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药学第4讲补益药-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萎等),可配伍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五味子、泽泻、丹皮、茯苓、肉桂(少量)等同用。近些年来根据以上经验和理论,随证加减变化,用以治疗糖尿病、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表现为消渴证者),可取得一定效果。
4。 治带下:脾肾两虚、湿邪注于下焦可发为带下病。湿寒重者多为“白带”,湿热重者多为“黄带”或“赤带”。山药既能补脾胃以化湿邪,又能固肾气以止带下。治白带常与白术、苍术、茯苓、龙骨、乌贼骨、吴萸、乌药及车前子等同用:治黄带常与黄芩、黄柏、白果、车前子、芡实、苡米等同用;治赤带常与黄柏炭、茜草炭、川断炭、桑寄生、茯苓、当归炭、白术、白芍等同用。
补脾胃、益肺气、治带下用炒山药,强肾生精,治消渴用生山药。 
白术燥湿健脾、益气生血之力大于山药,山药补肾强精之力大于白术。 
炒苡米、炒山药均能健脾止泻,但苡米偏于利湿以燥脾,山药偏于补脾肾而固涩。
对于阴虚火旺而导致脾虚泄泻者,如只用白术、苡米之类治疗,易致肾阴受伤,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用山药配莲子、芡实等以实脾,则补脾而不妨于肾。
用山药时,有时可产生气壅、腹中胀闷、食欲不振等副作用,这时可配用一些陈皮,以防其副作用。
用量一般为9~25克。必要时也可用到30克以上。
腹胀、中焦满闷者,不宜用。

                      山茱萸
山茱萸味酸而苦涩,性微温。功能补肝肾、强身体,是常用的滋补强壮药。兼能涩精、止尿频、敛汗益阴。
肝肾不足而见腰痠腿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月经过多,身体虚弱等症者,可配合地黄、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六味地黄丸)等同用。遗精明显者,可加锁阳、金樱子、五味子等。月经过多者,可加黄柏炭、艾炭、阿胶珠等,腰痛者,可加续断、杜仲等。
肾虚而小便频数者(腰痠腿软、小便频数无疼痛、尿色正常、尺脉弱、或为老年人),可配合桑螵蛸、益智仁、复盆子、乌药、地黄、山药、五味子等同用。
本品味酸苦而涩能收敛,有止汗固脱作用。凡正气不足而虚脱汗出不止者(如休克时的冷汗淋漓等),可用本品配合五味子、麦冬、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等同用。血压急剧降低者,可配合人参、附片等同用。
五味子偏于敛肺经耗散欲绝之气,收肾脏耗散欲失之元阳。山茱萸偏于滋肝肾不足之阴,敛阴阳欲绝之汗。
金樱子、山茱萸皆能固精秘气,但金樱子兼能收肺气、敛大肠,山茱萸兼能缩小便、收阴汗(阴部多汗)。
注意用时要去净核,前人经验认为不去核反能滑精。所以处方上常写“山萸肉”,意思是指用无核的果肉。
用量一般为3~9克。急救虚脱时可用20~30克。
肾阳亢奋,下焦有热,小便不利者,均不宜用。

                        蛇床子
蛇床子味辛苦,性温。内服有温肾阳,暖子宫的作用,可用于男子阳痿、性机能减退,女子宫寒不孕等症,常配合熟地、山萸、茯苓、菟丝子、潼蒺藜、当归、肉桂,淫羊藿等同用。本品外用有燥湿、杀虫、止痒的作用。对于阴道滴虫引起的白带(滴虫性阴道炎),可用本品煎汤冲洗,或制成阴道坐药、软膏等使用,有燥湿、杀虫、止痒的效果。本品配苦参、黄柏、密陀僧等研末,油调外涂,对顽癣、湿疮等有效。
本品单味煎汤外洗,可用于阴囊湿痒流水。
用量:内服一般3~9克。常作丸剂用。或用9~30克煎汤外洗用。肾经有火,性机能亢奋者忌用。

