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风寒外感,心脾阳虚而微热不退,或咳嗽恶寒而惊搐者,惺惺散。若虚在阴分, 
汗不能出,身热不退而惊搐者,柴归饮。若外有风邪,内有热邪,表里俱热而惊搐者,生犀散。 
一、风寒外感,身热无汗,但有表邪,别无虚证而惊搐者,败毒散或苏葛汤。寒邪闭甚 
者,红棉散。然此皆表散之剂,若兼虚邪,不得单用此类。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昏睡(四十九)
属性:凡痘疮将出未出而猝然昏睡者,其痘必重,当察其脉证虚实,预为治之。若痘后喜睡, 
此毒瓦斯已解,元气将复,故邪退而神安,乃否极泰来之象,不须服药妄治。如见寂然气虚, 
但以调元汤、保元汤、六物煎之类,察其寒热,渐以调之,自然平复,不可妄行消耗,致伤 
其神,反必害矣。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腰痛(五十)
属性:经曰∶腰者肾之府。又曰∶太阳所至为腰痛。盖足太阳之脉,夹脊络肾,而痘疮之毒, 
多出于肾,循足太阳膀胱散行诸经,乃邪之由里传表也。如初见热而腰即痛,或日以渐甚者, 
此邪由膀胱直入于肾,而毒有不能达也,急宜解毒,以泄少阴之邪,以通太阳之经,务令邪 
气不得深入,则痘虽稠密,亦可愈也。若不速治,则邪必日陷而表里俱甚,营卫之脉不行, 
脏腑之气皆绝,或为痒 ,成为黑陷,终莫能救矣。 
一、凡痘毒自阴传阳,自里传外者为顺,自上传下,自外传里者为逆。若毒由太阳传入少 
阴,则毒陷而不升,伏于骨髓之中,不能外达,所以腰痛。大凡疮疹之毒,归肾则死。故但见 
腰痛,急宜治疗,若毒陷不起,即宜发散解毒,令其复出太阳而达乎阳道,斯无害也,宜人参 
败毒散,或五积散主之。若肾气虚陷,不能传送外达者,必用理阴煎加细辛、官桂、杜仲、 
独活之类主之。 
一、治发热便见腰痛者,以热麻油按痛处揉之可止,仍急服前药之类。如小水不利者,宜 
五苓散;如火毒内盛而小水不利者,宜四苓散加栀子、木通。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腹痛(五十一)
属性:治腹痛证当以可按拒按,及宜饱宜饥,辨其虚实,不得谓痛无补法,而悉行消伐也。又 
当因脉因证,辨其寒热,不得妄用寒凉也。大都寒滞者十居八九,热郁者间或有之,若虚不知 
补而寒因寒用,则害莫甚矣。 
一、初见发热,痘疮未出,别无寒滞食滞而腹满腹痛者,此必起发不透,痘毒内攻而然, 
宜解表疏里,以化毒汤加紫苏、浓朴之类主之,或五积散加木香亦可。若大便不远,腹胀而 
作痛者,桂枝大黄汤酌宜用之。 
一、寒气犯胃,或食生冷而呕恶吐泻,腹无服满而但有疼痛者,温胃饮、理中汤加肉桂、 
木香,或小建中汤,随宜用之。若胃气虚寒作痛而喜按者,黄 建中汤。 
一、寒犯中焦,气滞作胀,而腹痛或泄泻者,和胃饮,或抑扶煎加丁香、木香,或陈氏十 
一味木香散。 
一、脾肾虚寒,下腹作痛,泻利不止者,胃关煎。 
一、误饮冷水凉茶,寒湿留中,小水不利而腹痛者,五苓散或加木香,或用小建中汤。 
一、饮食停滞,中满作痛者,大、小和中饮,或保和丸加木香、砂仁。若大便不通而痛 
甚者,赤金豆或承气汤利之。 
一、发热二、三日后,大便不通,燥粪留滞而腹痛者,当归丸,或用猪胆导法。 
一、湿热下利,烦热大渴,小水热涩而腹痛者,大、小厘清饮,或黄芩汤加木香、青皮、 
砂仁。 
一、火毒内攻,谵妄狂乱而烦热腹痛者,退火丹,或朱砂益元散。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腹胀(五十二)
属性:痘疮腹胀之证,其要有二∶一以脾胃受伤,一以邪气陷伏。盖痘疮将发,毒由内生, 
其证无不发热或见微渴,此其常也。当此之时,只宜温平和解,或兼托散,怃抑遏,无穷追, 
无残及元气,惟贵轻扬善导,但令毒透肌表,则苗秀而实,无不善矣。设不知此,而见热即退热, 
见毒即攻毒,则未有妄用寒凉而不伤胃气者,未有但知攻毒而不伤元气者。胃气伤则营运无力 
而脾寒,所以作胀,元气伤则托送无力而毒陷,所以作胀。虽作胀之由,犹不止此,然惟此最 
