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24-孙氏兄弟谈鲁迅-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为定本。”    
    其次是我们谈一谈两部工具书:一部是《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部是《历代名人年谱》。    
    鲁迅先生大约因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篇幅太长了,所以取了《简明目录》。本来简明目录编辑的意思就如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多至万余种,卷帙甚繁,将来抄刻成书,翻阅已颇为不易,自应于提要之外,别刊简明书目一编,只载某书若干卷,注某朝某人撰,则篇目不繁,而检查较易。”这是清朝的皇帝弘历(乾隆)的话,但后来四库全书处的人又于“某书若干卷、某朝某人撰”之下,每部也加了三五句简单的评语。所以鲁迅先生说:“其实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这句话真是扼要极了。因为这种评语完全以帝王的利害为标准,我们必须警惕这一点。    
    《历代名人年谱》也是一部工具书,但也可当作大事纪看。鲁迅先生已经说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封建时代的“大事”是和帝王的利害分不开的,这种大事由人民的立场看来,有的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有的是利害完全相反的大事,我们决不可受骗。    
    《历代名人年谱》是表格式的,表格共分四栏:第一格是干支(甲子、乙丑等等),第二格是纪年(帝王的年号等),第三格是时事(鲁迅先生提醒我们要特别留意的),第四格是生卒(名人的生和死)。全书共十卷,从汉高祖(刘邦)元年丁未(公元前二六)开始,到清道光(旻宁)二十三年癸卯(一八四三)为止,一共有两千零四十九年的记载。    
    作为一种工具书看,这两部书写成在一百年以前,实在早该有更好的书来代替了。如果以为这两种体裁可用,那末我们应该照着它们的体裁,编一部《较好的书籍的批评》,一部《表格式的年谱》,都完全用人民的观点,供给现代研究者的应用。在没有编成以前,这两部书,只要照着鲁迅先生的提示,随时注意,勉强翻阅也还可以。    
    其次便是《世说》系统的两部书。书目中第八部《世说新语》和第十二部《今世说》,可以说是这一个系统里的一头一尾。鲁迅先生在《世说新语》下注“晋人清谈之状”,在《今世说》下注“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两句话。这两句话概括了两部书的内容。    
    《世说新语》是鲁迅先生自己喜爱的书籍之一。《鲁迅日记》第一册“壬子(一九一二年)日记”中的七月三日有这样一条记载:“至琉璃厂购明袁氏本世说新语一部四册,二元八角,尚不十分利弊,惜纸劣耳。”所谓《明袁氏本》者,是明朝的袁依照宋朝的陆游刻本翻刻的,也就是世间所存《世说新语》详略两种本子中的译本。这时(一九一二年)鲁迅先生一定已经有了王世贞所刊的略本,甚至早已有了好几种本子。    
    《世说新语》属于小说类。明朝的胡应麟在他的《少室山房笔丛》里把小说分为六大类,第三类为“杂录:世说、语林、琐言、因话之类是也。”    
    鲁迅先生著《中国小说史略》[4],替《世说新语》立了一个专篇,第七篇题曰“世说新语与其前后”。所谓“前”,约有两种,一种是裴启的“语林”,一种是郭澄之的“郭子”,现在都已亡了,但从别处所引遗文中,可以看出体裁和《世说新语》差不多。所谓“后”,则自刘孝标《续世说》直到近代:唐有王方庆《续世说新书》;宋有王谠《唐语林》,孔平仲《续世说》;明有何良俊《何氏语林》,李绍文《明世说新语》,焦竑《类林》及《玉堂丛话》,张墉《二十一史识余》,郑仲夔《清言》等,清有梁维枢《玉剑尊闻》,吴肃公《明语林》,章抚功《汉世说》,李清《女世说》,颜从蒿《僧世说》,王晫《今世说》等。    
