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8-简明医彀-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益气聪明汤x 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受内障、耳聋之患。服此令人精神过 
倍,元气自益,轻身健体,耳目聪明。 
黄柏(酒炒) 芍药(各五分) 蔓荆子 升麻 葛根 人参 黄 甘草(各一钱) 
上水二盏,煎至一盏,临卧时服。 
x黍粘子汤x 治耳痛生疮。 
苏木 黍粘子 生甘草 昆布 龙胆草 连翘 蒲黄 黄芩 当归梢(各五分) 红花(少 
许) 桔梗(一钱) 生地黄 柴胡 黄 (各四分) 黄连(三分) 桃仁(三粒,另研) 
水煎,食后服。忌凉药。 
两耳聋,脓耳、耵耳,上焦痰火,并宜凉膈散、神芎丸、当归龙荟丸(方见胁痛) 防风通 
圣散(方见中风);痰火,滚痰丸(方见痰门)诸方采用。 
耳鸣、聋因火者,吴茱萸、草乌尖、大黄,三味为末,津调涂足底,引火下行。 
耳鸣、耳塞,用石菖蒲、肥巴豆(一粒,去壳)、全蝎(一个),共为末,葱涎为丸。如枣 
核,绵裹塞耳。或用生川乌为末,绵裹塞耳。或用磁石(能引针者,豆大),穿山甲(炒为末 
各三分);二味绵裹塞二耳,口含少生铁,觉耳内如风声、愈。 
x简便方x (治耳聋塞) 芥菜子捣烂,人乳调,绵裹塞。 
又方 雄黄、硫黄研,绵裹塞;或蓖麻肉(五粒)、熟枣(一个),乳汁研丸,塞,日一换 
(晒干易丸。)或大蒜(一瓣,剜孔),入巴豆(一粒),慢火炮熟,研丸塞。或骨碎补削成条,火 
煨乘热塞;或鲜乌头削塞;或巴豆(一粒)、斑蝥(一个,去翅),研塞;或巴豆一个,针透眼 
,塞耳中。 
耳鸣及脓∶用香附为末,砂锅煎,萝卜种汤调二钱服。 
耳大痛或有血水∶蛇蜕烧灰,用鹅毛管吹入耳。 
耵耳出脓∶方见幼科耵耳门。 
诸虫入耳∶香油滴入自出。或桃叶卷筒切齐塞(捣塞亦可;)或蒜汁滴入;或姜、韭、葱、 
酱、醋汁皆可滴。 
耳冻疮∶用橄榄核烧灰,清油调搽。耳痛,盐炒包熨。 

卷之五
口证
属性: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口。盖口为脾之窍,脾气通于口 
,口和则知五味矣。若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故胃热则口臭;脾热则口甜;心热则口 
燥;胆热则口苦;肝热则口酸;肺虚则口辛;肾热则口咸;胃虚则口淡;肺热则喉腥。又口疮者 
,乃脾虚凝滞,风热加之则发口疮。小儿将养太过,衣衾暖浓,心脏客热,其口亦臭。此口疮应 
脏腑之邪热也。复有酒色过度之人,服凉药久而不愈者,乃中气不足,虚火泛上无制,宜温热之 
药。惟在细参脉证,以别其虚实可也。脉浮大洪数,见于何部皆属实热;脉虚,属中气不足。治 
理尤当审别。 
x主方x (口疮糜烂) 黄连 黄芩 栀子 连翘 当归 生地 白芍 枳壳 桔梗 薄荷 
甘草(等分)水煎。食后卧床徐徐噙咽,慎勿顿服,恐上热未除,下成寒疾。 
x甘露饮x 治男、妇、小儿胃中客热,牙宣秽气,牙龈肿烂,时出脓血,口舌生疮,咽喉肿 
痛。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多劳,湿热相搏,致成胆病,身面皆黄。或时身热而肿, 
大小便不调。 
枇杷叶(拭去毛) 生地黄 熟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 茵陈 石斛 枳壳(炒) 黄芩(各 
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七分,食后服。去麦冬,加山豆根、犀角,大效。 
x玄参散x 治满口并舌生疮,连齿龈烂痛。 
玄参 升麻 独活 麦门冬(去心) 黄芩 黄柏 大黄(炒) 栀子仁 前胡 犀角屑 
甘草(炙。各三分) 
上水煎服。 
x升麻黄连丸x 治多食肉,口臭不欲闻其秽恶。 
升麻(半两) 生姜 黄连 黄芩(酒炒) 檀香 甘草(各三钱) 青皮(半两) 
上为末,泡,蒸饼丸弹大,每一丸不拘时细嚼,白汤下。 
x清胃饮x 治口臭。 
黄连 黄芩 栀子 石膏 生地 滑石 连翘(各一钱) 知母 升麻 葛根 大黄(酒炒) 
石斛(各八分) 甘草(五分) 
加芦根,水煎服。口甜加枳壳、骨皮,去知母、葛根,石斛。 
x凉肺饮x 治口辛辣。 
桔梗 桑白皮 地骨皮 金沸草(各二钱) 甘草(一钱) 上水煎服。 
x加减柴胡汤x 治口苦及口酸。 
柴胡 黄芩 半夏 麦冬 黄连 青皮 胆草 当归 骨皮 白芍药(等分)上水煎服。 
x坎离丸x 治口咸。 
黄柏 知母(各二两。好酒拌湿,阴干,晒) 肉桂(二钱) 
为末,水法丸,盐汤下。 
x敷方x 治口舌破烂,唇吻燥裂,咽喉肿痛。 
黄连 黄柏 黄芩 栀子 细辛 干姜(等分)上为末,先以米泔水漱口,搽敷,或吐或咽 
。 
又方 黄柏末一两,或蒲黄末、青黛三钱,同研搽(加少冰片)。 
又方(治口疮) 黄连(三钱),好酒煎二沸,候冷,噙漱慢咽。或枯矾、黄丹敷;或莲瓣 
贴。 
x赴筵散x (治口疮) 黄连末(一两) 干姜(炮,研,三钱)和匀,淡盐汤漱口,敷。 
口糜生疮∶胡连(五钱) 川连(三钱) 细辛 藿香(各一钱)研匀敷。 
又 硼砂、青黛、薄荷、石膏,研匀搽。 
又 白芷、铜青(等分),敷。 
又 黄柏、青黛敷。或大黄、明矾敷。或枯矾、雄黄敷。 
x噙方x 益智、甘草为末,舐咽,或汤调下。 
又 白芷、川芎为末;或丁香、川芎、甘草、白芷为末,蜜丸噙服。 
口干燥∶石膏(水飞),寒水石(研。各八两)。水四碗,煎碗半,入白蜜八两,煎稠噙服。 
口上 忽生紫泡如蛋,急刺破出血,用蒲黄、青黛敷,服凉膈散(方见火门)。 
x简便方x (治口疮)五倍子为末,敷。 
又 先以乱发拭口净,用桑树汁敷之。 
又方 蔷薇根避风者,去土,煮浓汁,舍冷则易。 
又方 芒硝陆续含化。 
又 香薷煎汁哈咽。 

