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环水,非舟楫不能通过,实在是软禁政治傀儡的理想处所。黎元洪感到自己处境的危殆,整日忧形于色。而袁世凯对黎内行羁縻而外示怀柔,表现出一副亲密无间的姿态。黎居方数日,袁世凯便托人说亲,要与黎氏结秦晋之好,结果议定黎之次女绍芳配给袁之九子克玖为妻。又规定给黎月俸1万元,公费2万元,合计月支3万元。黎每日除散步、读书、阅报、写字外,无公可办,这一笔俸金算是够充裕的了。黎成了名副其实的寓公。袁世凯为了监视黎的一言一行,经常派唐在礼到瀛台探望。


第九章 帝制复辟
  国民党被解散,在党议员资格被褫夺,国会被解散。11月26日,袁世凯下令召集政治会议,作为御用的咨询机关。  政治会议由80名官吏组成,其中袁世凯指派10人,国务院派4人,各省各部各派2人。这些人大多是旧官僚或者封建名流如杨度、杨士琦等,还有革命党的变节分子,如孙毓筠等,袁世凯命李经羲为政治会议议长。  熊希龄在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设立政治会议之后,他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被袁世凯抛弃。袁世凯不再需要这个进步党总理和“第一流人才”内阁来供使用和点缀。熊氏内阁仅存在五个月,就寿终正寝。  袁世凯曾企图把政治会议直接变为造法工具,但作为咨询机关的政治会议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便建议袁另组造法机关,定名为“约法会议”。1914年1月26日,袁公布了约法会议组织条例此,消除哲学的误解和混乱并不需要象维也纳学派所主张的,约法会议便由此产生。从此,约法会议即本“修正宪法而以拘文牵义为戒”的原则,成为推翻《临时约法》,重新炮制袁氏独裁所需新约法的专门机构。  约法会议组成后,很快按照“隆大总统之权”的原则,一部给袁世凯以独裁总统权力的《中华民国约法》(又称“新约法”),在袁的授意下,公布施行。  袁世凯撤销了国务院,设立政事堂,选任前清遗臣徐世昌为国务卿。国务卿以下,设左丞、右丞。左丞是杨士琦,右丞是钱能训。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把他的公馆搬进中南海居仁堂。总统府、政事堂、统率办事处都设在中南海。  袁世凯又成立了参政院,解散政治会议。参政院73个成员,均由袁世凯亲自指定。尔后袁世凯又公布了官秩令,把政府官员分为九等:上卿、中卿、下卿、上大夫、中大夫、少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各省都督改称为将军,民政长改为巡按使。并且规定各省将军传人改用令箭,求见者需递手本,新任命大员要行觐见礼等等,一切又都恢复了前朝制度。  约法会议于12月28日又通过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改为10年,连任不受限制。总统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人名写在嘉禾金简上,藏于金匮石室。选举总统时,拿出来唱和一下,就算通过。金匮石室设在中南海居仁堂右侧。  经过1914年袁记新约法的公布和实施,特别是修正后的大总统选举法的公布,使袁无论在事实上和形式上,已成为终身制之独裁元首。到了1915年8月,袁世凯为了恢复帝制,成立了筹安会。筹安会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大造恢复帝制的舆论。8月下旬,由于筹安会的鼓动,全国已有8个省以“公民代表”名义,向参政院投递了改革国体的请愿书。9月19日,帝制派头目梁士诒发起成立了全国请愿联合会,发动更大声势的改革国体请愿。这伙人所鼓吹的“改革”,就是复辟。  正当袁世凯策划的帝制运动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际,袁氏营垒中开始有人产生异议。  一日,袁世凯试探黎元洪道:“近来有许多人要我做皇帝,亲家,你看怎样?这些人当然是胡闹。”  