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24-孙氏兄弟谈鲁迅-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衰弱,是四五十以后逐渐守旧崇古的主要原因。钱玄同先生曾说,四十以上的人都该枪毙。这话虽然后来作者曾用小诗加以讥嘲,但在当时大家都未满四十,对于四五十岁以后的守旧崇古的反感是相像的。    
    自从有了人类进化、社会发展的观念以后,即使是四五十以上的人,无论他的思想凝固与身体衰弱到什么地步,也不会再有“一代不如一代”的看法,反而会有“一代胜过一代”的看法了。    
    农村的小风波可以说是大风波的陪衬,《风波》第一段的后半段,大风波随着开始了。小风波的尾声还没有完。    
    七斤嫂到底还是青年,对于九斤老太的“一代不如一代”的学说多少想有所反抗,认为下一代生下来时准比上一代生下来时少一斤未必是事实,或者因为秤有轻重,或者因为称的技术不准确。但是九斤老太依然报以“一代不如一代”这句老套。    
    七斤嫂还没有回答,却见七斤从小巷口转出来了。这便是大风波的正式开始。被环境和工作所重重压迫的农村妇女七斤嫂是一个口舌锋利的妇人,她把话头从九斤老太转到了七斤:“你这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死到那里去了!不管人家等着你开饭!”    
    为什么七斤要被七斤嫂用这样辛辣的声口斥责呢?作者有一节说明:七斤是一个“不捏锄头柄”的农夫,而且从他的祖父九斤起,连他已经三代不事耕种了。他的职业可以说是“农工之间”,一切农人的习惯还保持着,也仍在农村住家。只是他每天早晨帮人摇着航船进城,傍晚又从城里回到农村。所以他的信息也可以说是“城乡之间”,城里人看来他是乡下人,乡下人看来他却有几分是城里人了。农村里夏天吃晚饭是不点灯的,而七斤回家那么晚,难道竟有甘愿虚耗宝贵的菜油,要点灯吃晚饭的趋势了吗?这便是他挨骂的原因了。    
    七斤挨骂也是一个小风波。七斤坐在矮凳上,他的女儿六斤趁势溜出来,坐在他身边,叫他“爹爹”,七斤没有理她。这是更小的风波。农村里的苦百姓,为痛苦所煎熬,读不到什么礼貌,也谈不上什么和气。这点更小的风波,上面映带着七斤嫂以辛辣的声口骂七斤,下面还预伏着大风波的来临,表示七斤心中有事,不愿管理六斤。    
    大风波的开始,就是七斤的一句话:“皇帝坐了龙庭了。”    
    张勋拥宣统复辟是七月一日。我们现在推想起来,七月二日的上海报上已登载了这个消息。但是七月二日各省已经通电反对复辟了,七月三日段祺瑞已经誓师讨伐张勋了。那时上海到杭州已有铁路,杭州到绍兴已经有轮船。不过轮船与火车之间,还隔着十里路的沙地,和一条难渡的钱塘江,所以上海报纸虽然当天可以到杭州,却要第二天或第三天才可以到绍兴城里。绍兴城里虽也有两三家报馆,但都未必有专电。所以绍兴城里一般人知道复辟的消息大抵在七月三日或四日。


《孙氏兄弟谈鲁迅》 第三部分《风波》(3)

    七斤的消息是从咸亨酒店得来的。消息内容约有二要点:一是“皇帝坐了龙庭了”;二是“皇帝要辫子”。    
    咸亨酒店未必订阅上海报,也未必订阅绍兴报,所以咸亨酒店的消息,大抵来自酒客的传言。复辟消息到了咸亨酒店,大约在七月五日或六日,七斤再从咸亨酒店带到乡下,至早也在七月七日了。    
    “复辟”译成白话,一传二传之后,便成了“皇帝坐了龙庭”!而且又平空添了一条“皇帝要辫子”!    
