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面 下一页
 
 
目录 
 

禅修营开营:受戒和教授业处
阿毗达摩第一讲:经典的结集及巴利语的起源
阿毗达摩第二讲:印度佛教1500年、北传佛教、藏传佛教、正法五千年、三藏及“阿毗达摩”的来源
阿毗达摩第三讲:两种谛与两种教法、“阿毗达摩”的特点及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
阿毗达摩第四讲:三藏与三学的关系及概念法
阿毗达摩第五讲:色法、四界
阿毗达摩第六讲:四界分别之简略法
阿毗达摩第七讲:四界分别之详尽法及十八种真实色法之一
阿毗达摩第八讲:十八种真实色法之二
阿毗达摩第九讲:十种非真实色法
阿毗达摩第十讲:色法产生的原因
阿毗达摩第十一讲:智慧之光、食生色及色法的转起
阿毗达摩第十二讲:六处门色法及名法与心所
阿毗达摩第十三讲:遍一切心所之触、受
阿毗达摩第十四讲:遍一切心所之想、思、一境性心所
阿毗达摩第十五讲:七种遍一切心所之名命根和作意心所
阿毗达摩第十六讲:六个杂心所中的寻、伺、胜解
阿毗达摩第十七讲:六个杂心所中的精进心所
阿毗达摩第十八讲:六个杂心所中的精进、喜、欲心所
阿毗达摩第十九讲:十四不善心所中的通一切不善心所(无明、无惭、无愧、掉举)及贪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讲:邪见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一讲:邪见心所和慢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二讲:十四不善心所中的嗔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三讲:十四不善心所中的嫉、悭、恶作(追悔)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四讲:十四不善心所中的昏沉、睡眠、疑心所及二十五种美心所中的信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五讲:二十五种美心所中的念、惭、愧、无贪、无嗔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六讲:二十五种美心所中的中舍心所、六对十二美心所、三种离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七讲:二十五种美心所中的三种离心所、二种无量及无痴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八讲:心及不善心
阿毗达摩第二十九讲:八种欲界的善心、果报心、唯作心
阿毗达摩第三十讲:十八种无因心
阿毗达摩第三十一讲:广大心(色界心、无色界心)
阿毗达摩第三十二讲:出世间心
阿毗达摩第三十三讲:心的十四种作用,五种定律,与心路过程有关的六个六
阿毗达摩第三十四讲:所缘的六种呈现方式
阿毗达摩第三十五讲:有限心路过程(随起的意门心路过程和纯意门心路过程)
阿毗达摩第三十六讲:心路过程中心与所缘的关系
阿毗达摩第三十七讲:道与果的心路过程,不同众生所体验的心
阿毗达摩第三十八讲:世间(恶趣地、人、欲界四天王天)
阿毗达摩第三十九讲:世间(欲界天,色、无色界天),世间的周期
阿毗达摩第四十讲:业、业的定律、业的分类(依成熟之地分)
阿毗达摩第四十一讲:业的分类(依作用、成熟顺序分)
阿毗达摩第四十二讲:业的分类(依成熟顺序、成熟时间)
阿毗达摩第四十三讲:业和果报的关系
阿毗达摩第四十四讲:离心路过程(欲界善趣的结生及死生的过程)
阿毗达摩第四十五讲:众生投生的法则
阿毗达摩第四十六讲:缘起(无明缘行,行缘识)
阿毗达摩第四十七讲: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
阿毗达摩第四十八讲:缘起(受、爱、取、有、生、老死等)
阿毗达摩第四十九讲:涅槃,证悟涅槃之道


 
 

 封面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禅修营开营:受戒和教授业处 
 

禅修营开营:受戒和教授业处



2009年第一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开营
受戒及教授业处
玛欣德尊者2009。04。10讲于江西佛学院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禅修者:

早上好!

