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237-驼峰航线-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79年,在美国的侄女回国内看他,他不让侄女住星级饭店,就在狭小的家中打地铺睡。侄女要回去了,在去机场路上,他下车,到商场买了一顶当时几乎每个中国男人都头戴一顶的黄军帽,到了机场后,郑重其事地给侄女戴上:“记住,无论你今后走到哪里,你,都是一个中国人!”讲到这里,老人流泪了。    
    老人说,孩子,你来晚了,要是早来几年,还能见到他……那可是个好人啊。    
    


第二部分飞越“驼峰”英雄——陈文惠

    在“中航”,无论是“驾龄”,还是“资历”,都名列最前——和陈文宽差不多,是“中航”第一批提升为机长的中国人之一,日本人轰炸香港时,他就已经参加了撤退南雄的飞行。    
    和潘国定是同乡,广东开平人,自幼随父去美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学习飞行,为的就是将来驾驶战机光复东北、报效祖国。在芝加哥考的飞行驾照,1935年,放了“单飞”就回来加入“中航”。夏普带着一帮美国佬“罢工”撤退马尼拉后,陈文宽开着“海军上将”飞来飞去的时候,担当副驾驶的就是陈文惠。熟悉他的老人讲,陈文惠平时话不多,在中国航空公司,不显山、不露水的,文文静静、内向,很多时候,不经意,还真想不起来他。这就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北京第一次刮起沙尘暴,所有的人才忽然意识到,哦,原来中国西部内陆,还有那么大一片沙漠!“抗战”胜利后,“中航”统计每个飞行员飞越“驼峰”次数加以表彰,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陈文惠以在“驼峰”上空飞行四百二十个来回以上、接近九百次独占鳌头!    
    美国人一看这个统计,都蒙住了。中国航空公司飞越“驼峰”三年半,一千二百多天,除去生病、临时有其他的飞行任务和正常的休息外,陈文惠几乎是整天“悬”在“驼峰”上!    
    “中航”从头至尾参加飞越“驼峰”的,不乏其人,像潘国定、陈达礼、边任耕、李福遇、顾振寰、林汝良等,但以正驾驶(机长)身份并达到创纪录飞行的中国人当中,    
    只有陈文惠。    
    原北京航空联谊会会长华人杰老人说,“中航”飞“驼峰”的飞机平均寿命就是一百八十到二百天左右,也就是说,一架飞机从交付给“中航”到最后摔掉,也就半年多,随之是空勤机组的牺牲,所以“中航”飞“驼峰”的人不少,但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摔了。在同期印中联队,飞越“驼峰”超过五十次就是了不起的英雄。    
    像潘国定、陈文惠这样,从驼峰航线开始到结束一直在飞,竟然能奇迹般活下来,实在少见,是大英雄!    
    不敢相信这一事实的美国人也怀疑了:这个E。 Chen,是人还是“鬼”!    
    翻找所有能找到的资料,几十本薄薄的、用今天眼光看很低档、都是七老八十的当年起义的老人们回忆自己当年时光、由“两航”联谊会编辑的《联谊通讯》中,提到陈文惠的,只有一篇回忆文章。    
    是老人们“健忘”还是陈文惠的“人缘”不好?    
    都不是!    
    硝烟弥漫的战场,长官拼死冲到敌人阵地,回头一看,紧随其后的,是平日里最少言寡语的战士——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任何一个集体中,总是有两种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张扬和内向。往往关键时刻,这两种人又是主力——冲锋陷阵在前。潘国定能在蓝天中惬意地吹上一曲萨克斯,是个性使然,陈文惠直到“驼峰”航线结束统计飞行次数时才让人知道创了纪录,显然,也是“个性”造成。    
    问过认识陈文惠的老人,想听到他在“驼峰”上遇险的事情,老人都这样回答我:    
    “从没听他说过。”听老人的口气,好像当年不是在飞越“天堑”,而是在走平坦的康庄大道一样。    
    看来,也是“性格”使然!    
    但通过一件事情就可以管窥全貌:1946年3月31日,陈文惠驾驶C…46从昆明飞上海,在贵州郎岱上空突遇结冰,旋即,左发动机停止工作,右发动机抖动“放炮”,机身严重倾斜和颠簸,失去高度,紧要关头,陈文惠一面操纵飞机、一面喝令副驾驶伍庆香、报务员杨立德迅速跳伞。同伴先后离机,此时陈文惠已经失去了跳伞高度,只好迫降。    
    地无三尺平的黔西南除了山就是山,哪里有适宜“迫降”之地,眼看C…46往山上撞去,在即将撞上山坡前,陈文惠拼命拉杆,利用C…46最后的惯性顺着山坡的走势使机头稍稍抬起……这个动作做得相当及时,C…46接地(应该是“山”)时没有粉碎,而是断成两截,陈文惠骨折……这就是陈文惠的一贯“作风”,危急关头,他把生留给别人,自己向着死神走去!    
    “两航”起义时,已是“央航”机航组主任的陈文惠,不顾顶头上司的劝阻,谁都拉不住,就是回去。从小在外长大,即使是在头号自由世界,也是一个“二等公民”,他要回去。回去建设自己的祖国。他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一定最民主、最自由、最富强!    
    熟悉内情的老人说,抗战胜利后,陈文惠才从中国航空公司去的中央航空公司,是先过去的老搭档、老朋友陈文宽把他弄过去的。当时,陈文宽是“央航”副总经理,得知陈文惠要参加起义,为了挽留朋友,给他开出的“条件”相当不错,结果还是回来了。    
    1980年,经军方特批,陈文惠赴法国定居。看样还是“故土难离”,老人转了一大圈,还是选择离家门近一点的地方——香港。八年后,陈文惠在香港病故,享年七十六岁。


