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寒则凝滞。若迟兼滑大者,多风痰顽痹之候,迟兼细小者,必真阳亏弱而然。或阴寒留蓄于中, 
则为泄为痛;或元气不荣于表,则寒栗拘挛。大都脉来迟慢者,总由元气不充,不可妄施攻击。 
数脉 五至六至以上,凡急疾紧促之属,皆其类也。为寒热,为虚劳,为外邪,为痈疡。滑数、 
洪数者多热,涩数、细数者多寒。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数脉有阴有阳。今后世相传,皆 
以数为热脉,及详考 
《内经》则但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曰∶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 
为热中也。曰∶缓而滑者曰热中。舍此之外,则并无以数言热者。而迟冷数热之说,乃始自《难经 
》云数则为热,迟则为寒,今举世所宗,皆此说也。不知数热之说,大有谬误。何以见之?盖自余 
历验以来,凡见内热伏火等证,脉反不数,而惟洪滑有力,如经文所言者是也。至如数脉之辨,大 
约有七,此义失真,以至相传遗害者,弗胜纪矣。兹列其要者如左,诸所未尽,可以类推。一、外 
邪有数脉。凡寒邪外感,脉必暴见紧数。然初感便数者,原未传经,热自何来?所以只宜温散。即 
或传经日久,但其数而滑实,方可言热;若数而无力者,到底仍是阴证,只宜温中。此外感之数, 
不可尽以为热也。若概用寒凉,无不杀人。一、虚损有数脉。凡患阳虚而数者,脉必数而无力,或 
兼细小,而证见虚寒,此则温之且不暇,尚堪作热治乎?又有阴虚之数者,脉必数而弦滑,虽有烦 
热诸证,亦宜慎用寒凉,若但清火,必至脾泄而败。且凡患虚损者,脉无不数,数脉之病,惟损最 
多,愈虚则愈数,愈数则愈危,岂数皆热病乎?若以虚数作热数,则万无不败者矣。一、疟疾有数 
脉。凡疟作之时,脉必紧数,疟止之时,脉必和缓,岂作即有火,而止则无火乎?且火在人身,无 
则无矣,有则无止时也。能作能止者,惟寒邪之进退耳,真火真热,则不然也。此疟疾之数,故不 
可尽以为热。一、痢疾有数脉。凡痢疾之作,率由寒湿内伤,脾肾俱损,所以脉数但兼弦涩细弱者 
,总皆虚数,非热数也,悉宜温补命门,百不失一。其有形证多火,年力强壮者,方可以热数论治 
。然必见洪滑实数之脉,方是其证。一、痈疡有数脉。凡脉数身无热而反恶寒,饮食如常者,或身 
有热而得汗不解者,即痈疽之候也。然疮疡之发,有阴有阳,可攻可补,亦不得尽以脉数者为热证 
。一、痘疹有数脉,以邪毒未达也,达则不数矣。此当以虚实大小分阴阳,亦不得以数为热脉。一 
、癖有数脉。凡胁腹之下有块如盘者,以积滞不行,脉必见数。若积久成疳,阳明壅滞,而致口 
臭、牙疳、发热等证者,乃宜清胃清火。如无火证,而脉见细数者,亦不得认以为热。一、胎孕有 
数脉。以冲任气阻,所以脉数,本非火也。此当以强弱分寒热,不可因其脉数,而执以黄芩为圣药 
。按∶以上数脉诸证,凡邪盛者多数脉,虚甚者尤多数脉,则其是热非热,从可知矣。 
洪脉 大而实也,举按皆有余。洪脉为阳,凡浮芤实大之属,皆其类也,为血气燔灼,大热之 
候。浮洪为表热,沉洪为里热。为胀满,为烦渴,为狂躁,为斑疹,为头疼面热,为咽干喉痛,为 
口疮痈肿,为大小便不通,为动血,此阳实阴虚,气实血虚之候。若洪大至极,甚至四倍以上者, 
是即阴阳离绝,关格之脉也,不可治。 
微脉 纤细无神,柔弱之极,是为阴脉。凡细小虚濡之属,皆其类也,乃血气俱虚之候。为畏寒 
,为恐惧,为怯弱,为少气,为中寒,为胀满,为呕哕,为泄泻,为虚汗,为食不化,为腰腹疼痛 
,为伤精失血,为眩运厥逆。此虽气血俱虚,而尤为元阳亏损,最是阴寒之候。 
滑脉 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凡洪大芤实之属,皆其类也,乃气实血壅之候。为痰逆,为食滞, 
为呕吐,为满闷。滑大、滑数为内热,上为心肺、头目、咽喉之热,下为小肠、膀胱、二便之热。 
妇人脉滑数而经断者为有孕。若平人脉滑而和缓,此自营卫充实之佳兆;若过于滑大,则为邪热之 
病。又凡病虚损者,多有弦滑之脉,此阴虚然也;泻痢者,亦多弦滑之脉,此脾肾受伤也,不得通 
以火论。 
涩脉 往来艰涩,动不流利,如雨 沙,如刀刮竹,言其象也。涩为阴脉,凡虚细微迟之属,皆 
其类也,为血气俱虚之候。为少气,为忧烦,为痹痛,为拘挛,为麻木,为无汗,为脾寒少食,为 
胃寒多呕,为二便违和,为四肢厥冷。男子为伤精,女子为失血,为不孕,为经脉不调。凡脉见涩 
滞者,多由七情不遂,营卫耗伤,血无以充,气无以畅。其在上,则有上焦之不舒,在下则有下焦 
之不运,在表则有筋骨之疲劳,在里则有精神之短少,凡此总属阳虚。诸家言气多血少,岂以脉之 
不利,犹有气多者乎? 
