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含解脱道次第600十480问答合订本-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你的目标不是放在呼吸上面,而是要体会你的一呼一吸,在告诉你无常法印。当你的心宁静下来,系在呼吸上面,不管在鼻头、人中、丹田,都要去体悟呼吸就是在宣说,你的身心当下都是一直在生灭变化,当下就是在宣说无常法印、无常法流、还有无我,你去体悟呼吸不是我在做主,我在决定,不是我要不要,是整个众生,整个法界的因缘。
339、在经行、打坐时、目的不是只看动作,哪是干什么呢?(147页)
答:经行或打坐的目的,是保持一种觉知,但是重点不光是觉知而已,而是更进一步去看到无常法流,以及去看到动作背后是有意念在引导,又很微细去看到当下动作的生灭,以及背后意念在引导,这是要进入有觉有观,不只是看动作而已,于是经行了好几年,还是在练功夫。
340、怎么样才能进入有觉有观的初禅?(147页)
答:处在觉、观的情况下,初学难免背后有一个预期心,慢慢体会这是正常自然的现象,你只要是溶入在觉、观、喜、乐、一心的初禅,当下越放松、越清醒、越明觉,越容易体会到觉、观、喜、乐、一心,就是要体会到放松的重要。在有所得、有所求、很用力的情况下,没办法进入初禅,你要越放松体会到放松的要领,然后慢慢才能够体会所谓的无为法。
341、在打坐时如何去放松呢?(147页)
答:所谓自律神经,不是大脑意识能够掌握的,不是说我要怎么样,就能够怎么样。包括呼吸一直是自律神经在运作,我们是放轻松去看大自然的法则的运转,如果越能够体会放松,就是信任你的身体,信任法界,然后就能够放松。越能够客观觉察,禅修越轻松,而且越能够见到法。
342、何谓所缘?(147页)
答:初禅到四禅,属于色界,以呼吸来讲,呼吸是属于初禅到四禅,是要选择色界里面的一个目标为所缘,简单地讲包括地水火风,选择其中的一种为所缘,就是寻伺,找一个专注的目标,妥当的柱子,可以把你的心系在上面,叫做所缘。
343、什么叫灭尽定?(149页)
答:灭尽定也叫想受灭,就是起心动念停止了,觉受也停止了,进入到很深的定,叫第九定。进入到这种深定,类似像植物人的情况,这种灭尽定,说是想受灭,但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只是它非常的微细,如果完全没有,生命就不存在了,只是说它非常微细。
344、证三果的人为什么还没办法超越色界、无色界呢?(149页)
答:证到三果的人,自我还没有死,一定是在三界里打滚。很多人修行都是停留在色界与无色界里,没有办法超越这两个世界,还会以禅修、禅定、禅相为喜、为乐、为迷执,后面的“五上分结”,是三果到四果要破除的。要破除这些,要看到它的“味”,然后再看到它的“患”,这样才能够“离”。如果你没有经过四禅八定,不知道它的“味”、“患”,你就没有办法“离”。虽然证到三果还是没办法超越色界、无色界,停留在那里不易突破。
345、什么是世间法的禅定?(150页)
答:禅定是工具,修定是过程,迷执在禅定、禅支、禅相、禅境上面,就是世间法的禅定。如此迷执下去、十年、二十年都出不来,甚至产生我慢等。因此,修行不是在禅相上面,禅定是帮助我们的心宁静下来,然后去见法。
346、怎么理解四禅所讲的出入息寂灭?(151页)
答;四禅所讲的出入息寂灭,并非完全没有呼吸,只是相当微细,有时候进入胎息,有时进入全身呼吸,不一定是鼻孔方面。也可能呼吸的频率很慢,在换气时会停一下,但不是完全没有呼吸,而是有但很微弱,也有止息的时候,但频率很慢,似有若无,这是叫四禅的出入息寂灭。
347、为什么要修四禅八定呢?(152页)
答:因为我们那个“自我”;那个“本尊”,是游走三界,如果你要追它,追的很厉害的时候,它就要躲到“无色界”里面去。它躲进无色界里,它是来无影、去无踪,如果你没有“无色界”的禅定力,以及禅定的经验,不容易看到本尊的影子,它不容易被发现。所以,我们要体验经历过色界、无色界、能看到它的味患离,又有照见诸结,那个本尊就无所遁形,那个色界贪,无色界贪才能够断,这是一个重要的必经过程。
348、什么叫出世间法的禅定?(152页)
