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9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来乍到,饿饥疲惫之时,大举进攻,隋军大败,死者十之五六。刘长恭仓皇逃回东都。瓦岗军得到大量的辎重器甲,力量壮大,声威大振。四月,瓦岗军逼近东都城郊,攻破回洛仓(在今河南洛阳东北),致使东都粮食缺乏,陷入困境。九月,瓦岗军又攻破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东南),开仓济贫,起义军增加了二十多万。这时,瓦岗军有数十万之众,控制了中原广大地区,达到了鼎盛时期。瓦岗军还公开宣布了隋炀帝的十大罪状,明确表示要推翻隋炀帝政权了。
  正当瓦岗军日益强大的时候,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激化了。由于李密在屡次作战中所发挥的作用较大,其威望也就越来越高,翟让遂主动把领导权让给了李密。后来,翟让的哥哥翟弘以及王儒信等人又劝翟让夺回领导权,这样一来,矛盾日益激化,以致最后李密杀了翟让。
  瓦岗军内部的分裂,削弱了自己的力量。武德元年(618)六月,宇文化及率江都隋军北上,瓦岗军虽然对宇文化及作战取得胜利,但也损失严重。九月,东都隋军乘机发动进攻,瓦岗军全面失败,李密走投无路,于十月奔赴长安,向新建的唐朝投降了。
  瓦岗军是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农民军队伍,在中原消灭了大量的隋军,割① 《资治通鉴》卷一八三,炀帝大业十二年。
  ① 《隋书》卷七一《张须陁传》。
  断了江都与洛阳的联系,迫使隋炀帝陷入江都孤岛,不能控制全国。最后虽然也走向失败,但仅有的洛阳隋军残余势力也已面临末日了。
  杜伏威、辅公祏领导的江淮起义军杜伏威、辅公祏起义是在大业九年(613)年底。杜伏威是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由于其“家贫无以自给”,遂和有“刎颈之交”的辅公祏聚众起义。在和官军作战时,他非常勇敢,“出则居前,入则殿后”①,从而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很自然的成了领袖人物。
  杜伏威起义后,先入长白山,加入左君行领导的起义军。后来,由于和左君行意见不合,离开长白山,转战到淮南去了。这时,在下邳有一支苗海潮领导的起义军。杜伏威为了壮大力量,用软硬兼施的办法迫使苗海潮率众加入自己的队伍。另外,还有海陵赵破阵领导的起义军也被并入了他的队伍。这支起义军的力量因此就更加可观了。
  正当杜伏威领导的起义军发展壮大的时候,隋朝的校尉宋颢率军前来镇压。起义军与隋军稍一接触,即佯败后退,诱隋军入葭芦中,然后纵火焚烧,使隋军全军覆没。
  大业十三年(617),隋炀帝又派右御卫将军陈稜带精锐部队八千人进攻起义军。陈稜慑于杜伏威军的威力,不敢正面进攻。杜伏威为了激怒陈稜,派人送他一套妇女衣服并致书称他“陈姥”。陈稜恼羞成怒,倾巢而出。杜伏威身先士卒,农民军奋力冲杀,隋军全线溃乱,陈稜仅以身免。杜伏威乘胜攻破高邮,占据历阳,在历阳自称总管,同时,还派遣所部分别取得附近许多地方。在这种形势下,江淮之间许多小股起义军纷纷加入这支队伍,杜伏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就成了江淮一带力量最强大的起义队伍了。
  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以后,杜伏威向洛阳的越王侗上表称臣。越王侗命他为东道大总管,封楚王。不过,当时隋朝的统治已经分崩离析,越王侗并不能支配杜伏威,所以,事实上杜伏威的起义军仍然是一支独立活动的力量。武德二年(619)八月,杜伏威又向唐朝投降。唐高祖命他为扬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道安抚使,进封吴王。以辅公祏为行台左仆射,封舒国公。
  武德五年(622)七月,杜伏威到了长安。第二年八月,辅公祏又举兵反唐,并于丹阳(南京)称帝,国号为宋。唐高祖命襄州道行台尚书左仆射赵郡王李孝恭、岭南道大使李靖、齐州总管李世勣等,分别进军淮南,镇压辅公祏。武德七年(624)三月,唐军攻破丹阳,辅公祏战败,出走途中被俘。辅公祏起义,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但是,在长期战争之后,社会生产急待恢复,经济的发展,刻不容缓。所以人心思安,希望能有安定的环境。正因为这样,辅公祏起义就不能像王薄起义那样,点燃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因此,它不能像隋末农民起义那样,迅猛异常,势不可当,而是很快失败了。由此可见,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不能超出他所处的时代所允可的范围。
