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为细末,醋煮大豆汁作面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五丸,冷酒送下,不拘时。 
《局方》x温中化痰丸x 治停痰留饮。 
陈皮 青皮 良姜 干姜(等分) 
上为细末,醋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宝鉴》x温胃化痰丸x 治膈内有寒,脾胃伤饮,胸膈不快,痰涎不已。 
半夏(制,三两) 白术 陈皮 干姜(炮,各一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桐子大。姜汤下二十丸。 
《局方》x倍术丸x 治五饮吞酸等证。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 饮,水在两胁 
;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五曰流饮,水在胁间,沥沥有声,皆由饮水 
过多,或饮冷酒所致。 
白术(炒,二两) 桂心 干姜(炒,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加至三、五十丸,食前服。 
《发明》x丁香半夏丸x 治心下停饮冷痰。 
丁香 半夏(制,各一两) 人参 干姜(炮) 细辛(各五钱) 槟榔(三钱) 
上为细末,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局方》x丁香五套丸x 治胃气虚弱,三焦痞塞,不能宣行水谷,故痰饮聚结,呕吐恶心 
,胀满不食。 
丁香 木香 青皮 橘红(各半两) 白术 茯苓 良姜 干姜(各一两) 南星(制) 半夏( 
制,各二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温汤下。 
《三因》x复元丹x 治脾肾虚寒,发为水肿,四肢虚浮,心腹坚胀,小便不通,两目下肿。 
附子(炮,二两) 南木香(煨) 茴香(炒) 川椒(炒出汗) 浓朴(制) 独活 白术(炒) 
橘红 吴茱萸(炒) 桂心(各一两) 泽泻(一两半) 肉豆蔻(煨) 槟榔(各半两) 
上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苏汤不拘时送下。 
(薛氏)x加减金匮肾气丸x 方在补阵。治脾肾阳虚,不能制水,为肿为胀。 
《济生》x实脾散x 治阴水发肿,宜先实脾土。 
附子(制) 炮干姜 浓朴 木香 大腹皮 草果仁 木瓜(各钱半) 甘草(炙,五分) 
水二钟,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服。 
(严氏)x实脾散x 
即前方加白术、茯苓。 
《简易》x腹胀方x 
凡肚腹胀满不能用药者,以独蒜煨熟去皮,绵裹纳下部中,冷即易之。又治关格胀满, 
大小便不通,亦用上法,气立通。又方∶用生姜如指大一块,煨熟,以绵裹乘热纳下部中,冷即易之。 
x丁香止痛散x 治心痛不可忍。 
丁香(半两) 良姜(二两) 茴香(炒) 甘草(各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沸汤点服。 
x胜金散x 治卒心痛。 
桂枝 玄胡索(炒) 五灵脂 当归(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陈皮汤送下。 
《良方》x铁刷散x 治心脾积痛,妇人血气刺痛,酒病恶心,肠滑泄泻。 
良姜(炒,二两) 茴香(炒七钱) 苍术(制) 甘草(炙,各二两八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姜、盐汤调下。 
《局方》x蟠葱散x 治男妇脾胃虚冷,滞气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胁,膀胱小肠寒疝气 
疝,及妇人血气刺痛。 
苍术(米泔浸,切) 炙甘草(各八钱) 三棱(煨) 蓬术(煨) 茯苓 青皮(各六钱) 丁皮 
砂仁(去壳) 槟榔(各四钱) 延胡索(三钱) 干姜(炒) 肉桂(各二钱) 
上每服五钱,水一盏,入连根葱白一茎,煎七分,空心热服;或为末,用葱汤调服二、三钱。 
《宝鉴》x沉香桂附丸x 治中气虚寒,饮食不美,阴盛阳虚,脏腑积冷,心腹疼痛,胁肋 
膨胀,腹中雷鸣,便利无度,面色不泽,手足厥冷,及下焦阳虚,疝气疼痛不可忍,腰屈不 
能伸,喜热熨稍缓等证。 
附子(炮,去皮脐) 川乌(制同) 沉香 肉桂 干姜(炮) 良姜(炮) 茴香(炒) 吴茱 
萸(泡,各一两)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饮下,日二服。忌生冷。 
x椒附丸x 治小肠虚冷,小腹痛,小便频而清白。 
