看这幅画时,依然会感受到她的微笑所蕴含的摄人心魄的力量。 

     达·芬奇不仅是位成绩裴然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 

在科学研究上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深入地观察 

研究动物、植物、地质乃至人体本身。他还模彷鸟的翅膀,设计了一个类似 

飞机的飞行机械。他还设计了许多先进的纺车、高效率的机床、冲床,最早 

提出了地质学的概念,第一次正确、全面地描述了人体骨骼、肌肉和人体比 

例。他的科学实践为以后的科学家提供了思想的源泉。 

     由于达·芬奇的激进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使他受到封建宗教势 

力的长期迫害。1517年已是65岁高龄的他,拖着病躯仍然被迫离开了 

祖国,侨居法国。两年后,这位艺术巨擎溘然长逝。 



                                 伽 利 略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称为“最博学的人”。他的很多观点被西方人奉若 

神明,他本人也被奉为绝对权威,他凭着“自信的直觉”,做出了“重物体 

比轻物体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观点,这种观点统治了西方学术界将近200 

 0年。 

     1590年的一天,年轻的比萨大学数学教授伽利略,邀请比萨的一 

些学者和大学生来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让一个重一百磅和 

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由塔上自由下落,轻的和重的几乎同时落地。伽利 

略把实验重复一次,结果仍然相同。伽利略的实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 

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臆断,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伽利略发现了 

真理,但却触怒了比萨大学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信徒,他们攻击伽利略胆敢 

怀疑亚里士多德,必定是圣教的叛徒。伽利略被赶出了比萨大学,但他由于 

这个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当时他刚26岁,是他当教授的第二年。伽 

利略,1564年,出生于意大利比萨市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1581年 

考入比萨大学,遵从父命学医。在大学里,伽利略深深地爱上了数学,在宫 

庭数学家里奇的悉心辅导下,他把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和杠杆原理结合起 

来,获得了精密的测量方法,发明了用以测定合金成分的“液体静力天平”, 

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1589年夏天,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教授,年仅 

 25岁。 

     离开比萨大学后,伽利略来到学术空气自由的帕图拉大学。每逢他上 

课时,大厅里挤得水泄不通。远至瑞典和苏格兰的学生也慕名远道而来,他 

们中间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了著名的学者。 


… Page 66…

     伽利略给学生们讲宇宙,并告诉他们,宇宙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一成不 

变的,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正好相反。他还告诉学生,所有东西、所有原 

子、所有星球都在运动。 

     1609年,伽利略听说荷兰人发明了望远镜,他通过别人的一点描 

述,凭着自己独特的天赋,经过刻苦钻研和实验,成功地研制了世界上第一 

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在这架天文望远镜的帮助下,伽利略探 

索了深邃神秘的天空,在一年之内他就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发现:月球表面 

并不象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平滑,而是呈现不规则的凹凸起伏。 

     银河也不是人们所说的银白的云彩,而是由千千万万颗暗淡的星星所 

组成的。 

     木星旁边有四颗运转着的卫星;地球并不是各个天体旋转的唯一中心。 

     太阳上面有黑子;土星周围有光环……所有这些结果,都有力地支持 

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日心说”):即地球和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行。 

     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他的《星际使者》,向全世界宣布了他的上 

述发现。人们惊讶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1 

 611年,伽利略在《关于太阳黑子的通信》中,肯定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维护哥白尼的“日心说”。他竭力想分清宗教和科学的界限,认为前者属于 

人们的道德行为范围,后者属于自然界和人的关系的范围。他指出,天体的 

永恒,只是相信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教士们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天主教的教义。 

     然而,当时势力强大的教会反对哥白尼的“日心说”。他们认为地球是 

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围绕地球转动,而地球是不动的。因此教会在1616 

年给伽利略下了一道禁令,不准讲授哥白尼的学说。伽利略为此烦恼不已。 

     1623年,伽利略冒险开始他最有名的著作——《关于两种世界体 

系之间的对话》的写作。同时他6次请求教皇乌尔班接见他。他小心翼翼地 

向教皇介绍哥白尼学说的书籍,教皇同意他把对“日心说”赞成和反对的论 

点一起写出来,但不允许他得出地球是绕着太阳旋转的结论。 

     随后的6年时间里,他完成了他的杰作。在书中他巧妙地阐明了自己 

支持哥白尼学说的证据,而反对哥白尼“日心说”的人的辩解却愚蠢而无力。 

     伽利略把哥白尼的学说当作 “一种纯数学假说来叙述”。1632年, 

这本书得到了教会监察吏的许可后出版发行。但是,教会的权威人士很快就 

发现了伽利略仍在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于是便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押上 

宗教法庭。 

     当时的伽利略已年近七旬,身患重病,体质虚弱。在宗教法庭上,他 

的精神和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