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骗术案例大全-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骗术施行于中国古代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行骗主体既有“一言九鼎”的君王天子,也有为虎作伥的将相王侯、臣僚公卿;既有所谓“四民”的士农工商在官场中行骗,也有贩夫走卒之流假冒官员招摇撞骗。  
  君王行骗  
  马基雅维里在其名著《君王论》中指出:“一个君王,如果想保持他自己的权势,必须学会如何不做好事”,“某些事看来是道德的,但其结果却置国君于败亡;另外一些事,看来是罪恶的,其结果却使他获得了较大的安全与幸福”。尽管帝王君主具备形形色色的个人品质,未可一言以蔽之,但却不得不运用权术(包括骗术)来争取和保护自己的权力,这一点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西汉高祖刘邦,出身也是一个流氓,后来伐秦灭楚,就当了汉高祖。刘邦发迹以前,就是一个横行乡里的骗棍,以至于他父亲都忍不住骂他无赖。元人雎景臣在元曲《高祖还乡》中对此作过精彩生动的描述,说他少时替人“喂牛切草,拽坝扶锄”,“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他本是私生子,登皇位后以其母与蛟龙交感而生的鬼话欺骗天下,而从此正史中也堂而皇之地记录了他这些骗人的鬼话。  
  一部二十五史中,为皇帝登位作欺骗宣传的种种“奇言异行”俯拾即是:  
  魏文帝曹丕,出生时有车盖状的青色云气在他头上笼罩终日;  
  蜀汉昭烈帝刘备、西晋武帝司马炎皆手长过膝;  
  开创刘宋王朝的武帝刘裕,出生时神光照室,长大后经常有小龙随从;  
  南齐高帝萧道成,身上遍体麟纹;  
  北齐文宣帝高洋,在娘胎中就每夜有红光照室,出生后身体特征除像萧道成一样有遍体麟纹之外,还有重叠的脚跟;  
  北周文帝宇文泰,出生时有黑气笼罩,背上有盘龙形黑痣;  
  隋文帝杨坚,出生时紫气充庭,手上赫然有一个“王”字;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时有两条龙在门外戏耍,三天后才离开;  
  后梁太祖朱温平时睡觉时,常常会像《白蛇传》中的白娘子那样化为一条蛇,不过颜色是赤红的;  
  后唐李克用,出生时有虹光照耀,白气充庭,井水一下子溢出井口;  
  后周太祖郭威,出生时不仅红光照室,而且还有阵阵炉炭爆烈、星火四溅。他熟睡时,又常有彩色小虺在鼻孔中爬进爬出;  
  辽太宗耶律德光,出生时有黑云覆帐、火光照耀,并伴有阵阵雷声;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异香溢庭,遍体金色形同罗汉,三日后始退;  
  ……  
  上述“奇迹”的来源无非有两个:其一是“领袖人物”在成大事过程中为了招揽众人而故意编造的;其二是皇帝登位后为增加天子的“灵圣光焰”而伪造的。在中国传统政治生活中,这种骗术屡见不鲜,有时候还真管用。  
  臣僚行骗  
  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臣僚行骗是最为常见的事实。其中原因固然很多很复杂,主要的却无非是因为臣僚群体地位的特殊引起的。臣僚对君王负责,荣辱兴衰乃至身家性命都系于“今上”一人,“固宠”是第一要义;臣僚又必须管理好治下比自己更小的官僚和“治民”,所以又须“取信”于民;另外,官场“此上彼下”的升迁总在进行,对同僚必须防备,适时进击,“无毒不丈夫”的信念促使着种种骗术的诞生。臣僚行骗的对象各异,有的是君王,有的是臣僚,有的是黎民百姓。  
  1.假诏登基  
