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后则困惫难支,腰膝如折,或脉息则微弱弦涩,或饮食素少,或形色薄弱。凡经有不调, 
而值此不足之证,皆不可妄行克削及寒凉等剂,再伤脾肾以伐生气,则惟有日甚矣。凡肝脾 
血虚,微滞微痛者,宜四物汤主之,或加肉桂,或加黄芩,随寒热而用之,自无不可。三阴 
亏弱,无热无寒,平脏者,宜小营煎、五福饮、六物煎之类主之,此常人最宜之剂。或八珍 
汤、十全大补汤之类,皆宜择用。三阴亏弱兼阳虚者,宜大营煎、理阴煎之类主之。忧思过 
度,心脾受伤者,七福饮、归脾汤之类主之。脾土不健,饮食减少,宜燥宜温者,温胃饮、 
理中汤之类主之。脾土虚陷,不能统摄营气,而为漏为频者,宜五福饮、归脾汤、寿脾煎、 
秘元煎,或四君子加芎归主之。肝虚不能藏血,或多惊惕,或多小腹急痛,宜三阴煎、补肝 
散之类主之。若阴血虚,水不制火,而邪火盛者,或为夜热盗汗,或为烦渴生痰,是即劳损 
之渐,速宜调治,用一、二、三、四、五阴等煎,择宜治之,否则恐成血枯也。 

卷之三十八人集·妇人规(上)经脉类
肾虚经乱(十)
属性:妇人因情欲房室,以致经脉不调者,其病皆在肾经,此证最多,所当辨而治之。 
凡欲念不遂,沉思积郁,心脾气结,致伤冲任之源,而肾气日消,轻则或早或迟,重则 
渐成枯闭,此宜兼治心脾肾,以逍遥饮、秘元煎之类主之。若或欲火炽盛,以致真阴日溃者 
,宜保阴煎、滋阴八味丸之类主之。若房室纵肆不慎者,必伤冲任之流,而肾气不守,治须 
扃固命门,宜固阴煎、秘元煎之类主之。若左肾真阴不足,而经脉不调者,宜左归饮、左归 
丸、六味地黄丸之类主之。若右肾真阳不足,而经有不调者,宜右归饮、右归丸、八味地黄 
丸之类主之。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房室不慎致病者,使非勇于节 
欲,亦难全恃药饵也。 

卷之三十八人集·妇人规(上)经脉类
经期腹痛(十一)
属性: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 
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 
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 
。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意察,言不能悉也。 
凡妇人经期有气逆作痛,全滞而不虚者,须顺其气,宜调经饮主之,甚者如排气饮之类 
亦可用。若血瘀不行,全滞无虚者,但破其血,宜通瘀煎主之。若气血俱滞者,宜失笑散主 
之。若寒滞于经,或因外寒所逆,或素日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而无虚者, 
须去其寒,宜调经饮加姜、桂、吴茱萸之类主之,或和胃饮亦可酌用。若血热血燥,以致滞 
涩不行而作痛者,宜加味四物汤,或用保阴煎去续断加减主之。以上五证,但察其有滞无虚 
,方是真实;若或兼虚,弗得任行克伐。 
凡妇人经行作痛,挟虚者多,全实者少,即如以可按拒按及经前经后辨虚实,固其大法 
也。然有气血本虚,而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故于经前亦常有此证,此以气虚血滞,无力 
流通而然。但察其形证脉息,凡涉虚弱不足,而经滞作痛者,惟用决津煎、五物煎加减主之 
,其效如神,或用四神散之类亦可。若痛在经后者,多由血虚,当用大小营煎,随宜加减治 
之,或四物、八珍俱可用,然必察其寒热虚实以为佐使,自无不效。其有余滞未行者,惟决 
津煎为妙。凡妇人但遇经期则必作痛,或食则呕吐,肢体困倦,或兼寒热者,是必素禀气血 
不足,止宜八珍汤、大营煎之类。若虚而寒甚者,宜理阴煎,渐加培补,久必自愈。有因带 
浊多而虚痛者,亦宜大、小营煎,随其寒热,加佐使主之。 
立斋曰∶前证若风寒伤脾者,六君加炮姜;思虑伤血者,四物加参术;思虑伤气者,归 
脾加柴栀;郁怒伤血者,归脾、逍遥兼服。 

卷之三十八人集·妇人规(上)经脉类
经期腹痛(十一)
属性:温经汤(妇百三 寒痛) 交加散(妇百 结聚作痛) 醋附丸(妇百七 行滞止痛) 牛膝 
散(妇九九 通经止痛) 姜黄散(妇百一 逐瘀止痛) 当归没药丸(妇百六 血瘀作痛) 玄 
胡当归散(妇九八 血逆作痛) 琥珀丸(妇一三四) 