卷之五
唇证
属性:经曰∶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其华在唇。夫脾脏应唇通口气 
,脾与胃为合。足阳明胃之经,其脉挟口环唇,故脾胃受邪,则唇为之病。风则动,寒则紧,燥 
则干,热则裂,气郁则生疮,血少则色白。治法宜对证清理脾胃,外敷散药乃安。唇紧、撮口难 
开、饮食难进者,名曰紧唇,又曰HT 唇。失治则死。 
x主方x (心胃客热)杏仁(去皮尖,麸炒微黄)黄连 麦门冬 赤茯苓 黄芩 地骨皮 
山栀 大黄(酒炒) 蔷薇根(各五分) 甘草 犀角屑(各三分)上加竹叶水煎服。唇干生痰 
加石膏。 
x独活散x 治唇生恶核,由脾胃热壅。(唇燥生疮,橄榄烧,研末,猪油和涂;或荷花瓣贴) 
。 
独活 升麻 桑寄生 犀角 沉香 汉防己 连翘 川大黄 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磨入犀、沉服。 
x薏苡仁汤x 治风热在脾,唇 动。或结核,或浮肿。 
苡仁 防己 赤小豆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七钱,水煎服。 
唇生肿核;用松香(半两),大黄、白蔹、赤小豆、胡粉为末,鸡子清调搽。 
紧唇∶用白布一块,缠作灯柱如指大,燃,安斧刃上,有汗出拭取,敷唇上,日三度,愈。 
旧青布亦佳。或用青布烧灰,猪脂调敷。 
茧唇∶用黄柏(二两),五倍子(二钱),密陀僧(一钱),甘草(少许),各为末,和匀 
,水调,频涂唇上。 

卷之五
舌证
属性:经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故曰∶舌乃心之苗。又曰∶七情气郁,心经蕴热, 
则舌肿满不得息。心热则舌裂而疮;肝热则舌木而硬;脾热则舌滑而苔。又曰∶少阴气至则啮舌 
;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若产后血竭,舌如黄土,或色干白。子死则舌黑,母死则 
唇黑。心脉洪大,舌病;浮滑,舌喑。 
x主方x (心热) 生地(酒洗) 木通 黄连 升麻 玄参 栀子 甘草(等分) 加竹 
叶二十片,灯心三分,水煎。 
食后临睡服。 
x玄犀散x 心脾热壅,木舌肿胀。 
玄参 升麻 大黄 犀角(无,用黄连) 生地 黄芩 黄柏(等分) 甘草(减半) 水煎 
服。 
x升柴汤x 心脾虚热上攻,舌疮、舌强、颊肿。 
柴胡 升麻 芍药 栀子 木通 大青 黄芩(各七分) 石膏(钱半) 
水煎服。甚者,加熟附子三分,从治。 
x绛雪x 舌疮、口疮、咽喉肿痛等证。 
软石膏( ,飞) 玄明粉(各二钱) 朱砂(飞) 硼砂(各一钱) 冰片(二分) 
上研细匀,频掺患处,咽下不妨。喉痛,芦管吹入。 
x碧雪x 一切热壅,舌疮,舌根紧强,腮颊肿痛,咽肿,皆心、脾火。 
蒲黄 青黛(画家用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