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诗与神的对话-外国文学与宗教-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戏剧性的场面形象逼真,痛快淋漓,令人发噱。

  以赛亚的晚年,政局动荡,国难当头,外敌入侵,但他烈士幕年,壮心不已,诗歌中仍迸发出如火豪情。自公元前701年始,当亚述的王西拿基立向耶路撒冷进攻时,他一方面谴责亚述人趾高气扬,预言骄兵必败,另一方面又斥责犹太国王和朝廷高官腐败无能,欺压穷人,其结果必遭毁灭的报应。

  这个忠贞的城市竟跟妓女一样,以前是公平正义的住家,如今只剩凶手。以前是纯银,如今却变成铅块。过去是美酒,如今却变成淡火。他们的官长是叛徒,跟盗贼为伍,一个个贪图不义之财,接受贿赂,从来不保护孤儿,不为寡妇伸冤。

  由于耶路撒冷地形险要,亚述人士气不旺,这次亚述进攻耶路撒冷未成。敌军退后,以赛亚就宣传社会改革,倡导公理正义,表现了一个先知诗人的壮志豪情与美好理想。他写道:

  在黑暗中行走的人,已经看到天光,住在死荫幽谷的人,已被光华普照。……将有个孩子为我们生下,做我们的儿子。他的双肩将负起治国的重任,他的名子叫神奇的导师、大力的神、永恒的父亲、和平的君王。伟大、和平的统治,永无终穷。他要继承大卫的王位,永远以真理和正义为建国的基础。万军的亚卫决意成就这一切。

  由此可见,他是胸襟阔大高远,诗艺造谐精深的政治家、改革家和诗人。

  许多学者认为,《耶利米书》是《圣经》先知文学中的一颗灿星,作者耶利米传说是希伯来历史上最著名的先知。耶利米生活在公元前七世纪后半期到公元前六世纪前期,出身世代祭司家庭。新巴比伦和埃及多次灭亡希伯莱国家,攻陷、焚毁耶路撒冷,希伯莱人连续被迁徒作奴隶……这些,他一生都经历了。他要人也多次被犹太当政者监禁和遭到敌国的打击。因而他的一生是悲剧性,撮后殉道而死。他所以被称作“流泪的先知”,是因为他的个性内向,敏锐而善感,多情而文雅,其诗文悲怆哀绝,楚楚动人,催人泪下。他有诗人特有的丰富的想象和锐利的观察,更具有社会的正义感和宗教的热忱,加上他那天赋的诗人才能,使他达到先知文学能高峰。

  耶利米作品中文学性最强的为《耶利米哀歌》,这是一部卓绝的抒情诗集。它一卷五章,抒发的是亡国之痛,表达了企望获得解放、国家复兴的强烈愿望。《哀歌》的特色,在于描绘犹太人遭受的苦难时,既情感真挚又生动逼真,令人产生恻隐之心:

  黄金何其失光!纯金何其变色!圣所的石头倒在各市口上。锡安宝贵的众子好比精金,现在何竟算为窑匠手所作的瓦瓶?野狗尚且把奶乳哺其子,我民的妇人倒成为残忍,好象旷野的鸵鸟一般。吃奶孩子的舌头因于渴贴住上膛;孩童求饼,无人擘给他们。素来吃美好食物的,现今在街上变为孤寒;素来卧朱红褥子的,现今躺卧粪堆。……他们的身体比红宝玉更红,象光润的蓝宝石一样。现在他们的面貌比煤炭更黑,以致在街上无人认识,他们的皮肤紧贴骨头,枯干如同槁木。……慈心的妇人,当我众民被毁灭的时候,亲手煮自己的儿子作为食物。

  耶利米用沉郁的笔调,表述了犹太人遭受亡国的哀伤之情。他写道:

  我眼中流泪,以致失明,我的心肠扰乱,肝胆涂地!都因我众民遭毁灭,又因孩童和吃奶在城内街上发昏。那时,他们在城内街上发昏,好象受伤的,在母亲的怀里,将要丧命,对母亲说:“谷、酒在哪里呢?”耶路撒冷的民哪,我可用什么向你证明呢?我可用什么与你相比呢?锡安的民哪,我可拿什么和你比较,好安慰你呢?因为你的裂口大如海,谁能医治你呢。……锡安民的心哀求主。锡安的城墙啊,愿你流泪如河,昼夜不息;愿你眼中的蝉人泪流不止。夜间,每逢交更的时候要起来呼喊,在主面前倾心如水。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饿发昏,你要为他们的性命向主举手祷告。

