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8-简明医彀-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碧雪x 一切热壅,舌疮,舌根紧强,腮颊肿痛,咽肿,皆心、脾火。 
蒲黄 青黛(画家用者) 软石膏( ) 硼砂(明亮) 甘草(各一钱) 冰片(二分) 
玄明粉或焰硝(淡者加一钱,咸不用) 
各研极细末,入冰匀,频掺咽下,或蜜和丸噙化。 
x简便方x 舌疮。 
薄荷 蒲黄 青黛研末,等分和敷,加冰片尤妙。 
舌上细孔出血∶黄连、黄柏、栀子,酒煎服。蒲黄末敷。 
木舌肿大杀人∶枯矾、百草霜等分研,捻糟茄自然汁调灌。或蓖麻油纸捻蘸点烟熏,舌消缩 
。 
舌下有筋∶刺破,锅煤敷。 
虚阳上浮舌疮∶吴萸(醋炒) 干姜(炮。各五钱) 木鳖(五个。去壳)研,五分,水调 
纳脐中,外纸贴。 

卷之五
齿证
属性:经曰∶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又曰∶齿乃肾之标,骨之余也。夫齿者,骨之所终,髓之 
所养。内床生者名齿,外单立者名牙。手足阳明所过,上龈隶于坤土,乃足阳明胃脉贯络。重浊 
不动,恶热喜寒。下龈嚼物属金,乃手阳明大肠脉络,轻清能动,恶寒喜热。故痛时,饮食有寒 
热相宜。又有疳蚀、蛀缺,血出而痛;有脾胃风热,龈肿而痛。有风、寒、湿、热、虫五种之别 
;有牙疳臭烂秽气者,火热极也,脉见右寸关浮洪数大,二阳明之火盛矣。 
x主方x 当归身 生地 牡丹皮 黄连(各二钱) 升麻 石膏(上齿倍) 大黄(酒煮) 
黄芩条(各一钱,下齿倍) 细辛(三分)水煎,食后服。上齿痛甚,凉膈散,大黄(酒煮), 
加石膏、升麻、知母,一剂即安(方见火门)。 
x清胃汤x 治一切风热湿痰牙痛,接服七神。 
栀子 苍术 条芩 当归 生地 石膏 黄连(各一钱) 白芍 青皮(各八分) 荆芥 
藿香 升麻 细辛 丹皮(各五分) 甘草(四分) 
水煎服。含浸痛处。 
x七神散x 痛甚,继以姜黄、白芷、川芎、细辛末,椒盐汤漱,敷患处。 
龙胆草(钱半) 黄连 防风(各一钱) 升麻(七分) 草豆蔻(建宁者,十粒,研) 
北细辛(连叶,二分) 炙草(四分) 
水一钟,煎半钟,哈一口含浸患处,少时咽。 
x宣风牢牙散x 驻颜补肾,滋血固齿。 
当归 川芎(各一两) 青盐(七钱) 细辛(四钱) 
上为末,清晨漱口净用,擦牙,连药咽下。不咽,加石膏一两。 
x简便方x 绿豆(十粒) 胡椒(七粒) 
捣细,绵裹豆大,咬于痛处。 
又 黑豆、葱白、艾叶、川椒,水煎含漱。或干姜(一钱)、雄黄(五分),研擦。或独蒜煨 
热熨,冷则易。或霜后丝瓜烧,擦。或雄黄研,蜜丸塞。 
走马牙疳∶妇人溺桶垢(火 ,一钱)、铜青(三分)、麝(一分)研匀,厘许敷患处。 
欲取下牙∶荜菝 草乌(各五钱) 川椒 细辛(各三钱) 为末,敷患牙内外,自落。 
坚牙去风∶香附(炒焦,三两)研末,入青盐(一两),日擦。 
牙动出血∶白蒺藜为末,擦。 
风虫牙痛∶鲜菖蒲咬痛处。或良姜煨热,咬患处痛止。或李根皮煎汤漱。或槐白皮醋煮,入 
盐含。或胡荽子煎汁含。或苋茎、或茄蒂烧,搽。 

