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9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诨醯挠婪岵种校鼓岩越栉妓耍缓貌扇÷皆说陌旆ǎ皆说呐<负醵妓劳炅刷佟T俸蟮轿淖谔统跄辏捎谔旌担妓。钪壑缓棉迳扯T谛顺裳咴偈率杩V埃匀灰览德皆耍捎谛枧9啵跋炝斯刂械呐└佟K逦牡郯洳既缟系内槭窃诳仕哪辏584),由那时至唐德宗贞元元年为一百九十一年,由贞元元年至太和元年,又为四十二年。两百年上下,渭水中的泥沙竟多到这样的程度。长安附近农田灌溉面积的减少,还不至于引起过分的焦虑,经过渭水运输的漕粮不能按时到达,举朝都会为之惶惶不安。
  ④ 宋敏求:《长安志》卷十一《万年》。
  ① 《隋书》卷二四《食货志》。
  ① 《新唐书》卷五三《食货志》。
  第二节黄河下游富庶地区的变化黄河下游的河道隋唐两代皆以长安为都城,长安居于关中富庶的农业地区,如上所说,由于泾、渭等八水的环绕,成为水利网的中心,产粮自来是有名的。由于都城的设立,人口大量增加,粮食的供应就成了问题。解决的办法是由关东运输漕粮。这在秦汉时期就是如此,到了隋唐时期依然因而未改。秦汉时期关东漕粮的取给主要是在鸿沟系统诸水的上游和济水流域以迄于东海之滨。隋唐时期主要则是在当时的黄河下游及其南北各地。当时的黄河下游流经荥泽(今荥阳东北)、原武和阳武(今原阳)、新乡(今新乡)、汲(今汲县)、酸枣(今延津西)、灵昌(今滑县西南)、白马(今滑县东)、临河(今濮阳西)、濮阳(今濮阳南)、清丰(今清丰西)、顿丘(今清丰西南)、鄄城(今鄄城北)、临黄(今范县南)、朝城(今范县东北)、武水(今聊城西南)、阳谷(今阳谷东北)、聊城(今聊城东北)、高唐(今高唐)、平阴(今平阴)、平原(今平原)、安德(今陵县)、长清(今长清)、临邑(今临邑南)、滳河(今商河)、临济(今章丘北)、邹平(今邹平北)、厌次(今惠民南)、蒲台(今滨县东北)等县境②。这条黄河在现在黄河之北,也在原来的济水之北。荥泽、原武、阳武、酸枣、灵昌、白马、濮阳、鄄城、阳谷、平阴、长清、临邑、临济、邹平、蒲台诸县,当时属河南道,其余诸县属河北道。清丰以上属今河南省,鄄城以下属今山东省。
  黄河下游及其两侧的富庶地区隋代及唐代前期,最为广大的富庶地区首推黄河下游及其南北一些州郡,由隋时的荥阳郡,也就是唐时的郑州(治所皆在今河南郑州)起,直至东海之滨,都包括在内①。黄河以北,直至隋时的河间和博陵两郡,也就是唐时的瀛州和定州(治所分别在今河北河间和定州),黄河以南还可达到隋时的汝阴郡和东海郡,也就是唐时的颍州和海州(治所分别在今安徽阜阳和江苏连云港),其中不包括隋时鲁郡和琅邪郡,也就是唐时的兖州和沂州(治所分别在今山东兖州和沂州)之间的山地,用今天的地理来说,就是沂蒙山区。
  这个地区用唐代的地理来说,包括了河北道的南部和中部,也包括了河南道的绝大部分,除东都洛阳附近各州和兖、沂两州的山区外,都包括在内。在这黄河下游南北一望无垠的平原上,从隋文帝开皇年间起一直到唐玄宗天宝末年,都是皇朝主要财赋取给的地区。唐玄宗在所颁布的诏书中,曾经说过:“大河南北,人口殷繁,衣食之源,租赋尤广。”②就是当时的臣下也多以此为言,张守圭说:“河南河北,枕倚大河,南接神州,北通天邑,郡县② 《旧唐书》卷一七二《李石传》。
  ① 《元和郡县图志》七、八、十、十一、十六、十七、十八各卷。
  ② 《隋书》卷三○、三一《地理志》,史念海《开皇、天宝之间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农业的发展》,《河山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 年版。
