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活络丹x 方在和阵。治中风手足不用,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死血者。 
《济生》x二至丸x 治老人虚弱,肾气虚损,腰痛不可屈伸。 
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 杜仲(制) 补骨脂(炒,各一两) 鹿角霜 鹿角(镑) 鹿茸( 
酒炙) 青盐(另研,各半两) 
上为末,酒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胡桃肉细嚼,盐汤或盐酒送下。如畏 
热药者,去附子,加肉苁蓉。 
《三因》x肾着汤x 治肾虚身重,腰冷如在水中,不渴,小便自利,食饮如故,腰下重痛如带五千钱。 
茯苓 白术(各四两) 炙甘草 干姜(炮,各二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煎,空心冷服。一方用姜四两,术二两;《良方》每服有 
杏仁五分,治妊娠脚肿。 
(韩氏)x茵陈附子汤x 治发黄,服四逆汤,身冷汗不止者。 
附子(二个,各作八片) 干姜(炮,二两半) 茵陈(一两半) 
上用水煎,分作三服。 
(韩氏)x小茵陈汤x 治发黄,脉沉细,四肢及遍身冷。 
附子(一个,炮作八片) 炙甘草(一两) 茵陈(二两) 
上用水二升,煮一升,分作三服。 
(韩氏)x茵陈橘皮汤x 治身黄,脉沉细数,热而手足寒,喘、呕、烦躁不渴者。 
茵陈 橘皮 生姜(各一两) 白术(二钱半) 半夏 茯苓(各五钱) 
上用水四升,煮取二升,放温,分作四服。 
x五鬲散x 方在和阵。治五鬲、五噎。 
x十鬲散x 方在和阵。治十般鬲气。 
x五噎散x 方在和阵。治诸气结聚,胸膈痞闷,痰逆恶心,饮食不进。 
《良方》x白术圣散子x 治一切泻痢久不瘥,并妇人产后痢疾。 
白术 砂仁 当归 肉豆蔻 干姜(炮) 陈皮 炙甘草 石榴皮 诃子 芍药(炒,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钟半,入乳香一豆大,煎八分,食前服。 
(仲景)x吴茱萸汤x 呕而胸满,干呕吐涎沫,头痛,及食谷欲呕者,此方主之。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枚,擘)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良方》x吴茱萸汤x 治冒暑伏热,腹痛泻痢,或饮食过度,霍乱吐泻,或食冷冒寒,或 
忍饥大怒,或因舟车伤动胃气,令人吐泻并作,转筋逆冷等证,迟则不救。 
吴茱萸 木瓜 食盐(各半两) 
上同炒令焦,先用瓷瓶盛水三升,煮百沸入药,煎至二升以下,倾一盏,或冷或热,随 
病患之便服之。若卒无前药,止用盐一撮,醋一盏,同煎八分,温服。或盐、梅咸酸等物皆可用。 
x吴茱萸散x 治肠痹寒湿内聚,腹痛满气急,大便飧泄。 
炮干姜 炙甘草 吴茱萸 肉豆蔻(面裹煨) 砂仁 神曲(炒,各一钱) 白术 浓朴(姜 
制) 陈皮(各二钱) 一方有良姜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海藏)x吴茱萸丸x 治下痢脏腑不调,胀满腹痛,水谷不化,怠惰嗜卧,时时下痢,乃阴湿证也。 
吴茱萸(两半,汤洗,炒) 神曲(炒,五两) 白术(炒,四两) 肉桂 干姜(炮,各二两半) 川 
椒(去目,炒,一两) 
上为末,糊丸,桐子大。米饮下三、五十丸,食前服。 
(杨氏)x八味汤x 治脾胃虚寒,气滞不行,心腹刺痛,脏腑虚滑。 
人参 当归 炮姜 吴茱萸(汤泡七次) 肉桂 丁香 木香 陈皮(各一钱) 
上 咀。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无时。按∶此汤味太刚烈,当加炙甘草方妙。 
(仲景)x真武汤x 治少阴伤寒,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 
,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 
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切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 
辛、干姜各一两;小便利者,去茯苓;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呕者,去附子,加生 
姜足前成半斤。 
《良方》x九宝丹x 调理脾胃,止泄泻。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炙甘草 干姜(炮) 木香 藿香(去土) 诃子(去核) 肉豆蔻 
(面炒,各一钱) 
水一钟半,加姜煎,食远服。 
《济生》x四柱散x 治本元气虚,真阳耗散,脐腹冷痛,泄泻不止。 
