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珍汤。俱加兼证之药治之,自无不愈。若治失其法,有蚀伤眼目,腐烂玉茎,拳挛肢体者, 
但用九味芦荟丸,以清肝火,六味丸,以生肾水,蠲痹消毒散,以养血祛邪,亦有可生者。 
若服轻粉等药,反收毒于内,以致迭发。或概服防风通圣散,气血愈虚,因而不治者多矣。 
凡有肿硬或作痛,外用蒜灸,及敷冲和膏,内服补药,并效。 
一男子,遍身皆患,脉浮而数,以荆防败毒散治之,表证乃退。以仙方活命饮,六剂疮 
渐愈,兼饮萆 汤,月余而愈。 
一男子,下部生疳,诸药不应,延及遍身,突肿状似番花,筋挛骨痛,至夜尤甚,此肝 
肾二经湿热所致。先以导水丸五服,次以龙胆泻肝汤数剂,再与除湿健脾之药,外贴神异膏 
,吸其脓隔,蒜灸拔其毒而愈。 
一童子,玉茎患之,延及小腹数枚,作痛发热,以小柴胡汤吞芦荟丸,更贴神异膏,月余而安。 
一儒者,患前证,先玉茎作痒出水,后阴囊股内小腹胁臂发小 ,或干或脓窠,误服 
祛风等药,肢体倦怠,恶寒发热,饮食渐减,大便不实,脉见浮弦,两尺浮数,此肾水虚热 
,肝木乘脾土也。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为主,佐以换肌消毒散而愈。 
一人患此,服攻毒等药,患处凸而色赤作痛,肢体倦怠,恶寒发热,脉浮而虚,此元气 
复伤,而邪气实也,用补中益气汤,二剂而愈。 
进士刘华甫,患之数月,用轻粉、朱砂等药,头面背臀各结一块,二寸许,溃而形气消 
弱,寒热口干,舌燥唇裂,小便淋漓,痰涎上壅,饮食少思。此脾胃伤,诸脏弱,而虚火动 
也。先用六君子二十余剂,又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茱萸、麦门冬、五味服之,胃气复, 
而诸证愈。惟小便未清,痰涎未止,用加减八味丸而痊。 
一男子,患杨梅疮后,两腿一臂,各溃二寸许一穴,脓水淋漓,少食无睡,久而不愈, 
以八珍汤加茯神、枣仁炒服,每日以蒜捣烂涂患处,灸良久,随贴膏药,数日少可。却用豆 
豉饼灸之,更服十全大补汤而愈。 
一妇人,患之皆愈,惟两腿两 各烂一块如掌,兼筋挛骨痛,三载不愈,诸药不应。日 
晡热甚,饮食少思,以萆 汤,兼逍遥散,倍用茯苓、白术数剂,热止食进。贴神异膏, 
更服八珍汤加牛膝、杜仲、木瓜,三十余剂而痊。 
一妇人患此,燃轻粉药于被中熏之,致遍身皮塌,脓水淋漓,不能起居,以滑石、黄柏 
、绿豆粉末等药铺席上,令可卧,更服神功托里散,月余而痊。(俱薛按) 

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囊痈(六十三)
属性:立斋曰∶囊痈,属肝肾二经,阴虚湿热下注也。肿痛未作脓者,疏肝导湿。肿硬发热者 
,清肝降火。已溃者,滋阴托里。大抵此证,属阴道亏,湿热不利所致,故滋阴除湿药不可 
缺。常治肿痛小便秘涩者,用除湿为主,滋阴佐之。肿痛已退,便利已和者,除湿滋阴药, 
相兼用之。欲其成脓,用托里为主,滋阴佐之,候脓成,即针之,仍用托里滋阴。湿毒已尽 
者,专用托里。如脓清,或多,或敛迟者,用大补之剂,及豆豉饼灸之。若溃后,虚而不补 
,少壮者成漏,老弱者不治。脓清作渴脉大者,亦不治。 
又法曰∶若小便涩滞者,先用分利,以泄其毒,继补阴,以令其自消。若湿热退,而仍 
肿痛,宜补阴托里,以速其脓。脓肿而便秘者,热毒壅闭也,先用托里消毒散,后用针以泄 
之,脓去即解。若脓去而肿痛不减者,热毒未解也,用清肝益营汤。口干而小便数者,肾经 
虚热也,六味丸。内热晡热者,肝经血虚也,四物加参、术。体倦食少者,脾气虚热也,补 
中益气汤。脓水清稀者,气血俱虚也,十全大补汤。此证虽大溃,而睾丸悬露,治得其法, 
旬日间肉可渐生而愈。若专攻其疮,阴道益虚,则肿者不能溃,溃者不能敛,少壮者成痼疾 
,老弱者多致不起。亦有患痔久漏,而串及于囊者,当兼治其痔,切忌寒药克伐,亏损胃气 
。 
马益卿曰∶囊痈者,湿热下注也。有作脓者,此浊气下流入渗道,因阴道或亏,水道不 
