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诗与神的对话-外国文学与宗教-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以赛亚早已预感到希伯来的俘囚将要脱离俘囚生活,,恢复自由。因而他希望一切流亡的同胞都回到故国,重筑圣殿,一起在耶路撒冷褥祝亚卫,建立新犹太王国。先知希望亚卫上帝的高大德性和神圣之爱能发扬光大,照耀世界各国,实现天下大同。但是这位先知的主要特点是,他对于多神教以及金工巧匠所制造的偶像加以自由的嘲笑,他经以往的任何先知都更加反复申述:只有一个神,即耶和华是天地的创造主,是一切生命的主宰。其他一切的神不但都是假神,并且他们并不存在,他们既不能降福,也不能为害,他们本属子虚。“只有一个在众神和人类中最伟大的神,在形象上和思想上都不同于凡人,”他“凭借思想不费力地统治着万物。”这位犹太先知号召各国的人——埃及、埃塞俄比亚、阿拉伯以及“一切天涯海角的人”,都摈弃他们各种崇奉,归依这唯一的神。

  先知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地上的一切都归由上帝的思想。他愿尽快修平一切通向耶路撒冷的道路,迎接各处的流亡同胞顺利回国来到耶路撒冷,共同膜拜亚卫上帝。他写道:“要在荒野为亚卫预备道路,要在沙漠为上帝开辟大道。每一个山谷都要填满,大小山岗都要削平。高低不平的要改为平坦,崎岖起伏的要化为平原。好使亚卫的荣耀显现,让天下众生有目共睹。要大声呼喊、宣布:天下众生不过象草芥,他们的美丽象野地的花;只要亚卫一阵西风,草就枯干,花必凋零;唯有亚卫的话永远坚定不移。”

  第二以赛亚竭力赞美亚卫的神恩,认为他始终赐福与保护他的子民。诗中写道:“压伤的芒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要使正义的威光照耀各族人民,他决不畏缩,决不坍台。他要在地上伸张正义,使大陆和海岛仰望他的教导。我要降甘霖给干旱的土地,要沙漠涌流清泉。我要赐力量给你的孩子,要赐福给你的子孙。他们要茁壮象水边的青草,繁茂象河畔的杨柳。亚卫说,雅各啊,要记住,以色列啊,不要忘记我。我免除你的罪,象云雾消散,回头向我吧,我救赎了你。

  先知诗人强调亚卫上帝不仅创造天地日月星辰,同时还筹运历史。他曾领以色列人摆脱埃及人的奴役,横流红河,穿越沙漠,经历千辛万苦,进入美丽富庶的迦南。不仅又将运用神力毁灭波斯帝国,惩罚巴比伦的奴役者,使耶路撒冷重见天日。他写道:“亚卫说:巴比伦的名门闺秀啊,下来,从你的宝座上下来!迦勒底的小姐啊,下来坐在地面的灰尘上吧!从前你是未出阁的少女,现在没有人再说你温柔妩媚了!你已成了奴隶,除了面罩去推磨,脱下长裙,露出腿来涉水过河。人们看见你赤身,看见你的丑陋,我要报复,没有人能阻止我。”这便是奴役者的下场,反之,被奴役的耶路撒冷将重新获救,恢复生机。第二以赛亚极力崇拜亚卫上帝,认为犹太人是上帝的子民,担负着拯救全世界的天职。这些思想已越出民族界限,说出了人类的大同理想,后成为基督教教义的重要思想渊源。

  这些先知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他们自身往往是那种诗性的人物,具有强烈的诗人气质。在希伯来早期文化中,文学还没有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划分出来,是以有韵的诗写成的,在当时有文化的人中辗转相传。而先知们的说话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有诗歌外,还有散文,寓言等多种形式,开启了古代文学创作的先河。他们的传教活动,往往也就是文学的创作与传播过程,因而他们在传教中,留下了大量精堪的文学作品。

  以赛亚在犹太历史的先知运动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公元前八世纪中叶耶路撒冷最有威望的先知,其传教活动从公元前738年到公元前700年,长达三十余年。 (以赛亚书)充分说明,他的预言文献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格调宏大庄严,想象瑰丽丰富,语言有力而清新,堪为《圣经》文学中的杰作。