椒红(炒) 附子(炮) 龙骨 桑螵蛸(炙) 山茱萸 鹿茸(酒蒸,焙,各等分)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盐汤下。 
x大沉香丸x 治寒气攻冲,心腹刺痛,亦治卒暴心痛。 
沉香 干姜(炮) 姜黄 桂心 檀香(各二两) 甘松(洗,焙) 白芷 天台乌药 甘草(各 
半斤) 香附(一斤) 白豆蔻(三两) 
上为末,炼蜜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生姜汤下,不拘时。 
《辨疑》x桂附二陈汤x 治寒疟寒多热少,腰足厥冷。 
附子(炮) 肉桂 半夏(制) 白茯苓 陈皮 炙甘草 
上 咀。每服五、六钱,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x扶阳助胃汤x 罗谦甫治崔运使长男云卿,年二十五,体肥养浓,常食凉物寒药,以致秋 
间疟发,复用水吞砒石等药,反增吐泻,中气愈虚,延至次年四月,复因劳怒,前证大作。 
诊其脉得弦细而微,手足稍冷,面色青黄,食少痞闷呕酸,气促汗出。予思《内经》云∶中 
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 。又曰∶寒气客于肠胃之 
间,则卒然而痛。非大热之剂不能愈,遂制此方。 
附子(炮,去皮脐,二钱) 干姜(炮,钱半) 草豆蔻 益智仁 拣参 甘草(炙) 官桂 白 
芍药(各一钱) 吴茱萸 陈皮 白术(各五分) 
上 咀。水二盏,枣二枚,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温服。三服后,大势去,痛减 
半。至秋灸中脘以助胃气,次灸气海百余壮,生发元气。明年复灸三里二七壮,亦助胃气, 
引气下行。仍慎加调摄,一年而平复。 
x五味沉附汤x 治虚寒无阳,胃弱干呕。 
熟附子 干姜(炮,各一钱) 白术 炙甘草(各钱半) 沉香(五分) 
水盏半,姜五斤,煎七分,食前服。 
二味沉附汤 治瘴疾上热下寒,腿足寒厥。 
沉香(磨汁) 附子(制,各三钱) 
水一钟半,生姜三片,煎八分,去 ,入沉香汁放冷服。此药主上热下寒。《全集 
》云∶沉水真正铁角沉香,其味甘辛者,为美;辛辣者,性热。附子降气敛阳。治阴毒冷瘴 
,只一服而回生起死,真可以夺化功。 
《济生》x七枣汤x 治瘴疟,或因感冒风寒,或者五脏气虚,阴阳相搏,寒多热少,或但 
寒不热,皆可服。 
大附子(一枚,制,分四服。又方∶用川乌代附子,以水调陈壁土为糊,浸泡七次) 
水二钟,姜七片,枣七枚,煎一钟,当发日早晨空心温服,仍吃枣子三、五枚,忌如常。 
x冷汤x 治瘴毒内寒外热,咽嗌间烦躁不解。 
人参(半两) 大附子(一钱) 甘草(炙,三寸) 淡竹叶(十四片) 大枣(五枚) 
水煎,温服,或冷服。甚者,宜倍用人参、附子,不可拘此常数。 
x生姜煎x 治瘴如疟,憎寒壮热。 
老生姜(一大块,打破,湿纸包,煨熟) 
上用水一钟,煎半钟,热服取微汗 
x芎附散x 治五种痛痹,自腿臂间发作不定者。 
小川芎 附子(炮,去皮) 黄 防风 白术 当归(酒洗) 熟地 桂心 甘草 柴胡(等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空心服。 
《局方》x参附渗湿汤x 治坐卧湿地,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发热恶寒,小便 
不利,大便溏泄。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附子(炮) 干姜(炮) 桂枝 芍药(等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x七味渗湿汤x 方在和阵。治寒湿所伤,身体重着,小便赤涩,大便溏泄。 
x熨背散x 治胸痹心背疼痛气闷。 
乌头 细辛 附子 羌活 川椒 桂心(各一两) 川芎(一两二钱) 
上为末,以少醋拌匀,或炒热,或用帛裹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取瘥乃止。忌生冷如常 
服。按∶此方当用气,惟诸辛香者佳,附子似不必用。 
x温中法曲丸x 治脾痹发咳呕汁。 
法曲(炒) 枳实(面炒) 白茯苓 吴茱萸(汤浸,炒) 桂心 浓朴(姜制) 当归 甘草 
(炙,各三两) 人参 麦冬 干姜(炮) 细辛 附子(炮) 桔梗(炒,各一两) 麦芽(微炒,五合) 
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熟水下,日三。 
(丹溪)x龙虎丹x 治走注疼痛,或麻木不仁,或半身疼痛。 
草乌 苍术 白芷(各一两) 
上为末,水拌发热过,再入乳香二钱,当归、牛膝各半两,酒糊丸,弹子大。酒化下。 
x活络丹x 方在和阵。治中风手足不用,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死血者。 
《济生》x二至丸x 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