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药学第4讲补益药-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人还有生枣仁治多眠,炒枣仁治失眠的说法,但近人用动物做药理实验,未见如此相反的作用。古代也有的医家提出这是酸枣肉与酸枣仁之误,认为酸枣肉可治多眠,如同麻黄可发汗,麻黄根、节能止汗的道理相同。可供参考。我治失眠是用炒枣仁,最好是新炒的。新炒的比炒后放好久的,效果好,供参考。
用量一般3~9克。特殊需要时可用到15~30克。肝、胆、心、脾有实热或暑湿内停以及初感风寒者,不宜用。

                    天      冬
天冬味甘、苦,性寒。常用为滋阴清热药。
阴虚火旺,内热上薰,肺热而咳,痰少而粘、咽喉干燥、夜间口渴、或痰中带血、五心烦热等症,可配合麦冬、元参、生地、石斛、贝毋、蜜杷叶、杏仁、藕节、白芨、生石膏、瓜萎等同用。肺肾阴虚而致痨热骨蒸、颧红盗汗、干咳少痰、声音嘶嘎等,可配合秦艽、白薇、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生地、龟板、黄柏、知母等同用。这些经验可运用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后期)等病。
肺肾阴虚而出现口渴多饮、饮不解渴、尿频而多者(如糖尿病、尿崩症、甲亢等),可配合生地、山萸、花粉、知母、沙参、麦冬、五味子、乌梅、枸杞子等同用。
石斛、天冬皆能滋肾阴,但石斛兼能养胃生津,天冬兼能清肺润燥。
用量与注意事项同麦冬。

                        潼蒺藜
潼蒺藜又名沙苑蒺藜,味甘,性温。主要功用为补肾固精。
配续断、牛膝、杜仲等,可用于肾虚腰痛;配山萸、五味子、莲须、龙骨、巴戟天、仙茅等,可用于肾虚所致的遗精阳萎;配桑螵蛸、菟丝子、复盆子、益智仁、补骨脂等,可用于老年人肾虚小便频数或失禁;配枸杞子、菊花、白蒺藜、菟丝子、决明子等,可用于肾虚所致的头晕眼花。
本品治肾虚所致的遗精、早泄效果最好,我常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上,加本品9克、莲须2克、五味子8克、龙骨10克,水煎服,每收良效,请参考。
白蒺藜主要用于散郁调肝。潼蒺藜主用于补肾益精。
菟丝子、潼蒺藜皆能补肾益精,但菟丝子稍温而不燥,偏于生精强肾,可治久无子女;潼蒺藜温助肾阳,偏治遗精阳萎,兼能明目。
用量一般为9~12克。需要时也可以再多些。性欲亢奋者忌用。

                        菟丝子
菟丝子味甘辛,性温。主要用为补肝肾药。对于因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疼痛,阳痿遗精,视力减退,小便淋沥等症,皆常使用。例如配五味子、莲子肉、远志、芡实等,用于遗精。配潼蒺藜、淫羊藿、枸杞子、巴戟天等,用于阳痿。配草决明、枸杞子、菊花、车前子、青葙子、熟地、生地等,用于视为减退。
根据本品有补肝肾、益精血、强腰膝、固下元的作用。近年来对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也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本品,进行治疗。
蛇床子补肾,偏助肾阳,并可外用祛湿治阴痒。菟丝子补肾,偏于益精,温而不燥。很少外用。
用量一般9~12克。