卷之五
咽喉
属性: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厥阴风木,少阳相火)。又曰∶咽喉者,水谷之道路也;喉 
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会厌者,音声之门户也。足少阴肾,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 
夫喉痹者,由痰生热,热生风,火主肿胀,故热客上焦,而咽嗌肿痛也。咽喉之于会厌,《内经》 
谓之吸门。咽以候气,通肺属金;轻清不容;喉以纳食,通胃属土,无物不受。会厌管乎其中以 
司开合,能闭其咽以进食。仓卒误投滴粒,嗽出乃止。咽中惟呼吸行焉,故为人身之 紧关。 
卒然浆水不入,语言不出,命悬须臾。喉痹即今之乳蛾,咽喉一十八证,谓单蛾、双蛾、缠喉风 
之类。名状不同,其源则一,相火是也。多感于酒腥辛辣浓味,七情痰火。发则通连颈项,头面 
肿胀。古书治法,刺破出血。今屡见因刺有伤人者,莫如探吐痰涎,万无一失。脉宜浮洪,忌微 
伏。尤有伤寒少阴咽痛及阴证下虚痛,不能分别,先根据主方。 
x主方x 桔梗(四钱) 甘草(三钱) 荆芥(钱半) 玄参(一钱) 水煎服。卧床慢咽 
。 
详脉证属热,渐加牛蒡、连翘、天粉、僵蚕、射干、山根、薄荷、芩、连、栀、柏、防风、 
升麻、生地、当归择用。 
大便秘,大黄;小便涩,木通。 
x清心利嗌汤x 咽喉肿痛,痰涎壅盛。 
桔梗 黄连 黄芩 薄荷 荆芥 防风 栀子(各钱半) 甘草 玄参 连翘(各一钱) 
大黄 芒硝 牛蒡子(各七分) 
上作一剂,水煎,食后服。兼用碧雪(方见舌证) 
x透天水x 一切风热喉痹,口舌生疮,头目不清,痰涎壅盛。 
黄连 薄荷叶 槟榔 蒲黄 荆芥穗 甘草 黄柏(各末,五分) 冰片(三分) 柿霜( 
五钱。无,用白糖) 
蜜和丸,不时噙化。 
x玉雪散x 咽喉肿痛,单、双乳蛾一十八证皆效。 
僵蚕(坚亮者洗,一钱) 山豆根(广西者,取皮研,五分) 雄黄(飞) 玄明粉(如无, 
用焰硝淡者) 硼砂(明亮者。各三分) 
研极细,入冰片二分匀,先以箸捺下舌,芦管吹入患处,闭口一时。口噤吹入鼻,加薄荷、 
甘、桔,末,蜜丸噙亦佳。 
x稀涎散x 乳蛾喉肿,面浮目闭,口噤食绝。 
皂荚(末,猪牙者尤佳) 明矾(研。各一钱) 
白汤调灌。牙紧,灌入鼻;未吐,以鹅毛蘸生桐油(或灯窝油),口内搅即吐。一人托额, 
一人用指,口内引出痰涎盆许,即刻痛止肿消,声出食进。未痊愈,再吐。 
或只白矾,或油亦可发吐。 
或土牛膝根(一名鼓槌草,俗名夫娘子。红梗大叶,壮节生子刺衣)。捣汁入白矾灌。 
或马蓝头(春苗可食,秋小紫花如菊),捣绞汁,入香油少许灌。 
或胆矾五分,汤调得吐,愈。或饮盐汤二碗,吐亦可。 
x简便方x 治喉痹。 
真山豆根,水浸透,含咽汁。 
急喉痹∶巴豆(去壳),纸打油作燃,点火吹灭,以烟熏入鼻,涎出牙开。 
又 皂角(炙,去皮子)。为末,箸头蘸点患处,以米醋调敷项下,自破,血出即安。 
又 悉尼捣绞汁饮,效。 
走马喉痹∶桔梗(二两),水煎,分二服。 
喉痹并毒瓦斯∶生姜汁和蜜共一碗,熬六分,日服三、五次。 
缠喉风∶生白矾末(二钱),水调下。或韭菜捣细敷项上;或萝卜汁和皂角末服,吐痰;或硼砂噙化。 

卷之五
面证
属性:帝曰∶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天寒则冽,地凌则冰。其卒寒,或手足懈 
惰,然其面不衣何也?岐伯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 
上走于目而为晴;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 
。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浓肉坚,故大寒、甚热不能胜之也。又曰∶头者,诸阳之会也 
。然诸阳脉皆上于头,而面之寒热,由足阳明胃经之虚实。本经多血多气,木实则风热上行,或 
面鼻红紫,风刺、瘾疹兼而作焉。其面之浮肿,有二者之别。肿属肝风,胃火为实,风火上炎, 
红肿而热,按之作痛。此邪气有余,脉必 
躁急紧实,当用防风通圣散之类(方见中风)散而泻之。浮属脾土,肺金为虚,脾伤劳役,肺气 
失度,或时作喘,此正气不足,脉必虚浮无力。当用利水实脾汤之类(方见湿证)导而利之。 
x主方x (面生疮疹) 
防风(一钱) 连翘 黄连 酒芩 桔梗 川芎 白芷 栀子(炒。各七分) 薄荷 升麻( 
各五分) 甘草(三分)水煎服。加竹沥尤佳。 
头面疮加芍、地、玄、荆之类。便实,大黄。 
x升麻附子汤x 治面作寒,畏风冷。 
升麻 葛根 附子(炮) 黄 白芷(各七分) 人参 草豆蔻 益智仁 炙草(各三分) 
上加葱白三茎,水煎服。 
x犀角黄连汤x 治面作热,燥赤。 
犀角 黄连 白芍 酒芩 白芷 炙草 川芎(各五分) 薄荷 荆芥(各三分) 升麻 
葛根(各钱半) 
水煎服。膏粱之士,面热生疮加大黄、芒硝、连翘,去芷、芎、葛,研末调服。 
x美容膏x 治面生黑 雀斑,单用密陀僧研末,人乳敷亦妙。 
防风 零陵 本(各二两) 白芨 白附子 白蔹 天粉 绿豆粉 僵蚕 白芷(各一两) 
甘松 三奈 茅香(各五钱) 肥皂(去皮弦) 
共为末,蜜和捣匀擦。或白茯苓、白芨,白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