                     石      斛
石斛味甘淡性凉。有滋阴养胃,清热生津,益肾,壮筋骨等作用。
温热病后期,因高热而阴津受伤,出现口渴舌燥、食欲不振、舌质发红、舌苔黄黑等症状,可用本品滋养胃阴、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但应注意用本品治疗温热病,不可用之过早,以免滋补敛邪。
阴虚内热而发生干咳、盗汗、低烧、口渴、舌红脉细数等症,可用本品配生地、麦冬、百合、秦艽、银柴胡、地骨皮等同用。
因肾精不足而致目昏目暗、视力减退,常用本品配合生地、熟地、山萸、草决明、潼蒺藜、地骨皮、菊花、枸杞子等同用。中药店有“石斛夜光丸”和“石斛明目丸”,是治目昏目暗、视力减退的常用成药。因肾虚而两脚麻木痿痹者,也可用本品配合牛膝、黄柏、川断、熟地、山药、秦艽、苡米、木瓜、虎骨等同用。
玉竹与石斛均能养阴,但玉竹甘平滋润,养肺胃之阴而除燥热,补而不腻。石斛能清肾中浮火而摄元气,除胃中虚热而止烦渴,清中有补,补中有清。
金钗石斛偏于养胃阴、补肾精。霍石斛常用于老人、虚人、阴液不足者。鲜石斛清热生津、解渴之力较佳,多用于温热病。目前市场上供应以干石斛(川石斛)、鲜石斛、霍石斛为多。总之,石斛虽有数种,但其治疗作用,大体相同。
用量:干石斛用6~12克;鲜石斛用15~30克。舌苔厚腻、便溏者慎用。
据近代研究,金石斛有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对急性胆囊炎的高热,有迅速退热的效果;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消化的作用。

                         熟地黄
熟地黄味甘微苦,性微温。能补血生精,滋肾养肝。是最常用的滋阴补血药。
熟地黄配当归、白芍、川芎,名四物汤,是常用的补血药方,可用来治疗血虚证(面色萎黄、唇舌色淡、月经后错而且量少、目眩、心慌、脉细等)。近些年来常配合当归、黄芪、党参、阿胶等(随证加减),用于各种贫血。
本品配山药、山萸、丹皮、泽泻、茯苓,名六味地黄丸(汤),可用于肝肾阴虚证(腰膝痠痛、遗精、盗汗、视物昏暗、耳目不聪、月经不调等)。如阴虚生内热而见骨蒸劳热、消渴、耳鸣耳聋、盗汗消瘦、下午颧红、夜间烦躁、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症者,可配合龟板、知母、黄柏、猪脊髓、地骨皮、秦艽、别甲等同用(如大补阴九等)。
熟地黄配当归则补血,配白芍则养肝,配柏子仁则养心,配龙眼肉则养脾。配麻黄同用则不粘滞,并能通血脉、温肌腠。如阳和汤(熟地黄、麻黄、白芥子、鹿角胶、肉桂、姜炭、甘草)是治疗用疽、贴骨疽、流注(寒性脓疡、闭塞性脉管炎、肠系膜淋巴结核、慢性骨髓炎、关节结核)等常用的方剂,功能温阳散结。
阿胶补血兼能止血,熟地补血兼能填精髓。阿胶滋养肝肾兼能养肺阴。熟地滋养肝肾兼能养心血。
桑椹补肝肾,其性偏凉,补血之力不如熟地。熟地补肝肾,其性偏温,滋阴补血之力远大于桑椹。
当归补血其性动,熟地黄补血其性静。当归生新血而补血,熟地黄滋阴精而养血,二药合用能互补长短。
何首乌也能补肝肾,但补血之力不如熟地黄。熟地黄乌须发之力不如何首乌。
熟地久服时,宜用砂仁拌(或佐用一些砂仁),以免腻膈(妨碍食欲、胸脘发闷)。
用量一般9~25克。重病也有时用到30克或更多些。
阳虚阴盛之人忌用。痰多、苔腻、胸膈滞闷者,均不宜用。

                         酸枣仁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主要功效是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本品能补养心肝之血而安神定志。最常用于肝胆血虚不能养心而致心烦不眠,多梦、易惊等症。一般偏于心脾不足气血两虚者,常配黄芪、白术、当归、白芍等同用(如归脾汤: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党参、茯苓、远志、木香、甘草)。偏于肝胆虚热者,常配知母、茯苓。黄芩等同用(如金匮酸枣仁汤:酸枣仁、知母、茯苓、川芎、甘草)。偏于阴虚肝旺者,常配白芍、生石决明、生地、龙齿、茯苓、生牡蛎等同用。据近代研究证明,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生用或微炒用,如果炒枯则失去镇静效能。
酸枣仁甘酸能敛虚汗,并能生津,对久病失血,或忧思劳伤心脾而出现疲乏、出汗、烦渴、心惊等症。可配合生地、白芍、山萸、五味子、牡蛎等同用。
黄连治心火亢盛,心中烦热不得眠。酸枣仁治肝胆不足,虚烦神怯不得眠。
酸枣仁生用甘酸而润,偏用于肝胆虚热之证。炒熟用则酸温而香,兼有醒脾作用,偏用于肝、胆、心、脾血虚少眠之证。
前人还有生枣仁治多眠,炒枣仁治失眠的说法,但近人用动物做药理实验,未见如此相反的作用。古代也有的医家提出这是酸枣肉与酸枣仁之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