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逻辑 作者德黑格尔着贺麟译·txt-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采取纯思维方式时,也就最为自由。
    认为思维的形式是最高的形式,认为思维的形式可以把握绝对真理的本来面目,是
一般哲学通有的信念。要证明这信念,其意义首先在于指出认识的其他形式都是有限的
形式。
    那高超的、古代的怀疑主义,当它指出所有那些有限的认识形式本身都含有矛盾时,
也曾完成了这项工作。但当古代的怀疑主义在攻击理性时,也须采取一些理性的形式,
而且首先把某些有限的东西掺杂在理性的形式之中,以便把握住它们。有限思维的全部
形式将会在逻辑发展的过程中依次出现,而且是依必然的次序而出现。这里在导言部分,
只得权且以非科学的方式把这些形式当作给予的材料。在逻辑研究本身,不仅要指出这
些形式的否定方面,而且要指示出它们的肯定方面。
    当我们把认识的各种形式加以互相比较,第一种形式,直接知识,容易被看成最适
宜、最美和最高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包括道德观点上所谓天真,以及宗教的情绪,纯
朴的信赖,忠、爱和自然的信仰。其他两种形式,首先反思认识的形式,其次,哲学的
认识,就超出了那种直接的天籁的和谐。
    由于这两种形式有这种共同点,所以通过思维以把握真理的方式,容易被看成是人
类一种骄傲,一种全凭自己固有的力量以认识真理的骄傲。但这种观点包含一种普遍的
分离(Trennung),这种分离的观点当然会被认为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或原始的犯罪,
因此要想返回本真,达到和解,似乎非放弃思想,摒绝知识不可。这里所说的离开了自
然的统一〔或谐和〕,自古以来,各民族的先哲,早已意识到这种精神上的奇异的分裂。
在大自然里,这样的内心的分裂没有出现,自然事物也不知道作恶。
    关于人的堕落的摩西神话,对于这种分裂的起源和后果曾经给了我们一个古老的观
念。这个神话的内容形成了宗教信仰的理论基础,即关于人的原始罪恶及人有赖于神力
的解救之必要的学说。在逻辑学的开端,对人的堕落这个神话加以考察,也许是很适宜
的事,因为逻辑学以知识为研究的对象,而这个神话也牵涉到知识的起源与意义的问题。
而且哲学不应回避宗教的问题,也不应放弃自己批评的职守,好象只要宗教对哲学取容
忍态度,哲学便自觉满意,一切可不闻不问似的;同样,另一方面,哲学也不可抱这样
的看法,以为这类神话和宗教观念既已受了各民族数千年的尊敬,似乎已经毫无问题,
可以置之不理。
    试就人类堕落的神话加以仔细考察,便可看出,有如上面所说,这神话却表达了知
识和精神生活间的普遍关系。精神生活在其素朴的本能的阶段,表现为无邪的天真和淳
朴的信赖。但精神的本质在于扬弃这种自然素朴的状态,因为精神生活之所以异于自然
生活,特别是异于禽兽的生活,即在其不停留在它的自在存在的阶段,而力求达到自为
存在。但这种分裂境地,同样也须加以扬弃,而精神总是要通过自力以返回它原来的统
一。这样赢得的统一乃是精神的统一。而导致返回到这种统一的根本动力,即在于思维
本身。这就是“击伤的是他的手,医伤的也是他的手”的意思。
    神话中曾经这样说:亚当和夏娃,最初的人,或典型的人,被安置在一个果园里面,
园中有一棵生命之树,有一棵善与恶知识之树。据说,上帝曾告诫过他们,禁止摘食知
识之树的果子。关于生命之树暂且不提。这里所表示的意思,显然是说人不应寻求知识,
而须长保持天真的境界。即在其他有较深沉意识的民族里,我们也发现有同样观念,认
为人类最初的境界是天真无邪和谐和一致的。这种看法,就其认为“分裂状态”(Entz
weiung)是所有人类无法避免的,不是最后安息之所而言,显然是对的。但如果认为这
种自然素朴的境界是至善境界,那就不对了。精神不只是直接的素朴的,它本质上包含
有曲折的中介的阶段。婴儿式的天真,无疑地,有其可歆羡和感人之处,只在于促使我