多,而人多不能察也。诸未尽者,俱详如下。 
一、误服凉药或过食生冷而作胀者,其人必不能食,或大小便利,或腹中雷鸣,此皆脾胃 
中寒之证,速宜温中以疏逐冷气,冷气散则胀自消矣,宜益黄散加姜制浓朴,或人参胃爱散 
加干姜。若胃寒兼虚,疮白神倦,或气促发厥者,惟温胃饮及陈氏十一味木香散俱为要药。 
若寒在脾肾,下焦不化而作胀者,非理阴煎不可。 
一、中气本虚,或过用消伐,以致元气无力,不能托送痘毒而陷伏作胀者,宜十宣散, 
或合二妙散或神香散。 
一、痘毒陷伏于里者,必有热证相杂,如烦躁干渴,大小便秘而作胀者,此只宜温平快气兼 
托之剂,当用紫草饮子。 
一、寒邪外闭肌腠,身热无汗,或气喘鼻塞,则痘毒不能外达而陷伏腹胀者,宜五积散, 
或加减参苏饮。 
一、饮食过伤,偶为停滞而腹胀者,此不过一时之滞,食去则胀消,宜大和中饮,或合二妙 
散、神香散。 
一、腹胀而目闭,口中如烂肉臭,或大便泄泻,或利脓血者,皆不治。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厥逆(五十三)
属性:厥逆者,四肢不温,或甚至于冷也。四肢为诸阳之本,故常宜和暖,若至厥逆,则其阳虚 
可知。如指尖微寒者,亦阳气衰也。足心冷者,乃阴邪胜也。其有疮头焦黑,烦渴闷顿,大 
便热结而厥逆者,此阳毒内陷,火极似水,所谓热深厥亦深也。又有疮本灰白,大便不结 
而厥逆者,此元气虚惫,阳衰而寒也。凡痘疹之候,头常欲凉,足常欲温,若头温足冷者多不 
治,故厥逆为疮家恶候。 
一、痘疹十指微寒者,即宜五君子煎、六气煎,或六物煎加姜、桂温之,以防虚寒之变。 
一、痘疹泻利,气虚而逆者,胃关煎,或陈氏十二味异功散。 
一、痘疮始出,手足便冷,或其人先有吐利,致伤脾胃,脾胃气虚则为厥逆,宜六气煎、 
六物煎加姜、桂主之,甚者人参附子理阴煎。 
一、痘疮起胀之时,手足厥逆,此阳气欲绝之候,必其自利或呕吐,脉见沉细微弱,或 
浮大而虚,速宜温补元阳,轻则六气煎加肉桂,甚则六味回阳饮,或九味异功煎。服药后手足 
和暖者生,厥不止者死。 
一、热毒内甚而厥者,必有烦热便秘,胀满脉滑等证,宜四顺清凉饮,或承气汤。 
一、痘后厥逆者,此其气血已虚,脾胃已困,无怪其有厥也,宜保元汤或六气煎、六物煎 
加附、桂之类主之。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发渴(五十四)
属性:痘疹发渴者,里热也。以火起于内,销烁真阴,所以发渴。又其津液外泄,化马脓浆, 
则营气虚耗,亦以致渴。此痘疮之常候也,若微渴不甚,不必治之。惟大渴者,乃由火盛, 
然亦须察其虚实以为调理,切不可因其作渴,即以西瓜、梨、柿之类,轻以与之,恐脾 
肺受寒,致生他患也。外有干渴,论在泄泻条中,所当参阅。 
痘疮气血内耗,微热微渴而喜汤者,宜七味白术散,或五福饮加麦门冬、五味子。 
一、脾肺多热,渴而喜冷者,宜人参麦门冬散,或生脉散。 
一、痘疮多热多躁,口燥咽干,大渴引饮,喜冷能食,或大便干结者,此热在肺胃二经, 
宜人参白虎汤,甚者再加黄连。若痘后热渴者,此余火未清也,其治亦然。 
一、痘疮自利不止,肾阴亏损而作渴者,病作少阴,速宜陈氏十二味异功散,或九味异功煎。 
一、大便秘结,腹满烦热,内火不清而作渴者,四顺清凉饮。 
一、痘疮发热时,便见大渴,唇焦舌燥,此心火太炎,肾水不升,故血液枯耗也,急宜解之 
,苡葛根解毒汤。 
程氏曰∶痘疮初发之源,乃壬癸水也,水既流出,其源必竭,奚不作渴?由此观之,可见治 
渴者,必不可不滋肾水。 
薛氏曰∶凡渴欲饮水者,当审其热之虚实,若属虚热,虽欲水而不多饮,当用七味白术散; 
若系实热,索水喜饮者,当以犀角磨水服,其后亦无余毒之患。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失血(五十五)
属性:经曰∶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外溢则衄血,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