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心就不清净了。所以同修们,读经、念佛,用这个方法,把一切染污,把它洗涤掉,这才能舍开啊!恢复到自性清净心。心地清净、智慧增长,当然‘超过无边恶趣门’。

  ‘速到菩提究竟岸’。这二句讲的是果报;恶趣门不但是三恶道,是恶趣,三善道也是恶趣,不但三善道是恶趣,二乘圣者也是恶趣,不但二乘圣者是恶趣,权教菩萨还是恶趣。佛在大乘经上如是说:念佛这个法门,是第一殊胜,古德称赞为,圆中之圆,专中之专,顿中之顿,不但是超越三途六道,超越了二乘权教,你要再往上去还不止,一往生果报等于七地以上的菩萨。李老师在这个经典注解里头给我们注的很详细,七地以上啊!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七地以上的菩萨。七地菩萨看六地都是恶趣。这是说很保守的讲法,假如说把这个再提升一点、夸张一点讲法,这都是经上有根据的。圆证三不退,圆是圆满,圆满证三不退是谁呢?是等觉菩萨,这还得了,这个超越就太多太多了,超的太多了,超过十地了。这样才真正体会到、认识到这个法门,实在是殊胜无比,诸佛赞叹,是有道理的,不是夸张的。诸佛菩萨都说这个法门难信,这也是实在的,从我们这个凡夫地,一下就生到七地以上,生到等觉菩萨,谁相信啊?没有人相信啊!不但一般人不相信,阿罗汉不相信,辟支佛不相信,权教菩萨不相信,明心见性的菩萨还有很多也不相信,这难信啊!所以,你要能够相信,那不是个容易事情。真的这相信还奇怪,这为什么菩萨、阿罗汉、辟支佛都不相信,你能相信呢?这怎么想也想不通,念了这个经才恍然大悟,原来你过去生中曾经行菩萨道,供养了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一生善根现前,那么同时又得十方诸佛如来冥冥当中加持,这样你才能信、能解、能行,所以经上说你不是凡夫,你不是个普通人。这是值得庆幸,值得宝贵的。‘速到菩提究竟岸’,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所成之佛,依天台家讲法,藏通别圆,你成的是圆教佛,不是藏教,不是通教、别教,是究竟圆满的佛果,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你成的是这个佛,不是普通佛。换一句话说,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跟毗卢遮那佛也没有两样,是成这样的佛啊!‘无明贪嗔皆永无’。你要想达到前面这样的成就,这个两句就是条件,你必需要做到,你还有无明、你还有贪嗔,换一句话说,你的智慧就不广大,你的心也不清净,那个恶趣你也没有办法超越,菩提你也得不到,这是值得我们反省的。


  ‘惑尽过亡’。‘惑’是迷惑,‘过’是过失,你所造的一切罪孽过失统统都没有了。怎么样会没有的呢?下面三个字,就是能够把无明贪嗔、迷惑颠倒统统断尽的一个妙法:三昧。这个三昧,是指的什么三昧?念佛三昧、三昧中王啊!所以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是靠这个力量。这个力量之得来,也就是古人常常教给我们的老实念佛,就这四个字。老实啊!怎样才叫老实呢?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给我们讲的,净念相继,就是老实。念成功了,就得三昧了,所以无明难断啊!贪嗔是见思烦恼,惑过是尘沙烦恼,无明是根本无明,见思、尘沙、无明,用什么断呢?一句佛号。这个实在是妙不可言啊!怎么能轻视这一句阿弥陀佛呢?所以大势至菩萨,他一帮一帮人是专修专弘,他们修什么法门,就是一句佛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啊!心开就统统断尽了,心开就是明心见性。断见思、破尘沙、尽无明,就靠一句佛号。不必藉任何方法来帮助,专修。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称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啊!有道理。真正是第一个提倡,在这个尽虚空、遍法界里面,提倡专修专弘的,大势至菩萨是第一人。所以他是法界净宗初祖,在我们娑婆世界是普贤菩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第一部讲华严,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他是娑婆世界净宗的初祖。在中国第一个提倡专修专弘的是东晋慧远大师,他在庐山建莲社,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个人,依无量寿经来修学,因为那个时候净土经典翻到中国只有这一部,弥陀经、观无量寿经都没有翻出来,他就依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是净宗第一经啊!这是中国的初祖。所以诸位把这一个事实的真相看清楚了,我们才死心塌地不会再有妄念了,在这里想学学金刚经,想学学止观,去读读法华,那个念头全都断掉了。拜梁皇忏、拜水忏,那就不如拜净修捷要、拜阿弥陀佛啊!夏莲居老居士真的非常慈悲,看到我们这个众生有拜忏的习气,喜欢拜忏,所以他也给我们编一个宝王忏,我们那个很多本子后头附的有啊!那是专修净土的忏法。实实在在讲,不如拜阿弥陀佛。编那个什么,是编那个一些人习气不断嘛!还不相信嘛!总认为念佛功德没有拜忏的功德大。对于大经没有深入去研究,真正深入去研究,知道,这个拜忏是度下等根基的,止观是度中等根基的,念佛是度上等根基的。这个上、中、下根基怎么分呢?智慧有浅深不同,唯有真实慧,他才选择第一法门,才会选择第一经,这是第一经。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第一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第一法门。这个知道的人太少了,确实夏莲老所讲的亿万人中一二知啊!不容易。所以这个念佛三昧,统统都成就、都圆满了。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三十七卷(二次宣讲) B2…5…37