  以赛亚诗歌中那种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的声音,首先来源于他心中坚不可摧的信仰。据说年青的以赛亚常常独自在圣殿中苦思冥想,企图寻找他自己终身生活的准则。有一天,他在默想之时,恍惚中看见亚卫坐在宝座上,身上的光耀照彻圣殿,六翼天使们在圣殿里环绕飞翔,边飞边唱道:“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歌声震动圣门,圣殿里满是烟云。他十分恐慌,以为自己快灭亡了,因为他出言不洁净,并看见了神。这时有一个六翼天使拿火钳夹了祭坛上燃烧的炭,碰他的嘴唇,说:“这块红炭使你的罪过洁净了。”他又听见亚卫说:“谁肯为我传话呢?”就回答说:”我在这里,请差遗我!”亚卫就让以赛亚传话给他的国人:“你们听了又听,却不明白;你们看了只看,但不了解。……让这些人头脑糊涂,耳朵发聋,眼目昏花,以至于看不见,听不懂,想不通;那样他们就回心转意,得到我的医治。”他得见主荣后,终而悟到,惟有上帝才是自己生存的根据,惟有上帝才主持着公正,地上的一切最终要归依于神明的上帝。因此,无论政治局势发生怎样的变化,个人遭遇怎样不幸,他都坚信:亚当上帝主宰一切,公理必将战胜恶行,他的神圣职责就是向人们传达上帝的公正与荣耀,谴责地上的罪恶,启发人们弃恶从善,悔过自新,迎接一个新世界的到来。这一思想既是他传教的中心精神,也是他诗歌的基本内核。他真诚地向人们说道:

  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万民都要流归这山。必有许多国的民前往。他必在列国中施行审判,为许多国民断定是非。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到那日,眼目高傲的必降为卑,性惰狂傲的都必屈膝,惟独耶和华被尊崇。

  以赛亚伸张正义,嫉恶如仇,特别是对那些践踏律法的背约者、作恶者极其愤怒,因而他的诗歌中翻滚着炽热燃烧的激情,增强了诗歌的力度。他在叙述上帝降灾罚恶时十分形象地描述道:

  看哪,耶和华使地空虚,变为荒凉,又翻转大地,将居民分散。地上悲哀衰残,世界败落衰残,地上居高位的人也败落了。地被其上的居民污秽,因为他们犯了律法,废了律例,背了永约,所以地被咒诅吞灭,住在其上的显为有罪。新酒悲哀,葡萄树衰残,心中欢乐的俱都叹息。击鼓之乐止息,宴乐人的声音完毕,弹琴之乐也止息了。人必不得饮酒唱歌;喝浓酒的,必以为苦。荒凉的城拆毁了,各家关门闭户,使人都不得进去。在街上因酒有悲叹的声音,一切喜乐变为昏暗,地上的欢乐归于无有。城中只有荒凉,城门拆毁净尽。在地上的万民中,必象打过的橄榄树,又象已摘的葡萄所剩无几。

  诗人的比喻精确,想象丰富,给人以身临其境,栩栩如生之感。

  但是,以赛亚对那些信仰耶和华的人充满着热望与温情,他写道:

  耶和华必然等候,要施恩给你们:必然兴起,好怜悯你们。因为耶和华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百姓必在锡安、在耶路撒冷居住,你不再哭泣。主必因你哀求的声音施恩给你,他听见的时候,就必应允你。……等到圣灵从上浇灌我们,旷野就变为肥田,肥田看如树林。那时,公平要居在旷野,公义要居在肥田。公义的效果必是平安,公义的效验必是平稳,直到永远。我的百姓必住在平安的居所,安稳的住处,平静的安歇所。

  以赛亚对社会上的堕落腐败之风十分愤慨,在他的诗文中以喜笑怒骂的笔法,描述了妖艳骄侈之女必遭灾祸的情景。他写道:

  耶和华又说:“因为锡安的女子狂傲,行走挺项,卖弄眼目,俏步徐行,脚下玎铛。所以主必使锡安的女子头长秃疮;耶和华又使她们赤露下体。”到那日,主必除掉她们华美的脚钏、发网、月牙圈、耳环、手镯、蒙云肩、荷包、手镜、细麻衣、裹头巾、蒙身的帕子。必有臭烂代替馨得,绳子代替腰带,光秃代替美发,麻衣系腰代替华服,烙伤代替美容。你的男丁必倒在刀下,你的勇士必死在阵上。锡安的城门必悲伤、哀号,他必荒凉坐在地上。

  这一戏剧性的场面形象逼真,痛快淋漓,令人发噱。

  以赛亚的晚年,政局动荡,国难当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