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骗术案例大全-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途中娶了一妾,肆意贪欢,只图享乐,而不理军事。后来作战失败,兵败而归。枢密副使王卜邻吉台却上奏朝廷说:“李某人平安徭民之乱,劳苦功高,立有奇功,应当升官。”这件欺骗君上的事后来被国子监丞宋本戳穿,致使骗术未逞。(《元史·宋本传》)  
  5.荀之骗  
  在明察秋毫、睿智敏锐的上司面前,属下的骗术不仅不能成功,有时候反而弄巧成拙,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东汉末年的荀,以足智多谋著称,追随曹操为其出谋划策,曹操称赞他是当世张子房。董承被杀后,伏皇后给其父亲伏完寄了一封密信,说曹操杀害了董承,献帝要为他报仇。伏完得到密信以后,便想联络忠义之士为献帝效力,于是把书信拿给荀过目,荀感到事关重大,弄不好会激化献帝与曹操之间的矛盾,使隐瞒了此事,很久没有告诉曹操。后来,伏完又拿此信给妻弟樊晋看,樊晋却将此书信封好后呈献给曹操,出卖了伏皇后与伏完,于是曹操预先作了周密的防备与安排。之后,荀害怕事情被发觉,要是曹操责怪自己知而不言的话,以后恐怕难乎为官了,便想自己揭发此事,以洗清自己首鼠两端的态度,便请求准他到邺城,荀见到曹操后,劝曹操将女儿许配给汉献帝。曹操说:“如今圣上有伏皇后,我女儿何德何能,如何能配得上圣上。我是凭功劳得到重用的,位居宰相之职,岂能够依赖裙带关系以求上进呢!”荀说:“伏皇后未生皇子,性情又凶狠邪僻,往日里曾经密递其父书信,言词不堪耳闻目睹,可因此事而废黜她,以免日后又生祸端。”曹操性多疑,问道:“卿昔日怎么不说起此事?”荀佯装糊涂,说:“昔日我不是已向相爷说过吗?”曹操说:“这件事非同小可,我岂能忘记呢?”荀又吃惊地说:“果真未曾向明公说起吗?昔日相爷与袁绍在官渡两军相持,我恐怕增加明公后顾之忧,故而未曾说起。”曹操又说:“官渡之战后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不说?”荀无言答对,只好自责。曹操因为此事恼恨荀,而外表却含隐忧容,待他没有两样,故而时人对此事无从得知。荀后遭疏远,最终忧闷而死。  
  6.欺世盗名的王世充  
  隋代王世充发动兵变,杀害了元文都等人之后,独揽了朝政大权,自封为太尉,表示要有一番大作为,以求改革隋炀帝即位以来的弊政,听言纳谏,广召贤才。王世充在府外张挂出三张榜文,其一是寻求文才出众、能够经国济世的贤人;其二是武艺出众、能冲锋陷阵的将才;其三是长于审案,能为人申冤的吏才。三榜一出,人皆以为王世充是个锐意求治,求贤若渴的好官,便纷纷上书陈述政见,力陈弊端,求见来访的人每天有数百人。王世充看到了心里很高兴,每次上书的人来了,他都亲自慰劳接见,虽是小卒苍头,也是如此。王世充以求贤若渴的姿态欺骗手下,他并不是真心革故鼎新,时间一长,人们的希望落了空,都不再信服他了,后来王世充部下哗变,瞬间分崩离析,与他故作姿态欺骗文臣武将和部下士卒的行为是分不开的。可见,盗名欺世的举措虽能够在短时间内奏效,却终究不能长久地欺骗天下人。 
  衙役行骗  
  明人张应俞在其所著《江湖奇闻杜骗新书》中有感于衙役骗人手段之狠毒,劝人不要去诉讼,不要去打官司,以免惹上麻烦。“衙役皆以骗养身供家,丰衣足食,其骗何可枚举!盖事事是骗,日日是骗,人人是骗。虽罄南山竹,何能悉之?虽包拯再生,何能察之?予素不人公庭,此中情弊,希所知闻……然衙中虽人人是奸徒,事事是骗蔽,吾惟早完公课,百忍不讼,虽贪吏悍卒,其如我何!故曰:机虽巧,不蹈为高;鸩虽毒,不饮为高;衙役虽骗,不人为高。纵有无妄之灾,必有明官能昭雪之者,何也?宦皆读书人,明者多而昏者少也。无奈在衙人役,各以阴云霾雾蔽之耳。惟惟忍小忿,不人衙为高也。”在这段话中,张应俞虽然寄希望于“明官”能够“昭雪”冤狱,但是他还是奉劝世人“忍小忿,不人衙为高也”。可见,他对衙役之骗是心凉胆寒的,衙役行骗的方式千奇百怪,很难将其归类。以下是《杜骗新书》中列举的两个例子,从中可窥见一斑。  