  请掀开经本第十八页最后一行开始。

  “亦如过去无量佛。为彼群生大导师。能救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这个十句是一段,是法藏比丘求如同佛一样觉他的德能,这是我们讲是教化众生的智慧,能力与佛无异,所以一开头他讲了‘亦如’也像过去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佛为九界众生的导师,‘为彼群生’这个彼群生就是指九法界众生,‘大导师’在佛门里面‘导师’都是对佛的尊称,导师大师,都是对佛的称呼;那么特别是这个法门,显示出真实不可思议,在五浊恶世能够导归净土,净土这个法门已经是难信之法,浊恶之世更是难信,在这个时代宣扬这个法门,指导大家同归极乐,这个是导师之中的大导师。

  ‘能救一切诸世间’。一切诸世间是指九法界有情,换一句话说是三根普被九界同收。‘生老病死众苦恼’。生老病死是六道凡夫统统都有的,四圣法界里面虽然没有生老病死,但是他有苦恼,为什么有苦恼呢?他烦恼没有断尽就有苦恼,即使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没断那就是他的苦恼,当然这一种苦恼非常微细,我们凡夫不能觉察,不知道他的苦,他知道我们苦,我们不知道他的苦。只有如来果地上知道等觉菩萨的苦,那境界比他高了,这是说成佛才能普度众生,要不成佛你即使是等觉菩萨,你不能度你同程度的菩萨,你只能度十地以前的菩萨;所以这个就是四弘誓愿里面为什么一定要发佛道无上誓愿成。唯有成佛才能普度,这个度众生的愿才能够圆满,要不是圆成佛道度众生的愿总有欠缺、不能圆满。那么下面就是度众生的方法,用什么方法度众生呢?/‘常行布施及戒忍’。这个就很要紧了,这是菩萨修学的六大纲领,菩萨自己要修布施修六度,同时也劝一切众生同修六度,那么什么是布施?布施绝对不是在佛门里面捐几个钱算布施。那个没有用的,佛门引诱你来捐钱,当然经上也说的很清楚这个是真话不是假话,所谓是:舍一得万报。这是说布施的果报不可思议,于是你就到佛门来布施,为什么呢?听说有利可图。一本万利!这个生意好作啊!存这种心来布施的那不是布施,那是市场上的生意买卖,比现在作股票还好赚。这不是布施波罗蜜,布施真正的意思是教你放下,是教你舍弃。这个叫布施,把什么舍弃呢?第一桩大事要把烦恼舍弃,烦恼我想大家都不愿意要,你为什么不把它布施掉呢?妄想要把它布施掉,要舍弃掉,生死要舍弃掉,六道轮回要舍弃掉,这问题才能解决啊!

  所以念佛堂的主七师常常提一句口头禅,教大家放下身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