  ① 《旧唐书》卷五六《杜伏威传》。
  第三节唐朝的建立李渊建立唐朝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李渊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李虎之孙。李虎因有功于西魏而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的父亲李暎敝馨仓荩ㄖ嗡诮窈卑猜剑┳芄堋⒅蠼馓乒@顣死后,李渊又袭封唐国公。在隋朝,李渊先后做过州刺史、郡太守。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又以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镇压农民起义,大业十三年(617)初,李渊为太原留守。就在这一年,他起兵反隋了。
  在太原起兵之前,李渊早有取隋而代之的打算,他刚做了太原留守,就视河东为自己的地盘,一面镇压厉山飞等人领导的起义军,一面又北向突厥讲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还积极收罗人才,发展力量。例如,隋的右勋卫长孙顺德,右勋侍刘弘基,为了逃避进攻高丽,都亡命在太原,依附于他;左亲卫窦琮也因犯法而逃到太原。收罗这些隋朝的犯罪官员,显然是要和隋炀帝分道扬镳了。
  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经过充分准备,率军三万人,向关中进发。十一月,李渊攻破长安,迎代王侑为皇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以尚书令、大丞相的身份掌握了实际大权。
  武德元年(618)三月,宇文化及等人缢杀了隋炀帝。从四月到五月,代王侑被迫让位,李渊表面辞让,群臣劝进,经过几次反复,李渊自认为已经是名正言顺了,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就是唐高祖。
  统一全国李渊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家,他颇有远见,不像刘武周、梁师都、李轨、薛举那样,满足于割据一方,做中国的一隅之主;而是要做全中国的皇帝。因此,他在做皇帝的同时,就开始了统一全国的事业。
  李渊统一事业的第一步是平定薛举与李轨。
  薛举原是隋朝金城府(在今甘肃兰州)校尉。隋末,陇右一带也爆发了农民起义,薛举乘机发展势力,割据一方,自称西秦霸王,建元秦兴。大业十三年七月,薛举又在金城称帝。薛举先后占领鄯罕鄯州、廓州、秦州等地,还东进扶风,欲攻长安,号称三十万众。这对李渊来说,当然是极大的威胁。武德元年(618)七月,薛举又进兵豳州、岐州一带,李世民所率唐军与其初战失败,薛举也因病死,而未能东进。
  薛举死后,其子薛仁杲(果)继承其帝位,住在折墌城,继续与唐为敌。八月,李世民又率军西进。十一月,唐兵至高墌,薛仁杲多次挑战,唐军坚壁不出,相持六十多天,薛仁杲军粮用完,其部将梁胡郎又向唐军投降,李世民认为时机已到,遂即发动进攻,直逼折墌城下。薛仁杲看到大势已去,只得举城投降。
  李轨原是隋朝武威鹰扬府司马,薛举在金城割据称雄以后,他感到随时有被进攻的可能,遂于大业十三年七月自称河西大凉王,也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十一月,李轨即皇帝位,改元安乐。
  当李渊对薛举作战时,曾派人联络过李轨,李轨的态度反复无常,时而欲降,时而拒降。武德二年五月,李渊派安兴贵去劝李轨降唐,安兴贵是李轨部将安修仁之兄,当安兴贵劝李轨降唐无效时,遂与安修仁密谋,发动兵变,围攻李轨。这时,李轨内部矛盾重重,互不谐调,从而很快分崩离析,李轨被俘。至此,唐朝又平定了河西,向东进军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唐朝统一全国的第二步是大败刘武周,巩固太原。
  刘武周原是隋朝马邑鹰扬府校尉。大业十三年二月,他杀了马邑太守王仁恭,自己做了太守。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对突厥始毕可汗进行贿赂,突厥遂立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刘武周也就自命不凡,以皇帝自居了。
  武德二年(619)四月以后,刘武周勾结突厥,逐步扩张势力,逼近太原。九月,刘武周兵临太原城下。留守太原的李元吉弃城逃回长安。刘武周占据太原后,又派宋金刚攻陷晋州(治所在今山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