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释-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菩萨为了利益众生,所以乘悲智双融之大船,深入到漫无边际的三有轮回大海之中,将诸众生一一接引度化,送至解脱彼岸。福德是安乐的因,智慧是解脱的根本,所以在修道过程中不能偏于一方,要互相摄持才是正道。法界基的本性是明空双运,所以修道必福智双运,才能感得色法二身或福智二严的无上佛果。所以为了得到自他安乐,断除自他无明业惑的束缚,菩萨于一切时中,三门不住无记或放逸散乱之中,而是念念不断地修持、积累福智资粮。修习广大无边的定慧方便及解脱,因为具足广大无边的福智资粮,以定慧圆明为正因,善巧方便为助行,遇境触缘处处解脱无碍,所以成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功德宝藏,自利利他如意自在。
  清凉国师指出前三句是广大因,后一句是广大果。即因为恒修无尽的福智定慧方便解脱,所以获得无尽功德宝藏,因果诚然真实不虚。
  诸佛菩萨因地遍修一切功德,所以当其成就时,众生若见其身相,或闻其声音法句,乃至生一念信心等,都会获得殊胜安乐利益,所以诸佛菩萨是功德藏。清凉国师云:“谓暂见身,则必定佛法。暂闻音声,则得实智慧。才生净信,则永断烦恼。得如大药王树身,得如如意宝身,名功德藏。”大药树与如意宝都能拔除众生的痛苦,赐予有情安乐,诸佛菩萨功德身也是如此。如《华严经·出现品》云:“譬如雪山有药王树,名曰善见。若有见者,眼得清净。若有闻者,耳得清净。若有嗅者,鼻得清净。若有尝者,舌得清净。若有触者,身得清净。若有众生取彼地土,亦能为作除病利益。如来应正等觉无上药王,亦复如是,能作一切饶益众生。若有得见如来色身,眼得清净。若有得闻如来名号,耳得清净。若有得闻如来戒香,鼻得清净。若有得触如来光者,身得清净,究竟获得无上法身。若有于如来生忆念者,则得念佛三昧清净。若有众生供养所经土地及塔庙者,亦具善根,灭除一切诸烦恼患,得贤圣乐。佛子,我今告汝,设有众生见闻于佛,业障缠覆,不生信乐,亦种善根,无空过者,乃至究竟入于涅槃也。”《出现品》中又将诸佛之如意宝身作了详细的介绍。经云:“复次,佛子,譬如大海,有大如意摩尼宝王,名一切世间庄严藏。具足成就百万功德,随所住处,令诸众生灾患消除,所愿满足。然此如意摩尼宝王,非少福众生所能得见。如来身如意宝王亦复如是,名为能令一切众生皆悉欢喜。若有见身闻名赞德,悉令永离生死苦患。假使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一时等心欲见如来,悉令得见。”经中明说诸佛如来如大药王及摩尼如意宝王,悉由无量功德所庄严,因此菩萨当广修一切善法,成就如此功德之身。
  成就如是功德宝身,当于何处利益众生呢?下颂对此问题详细解答。
  庚二:遍入尘刹利益愿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别发十大愿也是一地菩萨所发之愿,一地菩萨又叫欢喜地,因为断除遍计的障碍执著,超出世间,证得真如法性,入于法性流中,生在如来家里,成佛真子。所以能见到佛的不思议境界:即在一个微尘中有所有微尘数的佛刹;在不可说不可说的刹土之中,有难以思议,不可计数的诸佛如来;一一如来都有浩瀚无边的菩萨声闻缘觉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大众周匝围绕;诸佛常为大会海众敷演菩提妙行。如来利益众生任运自在,广大无边,所以菩萨发愿在三界九有之中广修一切妙行,成就功德海藏,如佛无异遍于尘刹利益众生。《十地经》云:“愿乘不退轮,修菩萨行,令见诸佛演菩提行。”
  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观点认为:尘沙诸法,无非都是法界缘起。因为缘起之法,都具有寂照两重特性。正如所见的一粒微尘,因为全体是法界,所以完全具足寂照特性。犹如镜子又明又净,所以能照摄许多镜子入于本镜中。本镜又可被多镜照在其中,这样互相映照。一个镜子是这样,所有镜子也都是如此。一尘既然同于法界,寂照具足,所以能含一切法入在自己之中,此一尘又入一切法之中,互相映入。一尘如此,一切法也都如此,所以重重交映,无穷无尽,这都是由于一真法界的本性所以能如此。清凉国师云:“大哉真界,万法资始。包空有而绝相,入言象而无迹,妙有得之而不有,真空得之而不空。生灭得之而真常,缘起得之而交映。”