第二部分死亡档案

    如果不是纯属机长技术高超和运气使然,只在“驼峰航线”上空飞一次的“中航”副董事长简直就差点在劫难逃!    
    飞越“驼峰”并能在驼峰航线上活下来,已经实属不易,而那些几乎天天在地狱门前徘徊的飞行员们,就已经无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语形容他们天天都要经历的磨难!    
    费尽周折找到一份当年飞越“驼峰航线”失事飞机记录,翻开有据可查的档案,一份份坠机、死亡名单,简直让人触目惊心:    
    1月8日,58号C…47坠毁。    
    2月13日,46号DC…3坠入江中。    
    还不到一个月,3月11日,53号C…53在昆明——汀江间失踪,正驾驶福克斯(J。 K。 Fox),副驾驶潭欢、报务员王国生死未卜。    
    接着,仅隔两天,3月13日,49号C…53再次由昆明——汀江间失踪,正驾驶韦尔什(O。 M。 Welch)、副驾驶王铭佩、报务员黄少华下落不明。    
    4月7号,由正驾驶罗斯伯特(C。 J。 Roseberk)、副驾驶(C。 R。 Hammell)报务员王耀东执飞的58号C…53失踪……8月11日,48号C…53在由昆明飞往汀江途中失踪,正驾驶安格林(S。 C。 Angllin)、副驾驶陈锡庭、报务员胡仲文下落不明。    
    10月6日,69号C…47由昆明至汀江,起飞三十分钟后坠毁。    
    10月13日,72号C…47从汀江至昆明,中途遭到日本飞机攻击,以斯罗德为机长的三名机组成员牺牲。也就是从此,“中航”决定,为避免日机拦截,飞越“驼峰”走北线,并夜间飞行。    
    10月17日,由佩塔奇(J。 Petach)担当机长驾驶的84号C…47从昆明飞往汀江途中坠毁。    
    10月23日,由柯里帕特里克(Kirk patrie)驾驶的78号C…47从昆明到汀江,中途坠毁。    
    10月26日,由机长霍克斯恩达(Hockswinder)驾驶的78号C…47,历尽艰险飞越“驼峰”后,在汀江坠毁。    
    11月19日,59号C…47由汀江飞昆明,在飞抵陈家营穿云时坠地,机长普利文沙(A。 J。 Privensal)、报务员张启荣遇难,副驾驶黄伯英死里逃生,但右腿被生生扯断。    
    同日,63号C…47从汀江飞往昆明,中途坠毁,正驾驶查维尔(J。 A。     
    Charville)、副驾驶陈重、报务员李承德牺牲。    
    12月18日,79号C…47,从汀江飞叙府(今宜宾),撞山失事,机长陆铭逵、副驾驶王中英、报务员陈国精牺牲。    
    同日,83号C…47也是从汀江飞叙府,和79号只相差十几秒钟,同样撞山失事,机长赖特(A。 M。 Uright)、副驾驶库克(C。 R。 Cook)、报务员龚式忠牺牲。    
    ……这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