    心直口快的七斤嫂这时却安慰着七斤:“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这样结束了大风波中的又一小风波,也结束了《风波》的第一段。    
    《风波》的第二段共占六页,是全篇中最长的一段,也是《风波》故事中的核心部分。    
    第二段中的主要人物是赵七爷,次之是八一嫂;七斤夫妇地位依旧;六斤和九斤老太是配角。    
    赵七爷的登场,完全是借用七斤嫂的眼睛观察出来,借用七斤嫂的心里反映出来的。七斤嫂心直口快地安慰了丈夫几句以后,便开始自己吃饭了。作者利用这空闲工夫描写了一下当时当地的景物:“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土场上一片碗筷响,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粒”。    
    以下是赵七爷出场的镜头:“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这情景完全由七斤嫂“在心坎里禁不住突突地发跳”的时候,透过乌桕叶看见的。这是一幅色彩极为富丽鲜明的画面。    
    七斤嫂为何心坎里禁不住突突地发跳呢?因为她从七斤口里先已知道“皇帝要辫子”,而七斤偏没有了辫子。这在第一段里已经叙述过。再则因为她知道赵七爷的历史,赵七爷的地位,以及赵七爷平日的行为。而今日独木桥上的赵七爷,看他的装束和气势,用他的历史、地位和平日的行为印证起来,足以见出“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她心坎里自然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了。    
    作者记叙赵七爷的一段文字,记叙中有讽刺,讽刺中有幽默,幽默中有忠厚,是一段风格极高的论叙文。    
    赵七爷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学问家的藏书一共有多少呢?“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学问家怎样做学问的呢?他“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三国志》”。读了以后他有多少学问了呢?“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的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    
    他的学问怎样影响他的思想呢?“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的学问怎样影响他的行为呢?“革命以后,他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    
    今天七斤嫂所以心坎里禁不住突突地发跳的,还在赵七爷装束上的两种表示:第一,原来盘着的辫子放下来了,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第二,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的宝蓝色竹布长衫,今天居然第三次上身了。    
    从第一点证明咸亨酒店的消息可靠,皇帝不但坐了龙庭,而且皇帝还要辫子;从第二点证明七斤一定危险,因为赵七爷这件宝蓝色竹布长衫,前二次都是在“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的时候穿的,两年前七斤曾经骂过赵七爷,今天七斤如果不危险,赵七爷决不会穿着这件宝蓝色竹布长衫来看他的。    
    赵七爷走过独木小桥,向土场上步步走近;这一个场面,是紧张严肃的。场上吃饭的人都站起身,都请他在自己这儿吃饭。七爷却一路点头,说道“请请”,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    
    赵七爷是有任务来的:他来赏鉴别人灾难,他来夸耀自己远见,他来报复旧日嫌隙。否则他何必穿宝蓝色竹布长衫呢?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到场上以后,向七斤家所说的第一句话,真是作者的神技。上半句是当前的景色,下半句是真正的来意。如果是《诗经》,注家一定要在下面写两个字:“兴也”。    
    作者真是如见其肺肝然,对于篇中人物的心情转变,可谓把握得坚牢极了。    
    最大的一个风波便是赵七爷带来的。    
    七斤嫂和赵七爷正对面,竭力陪笑地问他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这时七斤嫂的心里,明知道赵七爷是为幸灾乐祸来的,但他既是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出色人物兼学问家,不能不低首下心的和他敷衍,把责备七斤的辛辣声口整个地收起来了。    
    赵七爷却不遮掩他幸灾乐祸的面目:“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作者自己为了头发曾经吃过多少次苦,所以对于头发问题有深刻的观察和研究。知识分子因头发而吃苦的具体代表是《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农民因头发而吃苦的具体代表便是《风波》中的七斤了。    
    赵七爷说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话以后,《风波》故事已近顶点了。这时候心情最紧张的人物,当然是七斤夫妇。紧张的极度是沉默。他们两个人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作者记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