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后气血两虚。风寒得以伤之。故发热无汗。而恶风寒。脉浮涩者。主以疏风芎归散。(当归三两、 
人参、川芎、紫苏、葛根各一两五钱、砂糖炒黑为散、生姜两片、葱白三枚水煎。)产后冒风。手 
足烦热。面赤气喘。脉浮数者。主以人参竹叶汤。(人参钱半、竹叶三钱、防风钱半、甘草、桔梗各八分。)产后冒风 
留恋不解。风热陷入少阳。身热烦渴。时作时止。脉弦数者。主以黄龙汤(人参钱半、柴胡八分、 
黄芩甘草各钱半)产后伤寒身热。恶露为热搏不下。烦闷胀喘狂言者。抵当汤。及桃仁承气汤主之。 
伤寒小产。恶露不行。腹胀烦闷欲死。大黄挑仁汤(朴硝、大黄等分末之、每一钱或二钱、桃仁 
去皮尖碎之、浓煎汤调下。)以通为补、此皆庞安常之法也。 
【秀按】陶节 治产后伤寒十余日不解。头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坚。干呕汗出。以阳旦汤。 
(即桂枝汤倍桂枝、加附子。)产后亡津液。大便多闭。或谵语烦躁。以神功丸。(麻子仁、人参各 
二两、大黄、诃子皮各四两、为末、麻仁研匀蜜丸桐子大。)产后头痛身热。兼腹内拘急疼痛。以桂 
心牡蛎汤。(桂心、牡蛎、白芍、地黄、黄芩。)产后伤风发热。面赤而喘。头痛。以竹叶防风汤。 
(竹叶一把、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两、葛根三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五枚。) 
【廉勘】周澹然云。若产后受邪。较胎前更难施治。缘气血已亏。温邪直入难化。此时攻之不可。 
补之亦不可。惟审明证候。以固本为主。去邪佐之。邪轻宜大复苏饮。(白僵蚕、蝉衣、当归、人参、 
生地、茯神、麦冬、天麻、犀角、丹皮、栀子、黄芩、知母、甘草、滑石。)小复苏饮。(白僵蚕、 
蝉衣、神曲、生地、木通、车前子、黄芩、黄柏、焦栀子、黄连、知母、桔梗、丹皮、白蜜后入。)或 
神解散、合四物汤。(白僵蚕、蝉衣、神曲、金银花、生地、木通、车前子、黄芩、黄柏、黄连、桔梗、 
当归、赤芍、川抚芎)邪重以复苏为主。攻里邪如升降散。(白僵蚕、炒蝉衣、广姜黄、生锦纹。)或 
太极丸。(白僵蚕、蝉衣、广姜黄、大黄、天竺黄、杜胆星、冰片为丸。)至于放手攻里则不可。若 
果邪热深重。舌干黑。神昏。已成燎原之势。非大剂凉下急救。不能有济。或兼扶元。或佐育阴。总须 
临证时细心审察。攻补得宜。方治产后温热病之要诀也。 
【炳章按】叶天士云。至于产后之法。按方书谓慎用苦寒。恐伤其已亡之阴也。然亦要辨其邪能从上中解 
者。稍从证用之。亦无妨也。不果弗犯下焦。且属虚体。当如虚怯人病邪而治。总之毋犯实实虚虚之戒。况产 
后当气血沸腾之候。最多空窦。邪势必乘虚内陷。虚处受邪。为难治也。吴鞠通云。无粮之师。利于速战。若 
畏产后虚怯。用药过轻。延至三四日后。反不胜药矣。又云。治产后之症。自有妙法。手下所治系实证。目中 
心中意中。注定是产后。识证真。对病确。一击而罢。治上不犯中。治中不犯下。目中清楚。指下明了。治产 
后之能事毕矣。 
【荣斋按】本节治法根据庞安常,规模粗具,足资应付。证状方面,俞氏说∶“多与妊娠同”。但按之实 
际,不是这样简单;由于产后伤寒的辨证论治,是一 最复杂、最细致的任务,应加倍详审。王士雄说∶“产 
后暴感发热,可以鼻塞验之。苟胎前伏邪,娩后陡发者,惟舌苔颇有可凭;或浓白而腻,或黄腻黄燥,或有赤 
点,或微苔舌赤,或口苦,或口渴,或胸闷,或溲热;此皆温湿暑热之邪内蕴之见证。”吴蒙斋更指出类伤寒 
的证治,足补俞氏之缺。他说∶“新产后伤寒,不可轻易发汗。产时有伤力发热,有去血过多发热,有恶露不 
去发热,有三日蒸乳发热,有饮食停滞发热;状类伤寒。要在仔细详辨,切不可便发汗。大抵产后气血空虚, 
汗之则变筋惕肉 ,或郁冒昏迷,或搐搦,或便秘,其害非轻。凡有发热,宜与四物为君,加柴胡、人参、炮 
姜最效。盖干姜辛热,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且能去恶生新,有阳生阴长之道;以热治热,深合内经 
之旨。故丹溪见产后阴虚生内热,必以补阴药大剂中加干姜。王节斋亦以产后阴虚阳无所根据、浮散于外、发 
热,必用四物补血,以炮姜之苦温从治,收其浮散之阳以归于阴也。若果伤寒,须以伤寒法治之,但兼顾其虚 