从现在开始,我们的2009年度帕奥止观禅修营就开始了。在这里,我们就今天早上的开营仪式,先讲几个内容。

首先,我们在昨天晚上讲到了今天会授戒的。因此在这里我想简单地讲一讲,我们在禅修营期间对戒律的要求,以及如何持与犯。然后再给大家授戒。授完戒之后,再来讲一讲禅修的方法,也就是传授禅修的业处。

在我们讲戒律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还没有受过皈依或者说非佛教徒的,有没有?有的请举手。我看有没有?一位,只有一位还没有受过皈依,是吧?好,那没有关系。

作为佛弟子,首先,我们要对佛、法、僧三宝,要有信心,要有信仰,无论是受任何的戒,例如受五戒、受八戒,受在家或出家的十戒,它都是以三皈依为根本的,也就是说在受这些戒的时候,并不是在念诵戒的时候成立的,而是在受三皈依的时候成立的,因此我们在这里简单讲一讲三皈依。

三皈依的巴利文叫作tisaraõ;a,ti就是三,saraõ;a的意思是庇护所,保护的地方。佛、法、僧三种,是作为佛弟子的皈依之处、庇护所,所以称为三皈依。

其中的佛是buddha,意思就是指觉悟的人,是因觉悟了人生、觉悟了世间真相,觉悟四圣谛的人称为佛陀。

然后佛陀把他觉悟的真理、圣谛宣说出来,那就形成了法。因此法包括了佛陀所觉悟的真理,跟宣说的真理、圣谛。

然后僧就是依照佛陀所教导的法去实践,乃至证悟、证果的弟子,称为僧。

或者我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来理解,就是佛陀是已经断尽了烦恼,已经拥有智慧与慈悲的圆满的人;

而法是能够使我们灭尽诸苦,断尽烦恼的方法;

而僧是已经断尽烦恼跟致力于断尽烦恼的实践者,同时僧,还是指佛陀教法的传承者,这就形成了僧。

因此我们不要以为说,佛陀是无所不能,佛陀是能够消灾延寿,不是这样。佛陀的意思就是:他是智慧、慈悲、圆满,并且能够教导,能够教导有缘众生的人。唯有我们对佛陀有正确的了解,我们的皈依才不会糊里糊涂。

对于法也是,法并不是说法力无边,神通广大那种法,而是指灭苦之法,能够断烦恼的方法。

那僧,不是祭司,不是神职人员。僧是实践佛陀教法跟教导佛陀教法的人。他们承担着自己要致力于修行、断烦恼,同时也要教化有缘的众生,担负着这样的责任、这样的义务,这种人称为僧。

当我们在受皈依的时候,我们要先了解佛、法、僧三宝的意义,之后再讲到受戒。

戒,巴利语sã;la,它的意思就是有好的品德,好的道德品质的意思。

在禅修营期间,我们要求每一位禅修者,最低限度要持守八戒,对于个别的禅修者,我们会授十戒。

为什么这么要求呢?我们要了解八戒,或者十戒(也好),它都叫作uposathasã;la,uposathasã;la古代依照梵文upavasatha翻译成布萨。uposatha是什么意思?是近住,亲近三宝而住,亲近圣僧而住,这是佛陀对在家人的一种慈悲、所施设的戒法,他就是让在家人,在家人平时都忙忙碌碌,奔奔波波,很操劳。佛陀就用这种戒法,提供在家人能够有机会到寺院里面,到佛塔里面来亲近三宝,听闻正法,修习止观。让在家人也能够体验出家人,出家般的梵行生活。

现在大家来到这边禅修,特别是在家人来这边禅修,那我们也应该好好珍惜这个机会,来体验出家般的梵行生活。那出家般的梵行生活,有什么要求呢?也就是我们要学习象出家人一样过着清净的生活。由于这一种学习出家人,学习过梵行修行生活的行为,我们就称为uposathasã;la,或者古代翻成布萨戒,就是这么样的意思。

现在我们来到宝峰禅寺,我们来参加禅修营,也应当。虽然大家身还是俗家,心要有出家人的心,要有梵行的心,要有禅修的心,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心来去学习出家人的生活,那不仅仅你的心已经拥有了象出家人般的素质,同时,戒行也是我们禅修的保护,跟我们修行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求大家最低限度要守八戒。

八戒是哪八戒呢?

第一是远离杀生; Pànatipata veramani。也就是说,在受戒期间,不去故意伤害有生命的众生,有生命的生物。

第二Adinnàdànà veramani。Adinnà就是没有给的;àdànà是去拿,拿取没有给你的东西,也就是属于别人的,你去拿取,没有征得物主的同意去拿,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偷盗。

第三是Abrahmacariyà veramani。Abrahma是非梵行,cari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