利而然。脓尽自安,不药可也,惟在善于调摄耳。又有因腹肿渐流入囊,肿甚而囊自裂开, 
睾丸悬挂水出,以麸炭末敷之,外以紫苏包裹,仰卧而养之。痈疽入囊者,予尝治数人,悉 
以湿热入肝经施治,而用补阴佐之,虽脓溃皮脱,睾丸悬挂,皆不死。 
一男子患此,未作脓而肿痛,以加味龙胆泻肝汤,二剂少愈,更以四物汤加木通、知母、黄柏而愈。 
一男子, 肿痛甚,小便涩,发热脉数,以龙胆泻肝汤,倍用车前子、木通、茯苓,四 
剂势去其半。仍用前汤,止加黄柏、金银花四剂,又减二三,便利如常。唯一处不消,此欲 
成脓也。再用前汤加金银花、白芷、皂角刺六剂。微肿痛,脉滑数,乃脓已成,令针之,肿 
痛悉退。投滋阴托里药,及苏叶末敷之而愈。 
一膏粱之客,阴囊肿胀,小便不利,此中焦积热,乘虚下注,先用龙胆泻肝汤,加黄 
柏、牛膝,四剂渐愈,后用补阴八珍汤,加柴胡、山栀而愈。后不守禁忌,前证复作,仍用 
补阴八珍汤、补中益气汤、六味丸而痊。又因劳倦发热,自用四物、黄柏、知母之类,虚证 
悉具,疮口大开。余谓五脏气血俱虚也,朝用补中益气,夕用六君加当归各五十余剂,疮口 
始敛,又用六味丸,调补而愈。 
儒者陈时用,考试不利,一夕饮烧酒入房,其妻不纳,翌日阴囊肿胀 痛,遣人求治 
,与清肝火除湿热之剂。城门夜闭,不及归服。翌日报云,夜来阴囊悉腐,玉茎下面贴囊者 
亦腐,此肝火挟酒毒而湿热炽盛也。仍以清肝火除湿之剂加参、 、归、术四剂,腐肉尽 
脱,睾丸悬挂,用大补气血并涂当归膏,囊茎全复而愈。 
一男子,醉而入房,阴囊肿胀大如斗,小腹胀闷,小水淋赤,发热口干,痰涎壅盛,此膀胱 
阴虚,酒毒所乘也。用六味丸料加车前、牛膝作饮,下滋肾丸,诸证顿退。再加五味、麦冬 
,二剂而愈。却以补中益气加麦冬、五味,调理而瘳。若全用淡渗,复损真阴,决致不起。(俱薛按) 

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悬痈(六十四)
属性:立斋曰∶悬痈,谓疮生于玉茎之后,谷道之前,属足三阴亏损之证。轻则为漏,沥尽气 
血而亡,重则内溃而即殒。大抵此证,原属肝肾阴虚,故不足之人多患之,虽一于补,犹恐 
不治,况脓成而又克伐,不死何俟。即寒凉之剂,亦不可过用,恐伤胃气。惟制甘草一药, 
不损血气,不动脏腑,其功甚捷,最宜用之,不可忽也。 痛或发热者,清肝解毒。肿痛 
者,解毒为主。肿痛而小便赤涩者,肝经湿热也,宜分利清肝。不作脓,或不溃者,气血虚也 
,宜补之。 
又《治法》曰∶凡初起湿热肿痛,或小便赤涩,宜先以制甘草一二剂,及隔蒜灸,更 
饮龙胆泻肝汤。 肿痛甚,宜仙方活命饮,以制甘草佐之。若发热肿痛者,以小柴胡汤加 
车前、黄柏、芎、归。若不成脓,或脓成不溃者,八珍汤补之。若脓已成者,急针之。已溃者 
,用八珍汤加制甘草、柴胡梢、酒炒黄柏、知母。小便涩而脉有力者,仍用龙胆泻肝汤加制 
甘草。小便涩而脉无力者,清心莲子饮加制甘草。脓清不敛者,用大补之剂,间以豆豉饼灸 
之。久而不敛者,用附子饼灸之,并效。欲其生肌收敛,肾虚者,六味地黄丸。血虚者,四 
物加参、术。气虚者,四君加芎、归。脾虚者,补中益气汤。气血俱虚者,八珍汤,并十全 
大补汤。若用寒凉消毒则误矣。 
陈良甫曰∶治谷道前后生痈,谓之悬痈,用粉甘草一两截断,以涧水浸润,炙令透内, 
细锉,用无灰酒煎服。有人患此已破,服两剂,疮即合。 
一弱人,茎根结核如大豆许,劳则肿痛,先以十全大补汤去桂加车前、麦冬、酒制黄柏 
、知母少愈,更服制甘草渐愈,仍以四物车前之类而消。 
一男子患此, 痛发热,以龙胆泻肝汤二剂,及制甘草四剂而溃,再用滋阴之剂而愈。 
若或脓未成,以葱炒熟敷上,冷即易之,隔蒜灸之亦可。数日不消,或不溃,或溃而不敛, 
以十全大补汤加柴胡梢为主,间服制甘草并效。若不保守,必成漏矣。 
一儒者,患悬痈,服坎离丸及四物、黄柏知母之类不应。脉浮洪,按之微细,余以为 
足三阴之虚,用托里散及补阴八珍汤渐愈。又用六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