卷之三十八人集·妇人规(上)经脉类
崩淋经漏不止(十二)
属性: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盖乱则或前或后,漏则不时妄行,由漏而淋,由淋而崩,总 
因血病,而但以其微甚耳。《阴阳别论》曰∶阴虚阳搏谓之崩。《百病始生篇》曰∶阳络伤 
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故凡阳搏必属阴虚,络伤必致血溢。知斯二者,而崩淋之义及 
治疗之法,思过半矣。惟是阴虚之说,则但伤营气,无匪阴虚而五脏之阴皆能受病,故神伤 
则血无所主,病在心也;气伤则血无所从,病在肺也;意伤则不能统血摄血,病在脾也;魂 
伤则不能蓄血藏血,病在肝也;志伤则不能固闭真阴,病在肾也。所以五脏皆有阴虚,五脏 
皆有阳搏。故病阴虚者,单以脏气受伤,血因之而失守也;病阳搏者,兼以火居阴分,血得 
热而妄行也。凡治此之法,宜审脏气,宜察阴阳。无火者,求其脏而培之补之;有火者,察 
其经而清之养之。此不易之良法也。然有火者不得不清,但元气既虚,极多假热,设或不明 
真假,而误用寒凉,必复伤脾胃,生气日见殆矣。先贤有云∶凡下血证,须用四君子辈以收 
功。又云∶若大吐血后,毋以脉诊,当急用独参汤救之。厥旨深矣。故凡见血脱等证,必当 
用甘药先补脾胃,以益发生之气。盖甘能生血,甘能养营,但使脾胃气强,则阳生阴长,而 
血自归经矣,故曰脾统血治崩淋经漏之法∶若阴虚血热妄行者,宜保阴煎、加减一阴煎; 
若火盛迫血妄行而无虚证者,宜徙薪饮、黄芩散加续断、丹参;若血热兼滑者,宜保阴煎、 
槐榆散、生地黄汤;若肝经怒火动血者,加味四物汤;若肝经怒火动血,逆气未散者,化肝 
煎,或保阴煎加减主之;若血有滞,逆而妄行者,四物汤、丹参散;若营气不足,血不能调 
而妄行者,五福饮、四物汤、四君子汤、八珍汤,择宜用之;若脾气虚陷,不能收摄而脱血 
者,寿脾煎、归脾汤、四君子加芎、归,再甚者,举元煎;若脾肾虚寒,兼呕兼溏泄而畏寒 
者,理阴煎、五君子煎、理中汤。若阳气大虚脱陷者,四维散;若脾肾阴气不固者,固阴煎 
、五阴煎、秘元煎;若肝胆气虚,不能藏血者,必多惊恐畏怯,宜五福饮、七福饮、八珍汤 
;兼阳虚者,仍加姜、桂;若去血过多,血脱气竭者,当速用独参汤提握其气,以防脱绝, 
或用当归补血汤;若崩淋既久,血滑不禁,宜涩宜固者,龙骨散、如圣散、七灰散之类,同 
人参兼用之。凡血淋治法,大约如前。但其秽臭脉滑者多火,宜从清凉;若腥臭清寒脉细者 
多寒,必须温补。其或久病则精去无穷,尾闾易竭,非大加培补不可,惟固阴煎,及十全大 
补汤之类为宜。 
一、崩淋之病,有暴崩者,有久崩者。暴崩者,其来骤,其治亦易;久崩者,其患深, 
其治亦难。且凡血因崩去,热必渐少,少而不止,病则为淋。此等证候,未有不由忧思郁怒 
,先损脾胃,次及冲任而然者。崩淋既久,真阴日亏,多致寒热咳嗽,脉见弦数或豁大等证 
。此乃元气亏损、阴虚假热之脉,尤当用参、地、归、术甘温之属,以峻培本源,庶可望生 
。但得胃气未败,受补可救;若不能受补,而日事清凉,以苟延目前,则终非吉兆也。 
一、崩淋病,治有五脏之分,然有可分者,有不可分者。可分者,如心肺居于膈上,二 
阳脏也;肝脾肾居于膈下,三阴脏也治阳者宜治其气,治阴者宜治其精,此可分之谓也。 
然五脏相移,精气相错,此又其不可分者也。即如病本于心,君火受伤,必移困于脾土,故 
治脾即所以治心也。病本于肺,治节失职,必残及于肾水,故治肾即所以治肺也。脾为中州 
之官,水谷所司,饷道不资,必五路俱病,不究其母,则必非治脾良策。肝为将军之官,郁 
怒是病,胜则伐脾,败则自困,不知强弱,则攻补不无倒施。不独此也,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