人参 附子(炮) 白茯苓 木香(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五、七钱,水一钟半,煨姜五片,盐少许,食远煎服。滑泄不止, 
加肉豆蔻、诃子,名六桂散;《活人》有白术,无诃子。 
(仲景)x白通汤x 治少阴病下利。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白通加猪胆汁汤,即于前方加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治少阴下利,无脉,干呕而烦者 
。服汤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仲景)x桃花汤x 治少阴伤寒,下利便脓血。 
赤石脂(一斤,一半筛末,一半全用)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所筛赤石脂细末方寸匕,搅匀服之 
,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洁古)x浆水散x 治暴泻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微而弱,气少不能语者,甚者加吐,即为急证。 
半夏(一两,制) 附子(制) 炮姜 肉桂 甘草(各五钱) 良姜(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三钱,浆水一钟半,煎至半钟,热服。 
《澹寮》x附子茴香散x 治气虚积冷,心腹绞痛,泄泻食少。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各七分) 附子(制) 炮姜(各五分) 茴香 肉豆蔻(各四分) 木 
香(三分) 丁香(五粒)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 
《本事》x五味子散x 治肾泄,在侵晨及五更作泻,饮食不进,不时去后。 
五味子(炒,二两) 吴茱萸(炒,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为丸尤效。 
《本事》x二神丸x 治脾胃虚寒,不思饮食,泄泻不止。 
肉豆蔻(生用,二两) 破故纸(炒,四两) 
上为末,用大肥枣四十九枚,入生姜片四两同煮,以枣烂为度,去姜,取枣肉捣药为丸 
,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汤下。 
(薛氏)x四神丸x 治脾肾虚寒,大便不实,饮食不思,及泄痢腹痛等症。 
破故(炒,四两) 肉豆蔻(面煨) 五味子(各二两) 吴茱萸(汤浸,炒,一两) 
上为末,用大枣百枚,同姜八两煮烂,取肉捣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 
白汤下。按∶此丸不宜用枣,但以姜汁煮面糊为丸更佳。 
《澹寮》x四神丸x 治脾肾泄,清晨溏泻。 
破故(炒,四两) 肉豆蔻(二两) 木香(半两) 小茴香(炒,一两) 
上为末,姜煮枣肉为丸,桐子大。白汤送下。 
《医林》x四神丸x 治寒疝胀痛不已。 
荜澄茄 木香(各半两) 吴茱萸(半酒浸,半醋浸) 香附(各一两) 
上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盐汤或乳香葱汤任下。 
《集要》四神丸 方在补阵。治小便频数不禁。 
x五味子丸x 治下元虚寒,火不生土,以致命门不暖,关门不闭,名曰肾泄,亦名脾肾泄。 
人参 白术(炒) 北五味子(炒) 破故(炒,各三两) 山药(炒) 白茯苓(各两半) 吴茱萸 
(汤泡,炒) 川巴戟(去心,炒) 肉果(面煨,各一两) 龙骨( ,五钱)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余丸,食前白汤或米汤任下。 
《得效》x荜茇丸x 治滑泄中寒者宜之。 
荜茇 川姜(炮) 丁香(不见火) 附子(炮,去皮脐) 良姜 胡椒 吴茱萸(汤浸,炒, 
各一两) 山茱萸 草豆蔻(去皮,各半两) 
煮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前陈米饮下,日三服。 
《局方》x肉豆蔻丸x 治脾胃虚弱,胀满,水谷不消,脏腑滑泄。 
肉豆蔻(面煨) 苍术(制) 干姜(炮) 浓朴(制) 陈皮(各四两) 炙甘草 茴香(炒) 肉 
桂川乌(炮,去皮脐) 诃子肉(各二两) 
上用汤浸蒸饼为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白滚汤下。 
(陈氏)x肉豆蔻丸x 方在小儿。治肠滑泻痢。 
《济生》x诃梨勒丸x 治大肠虚冷,泄泻不止,腹胁引痛,饮食不化。 
诃梨勒(面裹煨) 附子(炮) 肉豆蔻(面裹煨) 木香 吴茱萸(汤泡,炒) 龙骨(生用) 
白茯苓(去皮) 荜茇(各,等分)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良方》x浓朴丸x 治寒中洞泄,实滞胀满等证。 
浓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