  如上境界凡夫难思难测,这是因为法界本性寂照不二,或明空双运,但凡夫被无明障蔽,落于戏论之中。诸佛遍于一切,三世不离,放大光明,现大威神,出大音声,说法不休,而我等如聋如盲不闻不见。《净土忏》云:“十方诸佛常在世间,法音不绝,妙香充塞,法味盈空。放净光明,照触一切,常住妙理,遍满虚空。”所以我们应勇猛奋起,执持真空无我妙有的利剑,斩断一切分别戏论的根本,荡除一切业障烦恼,显发本来真境界。
  开示诸法空性的是般若法门,开示诸法光明的是如来藏法门。抉择般若的是胜义谛理论,抉择如来藏光明的是名言净见理论。名言净见理论是随顺诸佛菩萨的见解而作抉择的。凡夫犹如患有眼病的人,在他的境界里把洁白的海螺硬是看成黄色,而诸佛菩萨如眼睛明净之人,见到海螺白色的本来面目。同样凡夫面前的一切法就是佛的智慧境界,但因无明眼翳的作用,凡夫却见成不清净的器情界。佛菩萨见众生前的一微尘无非是佛的清净依报或究竟大光明的法界。一尘是清净刹土诸佛众会或光明法界,那么每一尘也都不例外。如此则一尘等同一切尘,一切尘同于一尘,大小互融,一多不二,交相辉映,重重无尽,都是无碍解脱境界。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的第六品中说如果对净见量所抉择的明空大法界,生起真实信解,获得甚深安忍,则会“见一尘中尘数刹,刹那亦能现数劫,诸法实空幻定解,入于如来之境界。”这样的抉择在《宝性论》及密宗《大幻化网》中有深入透彻的宣说。如果没有可靠的教理,殊胜的窍诀,则对于华严及如来藏光明,只能看看读读而已,想深入其堂奥则极为艰难。因此欲探佛法玄妙之士,不应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甘作井底之蛙,应上求玄中玄、密中密的殊胜妙法,如此会步入一个广阔的天地。
  己七、转法轮愿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普遍穷尽十方空间中的无量无边佛刹国土。一个毛端代表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无限时间,所有的一一毛端代表无穷无尽的时间。就在这广大的空间、漫长的时间里,有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以及佛刹国土,我在一一佛土,一一佛前,广修六度万行,历经一切时劫。一切如来语业难思,故语音清净和雅,一言之中出生无量音声,一一音声随无量众生的不同根基意乐,流出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无碍辩才。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发出无尽的语言大海,恒时转动契合真理意趣的微妙法轮,我以甚深勇猛的智慧力一一皆能趣入,善解理趣,深入法性。
  颂中的“海”是形容词,比喻甚深广大不可穷尽。按清凉国师及圭峰宗密禅师的观点:此三颂是普皆回向中别发十大愿第七愿,叫做转法轮愿或称为摄法上首愿。
  第一颂指出转法轮的道场处,即十方一切佛刹国土海中。转法轮的时间即无限的三世一切时劫之中。转法轮者即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菩萨发愿一一听受摄持,如说修行,复为其他众生宣说。
  第二颂宣说能转法轮的如来圆音。用十种比喻解释佛的圆音:一、劫尽唱声喻:经中说世界即将坏灭时,无主无作自然发出四种音声,警劝欲界色界众生入四禅天,众生听后自然得生相应禅天。佛音也是如此,无主无作从佛功德海发出四种音声,开示痛苦众生,教令修习人天乘的善行,以及声闻乘、缘觉乘、无上佛乘。二、响声随缘喻:譬如山谷回音,是因为有山谷及音声才产生的,无形无相,无法看见,但随缘即应,丝毫不虚。佛音也是如此,随众生欲乐信解而出生,其声究竟无言无示。三、天鼓开觉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