们注意,使我们知道这天真谐和的境界,须通过精神的努力才会出现的。在儿童的生活
里所看见的谐和乃是自然的赐予,而我们所需返回的谐和应是劳动和精神的教养的收获。
基督曾说过:“如果你不变成同小孩一样”等语,足见他并不是说我们应该长久作小孩。
    再则,在摩西的神话里,使人离开那原始的谐和的机缘,乃是一外在的诱力(即蛇
的引诱)。其实,个人进入对立面,即是人本身意识的觉醒,这种受外力引诱是每个人
所不断重演的历史。所以蛇的引诱象征善恶的分别,也包含在神性之内。而这种对于善
恶的知识,实际上也是人所分享的。当人分有了这种知识时,他便享受了禁果,而与他
自己的直接的存在破裂了。对自己的觉醒意识的初次反思,人们发现他们自身是裸体的。
赤裸可以说是人的很朴素而基本的特性。他认裸体为可羞耻包含着他的自然存在和感性
存在的分离。禽兽便没有进展到有这种分离,因此也就不知羞耻。所以在人的羞耻的情
绪里又可以找到穿衣服的精神的和道德的起源,而衣服适应单纯物质上的需要,倒反而
只居于次要地位。
    其次,尚须提一下上帝加诸世人的所谓谴责或灾难。天谴观念所着重之点,即在于
指出天谴主要的关涉到人与自然的对立。男子应该汗流满面去劳动,女子应该忍受痛苦
去生育。此种劳动,细究起来,一方面固是与自然分裂的结果,一方面也是对于这种分
裂的征服。禽兽对于足以满足其需要之物,俯拾即是,不费气力。反之,人对于足以满
足其需要手段,必须由他自己去制造培植。所以,即就他对于外界事物的关系来说,人
总是通过外物而和他自身相联系。
    摩西的神话,并不以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乐园而结束。它还意味着更多的东西:“上
帝说,看呀,亚当也成为相似于我们当中的一分子了,因为他知道什么是善和恶。”这
些话表明知识是神圣的了,不似从前那样,把知识认为是不应该存在的东西了。在这里
还包含有对于认为哲学只属于精神的有限性那样说法的一种显明的反驳。哲学是认识,
也只有通过认识,人作为上帝的肖像这一原始的使命才会得到实现。这个神话又说到:
上帝把人从伊甸园里驱逐出去了,以便阻止他吃那生命之树。这话的真义即在于指出就
人的自然方面来说,他确是有限的,同时也是有死的,但就他在认识方面来说,他却是
无限的。
    教会上有一熟知的信条,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并称本性之恶为原始的罪恶。依这
个说法,我们必须放弃一种肤浅的观念,即认原始罪恶只是基于最初的人的一种偶然行
为。其实由精神的概念即可表明本性是恶的,我们无法想象除认人性为恶之外尚有别种
看法。只要就人作为自然的人,就人的行为作为自然的人的行为来说,他所有的一切活
动,都是他所不应有的。精神却正与自然相反,精神应是自由的,它是通过自己本身而
成为它自己所应该那样。自然对人来说只是人应当加以改造的出发点。与这个有深刻意
义的教会信条原始罪恶说正相反对的,便是近代启蒙时期兴起的一个学说,即认人性是
善的,因此人应忠于他的本性。
    人能超出他的自然存在,即由于作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区别于外部的自然界。
这种人与自然分离的观点(Standpunkt der Trennung)虽属于精神概念本身的一个必然
环节,但也不是人应该停留的地方。因为人的思维和意志的有限性,皆属于这种分裂的
观点(Standpunkt der Entzwieung)。在这有限的阶段里,各人追求自己的目的,各人
根据自身的气质决定自己的行为。当他向着最高峰追求自己的目的,只知自己,只知满
足自己特殊的意欲,而离开了共体时,他便陷于罪恶,而这个罪恶即是他的主观性。在
这里,初看起来我们似乎有一种双重的恶,但二者实际上又是一回事。就人作为精神来
说,他不是一个自然存在。但当他作出自然的行为,顺从其私欲的要求时,他便志愿作
一个自然存在。所以,人的自然的恶与动物的自然存在并不相同。因此自然性可以更确
切地说是具有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