  “故拟重罪释犯人”。  
  元植是一个颇有钱财的人,而且处世温良,行事严谨,不知是因为一件什么事,得罪了同乡有权有势的赖某,这赖某就开始罗织元植的罪名,甚至诬陷他害死过人。因为执法断案的叶推官素来与赖某交往密切,所以他接到赖某的诉状后并没有丝毫怀疑,只是想尽快把这一案子了结。  
  叶推官下令将元植提上大堂,对他说:“你的罪状,我们已经知道了。”又说:“你犯的罪很重,我们已经一清二楚,只是我知道你家里很有钱,须警告你不要去花钱去求什么关节。否则,罪刑将有加无减。目前暂时把你收入监狱,听候审定。”  
  叶推官素以为人廉正著称,再加上他又当面警告了元植不能托关节,所以元植虽然又恨又怕,终究也不敢轻举妄动,也没有走什么路子,呆在狱中企求能够有一个明断。恰好乡里有一位姓易的乡官,与元植有点亲戚关系,他了解元植的为人,深知他是被小人陷害了。情急之中,易乡官悄悄找到了知府大人,托请他向叶推官讲讲好话,找机会帮帮元植。  
  叶推官听了知府大人的托情之辞,表面上不动声色,回来以后将元植从狱里提出,狠狠地打了一道竹板子,呵责道:“我叫你不要托人情的,你反而请出知府老爷来讲人情,这样的刁民,你第一条罪就是诬官,看我判你一个流放罪!”  
  元植茫然不知所以然,叩头说:“老爷您一贯以不纳关节、清正廉洁著名;我又被老爷当庭提示过,怎么敢请出知府大人,我实在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叶推官说:“且把你押入监牢,反正罪过是轻不了。”  
  元植回到监所,找人来查究事情根底,这才弄清楚原来是眷亲易乡官所为——易乡官本是出于好心,出面请托了知府大人,并且不让元植知道。事已至此,总得找出个解决的办法来,万般无奈,元植想到了叶推官手下的文书凌某人。托人请凌某来,元植说:“请先生一定要帮我,如若能帮我减下流放罪名,我一定拿厚礼相谢。”凌某是官场老油子,答应得很迅捷,说:“这样吧,你先拿一百两银子来,我来思谋着帮你成事。”元植说:“行,行。”然后叫家人暗地里给凌某人送上了银子。  
  叶推官判案过程中,自然要找他的文书凌某来商议。对元植一案,叶推官吩咐道:“定要定他一个流放罪来。”凌文书故意弄了个绞刑的条律呈上来,叶推官觉得判刑太重了,只可以流放。第二天,又议此案时,凌文书又递上来一条绞刑罪,并说:“元植的种种罪名只有谋死亲弟弟一条最重,正好可判个绞刑。其余罪名虽多,也只够判个徒刑,判流放,罪名无法成立。”叶推官寻思道:“一般来说,打死了人也不轻易判绞刑,何况只是拿访,并无真凭实据,怎么好判绞刑。”便说:“便宜了他,只判个徒刑罢。”最终定了三年徒刑,关进了监牢。元植很高兴,凌文书私纳一百两银子也心安理得。衙役要欺骗长官,真是鬼神不知啊。  
  “吏呵罪国以分责”。  
  人们都传颂包孝肃为官清廉,用法无私,种种奸诈狡黠都逃不过他明察秋毫的眼睛,犯了罪的要以权以钱去打通关节的,都不可能。因此人们都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有一个富豪的儿子犯了奸淫妇女的罪,他心里十分害怕,知道在包老爷那里难逃法网,就和一位老衙役商议,说:“包老爷精明超人,料事如神。我所犯罪行确凿,罪实难逃。如果只是重罚还可以奉上银两;我就怕挨打受痛,又叫我难堪。您老先生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少受些皮肉之苦,我将厚金报答您。”  
  老衙役说:“明天当包公宣布处罚责打你,你就跑到老爷面前,大喊冤枉。我在一旁呵斥你,为你分担责任,也许可以减去你一半的过错。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其他良策了。”  
  第二天,包公审理得到了真凭实据,发怒要打富家子四十大板。富家子跑到包老爷面前,申申不已,大喊冤枉。老衙役在一旁大声呵斥道:“赶快受板子,哪里有你说话的地方,法律岂能饶赦你!”包老爷在堂上听了,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