  《史记》记载了秦朝赵高和李斯合谋欺骗天下,假诏立秦二世的骗局经过:秦始皇已病得奄奄一息了,于是便写了一封书信给公子扶苏,文中说。“我的丧事要在咸阳都城办理,丧葬也要在咸阳选址办理。”书信已经封好了,在中车府令赵高处加盖玺符印时被赵高截留,没有给使者。七月丙寅之日,始皇在沙丘平台崩驾,丞相李斯因为考虑到皇上驾崩于遥远的巡游之地,害怕各位公子为争夺皇位起内讧,更害怕天下由此大乱,于是秘不发丧,对外封锁消息,却将始皇的棺材放在凉车里,用冰镇着,始皇宠幸的宦官仍然一起乘车,皇上的饮食仍照一仍其旧,每日定时奉上。群臣百官也仍然像往常一样向皇上奏事,官宦则从韫凉车中批准其所奏诸事。惟独只有公子胡亥、赵高和身旁亲信五六个宦官知道皇上已死。赵高曾经教授过胡亥写字和有关监狱法律方面的知识,故而胡亥很是宠幸他。于是,赵高便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策划将秦始皇赐给公子扶苏的书信撕毁,而造假诏书说始皇在沙丘致遗诏给丞相李斯,命令他立公子胡亥为太子,又假造诏书数落公子扶苏、将军蒙恬的诸多罪状,将其赐死……车队继续前进,经过井陉抵达九原……车队回到咸阳后才发丧,太子胡亥继承皇位,是为秦二世。九月,秦始皇葬于骗山。(《史记·秦始皇本纪》)  
  类似于此的骗术,清代雍正帝也曾采用,也是君臣合谋,假诏登位。  
  2.王莽嫁女  
  王莽主谋立汉平帝即位以后,他本人被封为“安汉公”,他为了巩固权势,想把女儿嫁给平帝做皇后,便向太后奏请广选王公列侯的嫡生女入宫,太后听从了王莽的建议,下令将选后之事交付有关官署办理,登记人选诸女姓名时,王莽发现其中的女孩多数品德、容貌都在自己女儿之上,心里很害怕女儿会落选,便心生一计。他故作姿态,欺骗太后说:“臣的女儿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品德,才学也很平平,不应该和其他女子一起竞选。”太后由此认为王莽出于至诚,表示谦恭礼让,主动放弃女儿争当皇后,于是下了一道诏令:“王莽的女儿放弃了竞争,不要选她了!”这道诏令一出,天下文臣武将、黎民苍生都认为王莽是真的谦让,口碑很好。这时,王莽派一批手下游说地方官吏,带动庶民百姓纷纷上书:“请选安汉公之女入宫做皇后,母仪天下。”王莽又故意再次向太后上书,表示坚辞,还派出官员到各地劝阻,让地方官员不要上书劝立女儿立后了,结果上书反而越来越多了。太后不得已,只得把王莽女儿列在被选之列。众官员又上书,说要立王莽女儿为后,王莽看时机成熟,于是上书说:“请派大臣见臣女一面,空口无凭,眼见为实。”于是太后遣长乐宫少府、宗正、尚书令等大臣前往纳彩并面见王氏女儿,事后回奏称:“安汉公之女品德端正,生有窈窕容貌,应当受大命,继正统,为天下国母。”元始四年四月,王莽之女被宣布立为皇后。  
  王莽的这种骗术很高明,局面布置得很大,参与的人数也很多,他的手下心腹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视。  
  3.安禄山“尽孝”  
  臣僚对君王一般情况下不敢明目张胆地行骗,更多的表现为“诡辞媚上”,骗君王于“谄言佞行”之中。如唐朝安禄山常装出一副愚蠢的样子以掩饰他的奸巧狡诈。有一次,唐太宗命令他去拜见太子,安禄山见了太子并不叩拜,侍从们一旁指点他,说这是太子,理应下拜。安禄山说:“我不懂大唐朝廷的礼仪,请问太子是个多大的官?”玄宗说:“我百年之后要传位与他。”安禄山于是谢罪说:“臣罪该万死,我只知陛下而不知太子。”再拜而退。当时杨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迷恋得唐玄宗不理朝政,安禄山便有心投靠杨贵妃,拜她做了养母。以后安禄山拜见时,总是先拜杨贵妃,后拜皇上,玄宗很奇怪,便问他,安禄山说:“蕃人都是先母而后父”。由此,玄宗认为他视自己与贵妃同生身父母无异,十分高兴,哪里还能识破他篡夺李唐天下的阴谋。  
  4.谎报军功  
  以谎报军功来骗取封赏的事在中国古代史中屡见不鲜。有时,欺骗隐瞒,甚至颠倒黑白,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南宋末年贾似道专权。一天,宋度宗问他:“襄阳被围困已三年了,如何是好?”贾似道答道:“元兵已经撤退,陛下是从何处听得此话的?”度宗是:“是刚才女嫔对我说的。”贾似道诘问之下,知道了其人。后来,贾似道借其他事诬害女嫔,将其赐死。从此,边关战事虽然日益吃紧,但再无人向度宗说起。  
  元朝至治年间,已故将军李牢山之子曾经暂时任过兵部尚书,跟随蒙古王爷统兵去讨伐郁林州造反的徭族民兵。李某在进军途中娶了一妾,肆意贪欢,只图享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