                          瓦楞子
瓦楞子味咸,性平。生瓦楞子软坚散结,消痰祛瘀;煅瓦楞子止胃酸过多。
对于腹中癥瘕癖痞、老痰积块,无名肿物,本品有软坚散结,消积块,祛瘀血的作用。可配合枳实、白术、生牡蛎、山楂核、莱菔子、红花、赤芍、当归、桂枝、穿山甲、莪术等同用,注意随症加减。
对于胃脘疼痛、泛吐酸水(胃酸过多)等症,用煅瓦楞子有制酸、止痛的作用。常与高良姜、香附、吴茱萸、黄连、草豆蔻、木香、半夏、茯苓、元胡等同用。
近些年来,用煅瓦楞子配甘草(等分),共为细未,每次服2~4克,一日三次,温开水冲服,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有效。大便干秘者,可加生大黄;胃部喜暖者,可加高良姜;胃痛明显而固定不移者,可加元胡、五灵脂。
服煅瓦楞子可使人大便干燥,故对于胃脘痛、吐酸水,而又有大便干秘者,使用本品时,要配合生大黄、番泻叶等同用。
乌贼骨通血脉、祛寒湿而治腹痛。瓦楞子软坚散结、消痰积而治胃痛。
元胡治胃痛由于活血行气的作用。瓦楞子治胃痛由于制酸祛瘀的作用。
用量一般为6~9克;须要时也可用到12~18克。生用时须打碎先煎。
经常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乌      梅
乌梅味酸涩,性温。有以下几种功能:
1。酸涩收敛:常用于止泻、止血、止痢,并有敛肺止咳的作用。对脾虚久泻,大肠滑泄不止,甚至脱肛不收,可用本品酸涩固肠以止泻。常配合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木香、诃子、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对大便下血、月经过多等,也可用本品酸涩止血,常配合地榆炭、槐花炭、黄芩炭、艾炭、阿胶等同用。对于久痢不止,常以本品配黄连、木香、赤石脂、禹余粮、白芍、煨葛根、诃子、炮姜等
同用。对久咳伤肺,肺气浮散而干咳久久难愈之症,可用本品收敛肺气以治咳。常配合百合、五味子、紫菀、诃子肉等同用。
2。生津止谒:对消渴、烦热口渴等症,常配合麦冬、石斛、沙参、玉竹、花粉等同用,也可以单味煎汤服。近些年来治疗糖尿病、尿崩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出现口渴甚者,用六味地黄汤(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随症加减,同时配入乌梅、五味子及少量肉桂,常取得良好效果。
3.驱蝈止痛:乌梅有驱蛔虫的作用。前人治蛔常把酸、苦、辛、热的药同用,认为蛔虫见酸则软。(见苦则下,见辛则伏,得热则安。)一般常配合川椒、吴茱萸、干姜、使君子、生大黄、黄连等同用,常用的药方如“乌梅丸”(乌梅、细辛、桂枝、党参、附子、黄柏、黄连、干姜、川椒、当归)。安蛔汤(党参、白术、茯苓、炮姜、川椒、乌梅)等。乌梅还有止虫痛的作用。前人经验对胃痛、腹痛症怀疑为虫痛者,可用乌梅6~9克,煎汤一大杯,让病人喝下,如疼痛明显
减轻者,可诊断为虫痛,即可按虫病治疗;如饮后疼痛如前者,即不一定是虫痛,可再进一步分析观察,仔细诊断。此法简便易行,可供试用。在农村如一时找不到乌梅,用醋半碗(约60毫升)饮之,也可以。
生津止渴、涩肠、敛肺时,去核生用。止血时炒炭用。
另外,本品还有软坚消胬肉治鸡眼等作用,用乌梅30克,盐水浸泡24小时,去核,加醋适量,研磨成软膏,敷于鸡眼、胼胝上,外用橡皮膏贴之,数日可掉。
夏日煎乌梅汤饮用,可生津清热,消暑解渴。
山查、乌梅均味酸,但山查不涩不收,而能消积破气。乌梅则酸涩收敛,而能敛肺涩肠。
用量一般1~4。5克。特别需要时,也可用到6~9克。
诸证尚有实邪者忌用,病情须用发散者忌用。
据近代研究,乌梅对金黄色葡萄球茵、绿脓杆菌、多种肠道致病菌、结核菌及皮肤真茵有抗菌作用。用于治疗肠炎、菌痢等有效。有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对治疗胆道蛔虫、疟疾、钩虫病有效。

                       五    味  子
五味子味酸咸、其皮味甘、其核辛苦、五味俱全。性温。主要功用有四:
1。敛肺:本品能收敛肺气,并能益肾纳气,对久嗽不愈、肺张叶举、肺气浮散而产生的干咳失音、气短喘息、身倦无力、面色少华等症,可用五味子配百合、生地、山萸肉、紫菀、马兜铃、枇杷叶等同用。但要注意肺中尚有实邪的咳嗽,不能用收肺药。
2.补肾,对肾虚而致的遗精、滑精、遗尿等症,可以本品补肾固精,收纳肾气。常配合地黄、山萸肉、龙骨、牡蛎、金樱子、丹皮、泽泻、茯苓、远志等同用。
“肾司二便”,对因肾虚而引致的久泄、久痢等症,常以五味子配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炒白术、炒山药、茯苓、炮姜、党参、木香等同用,脾肾双补而收效。
3。养心、敛汗:由于心气不足而致失眠、心悸、易惊、多梦等症,可用五味子收养心气而安神。常配合柏子仁、远志、茯神、龙齿、珍珠母、龙眼肉、党参等同用。据近代研究证明五味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能兴奋呼吸中枢,可以调节心脏血管系统病态生理机能及改善血液循环,在血管运动中枢,特别是上述中枢受抑制时作用更为明显,故常制成五味子酊(90%),较长期服用,以治神经衰弱失眠、健忘(每次一至二毫升,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