弦脉 按之不移,硬如弓弦。凡滑大坚搏之属,皆其类也。为阳中伏阴,为血气不和,为气逆, 
为邪胜,为肝强,为脾弱,为寒热,为痰饮,为宿食,为积聚,为胀满,为虚劳,为疼痛,为拘急 
,为疟痢,为疝痹,为胸胁痛。《疮疽论》曰∶弦洪相搏,外紧内热,欲发疮疽也。弦从木化,气 
通乎肝,可以阴,亦可以阳。但其弦大兼滑者,便是阳邪;弦紧兼细者,便是阴邪。凡脏腑间胃气 
所及,则五脏俱安,肝邪所侵,则五脏俱病。何也?盖木之滋生在水,培养在土。若木气过强,则 
水因食耗,土为克伤;水耗则肾亏,土伤则胃损;肾为精 
血之本,胃为水谷之本,根本受伤,生气败矣,所以木不宜强也。矧人无胃气曰死,故脉见和缓者 
吉,指下弦强者凶。盖肝邪与胃气不和,缓与弦强相左,弦甚者土必败,诸病见此,总非佳兆。 
芤脉 浮大中空,按如葱管。芤为阳脉,凡浮豁弦洪之属,皆相类也,为孤阳脱阴之候。为失血 
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为阴虚发热,为头晕目眩,为惊悸怔忡,为喘急盗汗。芤虽阳脉, 
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 
紧脉 急疾有力,坚搏抗指,有转索之状,凡弦数之属,皆相类也。紧脉阴多阳少,乃阴邪激搏 
之候,主为痛为寒。紧数在表,为伤寒发热,为浑身筋骨疼痛,为头痛项强,为咳嗽鼻塞,为瘴为 
疟。沉紧在里,为心胁疼痛,为胸腹胀满,为中寒逆冷,为吐逆出食,为风痫反张,为 癖,为泻 
痢,为阴疝。在妇人为气逆经滞,在小儿为惊风抽搐。 
缓脉 和缓不紧也。缓脉有阴有阳,其义有三∶凡从容和缓,浮沉得中者,此自平人之正脉;若 
缓而滑大者多实热,如《内经》所言者是也;缓而迟细者多虚寒,即诸家所言者是也。然实热者, 
必缓大有力,多为烦热,为口臭,为腹满,为痈疡,为二便不利,或伤寒温疟初愈,而余热未清者 
,多有此脉。若虚寒者,必缓而迟细,为阳虚,为畏寒,为气怯,为疼痛,为眩晕,为痹弱,为痿 
厥,为怔忡健忘,为食饮不化,为惊溏飧泄,为精寒肾冷,为小便频数。女人为经迟血少,为失血 
下血。凡诸疮毒外证,及中风产后,但得脉缓者皆易愈。 
结脉 脉来忽止,止而复起,总谓之结。旧以数来一止为促,促者为热,为阳极;缓来一止为结 
,结者为寒,为阴极。通谓其为气为血,为食为痰,为积聚,为 瘕,为七情郁结。浮结为寒邪在 
经,沉结为积聚在内,此固结促之旧说矣。然以予之验,则促类数也,未必热;结类缓也,未必寒 
,但见中止者,总是结脉。多由血气渐衰,精力不继,所以断而复续,续而复断,常见久病者多有 
之,虚劳者多有之,或误用攻击消伐者亦有之。但缓而结者为阳虚,数而结者为阴虚。缓者犹可, 
数者更剧。此可以结之微甚,察元气之消长,最显最切者也。 
至如留滞郁结等病,本亦此脉之证应,然必其形强气实,而举接有力,此多因郁滞者也。又有无病 
而一生脉结者,此其素禀之异常,无足怪也。舍此之外,凡病有不退,而渐见脉结者,此必气血衰 
残,首尾不继之候,速宜培本,不得妄认为留滞。 
伏脉 如有如无,附骨乃见。此阴阳潜伏,阻隔闭塞之候。或火闭而伏,或寒闭而伏,或气闭而 
伏。为痛极,为霍乱,为疝瘕,为闭结,为气逆,为食滞,为忿怒,为厥逆、水气。 
凡伏脉之见,虽与沉微细脱者相类,而实有不同也。盖脉之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