    鲁迅先生在这一系列的《世说》中,取了《世说新语》和《今世说》两种,把这一系列都代表了。《世说新语》的刘孝标注是以“征引浩博”著称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孝标作注,或驳或申,映带本文,增其隽永;所用书四百余种,今又多不存,故世人尤珍重之。”    
    这两种篇幅都小,世说新语大抵四册,今世说仅两册,内容都富有趣味,隽永的文笔又可给我们写作的帮助,所以值得细读。    
    除了上面的四组共九部以外,还有三种是独立的著作:《论衡》、《抱朴子外篇》和《少室山房笔丛》。    
    《论衡》是汉朝的王充所作,是一部富有革命性的书籍。他在《自纪篇》里说:“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居独处,考论实虚。”这四句话可以说是《论衡》八十五篇的总内容。


《孙氏兄弟谈鲁迅》 第四部分鲁迅先生开列的中国文学门书十二部(3)

    所谓“考论实虚”,是凡他认为“虚”的事物,都反复论辩,加以攻击。八十五篇中,攻虚的就有九篇,如书虚篇、变虚篇、异虚篇、感虚篇、福虚篇、礼虚篇、龙虚篇、雷虚篇、道虚篇。    
    其余篇名上不带“虚”字的各篇,他的著作态度和论辩精神都相同,对于他所认为“多所不安”的“世书俗说”,就其“实虚”,加以“考论”。著名的如《问孔篇》、《非韩篇》、《刺孟篇》、《谈天篇》、《说日篇》。其中问孔、刺孟二篇,在封建帝王利用孔孟奴役人民的时代,是触犯忌讳的,所以四库提要批评他说:“刺孟问孔二篇,至于奋其笔端,以与圣贤相轧,可谓悖矣。”    
    王充生于公元二七年(自古篇中说建武三年充生),死于一年左右(后汉书本传说他死于永元中),离我们已经将近二千年了。我们有了近代科学的成果,觉得他的有些论断似乎多余,但成书在二千年前,却是值得我们后人骄傲的了。鲁迅先生在《论衡》书目下注“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就指的王充所批评驳斥的那些。    
    《抱朴子外篇》,有单行本,葛洪所著。葛洪是晋朝的道家,所以他的抱朴子内篇,论神仙、符箓、炼丹等等,是一部宗教迷信的书,没有什么可看的。他的《外篇》,向来列入杂家,和内篇的性质不同。四库提要也说:“外篇则论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鲁迅先生所以取它的理由则是“内论及晋末社会状态”。从第八部《世说新语》到第十二部《今世说》,鲁迅先生都特别注重它的描写社会状态的部分。    
    《少室山房笔丛》,胡应麟著,是一部考据杂说的丛书。全书共四十八卷,里面又有十二个书名,如第一卷到第四卷名《经籍会通》,第五卷到第十二卷名《丹铅新录》,第十三卷到第十八卷名《史书占毕》,第十九卷到第二十六卷名《艺林学山》,第二十七卷到第二十九卷名《九流绪论》,第三十卷到第三十二卷名《四部正伪》等等。    
    胡应麟是十六世纪后半期的人,他是明朝万历丙子(一五七六)的举人,他的传记在明史文苑传里附载在王世贞的传中,因为他是依附王世贞而成名的。他的学问渊博,考证精审,所以笔丛四十八卷中,古今大小一切问题,几乎无所不谈,虽然也有若干错误(如四库提要中所指摘),但整个态度是较为进步的。(如他在《经籍会通》中谈书籍的进化说:“三代漆文,竹简冗重,艰难不可名状。秦汉以还,浸知抄录,楮墨之功,简约轻省,数倍前矣。然自汉至唐,犹用卷轴,卷必重装一纸,表里常兼数番,且每读一卷,细阅展舒,甚为烦数,收集整比,弥弗辛勤。至唐末宋初,抄录一变而为印摹,卷轴一变而为书册,易成难毁,□费便藏,四善具焉。遡而上之,至于漆书竹简,不但什百,而且千万矣。”)所以即使在四百年后的我们现代人看来,仍是觉得愉快而不觉得讨厌的。    
    以上十二部书,只有两部总集的卷帙比较大,那只要翻检选读就行,不必逐篇细读。两部工具书,成书都在一百年以前,体裁都有可取,但必须随时警惕,不可受欺。其余八部,从第八部到第十二部,共五部,照鲁迅先生的提示,尽量注意书中所描绘的社会状态。第六部注意胡应麟做学问的方法。第一部和第二部注意唐代诗人的著作和生活的关系。    
    这个书目即使是鲁迅先生在二十五年前写给许世瑛一个人看的,在我们现在看来,只要认清我们的时代和立场,仍不失为一篇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