黎元洪道:“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亲家,如果你做了皇帝,怎能对得起武昌死难烈士?”  帝制运动高涨后,杨士琦等帝制派官僚密谏袁世凯道:“中华议改帝国,副总统黎元洪驻瀛台,观感有碍。”建议令黎迁出南海,袁从其言。于是,袁身边之人大肆散布“新皇移居内,三海将来须让归宣统居住”等语。黎闻言,即以夫人多病,医嘱“须择幽畅和暖地区居住,庶几病体可以挽回”为由,要求迁出南海。于是,袁世凯花10万元购买东城东厂胡同一座宅院赠黎。此宅为明太监魏忠贤之遗园、清中堂荣禄故第,民国后改为将校俱乐部。黎携家眷迁于此宅。此后,黎元洪闭户养疴,有宾客谒见者,概行谢绝,对政事装聋作哑,不予闻问。外界甚至传言:“黎副总统欲入佛教会,安心研求经典”。  在袁世凯的淫威之下,黎元洪装聋做哑,以为韬晦之术,一以避祸,二作消极抵制。  10月28日,全国各省开始国体投票,结果全部“赞成”君宪制。黎元洪不得不提出辞副总统、参政院长、参谋总长全部职务。社会上对黎元洪将来的出路作种种猜测,黎元洪也深知自己的处境的危殆,惶惶不可终日。孙武来京谒见时,黎竟与其相抱痛哭。黎元洪还暗中派人到湖北察看,打算购买宅第,准备还乡隐居。  袁世凯为了稳定人心,一再笼络、慰藉黎元洪,在袁的诞辰日前,对百余名官员奖以嘉禾章,唯黎元洪一人获一等嘉禾章,又扬言在武昌给黎建铜像,以嘉其光复时之功绩。还特派内史监阮忠枢及政事堂左丞杨士琦前去黎府慰留,以国体即有变更,仍请其担任政务,以济时艰,决不可遽萌退志。  袁世凯对心腹大将冯国璋更加施恩惠。袁任命冯国璋为江苏都督,冯带着一大帮北洋军去镇守南京。袁世凯便把家庭女教师介绍给冯国璋作继室。  女教师姓周名砥,字道如,江苏宜兴人士,其父曾任前清内阁学士。周道如自幼随父入京,毕业于天津女子师范学校,不幸父亲早逝,因母亲无傍,她便发誓终身事母不嫁,不觉过了韶华年纪,可是家中不裕,又有一幼弟待养,只得给大户人家当家庭教师,以为养家之策。周道如字写得好,文章做得好,而且爱读兵书,与三国时孙夫人相仿佛。袁世凯听了周道如这女才子的名,便派人把她请来当女教头,教习袁世凯十几个煮不熟熬不烂的女儿,几个年轻的姨太太也乘便求书问字,其中三姨太金氏与周道如要好,朝夕相处,无话不谈。一天便说到周道如身事,三姨太笑道:  “姐姐你虽然30出头,可看起来亦不过20来岁,又是有红有白的容颜,为啥甘心辜负了这副美貌一辈子寂寞呢?”  “以前为了老母亲和幼弟,我是不暇问此,如今母亲已经过世,我却也老了,还想什么婚嫁呢?”  “这话有点不对了,男婚女嫁自古皆然,况且太夫人已经过世,姐姐你孑然一身,将来依靠什么呢?”  周道如叹息一声,脸色微红,便低了头。三姨太知说中心事,便道:  “咱俩有如姐妹一般,我当替你留心。”  金氏便把话转告袁世凯,袁大笑道:  “你倒会做好人!”  袁世凯答应留心,有了合适的便作介绍。但急切没有对象,便放下了。可巧冯国璋从江苏都督任上进京述职,在总统府偶然瞥见这白嫩且丰满的周教师,不觉眼睛盯住了她,袁世凯猛然想起一件妙事,便道:  “这是宜兴周女士,在我这里教导孩子们,却也是个女才子,老弟丧偶有年,我给你做个媒人如何?”  冯国璋欠身道:“总统的好意,国璋很是感激,只是我正室虽丧,还有几位小妾,儿子也长大了,我也年将半百,恐怕委曲了人家。”  袁世凯捋着胡子笑道:“这周女士也快40岁了,你俩相差不大,你有这个态度,我就去让内人跟她商量,再作计较。”  冯国璋走后,袁世凯让三姨太去问周道如,如此这般的一个上将,你愿意否?周道如无话,三姨太便报袁世凯妥了妥了。袁世凯即致函冯国璋,请其践约。冯国璋大喜,返报如命,且择定良辰,筹备婚礼。  袁世凯即派长子袁克定及三姨太率领周家近亲,还有主婚人等,送周道如南下成亲,是嫁女儿的格局。江宁铁路特备花车迎接,沿路排列兵士,过江轮渡码头,悬灯结彩,扎有松柏牌楼,上悬一匾:“大家风范”,两旁分列楹联,上联是“天上神仙,金相玉质”,下联是“女中豪杰,说礼明诗”。渡过江去,各乘大轿,进入南京,却以鼓楼前交涉局为坤宅,门前亦有松枝牌楼,五色灯泡,亮出“福共天来”。宅中陈设很是富丽,环列武装士兵,室外又有警察布篷岗位几十个,进进出出的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