答:就是能够把禅定这个工具,应用到体悟三法印、四圣谛、断除结缚,证果解脱,才是出世间法的禅定。
349、何谓“但念谷草”?(153页)
答:修行的动机不正确,又没有闻思基础,想透过修行,得到更多的名闻利养,希望吃到更多的“四种食”,不是为解脱而来,不务正业,该做的不去做,1该断除的十个结你不去断,却透过修行展现我是、我能、我慢,叫做“但念谷草”。
350、什么是出世间法的修行?(153页)
答:修行人真为解脱而来,真正为到达究竟涅槃彼岸而来,真为了悟生死而来,他不会争名争利的,他所做的事情就要去解脱生死,要以究竟解脱为第一顺位,真的如何才能把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去除掉?怎样才能真正出离苦海?这才是出世间法的修行。
351、什么是世间法的修行?(153页)
答:很多人放下世间工作去修行,是换个跑道而已,仍然又在修行里,继续追逐他的名利,仍然在欲界里打滚,那么在四禅八定里面追逐、贪着,一样都属于世间法的修行。
352、怎么理解“不依此世、不依他世”?(154页)
答:修行就是要斩断前后,不是背着重重的原罪在修,那是不抓过去,也不抓未来,不是说没有因果,他了悟这些因果,了悟这些因缘法则,但是知道生命所能够活的,所能够掌控的只有当下。对于过去、现在、未来,都只是清醒的活在当下。
353、试述体悟到“无我”的境界什么样?(155页)
答:三果以下的,都还在有为法的世界,一定是主、客存在,能观与所观存在,心、境存在,进入四禅八定,也是一个我依各种所依的境界而修,就算进入“无所有”、“空无边处”,还是自我没有死掉。当有一天,你体证到无我,会怎么样呢?这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境界,你都跟它溶为一体,全然的放开,全然的溶入!那时主、客消融,能所双泯,心境合一,你跟整个大自然,整个法界,是完全的溶为一体,也就是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这样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有在修行,但他已进入无修之修,进入无为法的世界,且安住在每一个当下,扮演好当下的角色,返璞归真,成为一个平凡、平实、平淡的人。

第二十八章    止观双运开智慧

四六五、什么是止观双运?
答:止:心宁静下来,如同一面镜子。
观:看到实相,看得深广、准确。观是体悟,是用心眼来看。
四六六、怎样做到“如实知”?什么人能做到?
答:知就是止观双运的观。只有当心宁静下来,当贪瞋痴止息的时候,才能做到。初果到二果的人还做不到如实观,只是与实相接近了。证三果的人,贪瞋痴止息了,才能做到。
四六七、为什么说止观双运能开智慧呢?
答:真理实相本来存在,而且无处不在,因众生的心太粗糙,所以看不到。通过修止,让心宁静下来,便能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三法印、四圣谛、缘起法。这个看就是观,是体悟,是看得有深度、有广度,又准确无误。有止有观的所作所为,将不会再违背自然法则,不会有冲动、不会犯错误,这自然是一个人智慧的开启。
四六八、怎样让自然法则如实显现?
答:本来大自然的法则、法性就是普遍存在,过去、现在、未来都存在,而且当下都在你我的身心内外之中。当我们粗糙的心能够净化下来,自然的法则就会如实显现。
四六九、怎样修止观双运?
答:止和观同时修,对初学者有难度,所以先修止,让心静下来,稳定之后再修观。也可以先修观,即专心一意思维法义,也会成就止的。
四七O、怎样收摄六根来到无漏的境界?
答:人的六根如同六个洞,如果用封堵来收摄六根,就如你的世界被封闭起来,苦还是存在。用封堵来收摄六根是初步的过程,接下来是让自己变成一个空桶,不迎不拒,让外境穿流而过。最彻底的方法是让自我消失,与外境 、世间溶为一体。这时候,进等于出,进出一如才能做到无漏。
四七一、请画出图表解析上题内容。
四七二、见争的背后是什么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