  为此,耶米利代表受苦受难的人民,向主求救,笔调凄婉深沉,动人心弦。他说:

  耶和华啊,我从深牢中求告你的名。你曾听见我的声音,我求你解救,你不要掩耳不听。我求告你的日子,你临近我,说:“不要惧怕!”主啊,你申明了我的冤,你救赎了我的命。耶和华啊,你见了我受的委屈,求你为我伸冤。

  耶米利的《哀歌》向人们揭示的是,国破家亡,缘于国人作恶,道德败坏,耶路撒冷“城中流了观人的血”。作者通过预言,警示国人必将从上帝那里得救,从而“复新我们的日子,象古时一样”,给国人带来巨大的信念与慰藉。希伯来先知传教中的文学作品,给后人影响甚深,但丁、弥尔顿、歌德、纪伯伦、卡夫卡、艾略特等诗人与作家,往往都以先知的身份自居,抨击当时社会的堕落,预言人类的末日景象和依靠神恩才能得救的思想。

  英雄崇拜

  英雄崇拜几乎和人类文明一样悠久。甚至原始人和已认识到,他之所以能够在异已的和经常是敌对的世界中生存下来,全靠其杰出首领的英雄勇和足智多谋。在古代人看来,这些英雄首领的魂是不死的,他们在坟墓里继续活着,对人与城邦的生活发生影响,并认为英雄是人与神的中介,是人的保护者。谁若对他不尊敬,他也会加害与人。这就是最初的英雄崇拜意识。人们甚至认为英雄的墓地及其遗物具有神奇的力量,因而把这些也当作崇拜对象。在古代,各个部落都有自己所尊敬的一系列文化英雄,人们在故事、舞蹈、歌唱中赞美这些人物的能力和勇敢。

  文化英雄有许多基本类型,最普遍的是代表整个民族共有价值的人物。但是,象耶稣和佛陀都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目标,表述了拯救人类的共同理想。因此,英雄有价值在于他超过了在传统文化中已经确立的价值,这是英雄不同凡响的地方。英雄在他的一生经历中,要通过一系列冒险活动来检验自己的勇气,这些活动可以是国民的、宗教的,也可以是文化的或意识形态的。英雄们正是在追求远大目标的冒险活动动中,显示出人类生存的独特的价值。英雄作为一个具体的有生命的人虽然同样不可避免地死去,但他们的精神与灵魂却是不朽的、永存的。

  先知英雄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生于公元570年,是阿拉伯人。阿拉伯地区耸立着险峻挺拨的高山和无边无际的大沙漠,在沙漠之中呈现出一片片美丽的草原。这一民族手脚勤快、感情深沉,性格中有一种极为敏捷、活跃又善于思考的素质。他们还具有那种特别虔诚的宗教热忱。自古以来,他们就崇拜日月星辰;崇拜石头、山泉等众多的自然物,把它们认作是最高的神灵,是大自然创造者的直接显现。阿拉伯的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偶像崇拜。

  穆罕默德就是处于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家境贫穷,自幼不幸、他刚刚出生父亲就死了;六岁时,他那美丽善良的母亲也去世了;只好由他的祖父来抚养。这位老人去世前,又把他托付给他的大伯父阿布杜·塔里布。这位伯父是当时的族长,由他把穆罕默德抚养成人。穆罕默德童年时曾给别人放羊,后随他伯父一起外出经商。他平素寡言少语,仿佛一直在思索什么,可一旦说起话来,却又是那么中肯明了,深刻透彻,他对人对事严肃直率,同时又和蔼可半,乐施好善。据说穆罕默德长得很漂亮,深棕色的皮肤泽润有光,黑色的眼睛炯炯有神。他二十五岁时,做了当地一位富孀海底彻的管家,替她经商并料理其它事情。他的精明正直与经商才能赢得了她的好感,因而他更加敬重与爱慕他。不久两人便结为夫妻,双方情深意笃,婚姻十分美满。

  穆罕默德没有上过学,几乎不识字。但是,严酷的沙漠生活与丰富的社会阅历给了他另一种更实在的教育。恰恰是大自然与社会人生这位导师,激发了他那罕见的想象力,培养了他所事物追根求源的习惯。穆罕默德是一个天生的思想家,所有闲暇时间,他都沉浸在那高远与深奥的思索当中。特别是在赴叙利亚经商时,他结交了一些犹太教长老和基督教传道士,从而对基督教的信仰与教义产生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则成为他思想、信念的重要源泉。他在去圣地周游时,常常向自己发问:我是什么?我生活于其中的宇宙是什么?生命是什么?死亡是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