耳。”这样的分析异同,如王士雄对于外证的观察,吴蒙斋对于类证的辨别;反复考虑,互相参证,在学说方 
面自然比较充实。 

第十章·伤寒坏证
第一节·伤寒转痉
属性:【因】痉者、强直反张之象。以其筋肉牵引。身体强直也。伤寒有变痉病者。项背强是也。太阳中风。 
重感寒湿则变痉。或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余谓痉即脑筋病也。如《金匮》所谓痉病者。身热足寒。 
颈项强急。背反张者。乃脊髓之脑筋病。《内经》骨空论。所谓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是也。恶寒时头热 
面赤。独颈动摇。卒口噤者。乃头巅之脑筋病。《难经》所谓督脉为病。病脊强而厥。《内经》所 
谓厥成为癫疾是也。徐灵胎云。诸痉项强。皆属于燥。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燥乃太阴燥金之气。风 
乃厥阴风木之气。大抵气血虚弱。有火有痰。陈无择云。人之筋脉。各随经络退出于身。血气内虚。 
筋失所养。则风寒湿热之气乘之则痉。或七情六欲内扰。均必挟痰火而后发痉。吴鞠通曰。痉症必兼 
风而后成。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邪。皆因风而入。其强直、背反、螈 之状。皆肝风内动为之也。 
吴云峰云。痉症体劲直而背反张。头摇戴眼。筋之病也。原其所因。多由亡血。筋无所荣。故邪得以袭之。 
所以伤寒汗下过多。与夫病疮人。乃产后致斯疾者。概可见矣。景岳云。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 
以反张。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挛。仲景以汗下为言。谓其误治亡阴所致。如太阳病发汗太 
多因致痉。风家下之则成痉。疮家发汗亦成痉。盖发汗必伤血液。误下必伤真阴。阴血伤则筋失所养。 
反张强直之病。势所必至也。无择谓气血内虚。邪客为痉。斯 
言不无有误。若其所云。则仍是风湿为邪。而虚反次之。不知风随汗散。而既汗之后。何复言风湿。 
随下行。而既下之后。何反致湿。岂误治之外。必再受邪而后成痉。无邪则无痉哉。喻嘉言云。小儿 
体脆神怯。外感壮热。多成痉病。后世妄以惊风立名。有四证生八候之说。实则指痉病之头摇手痉者。 
为惊风之抽掣。指痉病之口噤脚挛急者。为惊风之搐搦。指痉病之卧不着席者。为惊风之角弓反张。 
幼科翕然宗之。病家坦然任之。不治外淫之邪。反投金石冰麝之药。十中九死而不悟也。又如新产 
妇人。血室空虚。外感袭入而成痉。仲景之所明言。乃辄称产后惊风。妄投汤药。亦千中千死。俗医 
谓产后宜温之说。最足误人。产后外感。生化汤加荆芥穗之方。亦最足误事。余历年临证。窃见产后 
病寒者。十中二三。病热者。十中七八。轻年少妇。肝阳盛者。尤易病热。时医罔不误治。轻则烦闷 
不宁。重则痉厥殒命者。比比然也。张石顽云。痉病有不因误治者。必阴虚血少之人。不能荣养筋脉。 
以致筋挛僵仆。如产后之去血过多。冲任竭也。疮家之血随脓出。营气涸也。小儿之有此者。或以风 
热伤阴。或以汗泻亡阴。遂为慢惊。总属阴虚。盖精血不亏。虽有邪干。断无筋脉拘急之病。而病至 
坚强。其枯可知。故治此者。必以气血为主。而邪甚者兼治邪。若邪微者。不必治。盖此证所急在元 
气。元气复。血脉行。则微邪自不能留。何足虑哉。 
【证】发热恶寒。搐搦无汗为刚痉。不发热。但恶寒。厥冷汗出为柔痉。产后血虚。腠理不密。 
风邪搏之则成痉。病后身软时醒为痫症。身强直反张不醒为痉证。伤寒有变痉病者。项背强直是也。 
《经》曰。病身热足寒。头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而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 
夫仲景所谓刚痉柔痉者。并属太阳。以太阳行身之后。故头项强急而反张也。《要略》云。痉之为病。 
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筋脉屈伸、齿牙作响、是为 
齿。)此属阳明。盖阳明行身之前。不能为反张之证。与太阳痉。自是两般也。《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