  雄剧,人物昌阜。”①这些称道并不是泛泛的言辞,当时各道的存储的仓粮数就是最充分的证明。现在可以考见的天宝八载(749)各道仓粮存储数字,河南道正仓所储为五百八十二万五千四百一十四石,义仓所储为一千五百四十二万九千七百六十三石,常平仓所储为一百二十一万二千四百六十四石,为全国各道中最多的。河北道正仓所储为一百八十二万一千五百一十六石,义仓所储为一千七百五十四万四千六百石,常平仓所储为一百六十六万三千七百七十八石。其中正仓所储和关内道相同,义仓和常平仓所储皆超过关内道②。这些称道之辞和仓粮所储虽皆系开元天宝年事,往前回溯,至于开皇年间,前后百余年,都应该是仿佛的,不然就无以说明自隋初以来转输关东粮食接济长安的道理了。
  为什么这个地区能够较为富庶?应该说这里的劳动人民善于利用自然,而且还能够进而改造自然。这个地区的富庶显现在农业的经营具有明显的成效。有了成效,就成为当时皇朝财赋和粮食主要取给的地区。农业能够得到发展,需有较多的因素,土壤的肥瘠不同,效果就难得一样。
  黄河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地域辽阔,南北土壤各具特色。用现在科学方法来分析,各种各样,十分繁杂。就在古代,简单区分,也有差别。古代按地区分别土壤的厥为《尚书·禹贡篇》。这篇成于战国人士之手的著作,分黄河下游及其附近地区为五州,黄河以北为冀州,黄河以南为豫州。豫州以东为兖州,兖州以东迄于东海为青州,青州以南为徐州。据其中所说,冀州的土壤为白壤。太行山东近海,故土壤多含盐碱,因而呈显白色。近海之地还有青州。青州不仅“厥土白坟”,而且海滨还是“广潟”。这是说海潮激荡,比盐碱地还要加重一些。在《禹贡》作者看来,青州的白坟论其能利用的效率是要高于冀州的白壤。青州的盐碱地可能不是很严重,因为秦汉时期,齐鲁桑麻的富饶已见称于世人。而东海之滨琅邪台旁的富庶,竟能使秦始皇为之流连忘返。河南的豫、兖两州及其南的徐州,土壤也各有特色,不过都不是上上的好田。好在河南三州在两汉之时,黄河累次决口泛滥,洪水大都流向东南,在当时,豫、兖、徐成为黄水横流的地区,受害最为严重。洪水过后,所挟带的泥沙随处淤积,也使泛区的土壤得到改造,提高了农作物生产的能力,和以前有了显著的差别。《隋书·地理志》对这些地方农业的盛加称道,就是具体的证明。两汉时期黄河的决口泛滥,《禹贡》所说的冀州东部,也就是太行山东至于渤海的黄河以北地区,不免也受到冲蚀,所受的灾难较轻,在当时自然是天大的幸事,可是洪水所挟带的泥沙未能多所淤积,土壤未能多所改变,特别是所谓白壤的盐碱地还多有存留,有待隋唐时期的继续改造。
  说到对于太行山东黄河以北盐碱地的改造,远在隋唐以前,早就有人为此尽力,都能取得相应的成就。战国时,史起和西门豹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都致力于兴修水利。盐碱地经过流水的冲洗,盐碱就可以相应减轻,使瘠薄的土地变成肥沃的田园。当时人歌颂邺的引漳水灌溉的成就说:“决漳水兮灌邺旁,终古舄卤兮生稻粱”,可见改造盐碱地是当地发展农业的重要前提。西门豹和史起所致力的仅是邺的周围。在太行山东来说,这实在是一隅之地。西汉时在邺的东北,设有斥丘和斥章两县。分别在今河北魏县之① 唐玄宗:《谕河南河北租米折留本州诏》,《全唐文》卷三一。
  ② 张守圭:《请河北遭水涝准式折免表》,《全唐文》卷二六九。
  西和曲周县之南。县以“斥”为名,是说当地斥卤,也就是多盐碱地。以盐碱地作为县名,足见当地盐碱的严重。既以斥卤名县,却未见到再有人在这方面致力,这样的困难等待隋唐时期来克服。
  隋唐时期由太行山东直到渤海之滨,盐碱地都是十分严重的。隋渤海郡有盐山县。渤海郡唐时改称沧州,盐山县沿置未改。唐初在盐山县还置有东盐州。沧州今仍为沧州,今仍有盐山县。这濒海之地可能更为特殊,不能一概而论。沧州西南隔德州(治所在今山东陵县)为贝州(治所在今河北清河西)。州所辖清阳县,在永济渠东,距渠尚远。唐武后永昌元年(689)以旧城久积咸卤,遂移于永济渠之东。玄宗开元年间,又移于永济渠之西③。盐碱地竟使当地县城不能不为之迁徙,可见其严重的程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